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後想做廚子?《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幫你完成兒童職業啟蒙

2020-12-14 箏小錢

又是一年高考季,家長在為孩子考試思慮的同時,也在報考大學和專業上做了很多功課,都希望選一個對孩子未來發展更好的專業,而「未來我要做什麼」,可能是孩子十幾年來第一次真正深入思考的問題。

常年的應試學習,讓孩子們對職業的認知比較模糊,對自己的興趣特長也可能不夠了解,所以有不少成績不錯的學生,最後報考了一個不感興趣的專業,渾渾噩噩的度過4年大學時光。如果他們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自己的職業方向,人生之路可能完全不一樣。

英國的一項心理學研究報告顯示:6—15歲是孩子的職業啟蒙黃金期,越早萌生職業意識,越有可能規劃清晰的長期目標。美國從孩子6歲開始提供職業發展的指導,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興趣專長進行「自我認識」,德國小學結束後開始教育分流,讓孩子更好的了解各種職業。

我們家長該如何抓住這個黃金期,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職業啟蒙教育呢?當孩子說「媽媽,我長大後想當個廚子,做好多好吃的給你吃」時,我們該如何回答?義大利插畫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創作的繪本《太棒了,我們的職業》給出了答案。

書中引導孩子探索7個行業、30多種職業,每個職業都有一個跨頁的描述,通過分鏡頭的方式較少每個職業的作業流程,並將職業可能會面臨的危險、困境和難度都進行了展現,用簡練的兒童語言幫助孩子對職業建立初步認識。

本文將從繪本的作品特點、教育啟示、閱讀技巧三個方面展開探討,希望能給你帶來些許啟發。

繪本創作者及繪本賞析

1.繪本的創作者及創作特色

義大利插畫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給孩子們創作圖畫書、遊戲書以及創意標籤,其創作的圖畫書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出版,書中的經典人物也成了全世界孩子們的好朋友。繪本作品包括《食物從哪裡來》、《神奇的水世界》、《廚房的魔法王國》、《小小法拉利,轟鳴起來吧》、《腦洞大開專注力訓練200+》等。

作品一貫以分鏡頭的圖解形式介紹流程,使用孩子好理解的語言,並帶著一種幽默的風格,讓孩子享受其中的快樂。每一本書都會設置情景式對話,通過互動遊戲,激發孩子自主探索,把知識和遊戲的快樂融合在一起。調動孩子的視覺、聽覺、觸覺,讓孩子能夠通過看、聽、觸摸了解某種物品是怎麼製作出來的,經過了怎樣的過程。

2.《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巧妙的構思設計

本書採用漫畫風格的繪畫和分鏡頭式的手法,介紹了7大職業領域:服務行業、交通領域、工地與工廠、商業、學者和科學家、地下作業、藝術與表演領域,通過將此領域內不同職業人物形象和能表達職業形象特點的常見元素構成一幅圖畫,用全景構圖形式,幫助孩子更好理解每一個職業領域。

特別令我們為之動容的是,一些幕後的工作者雖然沒有專門的介紹,但在整個職業領域的圖畫中都有專門的體現,比如找一找遊戲中特別截取攝像師、劇務等幕后角色的職業,也對他們表示尊敬「還有更多的人在幕後忙碌著,扮演者不容忽視的重要角色。」

在這7大行業的基礎上,書中介紹了30種職業,並進行崗位分工介紹,比如音樂家是一個統稱,樂隊指揮、樂器演奏家、編曲、作詞、歌手等都屬於音樂家,流行音樂、搖滾樂、爵士樂等不同流派的音樂從業者,也屬於音樂家。

書中畫面細膩,比如他對消防車採用了透視處理,畫出消防車內部的工具。

還有大量的幽默細節,比如考古學家探測土壤時,土壤裡的畫面讓人忍俊不禁。

介紹廚師的時候,廚師正在做大餐,注意看邊上的小豬豬,正放在鍋裡煮的它表情哀怨,端著高腳杯說:「請你們都吃素吧。」每次我一模仿這一段,都逗得孩子哈哈大笑。

尤其是最後一頁,作者說他無法把所有的職業都寫進書中,用了一種很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對那些沒出現在繪本中的人的歉意,有養蜂人、墓地工作人員、小丑、運動員、裁判、園丁、作家、魔術師等等,也給了我們家長一種暗示:世上的工作千千萬,不要因為你的認知局限,影響孩子對未來職業的判斷。

