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部頂級職業紀錄片給孩子最好的職業啟蒙

2020-12-13 澎湃新聞

點擊標題下「昆明女聲」可快速關注

轉自公眾號:童書媽媽三川玲

(ID:tongshuchubanmama)

這個暑假,給孩子的職業啟蒙,你都做了哪些事兒?

在需要收收心的時候,讓我們藉助這12部紀錄片,開啟孩子對於不同職業、不同世界的認知和思考吧。

若無特別說明,它們大部分適合6歲+,有些只有字幕的外文紀錄片,要求孩子至少要識字或聽得懂英文。

它們有的節奏明快,有的節奏舒緩,那些職業身份之外的故事,同樣豐富多彩。無法預料會是哪一個瞬間,讓種子在孩子的心中萌芽。

01

高端技師

《大國工匠》

豆瓣評分:9.1

平步百米鐵塔,橫穿超、特高壓。在「刀鋒」上起舞,守護著歲月通明、燈火萬家。

一把焊槍,一雙妙手,他以柔情呵護復興號的筋骨。千度烈焰,萬次攻關,他用堅固為中國夢提速。

4米長杆,26年,56000步的零失誤令人驚嘆。是責任,是經驗,更是他心裡的「安全大於天」。

這是2018「大國工匠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部分頒獎詞,王進、李萬君、喬素凱等不同行業的十人獲得這一褒獎。

他們代表的,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匠們。他們是中國製造必不可少的高端技師,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堅守,創造出很多中國奇蹟。

《大國工匠》如同他們的「列傳」。

自2015年第一季播出以來,這些分布在火箭、飛彈、裝甲車、戰鬥機等軍工領域,大橋、飛機、航船、高鐵等交通領域,還有醫藥、造紙、勘探等各行業各領域的匠人們,職業、專業、敬業驚豔世人。

又名:大國工匠/匠心築夢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年份:2015-2017

季數:5

集數:8

單集片長:30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02

醫生

《人間世》II季

豆瓣評分:9.6

2016年,一部10集醫療類新聞紀實片《人間世》,讓很多成人觀眾看過後,真正接受了生命和死亡科普。

這部由上海市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上海廣播電視臺合作拍攝,原本衝著揭示真相、直面生死,讓患者理解醫生,緩解醫患矛盾的紀錄片,還有更多價值:

每個手術臺上的醫生,都值得尊重;每個人都要好好珍惜健康,尤其是在身體還沒有出問題的時候;生命很偉大也很脆弱,而醫學不總是妙手回春、人定勝天……

時隔三年,這部紀錄片推出了第二部。兩年的時間,9個攝製組,50個人,陪著200多個拍攝對象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經歷了他們生命當中的重大時刻……

和第一季一樣,第二季也是十集,在豆瓣評分同樣高達9.6。如果你和孩子,對於生命和死亡、醫生和科學以至整個中國社會感興趣,強烈推薦《人間世》。

不過,由於這部片子,集中的是生活和生命中生死困厄類場景,所以觀看者至少小學高年級,可能更能理解生命、醫學,還有醫生這個職業。

一如第一季《人間世》中所說:醫生不害怕失敗,難的是這些失敗帶來種種挫折之後,仍不丟失熱情。生命拯救過程中,雖然有失敗,但更多人活了下來!

又名:人間百態

導演:秦博/範士廣/謝抒豪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19-01-01(中國大陸)

集數:10

單集片長:52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人間世》第二季

03

籃球運動員

《林來瘋》 Linsanity

豆瓣評分:8.9

2012年2月,在籃球場上颳起的一股「林來瘋」席捲全球。整個賽季都表現不佳的紐約尼克斯隊,出人意料的給了替補控衛林書豪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林書豪抓住時機,不辱使命,成為當代NBA首發五場得分最多的球員,在全世界造成了極強的轟動。

