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食草動物為什麼不敢反抗食肉動物的捕食?

2020-12-25 小呂老師微課堂

在《動物世界》中經常可以看到母獅追捕鹿群的場面,數百頭鹿或者斑馬發瘋一樣地四處逃命,為什麼不能團結一致面對敵人,憑藉體型和數量的優勢,完全有能力逃過一劫啊?

或許是因為千百萬年以來的遺傳基因造成的,食草動物一旦遭遇食肉動物,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命,這是本能反應,大多數動物沒有人類這樣的思維,只會按照天性選擇逃跑,這些行為看上去很「愚蠢」!

其實食草動物也並非完全不會反抗的,獅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成功率只有20%,其中很多就是因為食草動物的反抗造成的。有些雌性食草動物為了保護幼崽,也會和食肉動物魚死網破!

除了人類,非洲水牛是殺死獅子最多的動物。這兩種動物不是天敵關係,更多的是像是一種勁敵,彼此都會消耗對方的群體數量。水牛群見到小獅子或者落單的獅子是一定會想辦法擊殺的。

總之,食草動物沒有鋒利的牙齒,沒有武器,哪能對付食肉動物,所以大多是選擇逃跑,在漫長的歷史進化中它們也練出來了敏捷的四肢,但初生牛犢不怕虎,總會有平頭哥敢和兇猛的食肉動物硬碰硬!