全書沒有生硬的說教,只是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以樂趣和教育啟示,職業是平等的,任何職業的人們都通過自己的付出為社會創造價值,為生活提供資源、便利。貫穿全書的職業平等觀和愉快的場景插圖,以及那些充滿愛意的會說話的小動物深深地吸引著孩子。讓孩子們對自己的職業夢想更豐富,也對長大後的工作狀態充滿了期待。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在現實中的教育意義

1.職業沒有好壞之分,每個職業都是「最棒的」

家人有時候會在有意無意中為孩子灌輸一種職業歧視觀:

「你不好好上學,以後只能去掄大錘(做苦力)。」

「以後找不到好工作,你就只能回家種地。」

「你看誰誰家的孩子,當醫生,得掙多少錢啊。」

「當老師多好啊,一年兩個假期,風吹不著雨淋不著。」

……

這樣的話會誤導孩子,讓他們盲目地認為職業分好壞,農民、賣報人、電工、木工、搬家工沒前途,醫生、教師才有前途。而像一些考古學家、天文學家這些職業家長又不懂,就很少提及,這些都影響孩子興趣點和潛能的挖掘。

作者希望我們看到每一份職業的價值,他在介紹完每一個職業後,都會特別在結尾處用「太棒了」這三個字肯定每一份工作的意義。

意在告訴孩子,每一種職業,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並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也是在暗示家長,不要按自己的喜好引導孩子去關注某個職業。

無論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只要是適合孩子的,都是最棒的,任何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職業領域裡大有作為。只要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的去做,都能感受到職業所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時也告訴孩子每份工作都會遇到困難和挑戰,搬家工人滿頭大汗的工作,新手理髮師不小心剪到了客人的耳朵,話劇表演時面臨挑剔的觀眾,醫生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還可能去戰火紛飛的地方工作,讓孩子明白能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是開心的事,同時也要為此付出很多努力。

2.多個職業組合在一起,構成了我們的社會組織

書中將公司比作一艘大船,職員比作不同工作的船員。想讓船隻正常行駛,大家就要齊心協力。通過這樣一個比喻,將團隊的力量體現出來。

並在下方用連環畫的形式將真實的部門日常工作展現出來,讓孩子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並用文字說「要想讓部門的工作順利進行,需要大家各司其職」。

在海上救援一節中,大家齊心協力的畫面讓孩子很受觸動,現場有各個崗位的施救人員,有醫生、護士,我給孩子講了《紅海行動》的故事,讓他了解到一場營救需要多個職業的相互配合才能成功。

社會也是通過各種職業的人互相合作,才推進了整個社會的運轉,每一個環節都是不可缺少的。作者希望孩子領悟到這一點,注重團結合作,也更理解各個崗位的人的價值。

3.職業規劃啟蒙越早,興趣與未來職業的交叉點出現的越早

熱愛他的職業,不怕長途跋涉,不怕肩負重擔,好似他肩上一日沒有負擔,他就會感到困苦,就會感到生命沒有意義。一一(挪威作家)漢姆生

在介紹音樂家時,作者通過卡通人物對話的形式告訴小朋友,會演奏樂器和唱歌並不一定就是音樂家,通過這種方式告訴孩子們興趣愛好和職業的區別。

想成為音樂家,就要接受專門的教育,還要以音樂為事業。並通過一隻會說話的小青蛙告訴孩子們「有時觀眾真是太挑剔了」,讓小朋友明白,把愛好發展成職業,需要堅持,遇到困難不放棄,遇到挑戰不畏懼。從小培養孩子堅毅的品質,為了自己的職業理想全力以赴的精神。

我家小孩很喜歡寵物,我就開寵物店的細節跟他講需要掌握哪些技能,比如算帳(數學)、銷售(語文講故事)、給動物起名字(語文背古詩詞)、店面裝修(美術課),有了這個小目標,他平時學習的主動性更強了。

