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傳》阿貴的精神,是當代「00後」望塵莫及的

2020-12-14 aha風

阿Q是一個耿直,敢言、敢做的人。

面對不喜歡的人,總是會叨叨兩句,但由於實力不允許,以至於每每被打,不過阿Q總是以精神勝利法來轉敗為勝。

雖然很是狂妄自大、過於自信,甚至有些自負;雖然很是自欺欺人、甚至有些自輕自賤,讓人覺得可笑至極。

但這一切只是看起來而已,就好比跟開玩笑是一回事。

因為這一切都是無奈之舉,更何況這天底下無奈的事情多得去了,倘若沒有阿Q精神(強大的內心),那還怎麼活?

所以,從生存法則上來說,這是強者風範,是值得提倡的。

話又說回來,阿Q到底還是一個可憐之人。

生活中處處被人欺壓,百度人物介紹裡說他不能正視自己卑賤的身份。

可我反倒認為,他是非常正視,甚至有些釋懷,如果不是這樣的話,阿貴也不會無所謂的總是雞蛋碰石頭。

在很多人看來他這是沒腦子,實際上是根本沒有把對方放在眼裡,才敢這般我行我素、無所謂。

我阿貴看不慣你就是看不慣你,天王老子來了也不能改變。

雖然總是碰了一鼻子灰,但是沒事啊,我有精神勝利法,我覺得我贏了就是我贏,你又算老幾。

雖然我實力不行,但是我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所以該看不慣的還得看不慣,該叨叨的還得叨叨。

譬如,當被人說自己是天下第一賤的時候,阿Q便表示,我阿貴就是天下第一,你王胡算老幾啊。

又譬如,當酒館老闆因為阿貴調戲吳媽招人不待見,於是不賒阿貴酒錢,阿貴便表示,不賒就不賒,還省酒錢呢!

或許你覺得他這是在自欺欺人,又或許你覺得他這種行為是愚蠢無知的。

但如果你是阿貴,面對這樣的環境,如此情況,你是否能夠做到又窮又快樂,被人欺壓還不以為然呢?

阿貴,凡事從不往心裡去,一點不計較,甚至還開起了玩笑;阿貴,承受能力強,總能讓自己內心平衡,且快樂著。

阿貴的內心,是真的強大。

說到這裡,我不免想到了一段對話,有人問如何在臺上講話不緊張?

下面有人回答說,壓倒性的實力,可是那個人卻問,這不是自欺欺人嘛,我根本沒什麼實力。

……

對此我付之一笑,於是回復到只有不自信的弱者才會覺得自己是在自欺欺人,大家都是人,你憑什麼覺得你比別人低一等,你不行?

再者一個人真正的強大是精神意志,不是你那所謂的實力。

人生的路上會遇到很多事情,總要讓你頭疼的時候,實力再強又如何,沒有強大的意志也是白搭,走到最後的並不是你。

從小我們便耳濡目染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兔子實力甩烏龜幾條街又怎樣,勝利的號角還不是烏龜吹響的。

當然,人緊張是不可避免的,像前段時間的一個快遞小哥在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演講,便出現緊張的情況,網友們直呼可愛。

也就是說,像在國務院神聖而又莊嚴的地方我們是要心存敬畏之心,緊張是必要的,因為這是一種尊重,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緊不緊張和尊不尊重沒有半毛錢關係。

畢竟你又沒有比我高貴,我幹嘛幹嘛要把對方放在心上?這不是狂妄自大,而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而且,我並沒有嘲笑、看扁你。

就像阿貴這般,我該怎麼樣就怎麼樣,不會因為你的到來就改變我的行為。

或許各位會覺得我上面的文字有些嘲笑阿貴,事實上也確實帶有那麼一點。

譬如,阿貴因為調戲吳媽招人不待見,被全村人拉黑,以至於丟失了工作,最終生活失去了經濟來源,久而久之,便沒有食物吃。

古人有云,饑寒起盜心。

在田間遊蕩的阿貴,忽然想到可以偷別人田地裡的菜吃。

於是爬進了一個圍牆,麻溜地拔了好幾根蘿蔔,沒想到竟然被發現了,說了一句:

「我沒偷你蘿蔔,這蘿蔔並沒有寫你的名字。」

便落荒而逃了。

可是,在那時候的社會,阿貴不這樣的話,那還能怎麼辦呢?所以,我的嘲諷也只是文字表面看起來而已。

又譬如這句話:

"不過沒關係啊,我有精神勝利法。"

