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獅捕獵不成反被虐殺,為什麼非洲野水牛是獅子都發怵的存在

2021-01-09 胖福的小木屋

近日,在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大群野水牛聚集在一個水坑旁,一隻母獅突然出現,想要偷襲,然而卻被野水牛發現,水牛不斷踩踏這頭離群的母獅,並用牛角不斷攻擊它,它被水牛像布娃娃一樣拋向空中、扔來扔去,最後,這隻母獅的屍體被扔進了水坑。

在非洲,這樣的場景非常常見,即使是雄獅,不要說面對野水牛群,就是面對落單的公牛,都要發怵,非洲野水牛可以說是攻擊性最強和脾氣最暴躁的,也是非洲傷人最多的動物之一。

非洲野水牛究竟多恐怖

非洲野水牛,體長可以達到3.4米,身高可以達到1.7米,體重接近1噸,900千克,是整個牛科家族之中體型最大的種類之一。而非洲體型最大的克魯格雄獅加上尾巴最長也才3.2米,體重才250千克。而且它們頭上通常有很大的角,有些角甚至超過6英尺(約1.8米)長,且帶有明顯的弧度。如果被這牛角頂一下,立馬腸穿肚爛。

它們脾氣暴躁,攻擊性強,這也讓他們難以馴化,至今非洲水牛仍是人類歷史上 幾個沒有成功馴化物種的突出代表。

和獅子一樣,非洲野水牛也是群體生活,最大的非洲野牛群甚至能夠達到千頭以上,即便是小群生活的非洲森林野牛也會保持二十頭左右的族群。

非洲野水牛擅長群體作戰,來應對獅子的捕獵,龐大的非洲水牛方陣,水牛的速度可以達到60千米每小時,而獅子的速度和耐力都不如水牛,如果躲閃不及,被巨力的鐵蹄任意踩踏,頓時便會骨斷肉裂,甚至被踩成肉泥。

所以獅子一般情況下,只敢捕獵落單的老牛、小牛,除此之外,獅子捕獵野水牛的另外一個時機,就是在野水牛前往水坑的時候搞偷襲,野水牛喜歡躲在陰涼處或浸泡在水池或泥濘中使身體較涼快,因此水坑是它們每天必去的地方。獅子會在野水牛去往水坑的必經之路上埋伏,努力拿下一頭沒有跟上隊伍或者是年老體弱的水牛。

但水牛會在危險中學習。如果它們能選擇,它們就會避開那些在過去幾個月裡遭遇過獅子襲擊的水坑。它們還會挑獅子不常出來活動的時間去水坑。

非洲野牛對幼崽的保護是最為嚴密的。無論是休憩還是覓食,成年的野牛都會將小牛集中在群體的中間。一般情況下,要4隻雌性獅子共同作戰,或者出動成年的雄獅。才可能偷襲成功。

但是即使是雄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敢對壘落單的成年的雄性野水牛,或者是帶著小牛的落單母牛,需要雌性獅子的配合才能捕獵成功。

如果獅子沒有在短時間內擊殺落單的野水牛,那麼野水牛會發出呼叫,同伴們聞聲就會迅速返了回來,對獅子發起攻擊,非洲水牛群體有個規矩,只要同伴的 傷情不特別嚴重,能將其帶走的,就決不會放棄不管。

如果獅子不敢放棄捕獵,趕快逃跑,在野水牛群的攻擊方陣,不死也要重傷。

關於非洲野水牛和獅子的鬥爭,曾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附近的蒂姆巴瓦蒂(Timbavati)私營自然保護區,3隻雄獅組成的捕獵組合在這裡所向披靡。

他們成功捕獵到了一隻小牛,但是卻被牛群發現,300隻野水牛和3隻雄獅進行了長達11小時35分鐘的對峙。為了爭奪小水牛,雙方展開了11場進攻,有段時間這些獅子甚至把矛頭轉向另一隻野水牛。獅子和野水牛來回廝殺,但是野水牛堅持認為小牛還沒有去世,不肯放棄,最終野水牛獲得了勝利,成功趕跑雄獅,但是在確認小牛犢已經死了,它們留下小牛走向遠方,3隻雄獅乘機返回享受午餐。

