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最棒的職業啟蒙都是怎麼做的?看看這些經驗

2020-12-14 騰訊網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童書媽媽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美國社會學家安德魯·阿伯特(Andrew Abbott)指出,「職業支配著我們的整個世界。它們治癒我們的身體,衡量我們的收益,拯救我們的靈魂」。

然而,我們在職業中的現狀是:選學校迷茫,報志願慌亂,找工作沒頭緒,換工作頻繁,人到中年負累一身、成就寥寥,半輩子人生就這樣沒了。

至於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我們和孩子同樣缺少思考。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我們要給孩子職業啟蒙和教育,怎麼做呢?

1

職業啟蒙和教育為什麼非做不可?

6~15歲是職業啟蒙和教育的黃金期。

這份來自英國的研究報告,流傳甚廣,也得到很多國內教育專家的認同。其實,給這個時間分界線背書的,還可以算上美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大師舒伯(Super)一份。

舒伯從終身教育的理念出發,在1953年將個人職業生涯發展,分為成長(0—14歲)、試探(15—24歲)、建立(25-44歲)、維持(45—60歲)與衰退(60歲以上)五個階段,且每個教育階段個體的興趣、愛好、職業目標、人生追求均存在顯著差異。

生涯彩虹圖。舒伯認為人在一生當中必須扮演九種主要的角色,依次是:兒童、學生、休閒者、公民、工作者、夫妻、家長、父母和退休者。夫妻、家長和父母是持家者的具體形式。色彩長度代表了角色開始和結束的可能時間,寬度代表了你在這個角色上不同年齡階段投入的精力。

國內專家學者比較普遍的共識是:作為一種職業預備教育,從兒童6歲即小學一年級,職業啟蒙教育就應開始,一直持續到18歲。對應小學、初中和高中,職業啟蒙教育可分為初、中和高三個階段。

同時,結合我國孩子的成長環境、培養目標,職業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包括:識別職業特徵、判斷職業類型、習得職業技能、樹立職業道德、規劃職業道路。

越早萌生職業意識,更可能規劃清晰的長期目標,更有競爭力。

目標於人有多重要?說個真實的故事:

1952 年7 月4 日清晨,加利福尼亞海岸籠罩在濃霧中。在海岸以西21英裡的卡塔林納島上,一名34 歲的女性涉水進入太平洋,開始向加州海岸遊去。

要是成功,她費羅倫絲·查德威克,就是第一個遊過這個海峽的女性。在此之前,她是從英法兩邊海岸遊過英吉利海峽的第一個婦女。

生平第一次,費羅倫絲·查德威克遊不過英吉利海峽,她放棄的那一刻,離終點只剩下半英裡。

那天早晨,海水凍得她身體發麻,霧很大,她連護送她的船都幾乎看不到。時間一個鐘頭一個鐘頭過去,千萬人在電視上注視著她。有幾次,鯊魚靠近她,被人開槍嚇跑。她仍然在遊。

在以往這類渡海遊泳中,她的最大問題不是疲勞,而是刺骨的水溫。15 個鐘頭之後,她被冰冷的海水凍得渾身發麻。

她感到自己不能再遊了,就叫人拉她上船。她的母親和教練在另一條船上,告訴她海岸很近,不要放棄。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濃霧什麼也看不到。幾十分鐘之後,從她出發算起15 個鐘頭零55 分鐘過去,人們把她拉上了船。又過了幾個鐘頭,她漸漸覺得暖和多了,這時卻開始感到失敗的打擊。她不假思索地對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藉口。如果當時我看見陸地,也許我能堅持下來。」

人們拉她上船的地點,離加州海岸只有半英裡!

後來她說,真正令他半途而廢的不是疲勞,也不是寒冷,而是因為她在濃霧中看不到目標。查德威克一生中只有這一次沒有堅持到底。2 個月之後,她成功地遊過了同一個海峽,不但是第一位遊過卡塔林納海峽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紀錄還快了大約兩個鐘頭。

查德威克雖然是個遊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見目標,才能鼓足幹勁完成任務。

哈佛大學也做過一個很著名的跟蹤調查,統計目標規劃對人生的影響。調查對象是一群出身、智力、學歷都差不多的年輕人。

結果發現,早早具備長期、清晰目標,並堅持為之努力的人,佔比最少但成就最大,其他佔比對象的人生成就,有短期目標的好過目標不清晰的,有模糊想法的好過完全沒有理想和目標的。

