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長沙6月22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張瑜)經過3個多月的激烈角逐,今日,2019年度紅辣椒評論佳作評選暨紅網第5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評選結果正式出爐(獲獎名單附後)。劉遠舉、於立生、黃琳斌等20人獲年度佳作獎。重慶大學楊元瑞摘得「評論之星」稱號,將獲萬元獎勵。
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劉遠舉斬獲佳作獎,以81.6分的總成績位列第一。
「前浪」高分領跑 「後浪」奔湧來襲
第15屆(2019年度)紅辣椒評論佳作評選自今年初啟動以來,得到了全國時評作者的大力支持,共收到發表於紅辣椒評論的參賽作品近200餘篇。經過於德清、劉洪波、張濤甫、陳銀峰、御史在途、鄭根嶺、祝華新、高明勇、曹林九名評委的初評、複評打分,共計產生44名獲獎作者。劉遠舉、於立生、黃琳斌等20人獲年度佳作獎,畢舸、吳雲青、默城等21人獲入圍獎,陳慶貴、李嶽伍、謝浮名3人獲雜文獎。
本屆年度佳作評選中,憑藉《放開司機戶籍限制,是上海計程車發展的必然》一文,來自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的研究員劉遠舉斬獲佳作獎,並以81.6分的總成績位列第一。對其參賽作品,9位評委中有6位給出了9分及以上的高分,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執行院長兼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新聞大學》主編張濤甫,打出了滿分10分。鳳凰網評論總監、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高明勇,則給出了9.8的高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網際網路與新經濟專業委員會主任祝華新就該文點評道,「網約車戶籍是制約瓶頸,是傳統計劃經濟思維,完全不符合雲平臺時代」,並給出9.2分。中國青年報編委、社評部主任、首席評論員曹林點評認為,該文「基於『地方知識』有理有據的剖析,有說服力」,給出9分。
「前浪」高分領跑,「後浪」奔湧來襲。相較往年,本屆佳作評選獲獎者中出現了更多「新面孔」。在41人的獲獎名單中,共計有7位大學生參賽者突出重圍。重慶大學趙笠鑫、鄭州大學薛白、湖南師範大學張柔嘉,分別位居佳作獎第5名、第13名、第16名;重慶大學洪珊珊、彭思涵、徐雲卿,以及湖南師範大學鄒玉瑛,均收穫了入圍獎。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17級學生楊元瑞摘得「評論之星」。
重大學子摘「評論之星」 人大學子包攬亞季軍
在紅網第5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中,重慶大學新聞學院2017級學生楊元瑞摘得萬元獎勵、最受矚目的「評論之星」稱號。
楊元瑞的參賽作品為《「人臉識別第一案」,隱私保護不再含糊》,總分76.4分。高明勇就此文給出了9分的高分,其餘8名評委均給出8分及以上分數。曹林點評認為,該文作者進行了冷靜的思考,作出了具備「專業附加值」的判斷。
本屆「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的二、三名,均被中國人民大學學子收入囊中。該校學子趙雨欣,憑藉《把男性被家暴看作小事,背後是性別偏見》一文,以75.7分的總成績斬獲亞軍;該校另一位學生王馨婉,憑藉《「春蕾計劃」四成資助對象為男童:既不誠實,也非「大愛」》一文,以0.2分之差奪得季軍。
