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在大家眼中或許都是天賦異稟、智商超群、別人家的孩子吧?
我看過很多高考學霸故事,也研究了很多高考狀元,發現大家眼中的「學霸」,其實都是普通人。
單靠智商就能成功的人很少,絕大多數的學霸,都是靠自身的努力和高效的學習方法,才能一步步走上巔峰的。
案例:從倒數第一到北大學霸,760分狀元鄭恩伯:是邏輯思維能力讓我逆襲
被稱為「史上最勵志高考狀元」的鄭恩柏,從小學開始學習就很差,在高中的時候甚至還當過全班倒數第一,但憑藉高效的學習方法和後天培養起來的邏輯思維能力,硬生生從「學渣」逆襲成了760分(總分810分)理科狀元。
鄭恩柏說過,「學渣」和「學霸」差的並不是智商,而是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每個孩子出生時,智商幾乎相差無幾,不存在哪個孩子出生就是學霸,哪個孩子出生就是學渣這種情況。
因此,真正能拉開距離的,恰恰是邏輯思維能力和學習方法。像《最強大腦》中,年紀僅12歲的孫奕東,憑藉超強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取得了很多清華北大學霸們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那什麼是邏輯思維能力呢?簡單點來說,邏輯思維能力就是要讓孩子學會舉一反三、學以致用,這種邏輯思維能力才是孩子是否能成才的關鍵。
可能很多家長都抱怨過孩子: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笨啊?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
「你看看隔壁家的孩子,像你這麼大時還需要家長陪著寫作業嗎?」
家長在抱怨孩子成績不好的同時,有沒有想過,究竟是孩子太笨了,還是自己沒有培養好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讓孩子不停地刷題、不停地死記硬背是很難養成「學霸孩子」的。邏輯思維差的孩子,就算每天按照老師、父母的要求學習,長大一些後同樣會出現「掉隊」的情況。
【保持孩子對認識世界的興趣】
從家長的層面來說,我們會告訴孩子什麼東西能做,什麼東西不能做。但這樣的想法,潛意識地打擊了孩子對周圍事物的積極性和興趣。
想培養孩子的興趣,就要保持孩子對認知世界的興趣。就像鄭恩柏一樣,始終對學習感興趣,才能找到正確的學習方法,通過提升邏輯思維能力來把自己「養成學霸」。
【將訓練融入生活中】
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並不是說說就能完成的。需要家長將邏輯思維融入到生活中,讓孩子時刻感受到邏輯思維的存在。
比如孩子在做某件事情時,家長可以詢問孩子「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呢?」「你應該怎麼做呢?」
或者是,孩子做某件事情時,讓孩子先把事情的首位列出來,了解做事的先後順序,這樣做事情才能更有條理和邏輯性。
【給孩子找一些培養邏輯思維的遊戲書籍】
網上關於培養孩子邏輯思維的書籍和方法五花八門,家長們最好找到一種適合孩子的訓練方法,讓書籍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大助力。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