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動物生下來就是專門被吃的,為什麼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2020-12-19 騰訊網

小的時候特別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的動物,獅子、鬣狗、豹子以及大象長頸鹿等,但有一點一直無法釋懷,一群的草食性動物竟然可以被少數幾隻的獵食者偷去幼崽,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難道天生就是被吃的?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

其實進化論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哪裡不足就進化哪裡?這又不是在施魔法。

這個世界還是很公平的,草食性動物個體數量往往十分龐大,而肉食性動物的數量就相對較少了,並且是隨著食物鏈頂級越高個體數量可能就越少,這跟能量金字塔有關係。

生命的發展繁衍最不可或缺的就是能量,而地球上的能量都是來自於太陽,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可以儲存太陽能,此後經過食物鏈把這些能量一級級向上傳遞,但是能量的傳遞並非百分之百,在每一級都有能量的損害,以草食性動物為例子,它們獲取的能量可以分為多個方向,首先是自身的運動消耗、其次是屍體殘骸上的能量等等,這些都無法傳遞至下一級。

因此說能量隨著食物鏈的傳遞在逐漸的減少,那麼也就意味著供養的生物數量會越來越少。

草食性動物並非天生心甘情願的就被獵食者吃掉,在發展進化的過程中,它們具備一定的反抗能力,首先體型上佔據優勢,陸地上的生物如非洲象、長頸鹿、犀牛等等,它們被食肉動物捕食的概率相對較低一些。

而在海洋中像一些大型的鯨魚,如鬚鯨類,它們的體型都非常龐大,而主要食物都是磷蝦以及浮遊生物等。真正能捕食藍鯨等大型鯨魚的也就是虎鯨了,但這也並不常見。

非洲大草原上有五霸,其中兩種是草食性動物如非洲野水牛和黑犀牛,即使對於人類來說這五種動物都是非常危險的存在。

在非洲大草原上獅子挺喜歡捕食非洲野水牛的,但是非洲野水牛體型龐大還兼具攻擊性,因此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畫面,獅子被野水牛追,這就是偷雞不成蝕把米。

草食性動物為了應付獵食者的捕殺實際上也進化出許多反抗能力,首先是體型上、其次是自身攻擊力,你可能不知道「被吃」也是它們的能力之一。

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前邊已經提到了,作為食物鏈中下級的草食性動物,它們獲取的能量相對較多較充足,因此可以供養更大的群體,所謂林子大了各種鳥就都出現了,從一個種群的角度來思考,當然希望所有的個體都是優質的,擁有優良基因,但結果往往不是。

種群數量多,往往會出現優質的個體同時也會出現各種「殘次品」,那麼清楚這些老弱病殘最有力的辦法就是「被吃」,而像獵食者同時也是尋找這類生物個體去捕殺,因為成功率可能就更高一些。有這樣的壓力存在,也可以讓種群發展的越來越好,畢竟很多「糟粕」都被剔除了,能留下的大多數都是優良個體。

進化的單位並非是單獨的生命個體,而是一個種群。

上邊這一點經常被人所忽略,一切都要以種群的數量為首要目標,只要在食物鏈上達到一個穩定的平衡過程,那麼就可以保證物種可以存活下去,而被獵食者吃掉的那些個體,就當完全是為了種群做貢獻,同時也是因為自身的缺陷性才被淘汰掉,自然就是這樣殘酷,達爾文早都說過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不適合者自然就要被淘汰掉了。

人類算是逆襲比較成功的物種了!

人類的祖先在遠古時期也是處在弱勢地位,例如和恐貓同一個時代的南方古猿,就經常性的被這種大貓所捕食,因為相對於其它靈長類動物,當時人類的祖先並沒有任何優勢。但是隨著發展人類直立行走解放了雙手,開始製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徹底的崛起。

可以靠著智慧去團結合作共同捕獵,人類進化出的這種能力讓我們迅速的走到了食物鏈的頂端,甚至不再受食物鏈上下級之間的困擾,壽終正寢在野生動物之間很少看到,因為一些老年行動不便的個體大多數時候都被天敵所捕殺了。即使像獅子這種頂級獵食者,站在食物鏈頂端的存在,猶如雄獅晚間時刻很多時候都被鬣狗捕殺。

