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本系列將探討某幾個知名網際網路產品的國際化業務是如何運作的,涵蓋工程/產品/運營等方面。本系列的創作基於作者的個人興趣,為業餘時間消遣之作,所有文章都會按照目錄的框架排布。
為什麼要學習抖音?
抖音的重要裡程碑
抖音的產品架構:
針對國際化業務的產品策略
針對國際化業務的工程策略
針對國際化業務的市場運營策略
值得借鑑學習的:
參考文獻(按照引用順序):
為什麼要學習抖音?抖音是目前國內內容類網際網路產品中國際化業務做得最成功的,沒有之一。也遠勝於微信,支付寶,獵豹瀏覽器等一系列工具類應用。
說到應用的國際化,很多人的想法就是換套語言皮膚不就行了。但實際上只有少數純工具類應用達到了只換語言即可的程度。
與純工具類產品不同,抖音的優勢不只在技術,更在內容運營。而國際化的內容運營,必然涉及到公司的組織架構,產品策略,執行力,技術支撐等更多層面。可以說,學習抖音的國際化策略,也是向字節跳動這個公司借鑑學習的一個好的窗口。
見下圖,抖音在美國市場攻城略地(數據來源見參考文獻):
關於如何進行這個app的研究: 2015年下半年下載使用過Musical.ly; 2018年春節直播答題活動後成為抖音的註冊用戶;安裝並使用了iOS北美區的tiktok半年;安裝並使用了安卓的tiktok國際版一個月。
抖音的重要裡程碑2016.9抖音上線,初期定名A.me2017.9抖音開始拓展海外市場,定名 tik tok,主要市場為 日本/泰國2017.11.10今日頭條宣布收購北美音樂短視頻應用 Musical.ly2017.11登頂日本app store免費榜榜首2018.1登頂泰國app store免費榜榜首2018.6tik tok + 抖音 合併MAU達到5億2018.8.2 tik tok與Musical.ly應用完成改造整合2018.10成為美國月度下載量最高的應用抖音的產品架構:經過一段時間盲人摸象般的探索,我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給出一個抖音APP的基本架構。也有可能跟事實相差很遠,歡迎指正。
抖音和tiktok是不同的兩個app, 另外,北美市場下載到的tiktok是原Musical.ly app的演化後版本。精力所限,不確定哪些市場是tiktok原版,哪些是Musical.ly版
大陸以外的其他所有市場是一個app,但是視頻/評論等數據底層完全互通,展示上是有區分的
由於抖音和tiktok的分割,帳號和視頻層面兩者是不自動互通的
針對國際化業務的產品策略此處產品示意圖:
板塊截圖首頁-國內首頁-國際首頁-Musical.ly發現-國內發現-國際消息-國內消息-國際國際版和Musically版的核心區別是: 國際版界面跟國內基本保持一致,Musically版本有很多小地方繼承自Musical.ly app。下面幾條中將主要討論國際版和國內版的區別
對於非當前語言的內容(主要是視頻描述和個人簡介),有一個明顯的翻譯鍵,點擊可以在界面上進行機翻。
國際版沒有熱搜和熱搜榜榜模塊,沒有直播模塊。這裡應該是運營和商業原因決定的。國際版的商業挖掘低於國內版
國際版沒有按地區推薦的模塊,而是在For You(推薦)旁邊直接放了一個Follow,展示你關注的用戶的視頻(交互跟推薦一致)。跟5需要聯合起來看。
國內版「關注」的位置在國際版是「發現」,主要功能是搜索視頻,banner展示和熱門標籤排名,注意這裡是標籤(Hashtag)。國內版關注頁交互近似於微博的。
綜合4和5可以看出,國際版在社交方向要比國內輕,重線上運營。
錄製方面,基本上是純工具,三個版本高度一致
消息方面,國內比國際多一個「隨拍」功能,多一個banner運營位。這說明隨拍在國內是一個重點推的功能,主頁上也有。
帳號接面方面,沒有"櫥櫃"入口(主頁也沒有),即國際版沒有做電商方向的嘗試
國際版存在開屏廣告,跟國內版不同。視頻瀏覽中也有短視頻廣告,標記"Sponsored"。開屏廣告主要為手機遊戲,可見電商/遊戲/廣告乃網際網路行業流量變現的三大渠道。
