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高考出現之後,人們對於高考狀元都是充滿了無限的嚮往,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高考狀元,學生希望自己能夠成為高考狀元,因為高考狀元意味著自己是這個省份裡學習最好的那個。
因此高考狀元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學神」級別的存在,但並不是所有的高考狀元都是「學神」,劉嘉森就是一個例外,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劉嘉森2015年河北的文科狀元,他和別的狀元不同,並非從小就是學霸,剛上高一那會還是一個妥妥的「學渣」,在高中第一次重要考試中,僅考了全年級第568名,這個成績可以說是非常考後了。
要知道這個名詞別說985或者211了就連一個一本大學都很難考上,眾所周知衡水中學是一個都是學霸的高中,但是它的退學率,每年也都非常高,而劉嘉森就屬於那種在退學邊緣的人。
因為長期在充滿學霸的衡水中學學習,劉嘉森也漸漸發現,如果自己想要提高成績,超越眾人,那麼只有兩個方法,一更加勤奮努力,二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
學習並不是一個死記硬背的過程,因此盲目的學習、或者刷題很難長期有效的提高成績,就算憑藉短期的刷題記住了其中的一部分,在下一次考試時也會被打回原形,而劉嘉森正是發現了這一點,於是一改學習方法,不再成天成宿的刷題,將更多時間用於對錯題的複習,指導將這種類型的題真正了解。
並且每天晚上劉嘉森都會總結每一天所學到的知識,並對第二天的學習進行有效的規劃,每周製作學習表,對於老師所講的內容也會做好筆記,就連放假也會和上學時一樣,堅持良好的作息,起床後做題,睡覺前看書。
最後他憑藉著良好的學習方法以及勤奮的努力最終逆襲,成為了河北省2015年文科高考狀元,並考上了北大中文系。
除了劉嘉森,清華學霸張一川也曾表示:「我能考上清華,並不是因為我有多聰明,只是養成了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罷了!」
其實若我們仔細調查所有的高考狀元,我們就能發現,他們無一不掌握著自己的學習方法,像今年的高考狀元唐楚玥的父母,就在採訪中表示: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是至關重要的。
所以想讓孩子成績得到提高,需要的並不是我們多麼拼命的讓孩子刷題,而是讓孩子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學習才會更加有意義,成績也能有效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