我們要引導孩子認識到職業沒有好壞之分,每一份職業都是社會不可缺少的一環,我們找到自己熱愛的職業,才能體會它是「最棒的」。對於別人正從事的職業,我們也要看到它的價值,每個職業都是最棒的,才驅動了整個社會組織的前進。而想要找到這樣的職業,要付出很多努力,當下的興趣未必是未來的職業方向,不斷探索興趣領域,認為每一份職業都有價值,最終一定會找到那份「最棒的」職業。

繪本的講解技巧——遊戲力的方式在玩中學,學中做

我國現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說:「遊戲的直接用處,雖只是尋求快樂,然而間接的用處則甚大,因為它可以發展兒童的身心,敏捷兒童的感覺,於兒童的生活有莫大之功益。」《太棒了,我們的職業》中的遊戲設定,讓孩子能在玩中學,學中做,對各種職業有更全面的了解。

1.說一說——從孩子不常見但父母很了解的職業導入

首先我跟孩子講的是農民,我並沒有從頭開始講,也沒有細講這些農具,而是講了我小時候的故事。

比如我曾經撒了滿院子的咖啡豆種子不蓋土,被送種子的伯伯教育好久,我才知道種東西原來沒我想的那麼簡單,隨便一撒就長出來。

再比如夜晚還有雷電的那張圖,我就跟孩子講了有一次天黑了,都下起雨來了,我媽媽下地還沒回家,我又害怕不敢出門找,也不敢哭,我就趕緊去燒開水,怕媽媽淋雨。後來媽媽回來後看到我倒的熱水,就笑了,也許那一天媽媽很累,但她也挺開心的。講完這個故事,我兒子沒說話,抱著我的胳膊,把頭放在胳膊上蹭了蹭。我撫摸著他的頭跟他說,做農民很辛苦,也很快樂。

2.順一順——邏輯表達練起來

書中提到了非常多的邏輯順序,以時間順序為代表,「先做什麼,接著做什麼,再做什麼,然後做什麼」,例如木工的描述:

首先,木工精確地設計出他要打造的物件,

其次,再在木板或嵌板上畫出各個部件的輪廓,

接下來,……

最後,刷上油漆!

再比如比薩的做法:

先把麵團擀成薄餅,

接著把它拋向空中拉伸,

再把它攤平,

然後……

讀這一段的時候,我跟孩子互相考對方,「下一步」是什麼,為了幫助記憶,我們用積木塊扮演木頭加工過程,又用黏土捏出披薩的製作過程,這樣一邊玩一邊記住了過程細節,再一起回顧下整個流程,說的時候注意使用「首先、其次、接下來、再、然後、最後」這些詞銜接,幫助孩子訓練邏輯表達能力。

其實書中還有關於分類的邏輯訓練內容,市場上的東西可以分為吃的、穿的、用的,其中吃的又可以細分為蔬菜水果、海產品、乳製品等,穿的可以分為衣服、鞋子等。我就帶著孩子畫出金字塔結構圖,讓他假裝從市場裡買到東西放置在圖對應的區域內(假裝拿取,好像手中拿著的那種感覺,扮演遊戲)

3.編一編——看誰的腦洞更大

陳鶴琴先生認為:

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去做,凡是兒童自己能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

畫話劇演出的那頁,有一個觀眾歪著腦袋睡著了,坐他身邊的人一臉沮喪著看著他,我跟孩子一起編故事,有時候編話劇上演的是什麼,有時候編看話劇的人在說什麼悄悄話,每次我跟孩子編的過程中,都會笑的前仰後合,越是不合常理的故事,孩子越覺得有意思。

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孩子注意公共場合的禮貌,以及對別人作品的尊重。

4.演一演——體會不同職業的人的工作狀態

「地下作業」中的工作人員都戴黃色帽子,穿藍色衣服的都在左頁,綠色衣服的都在右頁,我跟孩子一人半頁,每個人挑選對方頁面的一個角色,要求對方扮演,請其他家人當裁判。扮演的過程中不追求孩子做到絕對正確,而是讓他體會過程中角色工作的過程。

