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遠見的父母,都特別重視孩子的這四個方面的培養!

2020-12-19 寶寶知道

「孩子上學之前,我什麼都不會讓他學。孩子就快快樂樂的做孩子就行。」這樣的話,您是否也經常說。但學點東西和孩子的快樂真的是對立的嗎?

精英如伊萬卡家庭,可以讓女兒和兒子都一歲多開始學中文,並請懂中文的保姆貼身陪護。富有如黃磊、田亮家庭,可以把孩子送去國際幼兒園,看英文繪本,講英語故事。平凡、甚至貧窮的家庭,也可以如莫言母親那樣,鼓勵孩子多看書、多聽書、多說書,讓孩子把話說好。

階層不同,但遠見相同。

有遠見的父母,

都重視孩子的語言、寫作能力

我有位教幼兒英語的朋友,她春節回老家的時候,曾經動員一位親戚的孩子,早點開始學英語。

親戚直接拒絕了,認為孩子還不到4歲,漢語還沒學好呢,學什麼英語。並且特別堅定的說,「孩子上學之前,我什麼都不會讓他學。孩子就快快樂樂的做孩子就行。」

朋友跟我說,她怎麼都不明白,為什麼親戚會先入為主的認為學點東西是件跟孩子的快樂對立的事情呢。

很多學者都認為,孩子未來的學業成就、人生成就的差異,是能夠通過早期詞彙獲得的深度和廣度進行準確預測的。

未來世界的發展趨勢難以預判準確,但毫無疑問,無論是要表達思想還是要虛心求教,無論是要爭取朋友還是要開拓視野,都離不開語言能力。

孩子能夠多掌握一門語言,就多了一個了解世界的工具和渠道。孩子能夠掌握好一門語言,就擁有了從周圍世界獲取資訊並向世界表達自己的橋梁。

有遠見的父母,

會把教育孩子當做事業

把教育孩子當成事業,這一點有些人也許會覺得可笑,誰會不在意教育孩子這件事呢?而事實卻是,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龍應臺有位好友,好友的女兒心靈手巧,特別擅長繪畫。小小年紀,就能幾筆勾勒出要畫的東西的特點。

龍應臺勸好友給孩子找個好一點的老師,她朋友點頭答應著,卻一直沒有在意。對孩子也得過且過,放任自流。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原來的特長和愛好漸漸消磨殆盡。不僅天賦沒有發揮出來,反而身上有諸多的問題,變得很讓父母頭疼。

教育孩子,黃金時期就那麼短短10年左右。父母有沒有遠見,在這個問題上,一目了然。

重視教育的父母,再忙再累,都會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再苦再難,都會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教育平臺。再心疼,再不舍,都會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埋單負責。

反觀之,不重視教育的父母,更多的會考慮眼下的情況。自己是不是忙,是不是顧不上,孩子是不是會不開心。

有遠見的父母,

都注重培養孩子的格局

有人問過演員孫儷,如果《甄嬛傳》裡面的甄嬛遇到了《羋月傳》中的羋月,兩個人鬥法,誰會贏?

孫儷說,羋月應該不屑於跟甄嬛鬥吧。

是的,格局不同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在意的事情並不在同一個維度上。起點、條件差不多的人,最後也會因為格局的不同而有完全不同的人生。

就像林徽因和陸小曼,同樣是富貴人家,傾城之貌,同樣是飽讀詩書,才情兼備。但一個從小被父親帶著「放眼世界」,一個被家人寵著做「淑女名媛」,格局自然就有了差別。

所以林徽因的更多的是一種端莊樸素之美,她在意的是精神上的高度。交際圈中是政治學家錢端升,物理學家周培源,文學家沈從文,大學者胡適,藝術史家鄧以蟄,哲學家金嶽霖……事業上是為中國建築奔走呼號,參與設計國徽、搶救景泰藍工藝、參與設計人民紀念碑。她的一生,漂亮,精彩,並且優雅得體。

而陸小曼則更多的是讓人嘆息。婚姻曲折不順,飽受爭議。才氣無與倫比卻沉迷牌桌。後期不僅經濟上捉襟見肘,要靠朋友支援,身體上也無法脫離鴉片,每日吞雲吐霧。

不能說兩人命運全與家庭教育有關,但有遠見的父母,確實會給孩子更大的格局。

格局也並不一定要富貴之家或者要環遊世界才能培養,多數時候都在點滴之中。

有遠見的父母,

會注意啟發孩子的興趣

學者易中天曾說,中國教育的目標是「望子成龍」;標準是「成王敗寇」;方法是「死記硬背」;手段是「不斷施壓」,還美其名曰「壓力即動力」。至於孩子們是否真實,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樂,沒人去想。