然而在「林來瘋」現象之前,林書豪的職業籃球之路卻四處碰壁。不僅在申請大學時未能得到獎學金,還在NBA選秀中失望落選。

華裔導演梁伊丹,早在林書豪盡人皆知以前就發現了他。他們跟隨並拍攝下了林書豪作為亞裔球員,在NBA打拼的艱辛,並最終成為巨星的旅程。

《林來瘋》不只是一部為籃球迷拍攝的紀錄片,更是一部激勵人心的追夢記和奮鬥史。

又名:林書豪旋瘋(臺)/林瘋狂

導演:梁伊丹

編劇:AaronStrongoni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漢語普通話

年份:2013

片長:89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04

芭蕾舞者

《起點》

豆瓣評分:8.9

一個著名的芭蕾選拔賽——YouthAmericaGrandPrix,每年約五千名9~19歲的芭蕾舞練習者,在全世界15個城市參賽。

為數不多的勝出者,到紐約參加總決賽。獲勝者極有機會獲世界頂級芭蕾學校獎學金繼續深造,或籤約有影響力的專業芭蕾舞團。

參與且贏得比賽,大概算是職業芭蕾舞者起步階段最重要的目標之一。

11歲的小正太Aran,有完美的技巧、優雅的表現力,靈活溫柔地旋轉,讓人每一個毛細孔都能感知芭蕾的美,還有他對舞蹈的熱愛。

JoanSebastian則是一個從哥倫比驗背井離鄉,孤身在美國追求芭蕾夢的偉岸少年。父母在電話裡諄諄教誨,「你要堅持,這是你唯一的出路」「成功了,就會有大房子,好車好收入」。

但面對鏡頭,這個以英國皇家芭蕾學校為目標參賽的大男孩,很平靜地說,練習那麼刻苦,更多為了芭蕾的力與美。他要的只有他自己能給。

對一樣事物的愛與熱情,既無法強加給人,也無法從人身上輕易抽離。片子相對集中地選取了六名選手,從半決賽前開始,跟拍大家的訓練和日常生活。

沒有旁白,不引導判斷,偶爾出一些介紹規則的字幕,完全通過鏡頭語言,讓人看到蕾舞者的真實狀態。

英文名:FirstPosition

又名:熱血芭蕾(港)/芭蕾首步曲(臺)/起點:追夢芭蕾/翻滾吧小舞者/起手式

導演:BessKargman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年份:2012

片長:95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05

動畫片導演

《永不止步的人》宮崎駿

豆瓣評分:9.1

這部紀錄片,只有不到50分鐘,卻無比生動地反映出動畫製作行業,最尖端的從業者們,是如何思考和工作的。

各種生動的工作場景裡,宮崎駿本尊,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完全是個工作狂人,他經常說的話是,不想讓自己因為自己的作品感到丟臉。

僅一個毛毛蟲轉頭的動作,他看了一眼說,「太像成人了,小孩不會這麼轉頭的。」

結果,這個4秒畫面,讓他的手稿幾乎推翻重來,團隊的負責人也搞得嚴重抑鬱而走進醫院,整個團隊最終整整耗費一年來達成宮崎駿想要的效果。

他一邊感嘆自己老了,一邊又不願意服老,對於作品和團隊成員的要求,絲毫不放鬆,對於動畫新技術的使用謹慎而倔強。

宮崎駿似乎永遠也不能退休。雖然他曾說了許多次要退休,多到他自己都不記得,但是,真愛粉拿小本本記下來了。

1986年《天空之城》:「這是我一生中最想退休的時刻」

1992年《紅豬》:「我的動畫已經到此為止」

1997年《幽靈公主》:「我已經下定決心這是最後的作品」

2001年《千與千尋》:「我要退休創立Senior吉卜力培育人才」

2004年《哈爾的移動城堡》:「多年來最適合退休的時機」

2008年《懸崖上的金魚公主》:「體力已經到了極限,這部作品是最後的長篇動畫」

2013年《起風了》:「做出如此滿意的作品正是退休的好時機」

他自己又說「我說不幹好幾次了,這次我是認真的」。說完一臉不好意思,明顯讓人覺得,還是會食言。

紀錄片中他說,「活著總得做點什麼,要不豈不是無聊死了」,「如果要死的話,在製作途中死去更加幸福」。

感興趣的話,還可以看看另外一部日本紀錄片《夢與狂想的王國》(又名: TheKingdomofDreamsandMadness/Yumetokyôkinoôkoku)。

