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長沙6月23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張瑜)紅網第5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評選結果正式出爐(獲獎名單附後)。來自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的2017級學生楊元瑞,憑藉《「人臉識別第一案」,隱私保護不再含糊》一文,以76.4分的總成績摘得本屆大賽的「評論之星」,將獲得1萬元現金大獎。
《「人臉識別第一案」,隱私保護不再含糊》一文,關注的是這樣一起事件:因為拒絕接受通過「人臉識別」的方式入園,家在杭州的一大學老師一氣之下將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告上了法庭。作者楊元瑞指出,人臉識別技術自面世以來便飽受爭議。技術發展和隱私保護究竟該如何取捨?她認為,解決該矛盾的關鍵,而在於得出一個中界值:大眾需要割讓多少隱私才能達到一個整體的社會效益,在「求值」過程中的唯一原則便是公眾意願。楊元瑞在文末提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出現意味著這場戰火終於蔓延到法庭之上,也意味著技術發展與隱私保護之爭終於可以藉助法律的力量,在足夠嚴密的推演論證下尋找『中界值』並設立『紅線』作為人體生物信息的法律盾牌無疑是最高效可行的辦法。」
9名評委均給出了8分及以上分數。其中,中國青年報編委、社評部主任、首席評論員曹林點評認為,該文「基於『地方知識』有理有據的剖析,有說服力」,並給了9分。
本屆「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的二、三名,均被中國人民大學學子收入囊中。該校學子趙雨欣,憑藉《把男性被家暴看作小事,背後是性別偏見》一文,以75.7分的總成績斬獲亞軍;該校另一學生王馨婉,憑藉《「春蕾計劃」四成資助對象為男童:既不誠實,也非「大愛」》一文,以0.2分之差奪得季軍。
按照總分排名,山東大學張唯依、中國政法大學張曉雨、華中科技大學吳奇凌等10人獲得佳作獎;中國人民大學袁躍、湖南師範大學胡帝倫、重慶大學張青、西安工業大學楊勇飛、華中科技大學沈芯羽、廣西大學湯旻婧、華中師範大學曹璇、湖南大學劉宇軒、長安大學郗鈺、浙江傳媒學院陳佳琪、北京工商大學王紫暄等21人獲入圍獎。
據統計,此次「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中,中國人民大學共計有8位學子獲獎,重慶大學學子佔據5個獲獎席位,山東大學則以4人獲獎緊隨其後。
紅網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旨在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表達己見、發出最強音的平臺,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學會獨立思考,配合高校的新聞評論教學工作,使大學生新聞評論寫作水準更上一層樓。
本屆「評論之星」選拔賽為第5屆,近200所高校近千名學生上傳參賽稿件4000餘篇。在前一階段達3個月的月賽中,評選出了彭美琪(中國人民大學)、張曉雨(中國政法大學)、張麗雯(鄭州大學)等11名「月度之星」。經過月評,決賽階段的初評、複評,共計產生45名獲獎大學生評論作者。
另外,為感謝各高校的大力支持,紅網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組委會,特向組織得力、參賽人數、作品較多的高校授予「組織獎」,它們分別是廣西大學、蘇州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長安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浙江傳媒學院。
根據賽事安排,所有獲獎大學生及組織獎高校代表,將受邀參加第15屆紅辣椒評論佳作頒獎暨時評研討會(具體地點、時間待定)。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17級學生楊元瑞。
第5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結果出爐後,紅辣椒評論對楊元瑞進行了簡短採訪。
紅辣椒評論:你是如何接觸評論並開始評論寫作的?一路走來,有什麼印象深刻的事情?
楊元瑞:接觸評論寫作,主要是因為專業相關。在上新聞評論寫作課的過程中,我慢慢了解到什麼是新聞評論,並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了評論寫作。課程有發表要求,這也算是我評論寫作的一個動力,如果沒有發表需要,可能會追求數量,質量上難以得到提高。
我印象很深的,其實就是這篇文章的投稿過程。在這篇稿子被選中發表之前,我已經寫了好幾篇,但都未能發表。投稿的時候,我其實蠻忐忑的,怕再次失敗,但最後成功發表了,我就覺得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但說實話,的確沒想到它這麼爭氣,能讓我拿到「評論之星」。
紅辣椒評論:評委點評認為,你的作品作出了具備「專業附加值」的判斷。談談本文的創作過程吧,在評論寫作上,有沒有你覺得特別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東西?