還有一種玩法,是「我是大導演」,一邊說出劇本內容,一邊演出來,第一輪媽媽說孩子表演,演完後換孩子當導演,媽媽來演繹。過程中的趣味就更多了,尤其是大人扮演的滑稽性,能逗得全家人哈哈大笑。

職業角色扮演是我們最愛玩的遊戲,尤其是電工這個職業,因為爺爺曾經做過,扮演的時候就有很多故事性,他會講誰家因為什麼事兒電路出現問題,提醒孩子要安全用電。因為有過親身經歷,也會比我講解的更專業,他講紅、藍兩種顏色線條代表電纜線,告訴孩子電從發電站傳輸到家裡是怎樣一個過程,家庭電路中為什麼有三根電線。

扮演完畢後,再跟孩子講講電能的應用,可以讓火車跑起來,可以讓照亮城市,架起人們溝通的媒介,然後引導孩子說出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電的。

讓孩子們在了解職業的同時,不僅學習了一些科學原理,更增強了安全用電的意識。

5.找一找——融合「時間意識」,鍛鍊孩子的快速觀察力

書中有很多找一找的遊戲,跟孩子玩PK賽,融合「時間意識」,鍛鍊孩子的快速觀察能力。擺一個計時沙漏,看看1分鐘內他能找出幾個,你能找出幾個。最後說出數字,然後一人指出一個,給彼此驗證。過程中引導孩子必須誠實,沒找到就是沒找到,遊戲並不以獲得第一名才快樂。

除了書中給出的題目外,我們可以額外出題,讓孩子出題考爸爸媽媽的敏捷度

第三種玩法是從封面封底看到一個人物,然後去內頁找,我跟孩子一起合作,看看每個任務需要多長時間,用手機裡的「計時秒表」記錄,當出現一個最短記錄時間時,孩子會開心得跳起來拍手。

這個玩法很鍛鍊孩子的時間敏感度,提高他的時間意識,緩解做事拖拉的毛病。

總結

「我想當科學家」

「我要橫位一名醫生」

「我長大後想當一名園丁」

。。。。。。

每個小小的夢想都值得尊重。經常在我做完肉夾饃或者烘焙麵包時,孩子興奮地說:「媽媽,我要當個廚子,以後給你做好多好吃的。」我會笑著摸摸他的頭說:「好,那媽媽可有福了。」

培利諾德曼在《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裡面才會說:「一本圖畫書至少包含三種故事:文字講的故事、圖畫暗示的故事,以及兩者結合後所產生的故事。」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也啟發了我們每個父母,現在所從事的工作體驗如何呢?這是第三重故事,期待我們每個家長能通過講出自己的職業趣事,讓孩子體會到它的快樂,以及遇到困難時不放棄的你,始終擁抱快樂,愛著自己的職業,為職業夢想而努力!我們也是孩子對職業理想的現實詮釋之一。