有正確的職業啟蒙教育,更容易做正確選擇,不容易受騙。

曾經還有這樣一則新聞:「長城影視」「藝然童星工作室」等機構,以「檢查身體」為由,招童星過程中觸犯法律,直到2018年這些違法者才遭到法律制裁。這些不滿14歲的女孩,被哄騙、引誘、逼迫,扭捏、羞怯地在鏡頭前脫下衣服,懵懂、無知地,做出很多不雅行為。

如果我們和孩子,很早就對喜歡的、想要做的職業有所了解,有著正確的價值判斷,不至於這麼容易上當受騙、受到傷害。

缺乏職業啟蒙和教育,報志願、選專業、換工作難關闖完一關還有一關。

有調查稱,有七成高考生都對自己的志願填報沒想法,多數人心目中的唯一考量就是「好就業」。

高中畢業還不知道自己的興趣特長,對職業認知非常模糊;身為父母也不清楚孩子的興趣和潛力,認為考高分上好大學就有好工作;換次工作搞得像離一次婚一樣,甚至人生過半還在好奇跳槽啥感受……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種想起來後怕、無奈,聽起來勵志實則漫長煎熬的真實故事。如果一開始他們就清楚自己的需要,人生之路可能完全不一樣。

2

放眼全世界優質職業啟蒙實踐有三類

德國、加拿大、美國、芬蘭、英國、瑞士、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職業啟蒙教育體系內(注意說的是體系裡的情況),有各具特色的有效模式,各有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

作為職業啟蒙教育理念發源地,德國從理念到實踐都備受世人推崇。

這裡的幼兒園,三年4000多個小時,孩子們的主要任務,其實都是在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初步認知社會。實現的方式,主要是參觀學習和模擬體驗。

比如參觀警察局,了解警察做什麼、學習報警、處理遇到壞人的情形;參觀圖書館,看到圖書館裡有什麼,學會如何借書、還書。

再比如學習坐車,記回家的路線;到自由市場買東西,學習挑選、認識商品,感知金錢數量和交換形式。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會去參觀郵局、市政府;去看馬戲、魔術和兒童歌劇;去花圃學習分辨花草、種植物;櫻桃採摘、做南瓜湯、整理房間、修理玩具……

上小學前的德國孩子,能自己搭配衣服、管理時間、自己約會、制訂計劃,熟悉交通規則,學習使用收錄機、煎烤箱等儀器,對緊急情況作出反應,自己找警察,認識每年的重要事件……基本Get生活基礎技能。

到小學和中學,除了參觀學習還有很多職業模擬活動。

德國一年級學生參觀警察局,會比幼兒園更深入講解

小學手工勞動課包括紙工、編織、木工、陶器等。中學操作課分必修和選修,必修有辦公技術、製圖、打字、財會、銷售,選修包括縫紉、家政、電子、木工,以及電器類、護理類、商業類和管理類等課程。

這樣一來,在真正步入社會前,孩子能初步了解職業的基本知識、特點、興趣。

加拿大中小學校,和德國很相似,也設有木工、縫紉、烹調、油漆、制陶等工作場所,並規定學生在中學畢業前,至少要掌握兩門職業技術(學分為參考),為升學或就業做準備。

日本也是一樣,從政府、企業、社會到家長,都很重視職場啟蒙教育。

形成了小學以參觀為主、中學以職場體驗為主、高中以職場見習為主的遞進體系。

芬蘭的做法則與眾不同,有點類似「模擬開公司」。為了解決無數學生進入社會就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成千上萬年輕人社交無能等社會問題,被譽為「全球教育第一」的芬蘭,成立了「Me & My City」(我和我的城市)項目。

Me&MyCity」項目介紹

簡單說來,就是「框」出來一個微型城市,孩子在這裡從事一種職業,並作為消費者、公民在這裡,模擬生活。

這個項目,與118家公司、210個當地政府機構達成了合作,在芬蘭備受讚賞,並成為評估孩子社會能力、工作生活能力、未來企業生涯等方面的主要方式。

孩子們分別需要在6年級和9年級,到「Me & My City」基地去實踐,時間皆只有一天,內容不同,分別為初級版和高級版。

為了這一天的到來,學生們要做很多準備。其中一項,是要先在學校完成10節課,課程的主題,是讓學生了解真實商業社會的運轉規律,並設定自己在項目裡最適合的職業。

他們會像成年人一樣,寫簡歷,申請工作,人力資源部總監則由老師擔任。孩子們在課程結束後,會知道怎麼應聘CEO等各種職位。

「Me & My City」極度強調真實,它在芬蘭國內共建6個基地,每個微型城市面積約500平方米,每個項目期內都有15-20家企業,或者公共服務平臺(銀行、郵政等),以及70多種職業。而且,這些機構都不是虛擬的,都是真實存在的公司,它們只是全球各知名的企業的Mini版。學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在這個公司、這個崗位人日常工作的內容。