同樣是宮崎駿為主角,豆瓣評分8.7,片長118分鐘,導演和編劇都是砂田麻美。

官方網站: yumetokyoki.com/

導演:NHK

製片國家/地區:日本

年份:2016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g

06

廚師

《壽司之神》

豆瓣評分:8.7

本文唯一不足8.8分的紀錄片,但看過一定不後悔。

2011年,記錄片「壽司之神」橫空出世,再加上之後歐巴馬的光顧,小野二郎這個名字和他的壽司店「數寄屋橋次郎」,瞬間升溫。

小野二郎,全球最年長的三星大廚,被稱為「壽司之神」。他坐鎮的小店——「數寄屋橋次郎,位於銀座辦公樓地下室。

來這裡吃飯的人,至少要提前一個月預約,真正到店裡吃飯,很多人甚至比和情人約會還激動!世界各地的名廚,吃過之後都會驚嘆。

來這裡吃飯的人,人人衣著嚴謹,神情肅然。朝聖般的氛圍,瀰漫在方圓百米。

店裡內外一塵不染,聞不到絲毫油膩腥羶,小野二郎和弟子們站在裡面,衣白勝雪,如患潔癖。

能留在二郎店裡的學徒,都必須經過非人訓練,他們要擰四五年熱毛巾,才有資格拿刀處理魚;幹上十年,才可以煎蛋。

二郎本人,從9歲進廚房工作,到90多歲高齡,幾乎每一天都在做壽司。30分鐘之內,二郎要為10位客人捏200份壽司。

而通常,即使一流高手,按照每人10貫壽司算,半小時內最多也只能滿足8位客人,且缺乏二郎那種不緊不慢的風度。

當二郎抓起醋米,壽司就成型了一半,再加兩轉,即可成型,且口感適宜,攔腰捏起絕不會散。而且,一如二郎的鐵粉,「天婦羅之神」哲哉所說:「大概沒人能做到他這樣,在一個壽司中傾入無限感情。」

又名:次郎的壽司夢/二郎は鮨の夢を見る

導演:大衛·賈柏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日語

年份:2011

片長:81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07

時尚攝影師

《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

豆瓣評分:9.1

這是一部關於街拍鼻祖比爾·坎寧安(BillCunningham)的紀錄片,2011年上映。

五年之後,比爾·坎寧漢在紐約去世,享年87歲。從此,紐約街頭少了一個用慧眼記錄時尚的人,也少了一道特別的風景。

多年來,比爾堅持穿清潔工的藍色外套,騎單車穿梭在紐約街頭拍照。紀錄片《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忠實地記錄了這一切。