相關焦點

  • 長大後,你想做什麼工作 | 兒童職業啟蒙,對孩子來說有多重要?
    文/陽光小房子01 你對職業的心智模式,會成為孩子思維裡的牆小時候,當別人問,你長大之後想做什麼工作時?我們都會非常寬泛的回答,科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或是老師等,但兒時的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有限,只能從課本中知道的幾種職業中,挑選一個自己覺得不錯的工作。
  • 發愁孩子長大後做什麼?這裡有本好看又好玩的兒童職業啟蒙繪本
    「你長大了,想做什麼呢?」 這個問題,每一代的小朋友都會遇到。小時候,我哥哥表示他長大了想當科學家,我呢,想當作家。 現在,哥哥的女兒,我的寶貝侄女,6歲的妮妮,也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爸爸,我長大了想當警察,警察叔叔可威風了!」「媽媽,我長大了想當歌手,穿得漂漂亮亮的,唱好聽的歌!」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尊重孩子的感受就能讓孩子尊重自己和別人
    >猶記得十六七年前有個作文主題是,長大後你想要做什麼?作為父母,儘早對孩子進行職業啟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家庭教育,又遵循了孩子思維發展階段的規律,讓孩子對職業,對他人都能夠學會尊重。更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太棒了,我們的職業》正是一本具有先導意義的職業啟蒙繪本,由義大利作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著繪,向我們展示了7大職業,30種具體職業。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一個HR寶媽的職業啟蒙親子繪本
    美國《國家職業發展指導方針》規定:孩子的職業啟蒙從6歲開始,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興趣、專長所在,了解不同職業所需的學業知識和技能。我們的鄰國日本從幼兒園開始就有職業體驗活動,讓小朋友通過參觀、調查等形式了解相關職業,選擇感興趣的學習課題開展學習活動,促使孩子們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
  • 《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從小做好職業啟蒙
    最近我家哥哥對職業特別感興趣,於是我想給他挑找一本書具體了解各行各業。 挑來挑去,最終挑選了這本《太棒了,我們的職業》。這本書由義大利著名插畫家、布藝設計師和家具設計師阿戈斯蒂諾 • 特拉伊尼(Agostino Traini) 所著。 由曾任譯者、大學講師,現從事少兒書刊編輯工作的金佳音翻譯。
  • 給孩子的職業啟蒙
    我們小時候課堂上老師問過我們長大了想從事什麼行業當時回答的也是五花八門,有想當科學家的,有想參軍的,有想當老師的,有想當廚師的,還有個小朋友說想當老太太,孩子們對於職業的了解未必很深,也只是通過電視節目或者新聞裡面得知的,印象很模糊,當時我們的回答多少還是跟當時自己的認知有關,跟成年人的職業規劃不同,孩子們對職業的理解是出自內心的,心裏面覺得哪個職業不錯就選哪個
  • 做好兒童職業啟蒙,這本孩子一讀再讀的優秀兒童繪本推薦給你
    你身邊的大人在做什麼工作?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呢? 兩歲多的小米樂每次出去玩,對從事各種職業的人都特別感興趣。每次都會問我,「媽媽,這個叔叔是理髮師嗎?」、「媽媽,那個阿姨是做什麼的?」從日常生活和繪本中了解到各種職業之後,小米樂就會在家裡進行角色扮演。
  • 從《太棒了,我們的職業》看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
    你八成要倒吸一口涼氣,甚至斷言此人不值得深交,因為他不僅言語浮誇,而且內在不真誠。在通俗意義上,職業需要人付出牛馬般的勞動,費神費力,最多算得上是有苦有樂,怎麼可能「太棒了」?不過,翻譯自義大利插畫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所著的繪本,《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倒是給出了不一樣的解答。
  • 給孩子的職業啟蒙:你的孩子適合什麼職業?
    如今為人父母,更關心的是孩子的未來、孩子的理想!那麼孩子的理想適合他嗎?還有哪些更適合孩子的職業?怎麼為孩子的理想做職業啟蒙?今天我們為家長和孩子推薦7部職業啟蒙紀錄片,看看科學家、文物修復師、藝術家、生物學家、導演等職業人的故事,開啟孩子對不同職業的認知和思考。
  • 「職業啟蒙教育」要趁早,父母引起重視,孩子今後才不會迷茫!
    ;再後來,你說你想當一名幼兒園老師,父母略微擔憂的表示,每天和小朋友在一塊兒雖然快樂,可責任也十分重大;終於有一天你18歲了,也就是高考填志願的那一年,你依然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為此你不得不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討論、糾結,倉促決定了大學的專業及就業方向……工作後回頭看走過的路,幡然醒悟
  • 「職業啟蒙」對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家長錯認為:孩子不懂「職業」