「Me & My City」裡甚至有一個銀行系統,背後的原型是芬蘭的諾迪亞銀行。每個學生會領到一張虛擬的銀行卡,有卡號、有密碼,能查詢他們擁有的「存款」。 學生們能盈利,也會經歷虧損,甚至破產。這讓孩子們提早認識到現實的殘酷,知道這並不是一場單純的遊戲,而是真實社會的投影。

孩子們參與項目體驗後交流

2017年,這個項目還擴大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邁出了走出芬蘭國門的第一步。如今也被引進了中國,名為「towork」的課程。

上述國外做法,以及未窮舉的其他國家實踐,其實可以簡單歸納為三種模式:

1. 走出去:讓孩子們去到真實的機構、企業或工作場景裡,參觀、感受、採訪。

2. 請進來:邀請各行各業的優秀職業人士,介紹自己的工作內容、感受、價值,讓孩子見到職業榜樣。

3. 模擬人生:比遊戲更真實、全面、深刻,有點類似芬蘭的「Me & My City」項目。孩子相當於親身實踐社會生存機制,學習與他人溝通、競爭、合作。

這種形式需要老師或專門機構組織,輔導孩子們學習經營不同類型的「公司」,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扮演各種角色。「公司」雖小,卻五臟俱全,董事、經理、人事、行政……孩子各司其職。顧客也是孩子自己,用公司自己的貨幣流通。

3

身為父母要用好自己的職業寶藏

這些做法,都非常值得借鑑。但也不能忽略另一大資源,就是我們父母自身。

我們每個父母,自身就是一座富礦。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也發現,孩子對待工作的態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是如何對待工作的。

如果父母雙方都對自己的工作抱有積極態度,孩子會更有信心忽略社會壓力,堅定地追求夢想。

很多醫生世家、律師世家、建築世家,都是因為孩子從父母身上,看到了這份職業的魅力所在。

父母可以把自己的工作,設為和孩子聊天、遊戲的日常主題。也可以和孩子深度職業對話,探討職業瓶頸或長遠規劃。甚至每月或半年或每年,抽一天時間,帶孩子去上班。

不要小看孩子的理解力。如果你願意用簡單的話來表達,他們理解起來其實比大人還牛。3歲以後,職業聊天、遊戲、共讀就可以開始。5歲左右和孩子聊點深度職業話題、看孩子偶像或某鍾愛的職業人物的傳記、做影子義工和志願者,也完全沒有問題。等到小學以後,基本可以馬力全開,各種職業啟蒙方式都可以綜合利用了。

簡單梳理的話,覆蓋不同年齡段孩子,挖礦方法真是很多:

1. 聊天。利用碎片時間,比如散步、等餐、全家人晚餐後,都可以和孩子簡單聊天和玩耍,像是今天做的什麼工作、和誰交談了什麼、怎麼解決、結果是什麼樣,以及周圍親朋好友工作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2. 過家家等角色扮演遊戲。每天生活中發生的、新聞裡聽到看到的,故事素材都可以成為遊戲素材,突出各自的職業角色,就是職業啟蒙高品質遊戲。只要孩子樂意,這種扮演遊戲完全可以玩到停不下來。當然,現在還有很多職業體驗館,圖書館、商場或者專門的職業體驗機構裡,都有這樣的場所。本質上,這和我們在家或幼兒園玩過家家、角色扮演功能一樣,可能道具更豐富、逼真一些,但體驗也比較片面、單一。