而人類除了受到自然環境以及疾病的影響,大多數的時候都可以安度晚年,並不用擔心天敵的襲擾。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食草動物生下來就被老虎獅子吃,它們為什麼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在我們的印象中,食草動物普遍缺乏戰鬥力,每當有天敵捕食它們時,它們能做的似乎只有逃跑,看起來仿佛生下來就是被別的動物吃掉的。 我們知道,生物是在不斷的進化的,既然外界有這麼多危險的天敵,那它們為什麼沒有演化出攻擊性武器,來攻擊天敵呢?
  • 面對食肉動物,食草動物只會逃跑,那為何它們沒有進化出反抗能力?
    我們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喜歡看動物世界,尤其是非洲大草原上面的動物,那些獅子、大象還有長頸鹿之類的,但有一點是沒有辦法忘記的,就是一群食草動物竟然可以被幾隻食肉動物給吃掉,有的時候感覺很悲傷,這些食草動物只能被食肉動物活活的被吃嗎?為什麼不進化出反抗的能力來呢?
  • 食草動物為什麼始終沒有進化出擺脫食肉動物捕殺的能力?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因為在自然界中,食草動物們確實大都處於食物鏈的底層,它們整天過著提心弔膽的生活,甚至有些食草動物剛生下來,還沒來得及看看這個五彩斑斕的世界就成為了食肉動物的食物。那麼,為什麼食草動物沒有進化到可以改變自己命運的程度呢?我們簡單地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食草動物天生被吃?他們為何不進化出反抗能力?原因令人深思
    然而,真正的進化並非如此——如果按照上述進化邏輯,現在的動物應該要比當初的恐龍更為強大,可事實上,現存的動物戰鬥力遠遠不及恐龍。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問題其實在於,進化的真正規則是更好的適應環境,是生存下來,繁殖下去,而不是比誰的攻擊力更強大,畢竟再強大的攻擊力也是不能當飯吃的。
  • 大型食草動物為什麼不敢反抗食肉動物的捕食?
    在《動物世界》中經常可以看到母獅追捕鹿群的場面,數百頭鹿或者斑馬發瘋一樣地四處逃命,為什麼不能團結一致面對敵人,憑藉體型和數量的優勢,完全有能力逃過一劫啊?或許是因為千百萬年以來的遺傳基因造成的,食草動物一旦遭遇食肉動物,首先想到的就是逃命,這是本能反應,大多數動物沒有人類這樣的思維,只會按照天性選擇逃跑,這些行為看上去很「愚蠢」!其實食草動物也並非完全不會反抗的,獅子、老虎等大型食肉動物的捕獵成功率只有20%,其中很多就是因為食草動物的反抗造成的。
  • 為什麼有些動物沒有大腦?
    我們很多人認為進化是一個從簡單到複雜的過程。這種觀點並非始終成立,某些生物沿著相反的方向進化。海綿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它們沒有思想,沒有可供它們進行思考的大腦,但它們仍在地球上生存了數億年之久但從某種程度上說,它們的生存能力超過我們人類。這個神奇的家族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數億年之久,利用多孔身體吸取海床上的營養物質存活。它們是一種極為簡單的動物,在我們人類看來已經達到可笑的程度。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海綿沒有大腦,甚至沒有任何神經細胞,但它們仍活的好好的。海綿的無腦可能是一個生存優勢,是長時間的進化讓它們放棄了大腦。
  • 為什麼蝙蝠 蟑螂這些存在好久的動物沒有進化出人類一樣的智慧?
    2003年發現的距今5200萬年前的食指伊神蝠,向我們揭示了蝙蝠飛行能力的進化。食指伊神蝠前足五趾都有爪子,不像現代蝙蝠只有1-2個爪子;後肢較長而前肢較短,翅膀較為寬短。這種古代蝙蝠的身體構造是典型的樹棲動物,想必很擅長攀爬,但飛行能力比不上現代蝙蝠。
  • 為什麼人類沒有進化出特殊的「攻擊性器官」?
    正是因為這種生物之間的競爭關係,促使大部分生物都進化出了「攻擊性器官」。    最常見的攻擊性器官就是猛獸的尖牙利爪,並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肉食動物較大的體型也可以算成一種另類的「攻擊性器官」,在捕食者和競爭對手面前,更大的體型可以打消對方的攻擊欲望,而一些體型較小的生物進化出的攻擊器官更加獨特,比如毒蛇的毒牙,螃蟹的鉗子和蜜蜂的尾針都是特化的攻擊器官。
  • 為什麼沒有進化出以人類為食的動物?或許因為人肉沒營養,不好吃
    更直白的解釋就是:從人類身上能獲取的能量更接近於食草動物的腐肉,不是迫不得已誰也不願意吃腐肉。人類是高度有序的生物我們為什麼要吃東西?從本質上講,並非為了健康或者攝取營養,而是為了獲得能量。生命是一個人類都無法利用化學元素製造出來的、高度有序的機器。
  • 非洲大草原上,小型的動物剛被食肉動物捕獲,一動不動,為什麼?
    首先有些大型捕食動物,比如獅子老虎,在捕食小動物時,先撲向它們,然後咬住它們的咽喉,即脖子,頸部內外都有許多重要的結構,一種是動脈血管,它們造成動物大量失血,使其逐漸失去行動能力;另一種是頸部被咬斷,頸部的骨架結構是頸椎,椎間孔中穿插著脊髓,脊髓負責傳遞一些重要的運動功能,一旦脖子被撕裂
  • 動物:鳥類是如何從小型食肉恐龍進化而來的