有一個不那麼友善的一點是,不少語言字符過長,會導致視頻描述中不能完整展現用戶的意圖,最後迫使用戶直接使用大量#(Hashtag)標籤。這一點並沒有很好解決,或者說決定是不解決。
總結: tiktok在產品策略上跟國內沒有本質不同,只不過出於商業或者運營資源上的考量,目前沒有接入直播/隨拍/熱搜/地區推薦/電商 等入口,核心變現模式只有一個廣告(可能還有視頻付費推廣)。對於已經熟悉Musical.ly的市場,產品選擇在UI上保留部分Musically的遺產以適應用戶習慣。
針對國際化業務的工程策略全球部署。通過抓包得知tiktok的api網關為 api.tiktokv.com ,通過ping得知tiktok使用了 akamai的服務,在各個主要市場都部署有本地化的集群,見下圖
通過前端架構的支持,將國際版和Musically版界面做在一個包裡。以免維護完全不同的兩個app
如果有市場的法律政策限制使得某個區域的數據必須跟其他市場分離,應該只靠後端變更即可完成
國內和國際的用戶數據是分割的兩套數據,國內的抖音號和國際的tiktokid是兩個體系。以此推出視頻數據和評論數據也是兩套。(但內部是否有映射關係不得而知)
海外數據完全同步。海外的用戶,視頻,評論都是互通的,但展示是按地區區分的,最明顯的例子如下表,同一條視頻,評論數據一致,但順序不一樣。其中有運營需求,也有技術限制
國際版評論截圖點評1.作者評論排在最前2.也有按贊數和評論時間的排序
3.同樣不嚴格
針對國際化業務的市場運營策略商業做的不重,這表明仍在業務快速成長期,以增長為主,只做廣告和付費推廣這種運營成本較小的模式。
分步驟推進不同的市場地區,先是日本(亞洲價值最高市場)泰國,然後是東南亞其他國家,韓國;通過直接收購Musical.ly進入美國市場(一般認為是較難進入的市場),避免冷啟動。
在北美外的市場主要是冷啟動,啟動方式類似國內,通過付費找博主拍炫酷的視頻並形成病毒傳播,再輔以廣告和名人入駐效應,最終達到快速增長。
內容運營和冷啟動中還有重要一點是不同市場之間的熱門視頻的相互搬運和推送,這樣可以讓那些獨立於語言和文化的/經過人民群眾檢驗的視頻再去吸引新市場的用戶觀看。例如美區瘋狂推送中國人四個閨蜜跳舞的視頻,最後美國用戶會自發模仿,形成熱點。
內容運營主要聚焦於話題維度,這跟海外用戶善用#標籤是相輔相成的,跟目前國內抖音主要聚焦於人的維度有些許不同。
社交電商看起來是一個用戶自發的需求,不確定tiktok準備如何處理(看見過三個分享好物並在評論中寫出Amazon Listing關鍵詞的視頻,忘記截圖)
抖音內部一定有一個非常健壯的配置運營平臺
進入每個市場的時候應該都遵循著一個市場操作步驟指南
北美區的tiktok目前整體調性類似於快手+2017年抖音的混合體,整體感受上跟國內非常不一樣
值得借鑑學習的:參考文獻(按照引用順序):http://k.sina.com.cn/article_1726918143_66eeadff02000i26j.html
https://baike.baidu.com/item/抖音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kTok
https://www.jianshu.com/p/7286e8bd7793
http://www.pm28.com/1268.html
http://api.woshipm.com/evaluating/864679.html?sf=mobile
https://blog.csdn.net/mucaoyx/article/details/84498468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MzMDc2NA==&mid=2649562111&idx=1&sn=459b1685874b20ad5e83015bd36fae8d&chksm=87c025dcb0b7accaed0122e7c51386a0dadf6850492388b73fb6fb8f85debdc403b02151eed9&mpshare=1&scene=23&srcid=#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