按照總分排名,山東大學張唯依、中國政法大學張曉雨、華中科技大學吳奇凌等10人獲得佳作獎;中國人民大學袁躍、湖南師範大學胡帝倫、重慶大學張青、西安工業大學楊勇飛、華中科技大學沈芯羽、廣西大學湯旻婧、華中師範大學曹璇、湖南大學劉宇軒、長安大學郗鈺、浙江傳媒學院陳佳琪、北京工商大學王紫暄等21人獲入圍獎。
據統計,此次「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中,中國人民大學共計有8位學子獲獎。重慶大學學子佔據5個獲獎席位。山東大學則以4人獲獎緊隨其後。
「頒獎+研討」精彩繼續 時評盛會敬請期待
紅網紅辣椒評論自2001年下半年開辦以來,堅持發揮網絡媒體優勢,廣泛反映草根階層訴求,力求用網絡傳遞理性聲音,是當今網絡評論中最有影響力和關注度的原創基地之一,榮獲了十七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十四屆湖南新聞獎名牌欄目獎,四次被推薦為年度「中國網際網路站品牌欄目」。
2005年起,紅網紅辣椒評論開始舉辦年度佳作評選大賽,並通過線下的頒獎儀式及評論研討會,為全國時評界專家與評論作者搭建起了一座網上網下互動溝通、學習交流的橋梁。藉助紅辣椒評論這一平臺,不少評論作者實現了蛻變與成長。有評委曾表示:「不說『紅辣椒』是網絡時評的『黃埔軍校』,但至少是訓練營。」
2015年,紅網紅辣椒評論又推出了首屆「評論之星」選拔賽,旨在為大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表達己見的平臺,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學會獨立思考,助力高校的新聞評論教學工作。本屆「評論之星」選拔賽為第五屆,共計收到近200所高校近千名學生的參賽稿件4000餘篇。紅網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組委會特向組織得力、參賽人數、作品較多的高校授予「組織獎」,它們分別是廣西大學、蘇州大學、山東大學、湖南大學、長安大學、青島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浙江傳媒學院。
按照慣例,下半年即將召開2019年度紅辣椒評論佳作評選、第5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頒獎暨第15屆紅辣椒時評研討會,具體時間、地點待定,敬請廣大讀者關注後續消息。
2019年度紅辣椒評論佳作評選獲獎名單
佳作獎(20人)劉遠舉 放開司機戶籍限制,是上海計程車發展的必然 於立生 諷刺打人幹部被拘,誰容不下「尖銳批評」 黃琳斌 增加公權違法成本,降低公民維權成本 餘人月 亮化的城市需要有處安靜的暗夜 趙笠鑫 火災救援不宜「唯英雄論」 賓 語 民工討薪撞牆死,規範執法就能留住的生命 李蓬國 騎小黃車猝死案:莫以公平之名損害公平 戴先任 郭靖黃蓉能否「落戶」歷史文化名城? 馬長軍 茅盾文學獎,你記住了幾部? 李先梓 「跟政府作對就是惡」是一種權力之惡 朱 波 工作創新不能患上「亮點依賴症」 曾欽鴻 剮蹭車後留下道歉信,要點讚更要警醒 薛 白 冤獄賠償,不應止步於現金補償 譚浩俊 放要真放管要嚴管,「放管服」改革更具張力 沈道遠 「五年升副廳再遭質疑」根在輿情欠帳 張柔嘉 清北碩博任教中學,教學能力真的過硬嗎? 馬樹娟 器官捐獻善意須由法律作出最大保障 舒聖祥 夫妻共債共籤,也要防假離婚躲債 胡 輝 90後副縣長惹爭議,應讓事實出來走幾步 周東飛 北大退檔風波的評判標準是規則
