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二)

2020-12-19 田柳Talk

從臺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先說第一個問題,西方之所以如此敵視我們,其實不光是當下的現實因素,這也跟歷史有關。

早在1873年,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在《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中,首次直白闡述了「黃禍論」一詞,這種極端民族主義理論,將整個黃種人視作白種人的威脅,並大肆宣揚,號召所有白人國家聯合起來「對付」我們。

而那一年正是我國的清朝同治年間。那個時候的中國已經完全跟世界脫軌,在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慘敗之後,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除了國家財富能跟西方國家扳一扳手腕,其餘的國防硬實力跟西方列強完全不能比,孰強孰弱對比很明顯。

但是當時的西方殖民者就是利用「黃禍論」製造輿論,為自己的侵略行徑蒙上一件「正義」的外衣。從現在的事實來看,這還真是他們的祖傳技能,造謠抹黑的功夫真叫一個絕!那麼這種完全站不住腳的理論是怎麼在西方站穩腳跟的呢?

這就要從公元4至5世紀說起了,當時我們正值東漢初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兩個部分。此時重新恢復了江山的大漢王朝武力值爆表,南北匈奴都被漢軍殺得丟盔棄甲,南匈奴被迫俯首稱臣,北匈奴則攜家帶口向西遷徙。當他們踏上歐洲的土地時,與當時的羅馬帝國還有日耳曼人都爆發過戰爭,最終日耳曼人南遷,與西羅馬帝國交戰,滅了後者。在匈奴王阿提拉的帶領下,匈奴大軍幾乎是橫掃歐洲,以至於歐洲人出於恐懼將這些東方的遊牧大軍稱為「上帝之鞭」。

隨後的歷史還發生過兩次東方遊牧民族(突厥、蒙古)西遷,吊打歐洲的史實。最後一次就是發生在13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其疆域一度達到了驚人的2400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黃禍論」這一極端民族主義理論,之所以能夠在當時的西方世界盛行,其實也是利用了西方人的恐懼心理,畢竟歷史上三次被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吊打,換誰都會有心理陰影。

再加上當時的西方殖民者想要吃下中國這塊「肥肉」,總得找塊「遮羞布」掩蓋下吃相吧?我們知道,近二百年來,西方的輿論力量一直是佔據優勢的,這跟他們的實力掛鈎。先前是大英「日不落」帝國,現在是美國,兩任世界霸主都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誰的拳頭硬,誰的底氣就足,嗓門也就大,說的話也就更「權威」。正是因為如此,「黃禍」思想隨著西方列強在全世界縱橫捭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當然了,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這一說法去概括整個西方,但是「黃禍」思想也絕對是誘發西方人對華人甚至亞洲人產生種族歧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現在的中國國力蒸蒸日上,社會制度、思想體系也與西方諸國截然不同,面對「異族」,尤其是強大的「異族」,人類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排斥心理,這是刻在我們種族DNA裡面的。

人心中的成見是座大山,更不要說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成見,甚至是偏見已經延續了幾百年,而且他們的國家宣傳機器還在有意識地誘導他們,利用這種輿論為他們的政治利益服務。在西方政客的博弈邏輯中,一山絕對不能容下二虎,地球資源有限,對方的強大會擠佔自己的生存空間,所以他們才會對中國的復興如此敵視。那麼,這樣的博弈,中國該如何破解呢?