他從六十年代起便一直沉迷街拍,並享受工作。在比爾的鏡頭下,只要對方著裝出位有個性,比爾都樂於捕捉到特別的美。

幾乎所有的時尚界人士,都認識並尊重這位攝影頑童,就連著名時尚雜誌Vogue的女主編安娜·溫圖爾(AnnaWintour)也說:「我們都為比爾著盛裝。」

然而,這樣一位幾乎把一生都獻給了時尚且功不可沒的老人,住的是狹小的工作室。他覺得這樣最好,能夠自由地捕捉新鮮,才是他的追求。

又名:街拍皇帝/街拍鼻祖比爾

導演:理察·普萊斯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法國

語言:英語

年份:2011

片長:84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08

工業設計師

《拉姆斯》 Rams

豆瓣評分:9.0

2018年10月28日,《拉姆斯》的首映禮,定在了慕尼黑工業大學舉行。當晚人山人海,大廳水洩不通。

按照學校官網登出來的計劃,迪特·拉姆斯(DieterRams)會在該片導演的陪伴下,一起參加首映禮。但是種種原因,老人家最終沒有前來。

在以前,每每他做講座,同樣是眾星捧月。紀錄片導演GaryHustwit,花了將近一年時間,才獲得了拉姆斯的信任,讓導演去拍攝他的晚年生活。

作為工業設計史上的巔峰之一,他深深影響了很多人。他的「最好的設計就是設計越少」原則,同日本的無印良品不謀而合,並被很多人奉為設計界的一條至理名言。

這部紀錄片,講述了他過去的工作,現在的生活,點點滴滴,很真實,很細膩。

在如今幾乎不可能見到大師本人,以後更加不可能的情況下,也許,這部紀錄片是對他最後最珍貴的影像記錄,且看且珍惜。

給小小孩的工業設計啟蒙的話,推薦另一部日本紀錄片《啊!設計》(2011),豆瓣評分9.4。

作為NHK一檔經典設計節目,《啊!設計》已經播出200集,每集15分鐘。每一集更邀請深澤直人、仲條正義、祖父江慎、伊東豐雄等重量級設計師,講述設計的秘訣。

雖是面向兒童,但視角獨特、充滿對思維的啟發,讓人讚不絕口。

英文名:Rams

導演:GaryHustwit

編劇:GaryHustwit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年份:2018

片長:74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09

文物修復專家

《我在故宮修文物 》

豆瓣評分:9.4

跨越明清兩代、建成近六百年的故宮,收藏著包括《五牛圖》《清明上河圖》在內的180多萬件珍貴文物。

歷經百年滄桑,它們或多或少蒙上塵埃,破損不堪。

一代又一代文物修復師,走入紫禁城的紅牆,通過他們化腐朽為神奇的妙手,將生命的活力重新注入一件件文物之中。

這些修復師們甘於寂寞,甘於平淡,在與文物的對話中,小心翼翼感受著來自古代的微弱的脈搏。

木器、陶瓷、青銅、漆器、鐘錶、織繡、書畫……不同的文物有著不同的特性,也有各自修復的難點。

當塵封的文物重新煥發奪目光彩之時,這些平凡而偉大的匠人,值得了解和學習。

又名:MastersinForbiddenCity

導演:葉君/蕭寒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年份:2016

集數:3

單集片長:50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10

199位行業工匠

《尋找手藝》

豆瓣評分:8.9

為了拍攝《尋找手藝》,導演張景賣了房子,加上友人贊助,開始了129天的拍攝。

他們開著一輛舊車,跨越23個省,記錄下199名手藝人(但不是全部都放在紀錄片中展示出來)。

他們中,有的做油紙傘,有的是國家級非遺項目維吾爾族土陶繼承者,有的做傳統羅盤,有的造宣紙,有的做漆器……

拍攝中,匠人們都在實打實地做自己的活兒,沒有擺拍。經過一年多時間剪輯,268個小時素材變成了212分鐘的成片。

可是,這部片子被多個電視臺拒播,因為攝影、導演、錄音都不是專業人士操刀。144項傳統手藝,會因此被塵封嗎?

並沒有!2017年1月,張景在27院舉辦了首發儀式。如今,這部紀錄片已經徹底走紅,B站上彈幕滿屏都是「慕名而來」。

很多人留言說,會把這部片子看好幾遍,而且每一遍的體會都不一樣。有小朋友在寒假看了6遍,能把臺詞背出來。

這部適合慢慢看的紀錄片,也改變了導演本人。之前,張景認為自己賣了房子拍紀錄片很不一般,之後,他的虛榮心碎了。

他意識到,真正做事情,應該像這些手工匠人,先把事情做好,其他無需顧慮太多。

也許有一天,所有的手藝終將消失,甚至連人類也不會存在。但「森林裡的一棵樹,不需要知道自己是一棵樹,如果沒有他們,森林將不復存在。」

導演:張景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年份:2017

集數:5

單集片長:40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

11

製造業職人

《造物小百科》

豆瓣評分:9.3

當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琳琅滿目的各類產品而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你有沒有想過,這些產品是如何製造出來的呢?