能夠在3隻雄獅的聯手捕獵下,取得勝利,在整個非洲大陸上都極其罕見。

真正威脅野水牛生存的這些

在非洲大陸,牛獅大戰經常上演,下面這幅圖,兩頭年輕的母獅與一頭野水牛對峙,其他野水牛在一旁旁觀。而僅憑這一隻野水牛,就成功趕走了母獅。

另外,非洲野牛極具復仇精神。它們往往會到處尋找還未長大的獅子幼崽,用重蹄將其踩死或用牛角將其頂死。有時候甚至連獅子屍體都不放過。

野水牛因為龐大的體型被許多動物視為移動肉票,但是無論是獅群,還是鱷魚,想要捕獵野水牛,都要考慮付出生命的代價。正是因為如此恐怖的團體戰鬥力,非洲野水牛雖然繁殖能力很低,依然沒有滅絕,要知道,非洲野水牛的交配和分娩嚴格定在雨季進行。雌性通常5歲左右誕下第一胎,之後隔年生產,而雄性大概7歲開始交配。非洲野水牛的發情期在3-5月之間,妊娠期為11.5個月(幾乎整整一年),如此低的繁衍能力,這也是為什麼野水牛對小牛保護如此緊密的原因。

其實,真正威脅野水牛生存的還要屬各種疾病以及非洲惡劣的自然環境。它們極易感染牛源性疾病(比如牛結核病、炭疽、牛瘟等)。比如,野水牛很容易因採採蠅而傳播昏睡病,這種疾病會給野水牛帶來持續的嗜睡狀態以及協調不暢直至死亡。實際上,在1890年代,牛瘟疫使非洲野水牛幾乎滅絕,因為瘟疫大流行殺死了其中的90%(以及許多羚羊)。

再加上非洲野水牛是許多國家最喜歡吃的肉,偷獵是導致許多保護區野水牛種群減少的主要原因,例如科莫(象牙海岸)、加蘭巴(剛果——金夏沙)等國家公園;塞倫蓋蒂(坦尚尼亞),可能還有許多其他地區。