3. 隨見隨講。孩子也會每天遇到不同職業的人,見到了我們就可以給孩子講,這種職業是做什麼的、有什麼價值、在什麼環境裡工作、成就感和辛勞各是什麼……

4. 定期或不定期,帶著孩子去真實的辦公場所,陪伴大人工作一天,讓他親眼見識工作場景、同事、工具等。

大一點的孩子,甚至還可以承擔一些能力所及的小任務。孩子就有切身體驗,不再單純憑藉想像,或局限於書本、照片、視頻裡的信息。慢慢地,孩子就能累積起不同的職業感知,也更能理解自己家人的職業內容、特點,形成自己的職業感受,甚至問題和想法。

5. 藉助書本、影像、傳記,拓寬孩子的職業認知和思考。從繪本到百科,從傳記到紀錄片,讓孩子了解專業和職業的關係,各種職業的細節。

6. 學寫簡歷。現在好的幼兒園入園、幼升小、小升初,都有這樣的實際操作了,但多半是父母代勞。如果孩子步入小學,完全可以每年讓他自己試著寫一份簡歷。寫簡歷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總結和反思的過程。對照著升學和成長目標,已有成就會讓孩子更加自信,那些不足又敦促孩子去迎接挑戰、更新升級。總體上會讓孩子自我激勵,積極向上。

7. 到真正的職業場所做義工、當志願者、模擬實習,進一步加深和拓寬孩子的職業認知。

最開始,孩子哪怕只是個影子義工或者志願者,都沒有關係,重在參與、觀察、感受,如果孩子願意,慢慢跟下來同樣會有收穫。

8 . 深度聊天。和日常主題對話不同,深度聊天要讓孩子知道,從事一個職業的收穫,還有所要付出的代價,並影響孩子的職業觀。

所以,除了告知我們的職業、職場職位、工資收入、工作特點,還要告訴孩子我們的學習經歷、求職過程,和其他行業和職業的對比……

還有,高薪職業和更高級的社會地位,人人都會嚮往,但是,這背後的辛勞和付出,甚至是生活方式的影響,人人都可以承受嗎?比如投資銀行的員工,每周80-100小時工作都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比起每周40小時的工作時長,這要增加一倍多;比如很多穿著五千月入五萬的工程師,996工作制之外,主要工作內容就是和代碼打交道;比如有的醫生無論走到哪兒,24小時都要帶呼叫器,隨時會被呼到醫院加班。

諸如此類,當清楚這些,職業選擇的初衷是否會動搖呢?

職業選擇這件事,本質上金錢並非唯一,還有個人興趣、能力、生活方式,甚至世界觀、價值觀因素。父母想做和可做的,是趁著孩子尚小,我們未老,好好引導,讓孩子對自己有充分的的認知,對選擇目標有理解和評估,逐步確定理想的職業目標。

9. 實踐演練。和做義工或志願者不同,實戰演練更深度進入真實的世界。比如自己想辦法買賣東西。

現在學校和社區也有開展義賣、市集,某些機構裡也有類似的特色項目,比如身揣1元錢讓孩子獨自生存一天,要外出完成出行目標還不能餓肚子。

職業啟蒙教育,不是簡單告訴孩子,司機是開車的,警察抓壞人,清潔工收垃圾……也不是告訴孩子,當公務員穩定、演員掙錢多、消防員太苦……不是覺得某種規劃更好,想盡辦法讓孩子按照大人的選擇生活。更不是認為職業規劃完了,這輩子職業都不能變,或者認為孩子適合某種工作,就不可以幹別的。

真正優質的職業啟蒙有很多方法,目的都是讓孩子從成長到成人、從現在到未來做準備,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快樂生活模式。

它要讓孩子真實、全面地體驗我們的世界,了解整個社會構成;要增加孩子的眼界和閱歷,對他人和世界更寬容、更從容;更要讓孩子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個性能力,知道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人生要過什麼樣的生活。

