鄭莊公發誓此生不再見母親,要見那也是在黃泉路上

2020-12-25 木木醬ai愛旅行

春秋時期,鄭武公的夫人武姜不喜歡大兒子鄭莊公,偏愛小兒子叔段,和小兒子裡應外合陰謀發動叛亂,鄭莊公提前得到消息,提前派潁考叔帶兵攻打叔段的封地京城,叛亂被平復,叔段逃離鄭國後客死異鄉。

影視中的武姜和公子段

由於母親的偏愛斷送了小兒子的性命,鄭莊公遷怒於母親,他先將母親囚禁起來,後來又將她從國都新鄭遷往城潁,並發下誓言:「不到黃泉不與母親相見。」

影視中的武姜

事後,他又時常想念母親,漸漸地後悔了,但是他是一國之君,說出的話一言九鼎,如果不遵守自己的誓言,勢必失信於天下,面子上也過不去。

影視中的鄭莊公

鎮守城潁潁考叔,為人正直,極為孝順。一次,他抓了幾隻鳥來見鄭莊公,莊公問:「這是什麼鳥?」潁考叔說:「它叫號鳥,最不孝順,長大後就將母鳥啄食,所以抓來準備吃掉它。」莊公啞然失聲。這時,膳房上來一隻蒸羊,莊公切下一條羊腿給潁考叔,考叔將羊肉一片片切下來,然後用布包好放入袖中。鄭莊公驚奇道:「這是為何?」烤叔說:「主公勿怪,我家貧窮,母親從未吃過如此美味的羊肉,我不忍獨自享用,帶回家去給母親食用。

影視中的潁考叔

莊公感慨不已,對考叔道:「你還可以給母親盡孝,寡人雖為國君,卻不能盡人子之心。隨即將原由和盤託出。考叔隨即向莊公獻計,讓莊公派人挖一條隧道,將隧道取名為「黃泉」,在隧道中一直要挖到泉水出來,泉水旁邊建一地下室,將武姜接過來居住。

莊公按照考叔之計,在「黃泉」和母親得以相見,母子倆悲喜交加,泣不成聲,隨後,鄭莊公將母親迎回都城新鄭居住。

鄭莊公既不失信於自己,又能和母親見面,全賴潁考叔的好計謀。

影視中的黃泉認母

本文為老酒一壺話春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文中使用圖片來自優酷視頻截圖,如有侵權,煩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帳號!您的點讚、轉發、評論,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相關焦點

