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臺灣島到「世界島」,中國如何打破西方封鎖,建立新秩序(一)
先說第一個問題,西方之所以如此敵視我們,其實不光是當下的現實因素,這也跟歷史有關。
早在1873年,俄國無政府主義者巴枯寧在《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中,首次直白闡述了「黃禍論」一詞,這種極端民族主義理論,將整個黃種人視作白種人的威脅,並大肆宣揚,號召所有白人國家聯合起來「對付」我們。
而那一年正是我國的清朝同治年間。那個時候的中國已經完全跟世界脫軌,在經歷了鴉片戰爭的慘敗之後,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除了國家財富能跟西方國家扳一扳手腕,其餘的國防硬實力跟西方列強完全不能比,孰強孰弱對比很明顯。
但是當時的西方殖民者就是利用「黃禍論」製造輿論,為自己的侵略行徑蒙上一件「正義」的外衣。從現在的事實來看,這還真是他們的祖傳技能,造謠抹黑的功夫真叫一個絕!那麼這種完全站不住腳的理論是怎麼在西方站穩腳跟的呢?
這就要從公元4至5世紀說起了,當時我們正值東漢初年,北方的遊牧民族匈奴分裂成了南北兩個部分。此時重新恢復了江山的大漢王朝武力值爆表,南北匈奴都被漢軍殺得丟盔棄甲,南匈奴被迫俯首稱臣,北匈奴則攜家帶口向西遷徙。當他們踏上歐洲的土地時,與當時的羅馬帝國還有日耳曼人都爆發過戰爭,最終日耳曼人南遷,與西羅馬帝國交戰,滅了後者。在匈奴王阿提拉的帶領下,匈奴大軍幾乎是橫掃歐洲,以至於歐洲人出於恐懼將這些東方的遊牧大軍稱為「上帝之鞭」。
隨後的歷史還發生過兩次東方遊牧民族(突厥、蒙古)西遷,吊打歐洲的史實。最後一次就是發生在13世紀,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其疆域一度達到了驚人的2400萬平方公裡。也就是說,「黃禍論」這一極端民族主義理論,之所以能夠在當時的西方世界盛行,其實也是利用了西方人的恐懼心理,畢竟歷史上三次被來自東方的遊牧民族吊打,換誰都會有心理陰影。
再加上當時的西方殖民者想要吃下中國這塊「肥肉」,總得找塊「遮羞布」掩蓋下吃相吧?我們知道,近二百年來,西方的輿論力量一直是佔據優勢的,這跟他們的實力掛鈎。先前是大英「日不落」帝國,現在是美國,兩任世界霸主都是西方世界的一部分。誰的拳頭硬,誰的底氣就足,嗓門也就大,說的話也就更「權威」。正是因為如此,「黃禍」思想隨著西方列強在全世界縱橫捭闔,一直流傳到了今天。
當然了,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這一說法去概括整個西方,但是「黃禍」思想也絕對是誘發西方人對華人甚至亞洲人產生種族歧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現在的中國國力蒸蒸日上,社會制度、思想體系也與西方諸國截然不同,面對「異族」,尤其是強大的「異族」,人類往往會表現出強烈的排斥心理,這是刻在我們種族DNA裡面的。
人心中的成見是座大山,更不要說西方人對中國人的成見,甚至是偏見已經延續了幾百年,而且他們的國家宣傳機器還在有意識地誘導他們,利用這種輿論為他們的政治利益服務。在西方政客的博弈邏輯中,一山絕對不能容下二虎,地球資源有限,對方的強大會擠佔自己的生存空間,所以他們才會對中國的復興如此敵視。那麼,這樣的博弈,中國該如何破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