相關焦點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一個HR寶媽的職業啟蒙親子繪本
    美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規定:孩子的職業啟蒙從6歲開始,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興趣、專長所在,了解不同職業所需的學業知識和技能。我們的鄰國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有職業體驗活動,讓小朋友通過參觀、調查等形式了解相關職業,選擇感興趣的學習課題開展學習活動,促使孩子們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
  • 幼兒英語啟蒙應該怎麼做?這些坑廣大家長們都要注意
    我們都知道幼兒學英語要趁早,這個時候孩子們對新鮮的事物保持著好奇心,這個時候幼兒的語言系統還沒有發育成熟,在說母語的時候也進行英語的啟蒙,效果是比較好的,錯過了這個時期可能語言感知能力沒有那麼快。所以,趁點讓孩子接觸英語,也後學起來也不會很難。  幼兒啟蒙英語應該怎麼做?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幫你完成兒童職業啟蒙
    我們家長該如何抓住這個黃金期,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職業啟蒙教育呢?當孩子說「媽媽,我長大後想當個廚子,做好多好吃的給你吃」時,我們該如何回答?義大利插畫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創作的繪本《太棒了,我們的職業》給出了答案。
  • 給孩子的職業啟蒙
    1、 有趣的職業啟蒙在《太棒了,我們的職業》這本書中作者介紹了多個職業,包括農民、廚師、裁縫和賣報人等等,這其中還有一個高空作業人員,作者繪製了一個女性的角色。女性角色是不應該因為職業而受到限制的。小朋友也不應因為自己是女生或者覺得女生就不能從事一些行業。
  • 什麼是「職業啟蒙」?該什麼時候給孩子做職業啟蒙?家長都知道嗎
    真正對孩子未來有幫助的教育,一定做到了「職業啟蒙」,家長們要學會引導孩子開始職業啟蒙。朋友一年內就已經換了八份工作,最後不僅沒從工作中賺到錢,工作經驗也沒有得到,反而還浪費了這一年的時間。朋友和我是初高中同學,在學校期間她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每次考試都拿第一名,最後也考了一個好大學,可是她對職業的認識比我匱乏許多,原因是父母沒有給他做到職業啟蒙。
  • 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是什麼?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1、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最近,《國家寶藏3》中的一個視頻片段登上了熱搜,引得無數網友熱淚盈眶。.這個視頻片段的主人公是一個「給兵馬俑拍照的人」,名叫趙震,是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一名文物攝影師,負責拍攝秦俑考古發掘和館藏文物有23年之久。「我覺得,我擁有全世界最棒的工作!」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
  • 職業啟蒙越早越好
    而職業教育體系是否完備,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職業啟蒙的有效實施。在一個自然人的生命進程中,何時開展職業啟蒙最為合適,在當今世界大有越早越好的趨勢。職業啟蒙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比較成熟,這些國家和地區非常重視培養孩子的職業意識,並已經形成適合本土發展的教育機制。
  • 從《太棒了,我們的職業》看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
    在通俗意義上,職業需要人付出牛馬般的勞動,費神費力,最多算得上是有苦有樂,怎麼可能「太棒了」?不過,翻譯自義大利插畫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所著的繪本,《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倒是給出了不一樣的解答。它認為,在孩子們心中,每一個職業都新鮮有趣、它們不分貴賤、沒有高低,都能幫助別人,統統是「太棒了」。
  • 給孩子的職業啟蒙:你的孩子適合什麼職業?
    還有哪些更適合孩子的職業?怎麼為孩子的理想做職業啟蒙?今天我們為家長和孩子推薦7部職業啟蒙紀錄片,看看科學家、文物修復師、藝術家、生物學家、導演等職業人的故事,開啟孩子對不同職業的認知和思考。「鐘錶館裡這些藏品,很多是王津年輕時修過的鐘表。現在,他步入職業生涯的晚期了。這也是跟自己的人生對話的過程,更何況修復的是提醒時間的鐘表。我們的職業生涯,能留下點什麼給後來人。」這部紀錄片不僅適合愛好歷史的發燒友,更適合孩子觀看,了解歷史、未來如何做本職工作!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從小做好職業啟蒙