相關焦點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但在我們常吃的肉類當中,大多數都是一些食草類動物的肉,比如牛肉、羊肉、豬肉和雞肉等等,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食肉動物性情兇猛,飼養困難,養殖成本高 食肉動物想要吃肉,必須擁有一套強大的武器來進行捕食,鋒利的牙齒、長長的利爪和強大的力量無一不讓我們望而生畏
  • 陸地十大食肉動物排名,陸地最大的食肉動物是北極熊嗎!
    十大陸地食肉動物有多強,哪種食肉動物最厲害,陸地上生活著許多大型食肉猛獸,由於生活環境和區域不同,導致它們演變出了各自的生存技巧,有獨行的、有群居的、有擅長偷襲的、有擅長正面進攻的,如果將所有食肉動物作比較,到底哪種動物戰鬥力更強,更兇猛呢?
  • 非洲大草原上,小型的動物剛被食肉動物捕獲,一動不動,為什麼?
    面對大型捕食動物時,小動物靠著數量上的優勢,不會與捕食動物爭鬥,而是多產幼仔,填飽捕食動物的肚子,這樣才能在大自然中生存。象兔、鼠等齧齒動物,繁殖力很強。所以大型獵食動物都是在生態環境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的物種,只有保護好它們,才能更好地保護好生態。可以現實的問題是人要發展,有時卻無暇顧及。但是這些與題主的問題有點扯遠了。
  • 河馬本來吃草,感染炭疽病就變成喪屍般的食肉動物,為什麼?
    河馬本是食草動物,為什麼感染炭疽就變成了食肉動物呢?而且還只吃同類,吃了就死,同時表現出皮膚水腫、結痂、皮下出血等症狀,像極了傳說中的喪屍,這是怎麼回事?實際上,河馬本就吃肉,和炭疽病沒有關係。只是炭疽爆發導致大量河馬死亡,給了河馬吃同類屍體的機會,這樣又促進了炭疽病的流行,導致更多河馬死亡。
  • 有些動物生下來就是專門被吃的,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獅子、鬣狗、豹子以及大象長頸鹿等,但有一點一直無法釋懷,一群的草食性動物竟然可以被少數幾隻的獵食者偷去幼崽,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難道天生就是被吃的?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
  • 很多食草動物都是窩裡鬥厲害,在面對食肉動物為何就害怕了呢?
    為什麼很多食草動物,都是勇於內鬥,而怯於外辱呢?這是由於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不同的生存法則決定。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分化從生物進化的漫長歷史進程來看,都是遵循著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從水生到陸生的演化過程,動物也不例外,最開始的動物就是在生活在水中的低等單細胞原生動物,然後演化為稍複雜些的腔腸動物,然後再繼續演化為節肢動力,逐漸可以脫離水環境到比較乾燥的陸地上生活。
  • 食草動物生下來就被老虎獅子吃,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食草動物普遍缺乏戰鬥力,每當有天敵捕食它們時,它們能做的似乎只有逃跑,看起來仿佛生下來就是被別的動物吃掉的。 我們知道,生物是在不斷的進化的,既然外界有這麼多危險的天敵,那它們為什麼沒有演化出攻擊性武器,來攻擊天敵呢?
  • 食草動物長角,食肉動物為啥不長角?看完漲知識了!
    相信去過動物園的小夥伴,肯定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動物,有專門以肉類為食的兇猛老虎,有可愛美麗的食草小鹿。只是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發現,在這些動物裡面,大多數食草動物的頭上都長有角,而幾乎所有的食肉動物的頭上卻沒有長角,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食肉動物選擇捕獵食草動物,而不是其他食肉動物?
    從本質上說無論是什麼食性的動物對於食肉動物來說都是肉,這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自然界中,食肉動物通常只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儘管體型有很大優勢的食肉動物,也很少出於食物的目的去捕獵其他食肉動物。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我們來探討一下原因。食肉動物為什麼選擇捕殺食草動物,而不是食肉動物?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為什麼只有大型的貓科動物,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但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居多,而少有大型犬科動物呢?不同的捕食方式也會影響體型進化方向由於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的捕食方式完全不同,所以這期間的能量消耗也會導致二者的體型進化成兩個不同的方向。雖然食肉動物捕獵本是為了獲得能量和營養,但捕獵這一過程也會消耗自身的能量,而對比所有動物的捕獵方式,伏擊是追逐過程最少,並最容易捕獲獵物的方式,也是在捕獵過程中消耗能量最少的捕獵方式。恰好,貓科動物都是天生的伏擊高手,在捕獵過程中擁有天然的優勢。反觀犬科動物的捕食方式,幾乎和貓科動物完全不同。
  • 為什麼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卻少有大型犬科動物?
    貓科動物中的獅子和老虎,一直佔據著食物鏈的頂端,但不知道你是否發現,同樣是非常成功的掠食者,野生動物中大型貓科動物很多,大型犬科動物的數量卻很少。兩個物種間如此大的體型差異是如何形成的,我們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 為什麼我們通常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而不吃食肉動物?不好吃嗎?
    人類為何只吃食草動物而不吃食肉動物呢?原始人類是以農耕發展而來,在農耕文明中,食肉動物的很大一部分都屬於野獸類,比如說獅子、老虎、獵豹之類的,它們都具有非常強的戰鬥力和生存能力,需要人類進行有組織的狩獵活動才能得到,並且有很高的風險。
  • 為什麼人類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然而我們也會發現,有一些動物似乎天生就不受人類待見,比如:獅子、老虎、狼等,這些食肉動物不知何故,很少進入到人類的菜單中,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人類的食物首先我們要說一個前提,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並不包括海洋生物以及鳥類,而是指哺乳動物們。
  • 有人問:「為什麼我們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首先要說明的是人類不是不吃,而是主動選擇少吃或者不吃,其次除了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外,還有雜食性動物。好了,那為什麼人類為什麼一般只吃食草動物的肉,不吃食肉動物的肉?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 動物狂想曲:食肉動物與食草動物共處的世界這個設定合理嗎?
    動漫概況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共處的世界,在這裡,食肉可是重罪,但是某天,一位食草動物被咬殺致死,導致其他的食草動物人心惶惶,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開始出現敵對的現象。並且後續又陸陸續續地傳出食草動物失蹤的消息。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關係將會怎樣呢?
  • 食肉動物為什麼很少吃食肉動物?是因為肉不好吃嗎?
    但是大家也能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食肉動物很少會吃食肉動物,仔細想一下是不是這樣的?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因為肉不好吃嗎?對於這個問題,為了可以更好地闡述,我們來拿兩個最典型的生物舉個例子,那就是獅子和鬣狗,獅子和鬣狗作為非洲草原上最常見的兩種群居肉食動物,在各類紀錄片中經常能看到它們的身影,但是朋友們也會發現,獅子和鬣狗經常會打架,而雄獅有時候會直接咬死鬣狗中的頭領,但是卻不會吃掉它們,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主要有三個原因。
  • 同為食肉動物,為什麼犬科動物的吻部比貓科要長?
    在食肉目下,貓科和犬科是最具代表性兩大類動物,而且貓科和犬科都有突出的吻部,但是貓科動物的吻部突出沒有犬科長而已。我們先來看一下「吻部」的概念。吻部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向前突出的嘴部。那麼,為什麼貓科比犬科的吻部要短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老虎最怕什麼動物,老虎不敢攻擊什麼動物你肯定不知道!
    說到老虎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它是陸地上最強的食肉動物之一,更有著叢林之王的稱號。所以說,無論是最大的老虎還是最小的老虎,都不是一般動物敢招惹的,它們生活的區域幾乎看不到其它食肉動物,就算有食肉動物擅闖領地,也會第一時間驅逐,而幼虎從小就會被雌虎授予各種捕食技巧,兩年後就可以獨立開始生活,所以每隻老虎的戰鬥經驗都非常強,能夠快速抓住對手的弱點進行打擊,以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