不過無論遭遇什麼,對於非洲野水牛來說這種巨大的生靈而言,它們也就只有這麼一個信念——繁衍下去……

相關焦點

  • 4頭流浪雄獅闖入獅群領地,唯一沒有外出的懷孕母獅悲劇了
    在大自然中,獅子是貓科動物中少數的群居動物。在一個獅群中,往往只有1-2頭雄獅,剩下的成員都是由母獅組成。在獅群中,母獅的主要職責是生育後代和狩獵,而雄獅則是傳宗接代和巡視領地。 一般情況下,雄獅是不參與獅群的狩獵的,就像是古代的帝王,它只需要坐享其成就可以了。
  • 為什麼有時候獅群在攻擊水牛時,水牛一動不動,任由它們撕咬?
    雖然非洲水牛的體型比非洲任何的食肉動物都要大,但是它們在非洲並不是無敵的存在,相反,它們在原生環境中有一個最大的天敵-獅子。非洲水牛主要分布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草原地帶,而且它們的數量非常的龐大,正是因為如此,它們與同樣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獅子有相當高的相遇機率。
  • 三頭雄獅捕獵水牛,水牛卻突然不見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獅子家族有一個獨特習俗,那就是獅群中年輕的雄獅成年之後,會把它趕出獅群獨自謀生,這樣的年輕雄獅會組成流浪雄獅聯盟,一同在草原上捕獵生存,因為體型大、食量大,這些流浪雄獅往往會盯上野水牛這樣的大型獵物。仗著自己的力量和速度都是頂級,這些雄獅才敢捕殺野水牛,追到獵物會拼盡全力把對方拽倒在地,只要水牛倒下了,就很難再用蹄子和牛角反抗,也沒辦法逃跑,所以水牛會努力站穩腳跟,不被獅子拽倒,這樣才能有反抗的機會。
  • 如果把老虎轉移到非洲,它能壓過獅子鬣狗,成為百獸之王嗎?
    老虎每次進食的肉量大約為20公斤,它的食譜包括野鹿、野豬、野牛、水鹿、野羊等有蹄類生物,偶爾也會捕獵一些飛禽及大型昆蟲,再輔以一些叢林漿果。獅子被稱為「非洲一哥」,而鬣狗則被稱為「非洲二哥」,不管怎樣,從排名就能看出,鬣狗還是具有很強的作戰能力的。雖然獅子跟鬣狗在排名上僅僅差了一名,但鬣狗基本上不敢主動招惹獅子,即便出現鬣狗大戰獅子的情況,那也基本上都是母獅子。
  • 都是牛,且都有兩個角,為何獅子對犀牛和水牛竟是兩副面孔?
    這兩者雖然都有角,且名字裡面都有牛。但水牛是偶蹄目牛科 ,而犀牛是奇蹄目角犀科,所以這二者是完全不同的物種。那麼,這兩者面對獵殺者獅子為什麼會有如此不同境遇呢?雖然這兩者都是食草動物,但是值得注意是一群獵物獅子通常通過驅趕,挑選出老弱病殘下手,所以獅子在捕獵的時候通常會選擇相對容易的目標,體型相對小的水牛是獅子食譜上的,而犀牛體型較大皮糙肉厚對付起來較為困難,因此吃柿子找軟的捏,當然是獅子也懂這個道理。
  • 把老虎放到非洲,會不會被獅子和鬣狗壓制?
    所以,生活在叢林中的老虎,並不會因為到了非洲,就會出現不適應,除了對溫度有些挑剔的東北虎。此外,老虎的捕獵對象,基本上都是中型有蹄類生物,比如野牛、水鹿、野羊、野鹿,如果食物欠缺,迫不得已也會捕食一些魚類、禽類,甚至也會吃一些叢林漿果。雖然老虎到了非洲,捕獵對象會發生改變,但非洲的有蹄類生物種類繁多,可以說,非洲的生物遠比如今老虎生存的區域更加豐富,到了非洲的老虎,應該感到開心才對啊!
  • 水牛主動攻擊瘦弱母獅 母獅被拋空中無力還手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19日報導,拍攝自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的一則視頻顯示,一隻瘦骨嶙峋的母獅子被水牛攻擊獅子是大型貓科動物中唯一的群居性動物,其他貓科動物則只有在哺育後代時選擇短暫性群居生活。而這隻母獅子單獨出現在草原上,唯一合理的解釋是獅群更換了新獅王,導致它被趕出了族群。
  • 在非洲,傷害人類最多的動物就是它,比起獅子老虎還要野蠻
    非洲野水牛是草原上最大的群居動物,牛群中最強壯的公野牛會成為族群的頭領,它們是夜行動物,在烈日高溫的環境裡,經常躲在陰涼處或淺泡在水池泥濘中,有時龐大的牛群可形成1000多頭,非洲野水牛已經成為非洲當地最危險的動物。
  • 小獅子被非洲野牛踩傷,卻被母獅子拋棄,途中遇到鬣狗群
    生活在這裡的非洲野牛,蠻力十足,脾氣很暴躁,還長著一雙堅硬而鋒利的牛角,像獵豹、土狼等很多食肉動物都懼怕它們,很少敢打野牛的主意。但是,獅子卻是個例外。其實,獅子也是沒辦法,它們過著群居生活,為了讓獅群裡的成員都吃飽,獅子必須要捕獵肉多的獵物,而非洲野牛自然就成了它們的香餑餑。
  • 獅子和老虎到底誰厲害,終於有答案了
    獅子被稱為獸中之王,老虎號稱林中之王,如果獅子和老虎打架到底誰厲害呢?相信很多人都好奇過這個問題。由於老虎一般都是在山區和深林之中獨居,一山不容二虎.獅子是群居的生活在草原上,而且母獅子抓獵物.所以獅子和老虎直接打架的機會很少,那獅子和老虎誰厲害是不是沒有答案了呢,其實論單挑的話,顯然是老虎更勝一籌。