我只是把它當做了一個梗,覺得好笑,僅此而已,但我也是有原則的,笑梗不笑人。

阿貴是條漢子,我沒有資格笑話他。

對於當代這個社會上的人們,實在是太缺乏阿Q這種精神了。

很多人猶如溫室裡的花朵,簡直不堪一擊,說一說都受不了,甚至連父母的教育都認為對方是在看輕自己,感到極其傷自尊。

殊不知父母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怒其不爭,一時情急(情緒上來)所致,並沒有任何惡意,不是那所謂的嘲諷。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什麼是阿Q精神?讀者:像阿Q一樣沒什麼不好!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中國文壇魯迅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作家。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我們常常能夠接觸到魯迅的文章,當然晦澀難懂是魯迅文章的一個特色。可是我們漸漸長大,回頭再去看魯迅的文章,你會發現他的文章是如此的深刻曾有作家評價魯迅稱魯迅的小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描寫可以把握得非常精準。
  • 《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強行讓自己在床上膩歪了一個多小時,實在是躺不住了想做點什麼,想到之前一直有個電影叫《阿甘正傳》來著還沒看,就拿起電腦誤搜了《阿Q正傳》也沒注意就一股腦的看了起來。後在給《戲》周刊編者的信裡,魯迅又坦言:「至於阿Q的姓呢,誰也不十分瞭然。」由此來看,追問阿Q的姓,真是個白費心思、橫生枝節的問題。
  • 《阿Q正傳》
    《阿Q正傳》第一章 序我要給阿Q做正傳,已經不止一兩年了。
  • 魯迅《阿Q正傳》:極其諷刺,多少人靠著阿Q的精神勝利法活下去
    原創:嘟妹《阿Q正傳》出自魯迅短小說集《吶喊》,阿Quei姓什麼?他說自己姓趙,但是趙家在未莊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不允許阿Q姓趙,所以我們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不是姓趙,也不知道他地這個Quei怎麼寫,是富貴的貴還是桂花的桂?
  • 【名著選讀】魯迅《阿Q正傳》
    點擊題目下方世界名著每日讀,每日陪伴你有品位地閱讀編輯:世界名著每日讀(ticesmall)《阿Q正傳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江南農村未莊為背景,塑造了阿Q這樣一個受舊社會沉重壓迫而精神被扭曲變形的人物形象,阿Q精神已成了精神勝利法的代名詞。我要給阿Q做正傳,已經不止一兩年了。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創作於1921年12月,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入小說集《吶喊》。阿Q正傳作者魯迅下面說說咱們的主人公阿Q,他很卑怯,他喜與人吵嘴打架,但必估量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與王胡打架輸了時,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假洋鬼子哭喪棒才舉起來,他已伸出頭顱以待了。
  • 《阿Q正傳》:阿Q無家、無妻無子,阿Q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冤死」
    魯迅先生曾在下筆寫《阿Q正傳》時,曾有三個難處。第一個難處便是下筆難,魯迅先生說想要為阿貴作傳的想法不止一兩年了;第二難便是不知道阿貴到底姓什麼,似乎有一回在趙太爺家的兒子中秀才時,阿貴曾說自己也姓趙,還是本家,後來到趙太爺家登門祝賀,給趙太爺說自己也姓趙,這一說,反倒讓趙太爺感到恥辱,便以巴掌伺候,順帶了句:「你也配姓趙」。
  • 重讀《阿Q正傳》,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
    百年前魯迅寫過一篇小說,叫《阿Q正傳》。魯迅將小說拿到北京的《晨報副刊》連載發表,後編入魯迅《吶喊》文集。今天筆者重讀《阿Q正傳》,試圖從另外一個角度,圈點阿Q精神中蘊含著的積極意義。海邊風景·選自Pexels網站|魯迅寫《阿Q正傳》的目的魯迅的《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江南農村未莊為背景,那時國家積貧積弱
  • 看《阿Q正傳》電影,解讀人性
    就我個人而言,當時的感覺是阿貴這個人:1.不善於用腦,容易讓人驅使! 2.盲目自大,沒有什麼真本事;3.不知進退 4.不聽勸告,不思悔改在影片開始阿貴和一夥同鄉在酒館裡喝酒,聽說好像是趙老爺家的兒子高中了,這時阿貴也說自己姓趙(從我個人的角度,阿貴不像是在說假話。
  • 阿貴真能做……《啊Q正傳》裡的阿貴,打工人的「我太難了」
    阿貴真能做……土谷祠的老頭子看到阿貴在割稻,不由得說了這麼一句。是啊,阿貴真能做,阿貴每天上著班,拿著薪資,也不喊累。在我們身邊,總有著這樣的阿貴,他們勤勤懇懇,每日做著重複的工作,拿著薪資,緊盯著自己的目標,一步步走著。
  • 1921年到1981年,阿Q在小說與電影中的不同
    《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於1921年創作的一部中篇小說,而與之比較的是1981年大陸版電影《阿Q正傳》,在分析差異時我們便不得不考慮小說與電影這兩種藝術形式的差異,還有兩個時代的社會背景以及社會主流思想的不同。