楊元瑞:這篇文章的創作,其實很感謝劉海明老師(新聞評論課老師)。老師會在我們新聞評論課程群裡,分享他覺得有評論價值的新聞報導,也鼓勵我們自己去發現選題。當時就是他在課程群裡分享了三聯生活周刊對「人臉識別第一案」的報導,我看了以後覺得比較感興趣也很有價值。第一反應就是,隱私保護問題是熱點,但關注一直比較少,我就以此作為切口開始查閱相關的資料,包括專家意見,相關議題衍生以及當前相關法律保護情況等,在比較全面地了解了這個議題的情況下,再進行一個行文脈絡的梳理,之後就是正式地成文寫作。
我覺得,其實寫評論也算是一個新領域的探索,因為雖然評論表達的是觀點,但需要有力的材料支撐,不是簡單的「我認為」,所以在評論寫作上,我覺得最值得分享的就是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去了解你想了解的,去探索你想探索的,積累更多的知識既是對不同領域的嘗試,也是對自我的挖掘,會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發現最適合自己的寫作題材和領域。
紅辣椒評論:發表一下你的獲獎感言吧。
楊元瑞:就像前面也說到的,能得到這個獎真的很意外,這次評論大賽可以說是高手雲集,我能得到評委老師們的認可,感到榮幸的同時也覺得有些慚愧,自己還需要更努力才行。也很感謝紅網設立了這個比賽,讓各大高校的學子和新聞評論寫作愛好者們能夠相互切磋交流,希望「評論之星」選拔賽能越辦越好。也希望所有參賽的或是依舊堅持評論寫作的夥伴們都能再接再厲,寫出更好的文章。
紅網第五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獲獎名單
冠軍
楊元瑞 重慶大學 「人臉識別第一案」,隱私保護不再含糊
亞軍
趙雨欣 中國人民大學 把男性被家暴看作小事,背後是性別偏見
季軍
王馨婉 中國人民大學 「春蕾計劃」四成資助對象為男童:既不誠實,也非「大愛」
佳作獎(10人)
張唯依 山東大學 樹上的黃葉打掉了,不接地氣的規定呢?
張曉雨 中國政法大學 我為什麼不想再看記者節獻詞?
劉祚陽 中國人民大學 平心而論,你願被人稱為「吸尿醫生」嗎
宋榮俊 鄭州大學 拿「制止不雅照流傳」當功績,凸顯錯誤的輿情觀
王沛容 中國人民大學 上緊了發條的時代,需要一個「矯揉造作」的李子柒
吳奇凌 華中科技大學 垃圾分類,步子不宜跨得太大
劉晨曦 山東大學 飛機因乘客收到噩耗返回:人文關懷應立於規則之上
魏琳芝 中國人民大學 一定要用18億來打臉「讀書無用論」嗎
張麗雯 鄭州大學 文化遺蹟應在城市化浪潮中保留一席之地
徐雲卿 重慶大學 商家「過度索權」不可取,消費者莫用隱私換便利
入圍獎(21人)
袁 躍 中國人民大學 不要貿然敞開尚不完善的「安樂死」大門
彭美琪 中國人民大學 被裁員工的合法權益,不能只靠輿論壓力來保障
胡帝倫 湖南師範大學 戳破未婚女性「凍卵」合法化泡沫後,也應正視她們的焦慮
張 青 重慶大學 量子波動速讀,讀到的是「神童情結」
張 遠 鄭州大學 高以翔猝死事件,免責聲明不是甩鍋手段
穆瑞琦 湖南師範大學 別再讓帶病上課的讚美成為教師沉重的光環
彭思涵 重慶大學 高校快遞即取即拆:「學生本位」管理思維不可無
黃文君 重慶大學 婚前病史須說清,隱私權應讓位於知情權
楊勇飛 西安工業大學 體育職業素養撐起「女排精神」
鄒玉瑛 湖南師範大學 在「清退」研究生之前,高校要做的還很多
沈芯羽 華中科技大學 APP刺探隱私「手」伸太長,規範監管刻不容緩
湯旻婧 廣西大學 喬碧蘿殿下,請別消費抑鬱症
曹 璇 華中師範大學 對馬路「低頭族」進行懲戒:不失為解決車讓人副作用的良方
馬 田 山東大學 「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是對人格權的負責
劉宇軒 湖南大學 考上研究生卻不去報到:雖「拉仇恨」但無可厚非
鄭保蓮 山東大學 新概念作文獲獎者抄襲:「複製粘貼」不該輕易過審
郗 鈺 長安大學 女教師穿婚紗上課,背後有多少無奈?
陳佳琪 浙江傳媒學院 恐龍足跡化石被破壞,不該村民背鍋
雷逸慧 華中科技大學 李子柒視頻遭質疑:對農耕文化我們應多些自信
陳浩天 中國人民大學 獻血也入徵信?濫用徵信只會失信
王紫暄 北京工商大學 地鐵「扮鬼妝」:雖然法無禁止,但邊界意識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