中國確實存在一些這樣的情況,但真正有遠見的父母不會這樣去做。而是會去啟發孩子自己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覺的愛上學習。用孩子自己的上進心,來引導孩子不斷的完善自己。

楊絳先生談到自己的教育經歷時,就說自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

楊絳先生小時候,很佩服父親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就跟父親請教秘訣,父親告訴她說:「哪有什麼秘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

楊絳母親也同樣是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

楊絳先生就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之後她與錢鍾書結為連理,對愛女錢瑗,也從不訓示。

楊絳先生說,「女兒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著,跑來問爸爸,鍾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查,查到第五部辭典果然找著。」

這種在不知不覺中教育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的方法,其實是最有遠見也最有效果的一種方法。

孩子為了分數、為了逃避父母的打罵而學習,也許會有所成效,但動力終究是不長久。但是如果父母先讓孩子自己有了學習的欲望和想法,再去做引導和要求,就順理成章得多,孩子的內心,也會更加柔韌、強大。

有句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做父母更是這樣。如果父母沒有遠慮,孩子必然有近憂。父母愛孩子,為孩子計劃得深遠,其實也是為父母自己的將來計劃得深遠。父母的遠見裡,藏著孩子未來的樣子。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百科)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森碟「整容式」長大: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從這3方面培養孩子
    同樣為人父母在培養孩子方面,怎麼樣做一個一個有遠見的父母,像田亮夫婦一樣培養出森碟那樣優秀的孩子呢?作為父母一定要注重對孩子這3個方面的培養:1.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不僅可以讓孩子博覽群書,更可以養成孩子良好的性格,明白並懂得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為以後的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平時有家長會抱怨孩子不願意讀書,家裡買的書甚至都沒有拆封,已經落了一層厚厚的灰塵。
  • 有遠見的爸媽,都捨得讓孩子在這3方面「吃苦」,將來有出息
    ,都捨得讓孩子在這三方面「吃苦」可能很多家長會疑惑,我們常說有遠見的父母,什麼樣的父母才是有遠見的呢?一個有遠見的父母,往往會為孩子的以後做好規劃,不拘泥於眼前的利益,為孩子未來而著想,這樣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有出息的孩子。
  • 美感教育有多重要?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培養孩子的審美力
    父母不重視或責罵,容易導致孩子長大後對自我和生活品質都沒了要求。我們要做的是利用孩子的愛美之心,適度的給予幫助指導,引導孩子升華審美情趣、學會自我欣賞。可惜很多父母忽略了孩子對美的需求,那些少數懂得孩子審美需求,積極引導和陪伴孩子追求美、創造美的父母,都是有遠見的父母。外國有個「最萌設計師」Mayhem,只有4歲。
  • 有遠見的父母,在疫情期間都會要求孩子這樣做
    而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不要不要以為孩子小,特別是處於低年級的孩子,還沒認識幾個大字就覺得沒必要,實踐證明往往越是懂得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父母,越有遠見,孩子思維能力越靈活。有遠見的父母還多做了這一點,在孩子學習之餘,適當帶孩子一起鍛鍊,多幫忙做家務活,還可以鍛鍊孩子的廚藝。
  • 有遠見的父母,都在培養孩子愛的能力
    一個不懂得愛的孩子,很難建立起良好的親密關係、社交關係,在社會中也容易碰壁,內心情感的貧乏,也會造成人生中幸福感的缺失。畢淑敏曾在一篇文章中寫到:「天下的父母,如果你愛孩子,一定讓他從力所能及的時候,開始愛你和同圍的人。這絕非成人的自私,而是為孩子一世著想的遠見。
  • 有遠見的家長,都這樣培養孩子,該逼就要逼一把
    有遠見的家長,都這樣培養孩子,該逼就要逼一把教育孩子有很多方法,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也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家長怎麼教育,都是為了孩子以後的發展考慮。現在大家的物質條件都變好了,家長不僅能夠滿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求,甚至可以提高孩子的生活品味和生活檔次。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在這3件事上偷懶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有遠見的父母是什麼樣的?
    有遠見的父母,會把教育孩子當做事業 把教育孩子當成事業,這一點有些人也許會覺得可笑,誰會不在意教育孩子這件事呢?而事實卻是,這樣的父母不在少數。 龍應臺有位好友,好友的女兒心靈手巧,特別擅長繪畫。小小年紀,就能幾筆勾勒出要畫的東西的特點。
  • 有遠見的父母,捨得娃在以下方面吃苦
    有遠見的父母,捨得娃在以下方面吃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你們當初不逼我?」有遠見的父母,捨得娃在以下方面吃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幾天前,我以客人的身份去了姑姑家。