Discovery的王牌節目《造物小百科》(Howit'sMade),將帶領我們目睹數千種產品的生產過程。

從我們日常生活經常接觸到的麵食,糖果等,到高端技術如計算機,汽車,飛機等,幾乎無所不包。

這套節目在加拿大錄製,加拿大是一個獨立性很強的工業化國家,同時也是自主性很強的工業化國家。

加拿大工廠更多的是一氣呵成,從產品設計研發到包裝出廠基本是一廠包辦。

這使我們能更深入了解產品的生產流程。節目還會介紹少量我們聞所未聞的產品。

你不需要擁有製造業的專業知識,通過觀看該節目就能了解這些產品的來龍去脈。

畫面中宏大的生產場面,運轉流暢無阻的流水線,精確無誤的裝配,鬼斧神工的技術,妙不可言的構思,不得不感慨,2001年誕生的它真是一部神作!

節目生動易懂,全家老少皆宜。B站上可以觀看共25季。不過,由於語速和節奏偏快,學齡前觀看這套節目,最好有大人陪同,以便孩子不時之需。

哪怕只是外行看熱鬧,也能很好地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給以啟發。內行的話,就不妨來看看門道吧。

又名:造物小百科

製片國家/地區:加拿大

語言:英語

年份:2001

季數:25

集數:13

單集片長:23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第1~10季

12

工程師

《超級工程 》

豆瓣評分:8.8

《造物小百科》是一部來自加拿大的神作,《超級工程》則是一部國產高品質紀錄片。

凡是被選入這個片子的工程項目,一定是從體量上能夠稱得上超大規模,從科技含量上要走在世界前列、國內領先,從建造水平上能代表中國當下最佳,並且關係現在和未來。

這是當初選擇入圍紀錄片主角的條件。所以,《超級工程》拋開了長城、故宮這類具有傳統文化意義的象徵,也沒有選鳥巢這類明星建築,而是把鏡頭對準了中國現代經濟發展過程中,在建設上具有高難度的現代工程。

不是要做一個宣傳片,這是編導團隊定下的紀錄片拍攝宗旨。因此,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超級工程》,兼具真實性,科學性和時代性,讓我們看到了工程、藝術、人文的美。

港珠澳大橋是《超級工程》第一季中第一集的主角,鏡頭記錄了從方案提出,到2012年大橋建設初期,中國工程師們所克服的重重困難。

港珠澳大橋已在2018年通車,它是一座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英國《衛報》譽之為「新世界七大奇蹟」。