相關焦點

  • 燕南:逐鹿世界島
    但絕大多文章只是簡單地從經濟角度或是以中國為圓心的局部地緣政治角度來進行分析評論,總有種沒有真正搔到癢處之感。以我窺豹之管見,無論是為了解決國內工業製造業產能與資本過剩向外輸出的現實問題,還是為了更深層次且不可言說的戰略企圖,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都給西方世界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具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 美媒:中國又下一城,西方死守的技術壁壘也被攻破,封鎖再次失效
    中國近幾十年的科技發展道路,一直都是道阻且長,一路走來遇到了很多技術上的難題,科技整體水平落後於西方國家的我們,特別是離美國的科技水平,還存在相當大的距離,需要更多的技術經驗沉澱才行。不過在此期間中國也打破了很多技術封鎖,像美國對中國實行晶片制裁之後,我們的自研晶片也逐漸有了眉目,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一定會有更好的消息傳來,而除了晶片領域之外,中國前不久又拿下一城,西方死守的技術壁壘也被攻破,封鎖再次失效。
  • 中國女博士攻克難題,打破西方國家封鎖,讓美國多年心血付諸東流
    在進入21世紀後,我國和俄羅斯就決定聯手研發雷射武器,而且我國的一位女博士還攻克了超連續普光源難題,使得中國在該領域獲得了重大的突破,打破西方國家的封鎖,讓美國多年來的心血付諸東流。早之前,雷射武器領域方面是美國最強,並且還想以此對我國進行壓制,不過此後在這方面美國將不再是全球最強了。
  • 歐美文明衝突論的實踐——美國在阿拉伯建立國際新秩序的得失談!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美國人之所以在中東搞出那麼大的陣仗,以以色列為戰略威懾的橋頭堡,分別推翻伊拉克和利比亞政權,對埃及和葉門實行顏色革命,而對刺頭利比亞和敘利亞則玩弄「文攻武擊」兩手,對傳統親美國家則繼續實行加緊控制與安撫,繼續在沙烏地阿拉伯和阿聯等海灣國家保持強大的軍事存在,完全是在為建立所謂一超獨大下的國際新秩序作試驗。
  • 杜拜世界島被曝「正在下沉」
    原計劃建設豪華酒店與別墅;海水侵蝕沙灘,大部分島嶼建設因金融危機停工著名的杜拜「世界島」是一個人造群島,由300座大小不同的人工島嶼組成,整個群島組成了一幅世界地圖的圖案,被譽為杜拜頂級奢華物業的典範。然而,杜拜一個特別法庭近日爆出消息,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世界島」正面臨著淹沒的命運。
  • 臺灣是如何納入到中國版圖的?清朝的貢獻不可磨滅
    臺灣,是中國最大的島嶼,面積為3.58萬平方公裡,人口2300多萬。而臺灣除了臺灣島之外,還有澎湖列島、釣魚島等附屬島嶼。臺灣島在東亞地區具有不可忽視的戰略地位,被美國軍事家稱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臺灣島被納入到祖國的版圖是一段曲折而辛酸的歷史,作為中國人,更應該要對這段歷史要熟悉。
  •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任:金磚機制是國際新秩序的重要補充
    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任:金磚機制是國際新秩序的重要補充 原標題:   新華社新德裡8月7日電 專訪:「金磚機制是國際新秩序的重要補充」——訪印度尼赫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任瓦拉普拉薩德  新華社記者白純
  • 跨文化紀錄片如何打破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誤讀
    舍弗爾以一個西方白人的眼光拍攝中國題材的紀錄片,這本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種「他者」的身份應該如何介入和表現中國文化,是這部紀錄片面臨的最大挑戰。或者說,這是在今天這樣一個文化語境中,西方導演涉及中國題材的時候都會面臨的一個問題。
  • 杜拜人工島「縮水」下沉 (圖)
    美國太空人拍攝的照片顯示,「世界島」的形狀和當初的設計圖(下圖)相比變化很明顯。  早報訊 美國宇航局(NASA)一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上拍攝的照片顯示,阿聯杜拜著名的「世界島」正呈現出不斷縮緊以及下沉的趨勢。  杜拜著名的「世界島」是一個群島,由300座大小不同的島嶼組成,整個群島組成了一幅世界地圖的圖案。
  • 朱美拉棕櫚島、阿里山棕櫚島、代拉棕櫚島和世界島等4個島嶼組成
    棕櫚島是由三個"棕櫚島"工程,即朱美拉棕櫚島(The Palm Jumeirah)、阿里山棕櫚島、代拉棕櫚島和世界島等4個島嶼群組成。棕櫚島是世界最具標誌性住宅及旅遊項目。每個島上都有大量的別墅、公寓發售,為整個杜拜酋長國增添了諸多供不應求的海灘。
  • 封鎖是西方對他國的殺手鐧,屢試不爽,為啥這招在中國面前不靈了