  • 父母「四有」,孩子優秀: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父母要有大格局,就像紀伯倫在詩中所寫的那樣「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你可以給予他們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思想」。父母有格局,才能打開孩子的未來。,孩子有未來《論語》中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我們日常生活,在教育孩子中也同樣適用。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炫耀孩子
    有遠見的父母懂得「三緘其口」,因為他們明白:當孩子處在嫩芽成長期,做一個不多說的父母,才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 不炫耀 當紅主持人撒貝寧 不攀比 很多人忙忙碌碌了大半生,到最後,其實都是為了成就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出人頭地,希望孩子光宗耀祖。 然而,有一種成就,叫成全;另一種成就,卻是摧毀。
  • 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6種苦
    盧梭曾說:「你知道用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那就是對他百依百順。」誠然如此。現在捨不得孩子吃苦,將來他會吃一輩子苦。真正的愛,不是給他一個保護罩,而是教會他在暴風雨來臨前做好萬全準備。有遠見的父母,一定會讓孩子吃這六種苦。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偷3個懶,關係孩子一生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孩子無憂無慮地成長。但是,成長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父母是代替不了的。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
  •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培養孩子這四種品質
    這些年,很多的家長為了孩子有一個好的起點讀書,真的是十八班武藝都使用上了。其中,購買學區房就成為有條件家長的首選。因為,買學區房只要有錢就行啦!這也就推高了「名校」周圍的房價。我有一個表哥,為了孩子入讀廣州越秀區的「名校」,他把客村一百方左右的房子賣了,跑去越秀區買了一個四十方都不到的學區房。我真的是不能理解他這樣的行為。
  • 有遠見的父母,會常對孩子說這6句話,孩子長大懂得孝順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體現在孩子生活和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有遠見的父母,會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讓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孩子人生的基石才更牢固。孩子早晚會離開父母的庇護,會有自己的路要走,而父母只能選擇相信和支持孩子,看著孩子走得更高、更遠。 父母就要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孩子懂得自主、自立、自強,將來孩子才有能力創造自己的非凡人生。
  • 黃多多拿國際大獎多媽低調炫耀,完美詮釋:有遠見的父母該這麼當
    文:幼子學堂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在孩子成長中影響孩子未來發展的因素有很多,而這其中父母的遠見對於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最為重要的,當父母擁有一個大格局時,孩子所接受的教育引導也會更加開放,顯然這會讓孩子擁有更加廣闊的成長空間。
  • 孩子最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遠見|世界上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麼
    這本書分為6個大章,從父母的格局、眼界、修煉、領悟、呵護、關係等各個方面,通過自身多年來帶兩個孩子的教養實踐與心得。同時還融合了周國平、尹建莉、鄭淵潔、高曉松、胡可、霍思燕、陶虹、塗磊等的教育實例,以及社會上很多有關教育的熱點事件。
  • 慣子如害子,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
    愛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立規矩,是父母的責任。有遠見的父母,都會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立下這10個規矩,讓孩子終生受益。8、不可以說謊做錯了事情只要承認並且及時改正了,依然是好孩子,如果想靠說謊來逃避懲罰,那麼一個謊言需要無數個謊言來掩蓋。家長更要讓孩子知道,犯錯不可怕,誰都會犯錯,爸爸媽媽並不會因為你犯錯了就不愛你,但唯獨一點,不可以說謊,這是底線。
  • 郭晶晶教育觀曝光:有遠見的父母,都在教孩子學這個
    原來,除了雙語課程之外,這所幼兒園非常重視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鼓勵學生提問、思考、動手等,來代替死記硬背。焦慮的家長總想讓孩子學點什麼,而有遠見的父母,卻深刻明白:學什麼不如學能力。1、選對方向才能少走彎路寶山幼兒園著重給孩子培養的思維能力,雖然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科,看不見也摸不著,卻實實在在影響著每個孩子。
  • 有遠見的父母,從不讓孩子在這3件事上偷懶!(轉給家長)
    有遠見的父母,都帶點絕情,絕不會讓孩子偷以下這些懶。他的第四個孩子,曾受到武俠片的影響想要去少林寺學武。蔡笑晚怎麼勸他都不聽,最後他決定尊重孩子的意見,讓他去試試。他跟孩子說:「如果你真的要學武術,那就給我寫一個決心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