    最近我家哥哥對職業特別感興趣,於是我想給他挑找一本書具體了解各行各業。 挑來挑去,最終挑選了這本《太棒了,我們的職業》。這本書由義大利著名插畫家、布藝設計師和家具設計師阿戈斯蒂諾 • 特拉伊尼(Agostino Traini) 所著。 由曾任譯者、大學講師,現從事少兒書刊編輯工作的金佳音翻譯。
  • 這梗意為全世界最棒的中國
    這梗意為全世界最棒的中國時間:2020-03-23 17:27   來源:太平洋網絡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球圈top阿中哥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意為全世界最棒的中國 球圈top阿中哥是什麼梗?最近關於阿中哥哥的梗在網上是越來越多的了,很多人都能張口來兩個梗,那麼大家知道球圈top阿中哥是什麼梗嗎?
  • 100個簡單的數學啟蒙遊戲,道具接地氣,效果還特別棒
    2-3歲孩子的數學啟蒙怎麼做?有位網友媽媽@淡定的恬媽在思考和摸索中為女兒找到了這樣的好方法:與其硬教,不如在遊戲中啟蒙,給孩子準備材料,大人小孩一起玩耍。 這位媽媽精挑細選了100個小遊戲分享給大家,很有創意,簡單明了不複雜,啟蒙效果還特別棒,挺多材料很日常很「接地氣」。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尊重孩子的感受就能讓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
    作為父母,儘早對孩子進行職業啟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家庭教育,又遵循了孩子思維發展階段的規律,讓孩子對職業,對他人都能夠學會尊重。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太棒了,我們的職業》正是一本具有先導意義的職業啟蒙繪本,由義大利作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著繪,向我們展示了7大職業,30種具體職業。
  • 他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
    他說,「這是全世界最棒的工作」。他的故事,被千萬網友關注,近十萬網友點讚。趙震的工作是給秦始皇兵馬俑拍攝證件照。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兵馬俑一號坑862尊陶俑的拍攝。在最新一期的《國家寶藏》節目中,趙震從幕後走到臺前,分享自己和秦始皇兵馬俑的今生故事。
  • 全世界最棒的十種思維
    全世界最棒的十種思維。 觀 上帝說,天堂裡的居民,凡事都是這麼想的,世人要是擁有愛的思維,那他無論身處何方,都是活在天堂裡。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這些坑你千萬不要跳
    咱們且不論他們的資質是否到位,今天就來實際看看,這0-3歲的孩子,數學啟蒙究竟都啟蒙些什麼,家長們應該怎麼去做。我整理了最近接待的諮詢案例中,關於低幼年齡孩子的數學啟蒙,大家最關心的幾個問題:1.幼兒園之前有必要進行數學啟蒙嗎?2.想在家給孩子做數學啟蒙,怎麼做?
  • 數學啟蒙怎麼做?最全的數學教具及繪本都在這裡啦!
    它體積小便攜,也是各年齡層都適合,並且非常獲取容易,很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一款玩具。(7OCWYJwheEB)2-4人對戰類桌遊,有三個篩子(顏色篩子1數字篩子1水果圖案篩子1),96張水果卡牌,8張愛心卡牌,4個吸吸棒,一個玩具盤。玩的時候要根據扔出的3個篩子的圖片,快速判斷是哪一張牌然後迅速吸走。最後拿到牌多者勝利。
  • 「職業啟蒙教育」要趁早,父母引起重視,孩子今後才不會迷茫!
    「職業啟蒙」的教育中渾渾噩噩長大的。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建議家長這樣做1、引導孩子了解社會、了解各種各樣的職業在職業啟蒙教育中,父母最緊要的就是要讓孩子擁有職業的概念,並最尊重孩子對各種職業的看法。你可以先讓孩子了解自己的工作,帶他們去自己的工作場所參觀,讓孩子看看自己的辦公環境,給孩子講講自己的工作內容、工作時間、工作的價值和意義。然後再給孩子介紹並討論一些常見的職業,如司機、老師、醫生、律師、玩具店店員等。如果有條件的話,你還可以讓孩子去不同的工作環境進行參觀,或者是讓孩子去參加一些職業體驗活動。
  • 劉翔:希望讓全世界看到最棒的上海和中國
    我希望讓全世界人民看到最棒的上海和中國!」這是劉翔攜手某飲料拍攝世博會短片《我們的夢想》時,站在中國館前的「豪言」。短片中,劉翔、劉翔父親劉學根和教練孫海平共同回憶劉翔成就夢想的經歷,這是劉翔父子、教練首次聯手「觸電」。這正如劉翔自己所說的:「也許每一個人實現你心中的夢想,都會有很多很多對你的支持關心和幫助。一路走到今天,我能夠夢想成真,真的離不開我的父母、我的教練的支持和幫助。」
  • 幼時「職業啟蒙」關乎孩子一生,家長做好這3點,讓孩子少走彎路
    我只好無奈的笑笑說:「我都不了解那些專業,不知道那些專業以後能做什麼工作,何談喜歡呢?」不僅是我,很多人都曾像我一樣迷茫過,在大家的認知裡,知道的職業無非就那幾種:醫生、警察、教師……,可能有更適合自己的職業,但卻因為不被了解而錯過。對職業的了解該從什麼時候開始呢?選專業之前?大學畢業之前?這可能都太遲了,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做好職業啟蒙,家長們了解其中的原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