入圍獎(21人)畢 舸 財政收入「過緊日子」 是為了「放水養魚」 吳雲青 感謝鄭榮權這樣的議題提供者 默 城 身負七條人命「女魔頭」落網,焦點不該在「顏值」上 匡 吉 奔馳車主哭訴維權,和解不意味著終結 宋鵬偉 「黑白招牌」錯不在醜,而在統一 王 偉 滴滴新規司機還失物收費值得推廣 洪珊珊 討論「菸酒、女性、性侵」,怎能模糊事實與價值 王全州 「謝哲海案」能排除是冤假錯案的嫌疑嗎 鄒玉瑛 新生向父母借錢上大學,這樣的「金錢觀」值得借鑑 林日新 瀏陽「博士牆」炫出重學好村風 匡生元 對誤拆他人房屋的行為應該依法嚴懲 彭思涵 自律才是杜絕「挖坑式」送禮的良方 盤和林 春節檔電影票房超55億,我們還缺少點什麼 王如光 「巖鹽之都」買鹽送居民,應成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樣本 楊國棟 租房抵扣個稅,應按房價定抵扣標準 徐雲卿 老年人的「容身之處」應在社會的包容之中 維揚書生 小學生質疑「鷸蚌相爭」,要鼓勵更要精準解釋 吳睿鶇 1.45億元亂收費應悉數退還繳費人 江德斌 「人造肉月餅」來襲,別只當成炒作噱頭看 何 勇 醉駕撞死人免刑責,如此判決有必要商榷 文 峰 哪壺不開就應提哪壺
雜文組佳作獎(1人) 陳慶貴 禍從口出與禍從默出 入圍獎(2人) 李嶽伍 大家都在誇哪吒,我為龍王鳴不平 謝浮名 趙的操守
紅網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決賽獲獎名單
冠軍楊元瑞 重慶大學 「人臉識別第一案」,隱私保護不再含糊
亞軍趙雨欣 中國人民大學 把男性被家暴看作小事,背後是性別偏見
季軍王馨婉 中國人民大學 「春蕾計劃」四成資助對象為男童:既不誠實,也非「大愛」
佳作獎(10人)張唯依 山東大學 樹上的黃葉打掉了,不接地氣的規定呢? 張曉雨 中國政法大學 我為什麼不想再看記者節獻詞? 劉祚陽 中國人民大學 平心而論,你願被人稱為「吸尿醫生」嗎 宋榮俊 鄭州大學 拿「制止不雅照流傳」當功績,凸顯錯誤的輿情觀 王沛容 中國人民大學 上緊了發條的時代,需要一個「矯揉造作」的李子柒 吳奇凌 華中科技大學 垃圾分類,步子不宜跨得太大 劉晨曦 山東大學 飛機因乘客收到噩耗返回:人文關懷應立於規則之上 魏琳芝 中國人民大學 一定要用18億來打臉「讀書無用論」嗎 張麗雯 鄭州大學 文化遺蹟應在城市化浪潮中保留一席之地 徐雲卿 重慶大學 商家「過度索權」不可取,消費者莫用隱私換便利
入圍獎(21人)袁 躍 中國人民大學 不要貿然敞開尚不完善的「安樂死」大門 彭美琪 中國人民大學 被裁員工的合法權益,不能只靠輿論壓力來保障 胡帝倫 湖南師範大學 戳破未婚女性「凍卵」合法化泡沫後,也應正視她們的焦慮 張 青 重慶大學 量子波動速讀,讀到的是「神童情結」 張 遠 鄭州大學 高以翔猝死事件,免責聲明不是甩鍋手段 穆瑞琦 湖南師範大學 別再讓帶病上課的讚美成為教師沉重的光環 彭思涵 重慶大學 高校快遞即取即拆:「學生本位」管理思維不可無 黃文君 重慶大學 婚前病史須說清,隱私權應讓位於知情權 楊勇飛 西安工業大學 體育職業素養撐起「女排精神」 鄒玉瑛 湖南師範大學 在「清退」研究生之前,高校要做的還很多 沈芯羽 華中科技大學 APP刺探隱私「手」伸太長,規範監管刻不容緩 湯旻婧 廣西大學 喬碧蘿殿下,請別消費抑鬱症 曹璇華 中師範大學 對馬路「低頭族」進行懲戒:不失為解決車讓人副作用的良方 馬 田 山東大學 「私人生活安寧」納入隱私權,是對人格權的負責 劉宇軒 湖南大學 考上研究生卻不去報到:雖「拉仇恨」但無可厚非 鄭保蓮 山東大學 新概念作文獲獎者抄襲:「複製粘貼」不該輕易過審 郗 鈺 長安大學 女教師穿婚紗上課,背後有多少無奈? 陳佳琪 浙江傳媒學院 恐龍足跡化石被破壞,不該村民背鍋 雷逸慧 華中科技大學 李子柒視頻遭質疑:對農耕文化我們應多些自信 陳浩天 中國人民大學 獻血也入徵信?濫用徵信只會失信 王紫暄 北京工商大學 地鐵「扮鬼妝」:雖然法無禁止,但邊界意識不可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