  • 魯迅《阿Q正傳》:自欺欺人的麻醉劑—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是魯迅1921年12月創作的中篇小說,最初發表於北京《晨報副刊》,後收於《吶喊》小說集。這篇小說寫於辛亥革命失敗以後,風雲激蕩的年代。《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小說創作上的一個傑出成就。在《阿Q正傳》中,作者把探索中國農民問題(即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處境、地位)和考察中國革命問題聯繫在一起。
  • 《阿Q正傳》:阿Q最大的悲劇,在於他的無知
    原創:王子涓涓《阿Q正傳》是魯迅的一篇中篇小說,收入《吶喊》中的《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的代表作,以連載的形式發表於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報副刊》。小說以辛亥革命前後為社會為背景,故事發生在農村未莊,主要描寫了阿Q這樣個典型人小人物形象。
  • 《阿Q正傳》裡魯迅明明說清楚了它的讀法,可是莫言還是念錯了
    《阿Q正傳》是作為連載小說首發的,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連載於《晨報》副刊,約3.3萬字。在魯迅的小說寫作史上,《阿Q正傳》的篇幅最長、場面最大、人物眾多,最關鍵的是,氣足,手穩,那是一個小說家的巔峰狀態。
  • 《阿Q正傳》中「Q」念什麼?魯迅明明說清楚了,為何多數人念錯
    特別是得了諾貝爾獎的莫言,更是意味深長地說了這樣一句話:「如果能寫出一部類似《阿Q正傳》那樣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中篇,那我會願意把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這話是莫言在接受採訪時說的,想來是莫言的心裡話,但筆者聽到他念「阿Q」時,還是心裡一驚,因為這個「Q」字連莫言也會念錯。在這部小說裡魯迅明明說清楚了它的讀法,可是上學時連語文老師也念錯它,這是為何?
  • 畢飛宇解讀魯迅《阿Q正傳》
    《阿Q正傳》第一章「這一章算是序」(1921年12月4日晨報副刊)依照我們當代小說的體制標準,3萬字以下的叫短篇小說,13萬字以上的叫長篇小說,3萬字到13萬字之間的當然是中篇小說中國的當代文學可以自豪一下:讓中篇小說合法化、使中篇小說提升到一個新高度的,正是中國的當代文學。中國的當代文學有一個顯性標誌:期刊的發展特別地迅猛,數量巨大,這裡頭就包括大型的雙月刊。可以這樣說,從20世紀70年代末期算起,沒有一個國家的文學期刊在數量上能夠比得上中國。那麼多的月刊、雙月刊,靠什麼去填滿它們呢?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當時國民的鏡子
    《阿Q正傳》選自魯迅先生小說集《吶喊》中最長的一篇,阿Q這一角色也是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塑造的一個不朽的文學經典 初看《阿Q正傳》的時候內心沒有那麼多的感慨,現在重新翻讀從小說的開篇到結束,一種濃重的壓抑始終在胸中瀰漫。阿Q這一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普通人,悲慘的一生令人同情,但悲慘背後那個社會狀況卻令人深思。
  •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
    電影《阿Q正傳》演員現狀:阿Q精神永存,但嚴順開永遠離開了我們阿Q精神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這也是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裡的一個人物。《阿Q正傳》也被拍成了電影廣為人知,由嚴順開主演的阿Q深入人心,啼笑皆非。該影片主要揭示了在舊社會的壓迫下思想深受璀殘的場景。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如今過得怎麼樣呢?
  • 畢飛宇|畢飛宇解讀魯迅《阿Q正傳》
    《阿Q正傳》是作為連載小說首發的,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連載於《晨報》副刊,約3.3萬字。依照我們當代小說的體制標準,3萬字以下的叫短篇小說,13萬字以上的叫長篇小說,3萬字到13萬字之間的當然是中篇小說。然而,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這個「當然」卻並不當然。
  • 《阿Q正傳》:淺談阿Q精神勝利法從完勝到窮途末路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我從前曾讀過,現在重新翻讀,從打開小說第一章到最後一章,一種沉重的壓抑感始終在胸中瀰漫。阿Q這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悲慘的一生令人同情之餘,也引起深深的思索。《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小說集《吶喊》中最長的一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