    導語:大約在1.5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種叫做手盜龍的小羽毛恐龍開始進化出更長的胳膊和更短的後腿,開始了進化的過程,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在解剖學上,沒有證據證明它們是樹棲的。後肢的形態更像狗和馬。格裡高利·埃裡克森是位於塔拉哈西的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專門研究恐龍。它們大多是食肉動物。所以,這些生物的身體是如何以及為什麼開始變化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手盜龍已經長出了羽毛,但它們可能是為了炫耀,或者是為了幫助調節溫度,而不是幫助飛行。但是,這些小恐龍可能並不是剛開始飛行的。
  • 人類嬰兒這麼「蠢」,為什麼遠古人類沒有進化掉這個「缺陷」?
    經常看動物視頻的小夥伴就會發現,很多動物幼崽剛生下來幾小時內就可以奔跑,甚至當天就學會了吃草,這些技能有利於它們躲避天敵以及自我生存。而人類的寶寶在出生後,就是不停的哇哇大哭,起初寶寶的狀態就是喝奶跟排洩,當然了,哭聲始終伴隨著寶寶的成長,只有到了1年左右,人類寶寶才慢慢學會走路,但還是特別容易跌倒。
  • 蜜蜂為什麼進化出了「自殺式」的攻擊方式?
    但是,在自然界中,大多數動物都有攻擊性,而且它們的攻擊性並不是建立在以生命為代價上的,因為動物之所以會攻擊是為了捕殺獵物、躲避天敵,無論是出於什麼原因,都是為了生存。那麼,蜜蜂這種「自殺式」的攻擊方式有什麼意義呢?它為什麼會選擇這種身體結構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
  • 奇聞怪事:如果進化論是對的,為什麼植物不進化得很難吃?而果實還是甜的?
    植物在面對食草動物吃自己的時候,威脅自己利益生命的時候,為什麼不進化得特別難吃,讓所有的食草動物都難以下咽?而且更加奇怪的是,植物的果實竟然還是香甜可口的,根莖上還儲存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供動物們食用,這是為何?如果進化論是正確的,為何植物沒有對抗動物?這是很多人看到自己碗裡的飯菜會想到的問題。
  • 恐龍屬於大家族,為什麼沒有進化成智慧生物?反而滅絕了呢?
    可是,在各種恐龍中,卻沒有任何一種生物能進化出像人類一樣具有更高智慧的物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事實上,我們現在談論的進化,有些類似於站在神的角度。我們都知道拳擊沒有腦力強,如果只知道一味地鍛鍊肌肉,就很容易被那些會用拳擊陷阱的生物擊敗。但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動物並非站在神的角度,它們也不知道如何進化來適應進化中的環境。
  • 為什麼食腐動物吃了腐肉沒什麼影響?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腐肉是指已經腐爛或開始腐爛的肉,這種肉大多數的動物是不能吃的,因為腐肉裡有大量的細菌,吃了之後,輕則腹瀉重則食物中毒。腐肉之所以危害很大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肉毒桿菌,這種細菌在無氧情況下釋放的肉毒素毒性非常大。那麼,為什麼食腐動物吃了腐肉沒有什麼影響呢?
  • 奇怪的知識——為什麼扁形動物沒有肛門呢?
    總結一下,扁形動物並不是一種動物,而是一類動物,約有15,000種。扁形動物跟人類一樣,也是有著30多億年的進化史的,而且至今仍未被淘汰。  當然,生物不一定是進化的,也有可能是神創的。不過,我對進化比較了解,所以,在這裡我們只說進化的可能性。  按照進化論,如果肛門的出現有利於扁形動物的生存,有利於它的生存競爭,那麼,它就會進化出肛門。
  • 幾乎所有動物都進化出具有攻擊性的器官,為什麼人類卻沒有?
    大約40億年前,地球海洋中十分偶然地進化出了生命。然而,地球環境在不斷改變,沒有哪個物種能夠永遠存在。那些能夠長期處於食物鏈頂部的動物,都進化出了富有攻擊性的器官。那麼,為什麼動物幾乎都有進化出攻擊性的器官,而人類卻沒有呢?
  • 貓不是食肉動物嗎?為什麼它們總惦記著吃貓草,還喜歡吃蔬菜?
    很多人都知道貓是食肉動物,那為什麼貓要吃草或者吃蔬菜呢?今天二貓媽就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貓吃草和蔬菜的話題,並介紹下哪些日常蔬菜可以給貓吃。在討論這個話題前,我們首先還是要強調一下:貓是專一性的食肉動物,它們的消化系統早已進化為以肉類為基礎的飲食,它們腸道較短並且也沒有相應的酶來幫助它們消化植物性食物。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接著說下面的內容。
  • 為什麼有些動物會有殺死幼崽的殘忍行為!
    靈長類動物的殺嬰行為25年前,哈佛大學的女研究生莎拉·哈迪翻山越嶺來到印度乾旱、荒涼的阿布山區,開始研究印度哈努曼葉猴。長著一張黑臉、身體呈沙色的哈努曼葉猴在當地被人尊為神靈,人們碰到它們時常常會施捨一些食物給它們吃。漸漸地,猴子們便聚集到了城鎮附近,種群密度急遽膨脹,猴群過剩的結果直接導致了非正常暴力行為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