  • 鄭莊公「黃泉」見母——黃泉誓母絕彝倫,大隧猶疑隔世人!
    鄭莊公嗚呼!後人一直評價鄭莊公過於狠毒,其實我倒是很同情他。他的母親都想置他於死地了,可謂毫無親情可言,而他沒有以牙還牙,只是將母親出居穎地,已經很仁慈了。也有人說,母親為長輩,兒子為晚輩,這本來就是不公平的。母親對兒子所作的事,兒子對母親萬萬不能做。其實這種不公平隨處可見,很多時候我們也很無奈,就好像你單戀一個不愛你的人,不管你付出多少,都不會有回報的。我很同情這些本身處於弱勢位置的人。
  • 鄭莊公時期的大臣——「黃泉見母」的潁考叔
    春秋開始的時候,鄭國在第三位君主,鄭莊公姬寤生的帶領下,進入了小霸時期,雖然比不上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的霸權,但也是個很厲害的人物。姬寤生前文寫過,這裡來說說莊公時期的人物。潁考叔是春秋鄭莊公時期(姬寤生)的鄭國大夫,執掌潁谷(今河南登封西),故稱潁考叔。
  • 國君行孝道,要在黃泉下見母親 是什麼梗
    中國有句話,多行不義必自斃。說的都是一個意思,只是角度不同而已。春秋時期,鄭莊公就把這句話用在了他的弟弟身上,他說他的弟弟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其實心裡算計的是:如果不讓他瘋狂,我怎麼好意思滅他呢。由此演繹出一個著名的故事:掘地見母。這事還得從莊公的母親說起。
  • 春秋戰國史:鄭莊公掘地見母,黃泉相見之始末
    如果引起內亂,輕則家庭不睦,重則導致國家戰爭!但是武姜沒有這個覺悟,因為單純地喜歡段而討厭寤生,她就一直在鄭武公身邊吹枕邊風,想讓他立段為世子(未來繼承人)。好在鄭武公掘突也是個人物,畢竟輔佐過周平王東遷,對傳統禮儀比較看重,於是對這件事表示了堅決反對。
  • 春秋戰國時期鄭國因何內亂,鄭莊公又為何為母親修建地下宮殿
    大家好我是專注於寫歷史故事的小編桃子,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新的歷史故事,故事是講:春秋戰國時期鄭國的一次內亂,兄弟因為王位而反目成仇,母親與鄭莊公刀兵相見,英明睿智的鄭壯公化解了鄭國內亂,隨後又為母親而深挖地道建設了地下宮殿,或許這是最早的地下宮殿。
  • 隱公元年(9)鄭莊公:孝子不存在的,我只是想僭越天子禮制而已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稱鄭伯,譏失教也:謂之鄭志。不言出奔,難之也。 遂置姜氏於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於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公曰:「爾有母遺,繄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
  • 為鄭莊公和武姜平反:特殊政治環境下被扭曲的母愛
    武姜和鄭莊公,身在這種政治環境下的一對母子,必然得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為了渴求的那點親情,而被淪為政治的犧牲品。1.母親的偏愛鄭莊公,名寤生,他的童年,一直被籠罩在母親武姜極度偏愛的陰影裡。鄭莊公回應。「那就把制地封給他吧。」武姜急忙說。制地是國中要塞,地處險要,涉及到關鍵核心的,莊公的心裡清楚。「這…………」莊公遲疑。「那就把京邑封給她。」武姜說。「全聽母親大人吩咐。」
  • 樂問五千年:為什麼鄭莊公說出的多行不義必自斃,不如這個詞有名
    熊孩子大多是被母親慣大的,有母親在背後撐腰,共叔段也不例外,他得到了「京」這個城池,依舊不本分,將都城蓋得非常大,並且招兵買馬,招降納叛,積草屯糧,發展自己的勢力,而後更加貪心不足,逐漸蠶食著在他封地之外的鄭國土地。
  • 鄭莊公其人
    鄭莊公因出生時難產,所以母親姜氏很不喜歡他,起名叫寤(wu)生。武公在位時武姜曾幾次建議武公立寤生之弟公叔段為太子,武公未從。武公死後,15歲的寤生即位,稱鄭莊公。   鄭莊公即位於武公為之創建的新都 (現新密市東南交流砦附近之古鄭城)。母親武姜首先發難,為公叔段請封,先要求封在制,莊公以制地有虎牢之險,而且又與周王室正在鬧著糾葛而未應允。
  • 王后生下兒子,產婆道喜她卻厭惡不已,此子長大後:此生永不再見
    而在這些故事中,有一些因為人物特殊,並且帶著一絲與眾不同的色彩,因此為人們所津津樂道,比如鄭莊公和他母親的故事便是如此。鄭莊公也是個可憐之人,他是長子,是理所當然的國君繼承人,但是卻從小不受自己母親的喜歡。鄭莊公的母親武姜也是個神奇的人,她不喜歡鄭莊公的原因很簡單,因此鄭莊公是她在睡覺的時候生下的,並且還是倒著生的。
  • 科學重大發現:「黃泉路」真存在?被封400年,成國家一級禁區,至今無法解釋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曾有詩云:「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在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黃泉路也被稱作「不歸路」,踏上黃泉就意味著永不回頭。關於黃泉二字的記載,最早見於先秦編年體史書《左傳》之中,在《左傳·隱公元年》裡就記載著鄭莊公掘地見母的典故。鄭莊公本名叫寤生,是鄭武公的長子,他還有一個弟弟叫共叔段。
  • 【經典金句960•詩經】孝子不匱,永錫爾類.
    【經典金句960•詩經】孝子不匱,永錫爾類。【出處】《詩經·大雅·既醉》【案語】本條經典金句出自於《詩經·大雅·既醉》,也是作為《詩經》的詩句在《春秋左傳》裡的第一次出現,其在《春秋左傳·隱公元年》。本句的意思是:子孫眾多不會匱絕,神會永遠這樣賜福給族類。「錫」即「賜」。
  • 母親偏心,兄弟相殘,《鄭伯克段於鄢》給現代人帶來什麼啟示
    隨著國家二胎政策的放開,不少年青人,特別是80後、90後在感覺到一個孩子的孤單時,要了二胎。有了兩個孩子,孩子們的教育給父母們提出了新的挑戰,對於如何分配平衡父母的關心關愛是一個逃避不了的問題,處理的好、家庭和諧幸福,處理的不好、則會影響家庭美滿,甚至出現悲劇。
  • 《都挺好》中偏心的蘇母令人氣憤,歷史上有位母親更過分
    蘇母的重男輕女令蘇明玉從小受到傷害,抗壓能力弱的弄不好心理都會出問題,幸好蘇明玉自力更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電視劇最後也是以圓滿大結束。不過電視劇畢竟是虛構的,生活中凡事都是有代價的,歷史上有位母親就因為偏心引發一出手足相殘的悲劇。
  • 鄭莊公:肉包子打狗未嘗不可-春秋戰國史
    但是朝臣中的主和派認為,即使這一戰取勝,勞民傷財也是難免的。鄭國的內亂,傷的不止是軍事力量,更重要的是國力財力和民力。連續作戰,不止士兵疲憊,國庫還會繼續虧損,民眾輿情也會更加怨憤。此時,用打仗一半的錢去求一個暫時的安穩,也是划得來的。而且失去的,等國力充裕了,還可以名正言順地討回來!最終,鄭莊公更傾向於主和派的意見。
  • 鄭莊公搶周桓公的麥子稻子,天子敢怒不敢言,引來五國伐鄭
    但是周平王去世的時候,太子姬狐沒有守在他的父親身邊,他還在鄭國當鄭莊公的人質。聽到周平王去世的消息,太子姬狐快馬回到洛陽弔喪。那麼太子姬狐為什麼被鄭國扣為人質呢?鄭莊公繼承後,與他的弟弟公子段爭奪王位,其實是鄭長公的父親鄭武公因周朝的坡道被封鎖了!按照鄭莊公的要求,繼承父親爵位的周代助理皇帝可以處理政治問題。但是鄭莊公繼承後忙於處理國內分裂叛亂,很少去調解處理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