    自上個世紀以來,我國就開始被西方國家實行嚴格武器禁運 。一直以來,我們也無法從西方國家買到先進武器。不可否認,這200年裡,西方裝備技術引領著世界,眾多先進的技術都來自西方。美國《紐約時報》發文指出,封鎖是西方扼殺其他國家的殺手鐧,這招屢試不爽,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中國面前不靈了?在現代技術面前中國因為閉關鎖國落在了西方後面,但不要忘了,在歷史長河中,中國大部分時間都領跑世界。中國的落後也就是最近一兩百年的時間,中國的創新創造能力絕對不能低估。經過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中國已經在大量先進技術方面開始領跑世界。
  • [俠客島]「從西方來的」未必等於「西方價值觀」
    昨天(3月10日)兩會上,教育部長袁貴仁再次被記者問到了一年前他的那件麻煩事兒。經過提問的記者來自華爾街日報,問題這樣問:「你去年說西方價值觀的教材不適合課堂,希望你可以解釋一下,西方價值觀具體是指什麼?因為馬克思主義本身好像是西方的一個概念吧?另外,教育部對這些有西方價值觀的教材如何處理?」所以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去年1月的那件事。
  • 臺媒體:祖國大陸軍力強大 潛艇完全能夠封鎖臺灣
    報告列出臺海軍事現況:  飛彈:大陸已有至少三百枚短程彈道飛彈可襲擊臺灣,而且每年增加五十枚,精準度也在提高。臺灣在這方面的防禦能力非常薄弱。  海軍:雖然臺軍握有質量優勢,但大陸海軍有大量潛艇,可以魚雷及水雷威脅臺灣。大陸大量的商船及漁船亦可用來封鎖臺灣的港口。此外,大陸的飛彈快艇及其他水面艦隻亦可用於攻擊臺灣船艦。
  • 麥金德:世界中心是一座島 英美離岸平衡的底層邏輯
    麥金德陸權論理論核心就是下面三句話誰統治東歐,誰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統治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了世界島;誰統治世界島,誰就控制了全世界。世界島麥金德認為世界是有幾個島構成,其中亞歐非三洲所在的大陸面積最大、人口最多。是世界經濟政治力量最集中的地區。因此誰控制了亞歐大陸,就能實現世界霸權。
  • 突破西方封鎖,俄軍終於搞定國產熱像儀,與中國只差三步之遙
    儘管在冷戰時期,蘇聯形成了自己的完整而強大的工業基礎,但隨著蘇聯解體,哪怕俄羅斯也沒有繼承完整體系,而且是逐年敗光,反而是中國獨立自主的發展了最完整的工業體系。在2014年,受到西方的嚴厲經濟和技術制裁,俄羅斯出臺了進口替代和禁止進口西方設備的法案,規定國家工業、工程和國防採購必須立足俄羅斯自己都產品和技術服務。不過,俄羅斯馬上發現,如果嚴格按照國產替代法案去辦事,俄羅斯工業基本就歇菜了。
  • 日本與那國島駐軍成臺灣安全隱憂 島民更親臺灣
    駐軍成臺安全隱憂  與那國島這個面積只有28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為何能夠牽動臺灣軍方的神經?該島距臺灣島僅110公裡,與中國釣魚島相距約150公裡,因為在地理上的特殊性,一旦實現軍事化,就會成為西太平洋地區一枚舉足輕重的戰略棋子。  有專家表示,日本增強與那國島駐軍將成臺安全隱憂。
  • 車鬥鉉:中國和G20須建立共同價值觀
    原標題:車鬥鉉:中國和G20須建立共同價值觀中國經濟網記者 裴小閣 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31日訊(記者 張翔)「中國和G20必須要建立一個共同價值觀。」京畿道政府外交部部長高級特別顧問車鬥鉉在第三屆20國智庫論壇上說。    車鬥鉉談到,有些人認為我們已經有共同的價值了,但是我們不僅要關注增長率,關注經濟上的成績,也要進一步關注其他一些領域,比如創造一個什麼樣的經濟新秩序。
  • 杜拜「世界島」景區耗資800億爛尾,獨山縣水司樓:我只是個弟弟
    中國古代最大爛尾形象工程——陽山碑材南京城同樣也是歷史古都和旅遊勝地,留下不少有趣的旅遊景點,其中之一,就是爛尾400年的中國古代最大形象工程——陽山碑材。明成祖朱棣是趕走自己的侄子而當上皇帝的,可能因為這個緣故,他總有些心虛,怕自己死後沒有顏面見父親朱元璋!
  • 【程志寰、石佳音、張瑜真、簡皓瑜】葛超智眼中的「邊境之島」──臺灣
    事實上,鄭成功看來是對臺灣島上所有中國定居者建立起第一個真正政府的人,而且他積極的促進糖業及其他農業的成長,並在平地與原住民領地間設立起區隔線(按:即番界)。這個獨立的臺灣王國(按:即明鄭王朝)於1683年被滿清徵服。在清朝治下,由北京下令,重組了臺灣的行政體系,設立了學校,並積極推動了其與華北的貿易(按:主要應是與華南的東南沿海省分貿易)。
  • 世界島王賣島嶼也賣夢想
    人物簡介法哈德·弗拉迪,1945年2月生於德國漢堡,著名島嶼投資家,弗拉迪私人島嶼置業公司總裁,曾售出超過2500座島嶼,有「世界島王」之稱。「我突然意識到,我也能買得起一座島了!這一瞬間改變了我的一生。」弗拉迪迅速買了去塞席爾的機票。當時的交通還不發達,等他多次轉機最終到達塞席爾時,那個島已被炒到10萬美元。沒有買成島,卻花了一大筆路費,弗拉迪非常沮喪。但很快,他又興奮起來,因為他意識到一個掙錢的機會就擺在他面前——買一座屬於自己的島,一定不只是他一個人的夢想。於是,他開始在當地收集島嶼的資料,準備把它們推銷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