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職業啟蒙期,你不可小覷,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做

2020-11-13 Read熊熊仔

如果問五六歲的孩子,長大後想做什麼?孩子們會給出五花八門的回答:醫生、老師、警察、消防員、飛行員、科學家……孩子們雖然回答地明確而堅定,也對未來充滿期待,但是他們對自己所選的職業往往並不太了解。


長大後想做什麼?這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問答遊戲,而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愛默生說:「當一個人知道自己的目標去向時,這個世界都會為他讓路。


美國社會學家安德魯·阿伯特(Andrew Abbott)指出,「職業支配著我們的整個世界。它們治癒我們的身體,衡量我們的收益,拯救我們的靈魂」。


然而,不少人越到中年才恍然大悟,前半生埋頭苦學,後半生努力工作,可在工作中卻發現職業似乎不是自己所喜歡的。。。常態化的中國式教育讓孩子在父母的保護中長大,沒有思考,沒有願景,他們慢慢的長成了父母希望長成的樣子,卻不知道自己內心到底想要什麼。


這一切歸根結底,是家長和學校對孩子的職業啟蒙教育的不重視,導致了職業啟蒙教育落後,甚至缺失。


在決定未來做什麼時,如果孩子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一知半解,甚至毫不了 解,這樣的選擇往往是錯誤的,沒有意義的;如果孩子對自己所選的職業非常了解,也非常喜愛,這樣的選擇才是正確的,富有價值的。所以,提升孩子的職業認知至關重要。


英國的一項心理學研究報告顯示:6—15 歲是孩子的職業啟蒙黃金期。但也有調查顯示,孩子在 3 歲左右就開始展現自己的個性和愛好,作為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找到他的特長和熱情所在,進行簡單適量的職業認知訓練。


熊熊仔建議家長有意識在孩子 3 歲起開始觀察孩子,並做相應的引導和啟蒙。畢竟,啟蒙越早,效果越好。


既然職業啟蒙有明確的黃金期,那麼應該及時抓住黃金期,對孩子進行有效的職業啟蒙。鑑於此,Read 熊基於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成長規律給大家量身定製推出:少兒特色課之職業啟蒙訓練營。


站在孩子的視角,滿足孩子的職業好奇心,讓孩子在習得第二語言的同時,深入職場趣味體驗,了解世界,理解世界。


Read熊啟蒙英語特色課系列之職業啟蒙從英文場景對話中,熟記職業熱點,解析各個職業的性質和特點,預見自我能力。


除此之外,訓練營還會以豐富適齡兒童課外知識、促進孩子全面發展為指導, 提供生動活潑又豐富多樣的教育環境與內容。


包括:情景應用/常識科普/句型掌握/職業啟蒙/詞彙學習/生活體驗。一次閱讀,六重收穫,以激發孩子探索豐富多彩的職業世界的興趣和欲望,促進孩子智能多元化發展,藉此讓孩子早早學會認識自己的興趣和專長,進而明確人生目標,為將來職業方向的選擇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不是演習,這是真槍實彈。


有實驗表明,有清晰且長期目標的人,大都成了各行業的領軍人物;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目標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我們都深知目標猶如燈塔,可以照亮著人生的航道,成就人生的價值。所以, 幫助孩子早早確定人生目標,對於孩子未來的人生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相關焦點