    「本文為小賢爸爸育兒原創作品,歡迎個人轉發、收藏」孩子小小年紀正好似天真浪漫的時候,對於未來的幻想大多都充滿理想化絢麗色彩的。而我們在問孩子這類問題的時候幾乎沒有人會問孩子「你將來想從事什麼職業?」幼兒園的家庭作業「我長大想做xxx工作」王女士女兒今年5歲,小名媛媛。這天媛媛從幼兒園回來,很開心激動地告訴王女士:「媽媽,我們幼兒園今天留了一個作業,讓我們用自己的以後想做的工作,演講,下周一我們要穿著喜歡的職業的衣服上臺演講。」
  • 豆瓣9.6,這本兒童職業啟蒙繪本堪稱完美
    這本書就是義大利插畫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 所繪製的《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小女兒喜歡畫畫,長大以後想當「畫畫家」,所以她認為封面上那個修馬桶的人肯定是個馬桶家。一、用生動有趣的語言和插畫向孩子們如實展示豐富的職業知識職業啟蒙對兒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孩子們想做什麼,考慮更多的是新奇有趣,在給孩子們講解專業的職業知識的時,怎樣才能做到既如實展示各種職業,又不讓孩子失去興趣呢?《太棒了!
  • 什麼是「職業啟蒙」?該什麼時候給孩子做職業啟蒙?家長都知道嗎
    一、為什麼孩子還小,家長就要給孩子做好職業啟蒙?6-15歲是兒童職業啟蒙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對社會有最基礎的認知,並且對外界產生了巨大的興趣,因此在這個階段如果經過職業啟蒙的知識積累就會讓孩子們對職業和自我方向有更明確的答案。
  • 全世界最棒的職業啟蒙都是怎麼做的?看看這些經驗
    它們治癒我們的身體,衡量我們的收益,拯救我們的靈魂」。 然而,我們在職業中的現狀是:選學校迷茫,報志願慌亂,找工作沒頭緒,換工作頻繁,人到中年負累一身、成就寥寥,半輩子人生就這樣沒了。 至於孩子,長大了要幹什麼?能幹什麼?我們和孩子同樣缺少思考。要改變這樣的現狀,我們要給孩子職業啟蒙和教育,怎麼做呢?
  • 孩子的職業啟蒙期,你不可小覷,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做
    如果問五六歲的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孩子們會給出五花八門的回答:醫生、老師、警察、消防員、飛行員、科學家……孩子們雖然回答地明確而堅定,也對未來充滿期待,但是他們對自己所選的職業往往並不太了解。長大後想做什麼?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問答遊戲,而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愛默生說:「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目標去向時,這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職業啟蒙成為遲到的一課
    小時候的我們,每當有人問起:你長大想做什麼呢?我想成為科學家、我想成為太空人,我想成為警察,我想成為消防員....我想成為老師,我想成為醫生,我想成為甜品師、我想成為播音員...那時候的我們,對大人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由於信息接收渠道的匱乏,我們只能在電視上看、從課本裡學,不斷向身邊優秀的人們看齊,看到被稱讚的成年人,心中總是夢想著有一天能成為他們那樣的人!
  • 「孩子,你以後想成為什麼人?」「職業啟蒙」讓孩子自由規劃未來
    高三的學生面臨著高考成績後的高考志願,而大學生面臨著去選擇就業還是繼續升學的兩難的壓力。很多參加完高考的考生會發現,一旦到了即將報考志願的時候,就會有非常多自稱是高考志願的分析官來幫你分析。這其實在原來並沒有這樣的一個職業, 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人發現了這樣的一個商機。
  • 孩子的職業啟蒙有那麼重要嗎?
    如果我們能在孩子職業啟蒙的黃金期,有意識的幫助孩子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愛好進行分析,探索適合孩子的人生道路、職業規劃,就會對孩子將來的職業定向就會有不可估量的影響。3.再說了,你忍心讓你的孩子上大學後不停的換專業,工作後不停的跳槽來找適合自己的職業嗎?
  • 長大以後想做什麼?寶寶職業啟蒙早開始,應遵循這些原則
    沒想到這次回家,大林突然問爸爸:「爸爸,你是在機場工作的嗎?」大林對爸爸職業的推測,爸爸媽媽覺得好玩至於,也認為需要跟孩子進一步聊聊「工作」這件事兒。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對爸爸媽媽的工作充滿了好奇,想要了解當爸爸媽媽說「工作忙,下次再陪你」時究竟是在忙什麼?
  • 別錯過了孩子的最佳職業啟蒙期,這本書帶孩子體驗不同的職業樂趣
    爸爸仔細想了想,對了,可以藉助繪本《太棒了,我們的職業》。《太棒了,我們的職業》是一本關於職業啟蒙的繪本,由義大利著名插畫家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所著。阿戈斯蒂諾·特拉伊尼為孩子們創作了許多圖畫書、遊戲書,而且他還喜歡將自己的畫作印製在布料上,設計和製作五彩繽紛的家具、木製器具等,深受孩子們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