除了港珠澳大橋,第一季一共5集,分別還記錄了北京地鐵網絡、上海中心大廈、海上巨型風機和超級LNG液化天然氣船。

整個創作團隊用了1年多的時間,將那些鮮為人知、可以稱得上驚心動魄的建設過程,納入的鏡頭。

每一個超級工程都離不開人的努力。從腦子裡的奇思妙想到紙上的精密圖紙,再到緊張嚴肅的製作,精密細緻的組裝,都是人的智慧。

在現代化飛速發展的時代,一個個超級工程的完成,刷新著人們對人類工程極限的認識。人類文明的發展就來源於人類的挑戰不可能。

又名:China'sMegaProjects

導演:李炳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首播:2012

季數:3

集數:4/5

單集片長:50分鐘

觀看連結掃碼可看第1~3季

END

相關焦點

  • 給孩子的職業啟蒙:你的孩子適合什麼職業?
    如今為人父母,更關心的是孩子的未來、孩子的理想!那麼孩子的理想適合他嗎?還有哪些更適合孩子的職業?怎麼為孩子的理想做職業啟蒙?今天我們為家長和孩子推薦7部職業啟蒙紀錄片,看看科學家、文物修復師、藝術家、生物學家、導演等職業人的故事,開啟孩子對不同職業的認知和思考。
  • 12部高分傳記電影,給孩子不一樣的職業啟蒙之旅
    文|少年商學院新媒體部我們曾分享過一份研究報告,6-15歲,也就是小學到初中(特別是10歲開始)是對孩子職業啟蒙的黃金期。
  • 給孩子的職業啟蒙
    這就是每天早上我接送孩子的時候的情景,入學之後家長比較不放心的就是孩子上下學過馬路的事兒,擔心孩子莽撞不遵守交通規則,也擔心學校門前的車多擁擠。每次送孩子都有這群指揮交通的人,也就放心了不少,孩子們不會因為快要遲到了就不看車輛,行進中的車輛也按照交警指揮停車讓行。
  • 高年級孩子必看的20部藝術紀錄片,堪稱最好的美學啟蒙導師
    今天,我們為小學和高年級學生推薦20部高分經典——均是顏值和內涵兼具的人文藝術紀錄片,讓孩子們得以走近藝術家的生活,理解偉大作品的奧秘;漫遊全世界最著名的建築,探索文化寶藏的歷史。不僅是一次美好的觀光之旅,更是一次深刻的美學啟蒙。強烈建議為孩子收藏,並轉發給您的朋友。
  • 什麼是「職業啟蒙」?該什麼時候給孩子做職業啟蒙?家長都知道嗎
    文 | 朗朗媽媽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學習成績好就代表優秀。實際上,這種「唯成績論」給孩子的未來帶來負面影響。真正對孩子未來有幫助的教育,一定做到了「職業啟蒙」,家長們要學會引導孩子開始職業啟蒙。
  • 「職業啟蒙」對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家長錯認為:孩子不懂「職業」
    王女士也意識到,自己平時忽略了對女兒的「職業啟蒙」,對於很多職業孩子都不了解,且女兒的與職業的選擇標準是「漂亮衣服」和「不用上班」。因為幼兒園這次安排的家庭作業,讓王女士及時發現了對女兒教育的盲點。慢些對於自己的人生會話,想要從事的職業感到迷茫的人,都是源於在小時候沒有接收到正確的「職業啟蒙期」。關於「職業啟蒙」,在美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中規定孩子的啟蒙時間從6歲開始,讓孩子學會在自己的特長、興趣、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自我認識」。
  • 職業啟蒙越早越好
    而職業教育體系是否完備,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職業啟蒙的有效實施。在一個自然人的生命進程中,何時開展職業啟蒙最為合適,在當今世界大有越早越好的趨勢。職業啟蒙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比較成熟,這些國家和地區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職業意識,並已經形成適合本土發展的教育機制。
  • 數位化時代,幾百種職業被淘汰,你不知道孩子的職業啟蒙有多重要
    只有職業啟蒙教育,才能激發孩子真正的學習和夢想 也許是由於當今時代激烈的社會競爭,讓我們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被附上了「好好學習」的使命,可是沒人來告訴我們的孩子學什麼、為什麼學、學完會怎麼樣。
  • 孩子的職業啟蒙有那麼重要嗎?
    英國曾發布一份報告,稱6歲或7歲孩子領悟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與45歲的成年人基本相當甚至更甚,一直到14到15歲時,孩子的「數字商」達到頂峰,隨後逐步下降。日本的職業啟蒙已經從小學前移到幼兒園,促使孩子從小思考自己將來有可能的發展方向。
  • 抓住「職業啟蒙」黃金期,打消孩子未來職業迷茫,您需要這份攻略
    紊亂的職業規劃讓孩子的人生一開始就亂了步伐,對自己沒有要求,生活沒有目標,學習沒有勁頭,慘澹收場的人生結局成了標配。家長忽視了孩子職業啟蒙的培養,沒有職業目標。所以孩子會有很多迷茫,迷茫之下,對於自己當前的生活就會產生懷疑,導致自己頻繁辭職,想尋找最合適自己的未來。