  • 有遠見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都會要求孩子這樣做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更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格局越大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都會要求孩子這樣做。 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這時候的孩子本應該在學校學習,卻因為一場疫情,不得不在家待著。有些父母就非常聰明,利用好假期時間,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拉開差距。
  • 有遠見的父母是什麼樣的?
    那麼我們應該為孩子做些什麼?  我們要做孩子的協助者。協助就是處於從屬地位,在需要幫助時搭把手,不需要幫助時一邊看著就可以了。什麼事情需要幫助,孩子獨立不能完成的事要幫助,孩子做的事情有危險要幫助,除了這樣的事沒有什麼具體的操作需要我們幫助的。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
    然而,孩子不是父母手裡的棋子,孩子的優秀也並非與生俱來。有遠見的父母懂得「三緘其口」,因為他們明白:當孩子處在嫩芽成長期,做一個不多說的父母,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不炫耀 當紅主持人撒貝寧 當「孩子優秀」成為一個家庭福氣的風向標,孩子首當其衝被拉入攀比的行列,卻因衝鋒陷陣,常常成為攀比的犧牲品。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將孩子拖入攀比戰役,因為他們清楚:孩子不是流水線上的商品,也沒有對標的可比性。
  • 推薦|| 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做什麼?
    剛剛面世的新書《孩子,願你一生勇敢心中有光》,就是在這樣的親身實踐與學習總結之下,形成的一本給父母的科學認知養育指南。幫家長總結了1份時代社會趨勢分析,4種父母思維模型重塑,5大成長核心能力打造,以及豐富詳細的在家就能用的兒童教育啟蒙方法。一套科學體系,帶你提升教育認知,找回教育的本質,希望能治癒這個時代撲面而來的育兒教育病。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3個懶,關係孩子一生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父母「四有」,孩子優秀: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紀伯倫在詩中所寫的那樣「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父母有格局,才能打開孩子的未來。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小女孩特別喜歡畫畫,而且十分具有繪畫天賦。小女孩父母的朋友建議小女孩父母給小女孩找個老師,將孩子好好培養一下。女孩的父母雖然口頭上答應了,但卻一直沒有在意。後來,隨著時間發展,小女孩身上的天賦被消磨殆盡。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也是身懷天賦,卻因父母沒有遠見,而最終泯然眾人。
  •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
    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不是進名校,而是父母的遠見。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裡。對於孩子起跑線的問題,讓父母內心的糾結與恐慌與日俱增:怕孩子太晚學,會來不及;怕別人跑得太快,自己孩子趕不上;怕現在起點低了,就永遠是低起點,不允許孩子落後,時刻盯著自己的孩子,也盯著別人。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在這3件事上偷懶
    這位媽媽配了這樣一句話:孩子,我也知道你很累,但別人都在飛。讓自己的孩子可以輕輕鬆鬆成長,父母不是不想,只是不能。有哪個父母能夠真正做到超然,敢於用孩子的未來叫板現實呢? 每個父母都知道這樣一個道理:讀書,是普通人逆襲的最佳途徑,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機會。對於普通人來說,考試仍是最公平的一次競賽。學習成績好,才能上好的大學,以後才能有更多選擇權。
  • 0~6歲孩子的專注力,是可訓練,可破壞的,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做
    導讀:0~6歲孩子的專注力,是可訓練,可破壞的,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做…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0~6歲孩子的專注力,是可訓練,可破壞的,有遠見的父母這樣做…!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這些懶!(轉給家長)
    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當孩子和小朋友有了衝突,父母衝上去替他解決。當孩子想要自己吃飯的時候,父母跟他說「寶貝你還小,媽媽來幫你,等以後你長大了,再自己來」。其實父母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有解決和朋友之間衝突的能力,不相信孩子有自己吃飯的能力。其實這是錯誤的,如果不讓孩子試錯,他又怎麼可能長大呢?
  • 【新營中學•家長篇】做「四有」父母: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紀伯倫在詩中所寫的那樣「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父母有格局,才能打開孩子的未來。父母的遠見裡,藏著孩子的未來。《戰國策》中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身為父母,沒有人不為自己孩子的將來打算。父母雖不能將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但卻可以為孩子的理想或未來添磚加瓦。孩子成長的旅途總要面對許多岔路,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指導,這時父母的遠見就體現出了價值。
  • 有遠見的父母,都特別重視孩子的這四個方面的培養!
    平凡、甚至貧窮的家庭,也可以如莫言母親那樣,鼓勵孩子多看書、多聽書、多說書,讓孩子把話說好。階層不同,但遠見相同。有遠見的父母,都重視孩子的語言、寫作能力我有位教幼兒英語的朋友,她春節回老家的時候,曾經動員一位親戚的孩子,早點開始學英語。
  • 「四有」父母: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父母有格局,才能打開孩子的未來。孩子成長的旅途總要面對許多岔路,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指導,這時父母的遠見就體現出了價值。聽過這樣一則故事:有一位小女孩特別喜歡畫畫,而且十分具有繪畫天賦。小女孩父母的朋友建議小女孩父母給小女孩找個老師,將孩子好好培養一下。
  •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6種苦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誠然如此。現在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吃一輩子苦。真正的愛,不是給他一個保護罩,而是教會他在暴風雨來臨前做好萬全準備。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六種苦。
  •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裡
    父母的遠見決定孩子的未來:你的格局你的婚姻就藏在孩子的性格裡原創/靜月荷導讀:孩子的起跑線,不是興趣班、不是學區房、不是進名校,而是父母的遠見。因為,父母的遠見決定著孩子的未來:你的修煉、你的眼界、你的格局、你的婚姻都藏在孩子的性格裡。
  • 「四有」父母: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養育子女,讓子女接受教育的目的不能被簡單地理解為光宗耀祖、掙大錢、買大房子,如果父母的格局眼界局限於此,孩子的格局也會受到限制。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紀伯倫在詩中所寫的那樣「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論語》中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在教育孩子中也同樣適用。
  • 哲學繪本推薦:抓住「哲學啟蒙期」,解決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縱觀生活,這樣的例子不少見,孩子喜歡追著問一些自己所不知道的事情,有一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所問的問題深度不斷加深,也給父母帶來很多煩惱。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哲學家,總是對生活的各種現象提出疑問,進行思考。比如海為什麼是藍色的?天為什麼這麼大?為什麼人要長大?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在這3件事上偷懶!(轉給家長)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當孩子和小朋友有了衝突,父母衝上去替他解決。當孩子想要自己吃飯的時候,父母跟他說「寶貝你還小,媽媽來幫你,等以後你長大了,再自己來」。其實父母之所以這樣做,是出於對孩子的不信任。
  • 有遠見的家長,都這樣培養孩子,該逼就要逼一把
    有遠見的家長,都這樣培養孩子,該逼就要逼一把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家長怎麼教育,都是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考慮。現在大家的物質條件都變好了,家長不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檔次。
  • 有遠見的父母,不要給孩子偷這3種懶,現在知道還不晚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想為孩子創造一生的道路,讓孩子開心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是無法替代的。有遠見的父母,為了不讓孩子偷懶,都帶有一些絕情。 父母費幹口舌教導孩子,孩子還是對學習不感興趣。老師說,孩子總是在課堂上不聽課,不認真回答問題,總是環顧四周有什麼動靜。漸漸地,孩子的學習成績越來越不好。任何父母都不想看到這樣的結果。在網絡上有這樣的說法,讀書中偷來的懶惰,取而代之的是一生的辛苦和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