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帶著孩子出門遇到熟人的時候,你提醒孩子要和對方打招呼,孩子往往都不願意開口,甚至有的孩子還會躲在父母的身後,避開熟人的注視。
而這個時候,對方則會哈哈一笑,說道:「你們家孩子很膽小呀,見人就害羞」。
這樣的場景不僅僅發生在現在,曾經我小的時候,也經常聽到這樣類似的評價,每一次不願意打招呼的時候,對方就會甩出這樣的話語,而父母總會在一旁應和。
有的時候,父母甚至會主動不好意思的和對方講,自己家孩子膽子比較小,讓對方不要介意。
曾經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比較外向的人,到一個新環境的時候,也很容易融入其中,可是當這樣的評價聽的越來越多的時候,我也開始對自己的產生了懷疑。
自己主動接受了別人在我身上貼著的標籤,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害羞」「膽小」「不善言語」的人,於是在行為上,也開始慢慢向著這些標籤靠攏,慢慢的在學校裡愈發沉默,努力減少自己的存在感,和父母去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也保持著害羞的形象,一進門就緊緊貼著父母,不願意開口講話。
標籤的力量,比我們想像的要大的多,或許在家長看來這只是對孩子當下行為一句無心的評價,然而在孩子的心中,這些標籤就是周圍人對他們的固有印象。
因此他們也會受到標籤的影響,往標籤靠攏,尤其是父母一旦也認可了這些標籤,那麼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的態度對孩子起到的影響就更大了。
有的時候,不願意打招呼並不代表孩子「膽小」亦或是「害羞」,只不過是孩子面對不熟悉的人,不想做出太多的情感回應,頂多只能被定義為內向。
而內向和「膽小」 「害羞」是完全不一樣的定義,「內向」的孩子只是比較喜歡安靜的環境,他們有自己的心靈世界,大部分的時間他們希望自己可以獨處。
然而你們一旦談及他感興趣的話題,他們也會馬上熱絡起來,侃侃而談。
而「膽小」 「害羞」的孩子,屬於完全將自己的內心封閉,即便他們遇到自己的感興趣的話題,很想參與進去,可以最終還是會因為自己內心的怯懦,放棄表達的想法,繼續在角落中沉默,減少自己的存在感。
外向和內向,都是一種性格的體現,這兩個詞應該都是中性詞,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人,給予外向和內向全新的定義。
將內向劃分到貶義詞之中,將其與害羞,膽小掛鈎,而外向則被劃分到褒義詞的行當之中,認為這是開朗,善於交流。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幫助孩子,正確的定義性格。
作為孩子的父母,我們不僅僅應該做到自己不隨意給孩子貼標籤,更多時候,我們也應該在旁人給孩子貼標籤的時候,給出反應,拒絕別人的標籤行為。在生活中,給孩子貼標籤的行為實在是太常見了。
比如上文提到的,叫人的場景,極其容易被貼上害羞膽小的標籤。
再比如你帶著孩子去公園玩耍,孩子有點擔心,不願意爬到高高的梯子上,旁邊其他帶著小孩的阿姨,就會來上一句「你們家孩子有點膽小呀」
當孩子們聽到這樣的評價的時候,很容易會產生自我懷疑,尤其是這樣評價的人越來越多的時候,孩子們對自己的懷疑也會加大不少。
他們會自發的向著大人給他們貼著的標籤靠攏,畢竟大人在孩子們的心中很有權威感。
這個時候,父母的行為就非常重要了,你們的舉動,才是影響孩子想法的根本原因。
想要孩子不在意外人的評價,父母應該要怎麼做呢?
當周圍的人,開始給孩子貼標籤的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當下的反應,判斷孩子,是否將這些評價聽到了心裡,是否在意這些評價。
有的時候,孩子被評價的時候,父母或許不在孩子的身邊,孩子們最初聽到評價的當下,一定會和父母分享,詢問父母自己是不是一個害羞或者是膽小的人。
這時父母就需要詢問孩子事情的原委。
隨後詢問孩子自己是怎樣看待這些評價的,假如孩子毫不猶豫的否認,父母只需要表示對孩子自我評價的認可就足夠了。
倘若孩子出現了迷茫的表情,甚至有些認可這樣的評價,父母則需要敲響警鈴,這時候孩子已經被標籤影響,一定要找出孩子身上勇敢的瞬間,讓孩子明白自己並不是一個膽小的人。
這樣的方式,可以消除孩子內心的自卑感,讓他們認可自己,不會過分在意他人的評價,父母還可以告訴孩子。
有的時候,外人的評價是片面的, 因為他們只看到了當下的你,並不了解你是怎樣的人,既然對你都不了解,那麼他們的評價自然也不會太過準確,那就沒有必要往心裡去了。
在孩子受到影響的時候,父母也可以和孩子們表達自己的想法,告訴孩子在媽媽的心中,你是最勇敢的小孩。
相較於那些並不熟悉的陌生人,孩子們自然會更加願意相信父母的評價。
在孩子還有所懷疑的時候,父母也可以詢問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事情受到了表揚,尤其是那些克服了困難的事情,在孩子擅長的領域,為孩子增加自信,讓孩子感受到自己隱藏的勇氣。
更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在孩子被貼標籤的時候,父母當面進行反比,告訴對方自己的孩子並不害羞,也不膽小,只是一下子沒有想好如何表達自己,需要一定的時間緩衝。
往往大部分的朋友都會在此刻推翻自己之前的言論,附和孩子父母的行為。
而那些小部分一定要言語攻擊孩子的人,家長們也不需要太過客氣。
畢竟他們也沒有想過對孩子客氣,完全可以在反駁之後,直接帶著孩子離開,減少孩子和這些企圖在他們身上貼下負面標籤的人接觸。
無論什麼樣的人情,都比不上孩子的感受重要,父母千萬不要為了所謂的面子,默許了對方的評價。
要知道一旦孩子被貼上了固定的標籤之後,他們的一生或許都會受到標籤的印象,他們的人生也會因此被這些「標籤枷鎖束縛」。
想要孩子取得更多成就,讓孩子面對任何事情,都有一顆朝氣蓬勃的心,減掉這些負面標籤極其重要。
父母們一定要重視標籤帶來的影響,多多鼓勵孩子,哪怕他們內向,也要讓孩子們知道內向並不等同於膽小和害羞,內向有內向的力量,它和外向一樣,都只是一種性格的評價而已。
每日一問:各位寶媽在教育自家寶寶時,有注意到這個小細節嗎?你是怎麼做的?歡迎下方留言分享吧!
本文由水星育兒說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