  • 7部壓箱底的9分寶藏紀錄片,給孩子最好的科普啟蒙
    ,但科學啟蒙具體該怎麼做?對於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來說,通過紀錄片,探察未曾涉足的地方,感受不曾見過的場景,了解尚未想過的問題,追問生活的意義,無疑是他們成長過程中學習和思考的一種好方法。這裡給大家推薦7個適合2-10歲孩子看的經典紀錄片,趁著休息,帶孩子踏上探求科學的旅途吧!
  • 第三季職業聯賽紀錄片公布
    第三季職業聯賽紀錄片公布 發布時間:2015-11-26 11:06 來源:官方 作者:騰訊
  • 學習好還不夠,忽略了孩子的「職業啟蒙」,影響孩子核心競爭力
    這幾乎是所有家長心裡的一個信念,因為大家不自覺的發現,只要孩子成績好了,學習上去了,什麼都好說,比如老師的喜歡,同學的幫助等。可是一個成功的人生,美好的未來光有學習成績還不夠,孩子的職業啟蒙你看到了嗎?
  • 全世界最棒的職業啟蒙都是怎麼做的?看看這些經驗
    國內專家學者比較普遍的共識是:作為一種職業預備教育,從兒童6歲即小學一年級,職業啟蒙教育就應開始,一直持續到18歲。對應小學、初中和高中,職業啟蒙教育可分為初、中和高三個階段。 同時,結合我國孩子的成長環境、培養目標,職業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識別職業特徵、判斷職業類型、習得職業技能、樹立職業道德、規劃職業道路。
  • ...從光影看未來 」—— 親子觀影職業啟蒙教育活動開始報名啦!
    【「愛『崍』陪伴」系列活動】「 從光影看未來 」 —— 親子觀影職業啟蒙教育活動開始報名啦!為共建有溫度的家庭教育生態圈,深化「愛『崍』陪伴」家庭教育品牌,邛崍市婦聯、邛崍市圖書館聯合浙江師範大學「光影未來計劃」項目團隊開展「 從光影看未來 」 —— 親子觀影職業啟蒙教育活動,通過觀看專業遴選的優質影像資源,開啟職業啟蒙教育,引領孩子走向光影未來。
  • 焦點I 2~6歲孩子職業啟蒙敏感期,不容小覷
    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家長和學校對孩子的職業啟蒙教育的不重視,導致了職業啟蒙教育觀念落後在決定未來做什麼時,如果孩子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 解,這樣的選擇往往會走很多彎路甚至陷入誤區;如果孩子對自己所選的職業非常了解,也非常喜愛,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提升孩子的職業認知至關重要。
  • 幼時「職業啟蒙」關乎孩子一生,家長做好這3點,讓孩子少走彎路
    6~15歲這個階段可以稱得上是孩子職業啟蒙的黃金時期,因為6歲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認知能力,再加上對周圍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知欲,所以這個時候做職業啟蒙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們如果能夠在早期給孩子進行職業啟蒙,相信他們以後的職業選擇將更加靈活。職業啟蒙能讓孩子對各種職業和工作內容有一定的了解,讓孩子更清楚哪些職業比較適合自己的性格特點。這樣孩子才不會盲目地說出「我以後想當太空人」「我以後想當科學家」這種為了讓父母滿意但卻很盲目的「夢想」。
  • 三歲看老,孩子職業啟蒙敏感期父母該怎麼做
    ,導致了職業啟蒙教育觀念落後,甚至缺失。在決定未來做什麼時,如果孩子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 解,這樣的選擇往往會走很多彎路甚至陷入誤區;如果孩子對自己所選的職業非常了解,也非常喜愛,這樣才會讓孩子感受到工作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提升孩子的職業認知至關重要。
  • 「孩子,你以後想成為什麼人?」「職業啟蒙」讓孩子自由規劃未來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並沒有真正的去問孩子以後到底想做什麼,而是希望孩子好好的學習就好,不需要去考慮到後面的職業規劃,也就導致了非常多的人畢業就失業,當HR的面試官問你有什麼規劃的時候,無從開口。二、為什麼要早點給孩子做「職業啟蒙」?
  • 中小學職業啟蒙不可少
    其中所述的初步了解職業生活和技術,即職業啟蒙教育的內容。當然,職業啟蒙教育並不意味著要將學生都引導到職業教育,學生個性條件和興趣偏好差異很大,發展需求和職業理想各不相同,社會職業更是豐富多彩,職業的種類涉及社會各行各業,因此,職業啟蒙教育並不局限於職業教育的範疇,而是整個職業世界,這就要求職業啟蒙教育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社會是一個大學校,包括各行各業、社區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