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冬至,一大早就收到相親相愛一家人的消息,「冬至記得吃餃子!」
在中國北方,餃子是一道神奇的吃食,能夠橫掃各種節日聚會。逢年過年不吃頓餃子,簡直不算北方人,冬至吃水餃也是一大傳統習俗。老話說得好: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現在的生活節奏快,身邊不少北方的小夥伴都去買了速凍水餃來過冬至。問題來了,哪款更好吃?哪款食材更放心?哪款更有家的味道呢?
我們購買了13款水餃,包攬了三Q、思N、灣Z碼T等常見品牌,有貴的,有便宜的,有葷餡的,也有素餡的,還有專門為小孩子打造的『兒童水餃』。一起來看看評測情況。
一、速凍水餃越貴的越好吃嗎?
買速凍水餃,首先關注到的可能就是價格。
我們按照每袋水餃的零售價,換算為單只水餃的價格,結果發現價格相差還挺大。
由於每款水餃的個頭大小有差別,我們就統一按照一隻20g來算。
可以看出:兒童水餃價格最高,部分品牌的相同口味卻出現了價格差,有貴點的也有便宜的。
1、包裝
貴一點的水餃包裝比較規整,自帶託盒,每一個餃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空間;
便宜一點的基本都是直接裝袋,餃子們你挨著我,我擠著你,最怕升溫解凍,因為化開後就很難再分開了。
2、配料表
除了包裝,所用食材也有差別。
國家標準要求,食品的主要配料表需按照含量遞減的順序排列(排得越靠前,含量就越多)。
我們對比了幾款水餃的配料成分表。
發現:
貴的跟便宜的主料部分確實有差異,比如「豬肉」的位置,貴的相對靠前,便宜的會默默往後排。
相對便宜的水餃更傾向添加一些豆製品,比如膨化豆製品、大豆蛋白作為口感補充,同時也可以降低成本。
當然也會有一些便宜款和較貴款差不多的情況。比如佑K家的豬肉餡水餃,便宜的和貴的整體配料差異不大。
不過人家價格也沒有差太多,可能就主要差在包裝上面。
3、餡含量
貴一點的水餃會在餡含量對自己要求更高,實測餡含量基本都比包裝標識的更高。其中有兩款水餃的餡含量甚至超過了60%。
只有一款五F袋裝豬肉芹菜灌湯水餃,實測餡含量低於標識值,但也是符合國家標準的。國標規定水餃的餡含量必須≥35g/100g。
有個來自東北的小夥伴在試吃後總結了一下:
貴一點的肉感、味道會好一點,更像家裡包的水餃;
便宜一些的香辛料的味偏重,餡的口感會稍差一些,但是湯汁感會更足。
二、素餡餃子脂肪可能更高
很多粉絲留言說不喜歡肉餡餃子,覺得膩,喜歡吃素餃子。想法確實挺好,但卻大錯特錯了!
素餡餃子拌餡過程中會額外加一些植物油脂,讓餃子更香濃多汁。
所以素餡餃子的脂肪含量可能比肉餡餃子更高,不信可以來看看:
更扎心的是,國標對肉餡餃子的脂肪含量是有限定的,但是對素餡餃子就沒有限定。
所以以後買餃子不要先入為主,仔細看一下成分表上的脂肪含量更靠譜。
三、兒童水餃噱頭大於實際
很多家長覺得食物上有『兒童』兩個字就一定適合孩子,更健康營養。
其實很多所謂的兒童食品,只是商家的營銷概念。
13款水餃的鈉含量測下來,兩款兒童水餃的鈉含量都不低,甚至比一些普通水餃都高。
再看看他們的配料表:
裡面的提味增鮮物質,比如酵母提取物、食用香精等該有的基本都有,和成人水餃沒有太大差別。
要真說差別,那可能就是:價格貴一點,個頭小一點,餃子皮顏色好看一點。
中間兩款彩色小隻的為兒童水餃
如果為了營養健康,真沒有必要買這種所謂的『兒童水餃』。
四、速凍水餃口感評測
由於辦公室的小夥伴們比較饞,一個沒忍住,我們順便把餃子口感也給測了。
十幾個小夥伴連續奮戰了一下午,試吃了幾十個餃子,給出一份這樣的水餃口感反饋表。
餃子作為我們的傳統美食,也寄託了人們很多美好的期許。
比如:
韭菜餡預示著久財之意;
白菜餡即百財之意;
酸菜餡有算財之意;
芹菜餡則為勤財之意...
你喜歡吃哪種餡的水餃呢?冬至是怎麼過的呢?可以來評論區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