  • 為什麼母獅這麼冷酷無情!雄獅在「打架」時,它卻袖手旁觀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是絕對的霸主,它們體型龐大,獵物手到擒來,擁有「草原之王」的稱號。獅子之間的打架是草原上常有的事,通常是雄獅和雄獅打架鬥爭,它們是為了什麼才打架的呢?原因一:爭做獅王我們都知道,獅子本身就是一種群居性的動物,一個獅群大概有8~30頭。其中包括了延續了幾代的雌獅(雌獅往往是整個獅群的核心),至少一頭的雄獅和一些幼崽。每一個獅群中都有一名作為領頭的獅子。
  • 關於獅子的一些有趣的知識:走路後跟不著地
    獅子在眾多文明中扮演著數千年的重要角色。埃及的獅身人面像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遠古時代,它們與太陽神聯繫在一起,甚至刻在過去的國王和王后的金冠上。人們都喜歡雄偉的獅子,縱觀整個歷史,獅子會一直具有許多積極的特徵,例如勇氣,自豪感,力量和領導能力等。它們驕傲的鬃毛和威猛的吼叫聲總是讓人覺得充滿了力量。
  • 大型食草動物為什麼不敢反抗食肉動物的捕食?
    在《動物世界》中經常可以看到母獅追捕鹿群的場面,數百頭鹿或者斑馬發瘋一樣地四處逃命,為什麼不能團結一致面對敵人,憑藉體型和數量的優勢,完全有能力逃過一劫啊?其實食草動物也並非完全不會反抗的,獅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成功率只有20%,其中很多就是因為食草動物的反抗造成的。有些雌性食草動物為了保護幼崽,也會和食肉動物魚死網破!除了人類,非洲水牛是殺死獅子最多的動物。這兩種動物不是天敵關係,更多的是像是一種勁敵,彼此都會消耗對方的群體數量。
  • 獅子和老虎誰更厲害?為什麼森林之王是老虎,而不是獅子?
    生活在非洲大陸南北兩端的雄獅鬃毛更加發達,一直延伸到背部和腹部,它們的體型也最大。由於它們是群居動物,所以它們的攻擊方式和狼群相似,一般情況下,獅子會對獵物不停地撕咬,等消耗一段時間後,獅子在進行最後的擊殺。對於捕獵斑馬、角馬等大型動物,單獅的成功率是六分之一,而獅群的成功率卻是三分之一,由此可見獅群捕獵的成功率要比單獅捕獲食物的成功率要高。
  • 動物世界致命選手:獅子獵豹vs水牛,水牛表示讓你一角
    不過現在這片非洲草原之上,任何動物都有迷人的魅力,除了炙熱的陽光,這片草原上的動物們也充滿了狂野習性。和我們印象中老實憨厚的老牛不同的是,它們其實也叫做非洲布法羅,也是在整個大陸之上最可怕的生物。如果親自去非洲公園或者保護區參觀的話,它們也是整片景區數量最多的存在,作為整個非洲自然界中唯一存在的野牛部落群,他們以強悍之姿存活著,自然是有不可侵犯的威力的。在一般情況下,就連獅子也不敢隨意去挑戰他們。除非是在極餓的情況下,他們才會向水牛發起進攻。
  • 夭折率達80%的非洲水牛,為何位列「非洲五霸」?它有多厲害?
    那麼,非洲水牛為什麼能成為非洲五霸之一呢,它們有哪些厲害之處呢?非洲水牛初認識非洲水牛主要分布在中非和東非地區的叢林或草原上,它們是群居動物而且是母系社會,牛群中最強壯的母牛擔任首領。相比於平常意義上的猛獸如非洲獅,非洲豹之類,非洲水牛可以說是更加危險,對人類更有威脅。有人會說,雖然它們對人類一點都不怕,但一碰到獅子還不是撒腿就跑,大氣都不敢喘一下?其實不是這樣的,即使在非洲獅面前,水牛也並非弱者。
  • 飢餓母獅遇到巨大的公疣豬,一個致命錯誤讓戰鬥數秒就結束
    一般獅子捕獵時都不會優先選擇疣豬,更別說是獠牙更長,體型力氣更大的雄豬了。可是沒辦法,有些虛弱的母獅只能選擇它,於是悄悄的潛入茂密草叢中。一些敏捷的疣豬有時候能跑贏母獅,這頭大公豬卻難以跑過獅子,但同時他也有了足夠的「硬體」條件對抗母獅。
  • 「獅王組合」的雄獅們都有交配權嗎?
    在一個獅群中,大都只有1-2頭雄獅,剩下的成員都是由母獅以及幼崽組成,雄性在獅群中主要負責巡視領地,而母獅們則協同作戰捕獵獵物。作為群居動物,母獅們對小獅子的照顧可以說無微不至,從哺乳期開始,獅群中所有成年的母獅都會擔任任何一隻小獅子的哺乳者,半年後哺乳期結束,小獅子也有了進食肉食的能力,它們逐漸的會跟隨母獅狩獵,學習捕獵的技巧。
  • 告訴你真實世界裡獅子那些事兒
    獅子是非洲動物中的明星,對於它們,我們或許認為很了解,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借著經典動畫重新上映的機會,讓我們走進真實的獅子,探秘意想不到的「獅子那些事」。雄獅好吃懶做?小時候曾聽過一個故事,非洲草原評選最懶的動物,所有的動物都推舉公獅子,因為它們每天要睡20個小時,從來不幫母獅子打獵,卻總是厚著臉皮搶先吃飯。
  • 也許很多人不相信,北極熊和棕熊的極限體重比非洲水牛還大
    非洲水牛通常會結成很大規模的群體,一起遷徙和防禦,一跑起來蹄聲如雷,有時遇到食肉動物攻擊時會結成防禦陣型與之對抗,甚至會主動出擊去攻擊獅群。非洲水牛的角尖非常尖銳,能夠將獅子頂飛,並刺穿獅子的皮肉。牛在人們的印象中是一種巨大的食草巨獸,網上經常有人說貴州的鬥牛能上一噸,那麼非洲水牛的體型至少也是噸級水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