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解讀: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三大區別完全相反

2020-09-25 入微情感

在當下的社會中,一些觀點認為男性偏理性,而女性偏感性。如此定義理性和感性的性別區分,過於主觀了一些。

實際上,理性和感性只是對於兩種思維方式的解釋。我們每個人的思維方式,面對事物的態度各有不同,這也側面的解釋了用性別去定義思維方式的不妥。

那麼,理性和感性的區別都有哪些呢?主要區別有三點:理性一般遵循規律,感性一般輕視規律;理性一般壓抑欲望,感性一般追求滿足;理性一般追求效率,感性一般不計成本。

接下來,會詳細闡述理性和感性的具體區別,以及這兩種思維方式對婚戀的影響,並給出相關建議,相信你會得到該有的收穫。

區別一:理性一般遵循規律,感性一般輕視規律

我們處在較為複雜的社會關係中,難免會遇到各類的事物,而在這其中便存在著一些行為準則,也就是規矩。在這樣的規矩框架之內,我們對於各類事物的應對策略,就成為了理性和感性思維的最大區別之一。

理性思維比較注重遵循客觀規律(規則),其表現為:如果我要做一件事情,需要綜合性分析現狀,找到可行的方案,從而進行行動。而所謂「可行」,就是要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反觀感性思維,則不會過多的被規律(規則)束縛,其表現為:如果我要做一件事情,往往會憑著個人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決問題。而所謂「喜歡」,就是事物發展的規律如何符合自身。

例1一對小夫妻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爭吵,尤其是在購物的問題上。丈夫希望老婆買一些比較實用的東西,不要喜歡就買,買了又不用。丈夫為此經常和老婆「擺事實,講道理」,可是老婆卻認為丈夫這樣的計較根本是不愛自己的表現,依舊我行我素。

現在,我們把夫妻二人對於「購物」這件事進行思維區分:丈夫講究實用,提倡理性購物,在規勸的時候也是把事實(買了沒有用)明確的提出;而妻子卻只要喜歡就要買,至於實用與否很少在意,她只在意購物帶來的體驗。

例子中的夫妻的爭議點便是購物的「實用性」,而實用性比較符合客觀規律,有利於家庭經營。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丈夫較為「理性」,妻子比較「感性」。

當然,這不是說理性思維優於感性思維,只是運用中需要把握一定的分寸。

就如例子中的妻子,買自己喜歡的事物本身沒有問題,這是為了購物中的快樂。但是,一旦陷入這樣的購物愉悅感中,就需要及時的用理性思維去終止。畢竟夫妻二人,總要以家庭生活為主,需要一起好好的過日子。

總之,理性和感性只是思維方式,兩者之間的區別也僅僅在於思維層面。與其兩者進行比較優劣,不如結合實際情況進行靈活運用。

區別二:理性一般壓抑欲望,感性一般追求滿足

「不可為而不為」與「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兩句話便是理性和感性之間區別的最佳寫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有許多追求,這是我們生而為人所展示的現實需求,誰都不能免俗。但是由於客觀規律的存在,我們的需求有的可以得到滿足,有些卻無法得償所願。

面對如此客觀規律,理性思維往往會壓制內心不切實際的需求,理性者遵循規律;而對於感性思維來說,大膽的去嘗試便是唯一選擇,感性者不會壓抑內心的渴望,他會盡一切可能去追求滿足。

如單身男女在擇偶問題上一樣,有些人希望找到較為理想型伴侶,有些人就比較務實一些。追求心中所願無可厚非,但是這樣往往會導致脫單困難;而對於較為務實的擇偶來說,脫單往往會比較容易,因為他會結合實際進行理性選擇伴侶。

例2兩位單身男女進行一次相親,男孩子比較注重女孩子的外貌,他的理想型屬於「小家碧玉」型美女。而他本人對於自身條件往往忽略,只追求自己喜歡的類型,不喜歡的絕對不將就。這次和他見面的女孩子屬於「大大咧咧」較為豪爽的女孩子,男孩子對此很不滿意,並打算這次相親草草結束。

在這個例子中,男孩子較為注重自己心中追求的理想型,而不會為了當下擇婚需求去將就,這便是我們所說的感性思維。假如此時男孩子理性一些的話,他就會試著了解對方,在相處中尋找兩人之間的契合點,從而完成一段擇婚嘗試。

對於當下的擇婚男女來說,遇到的最大困境便是對於擇婚對象標準的偏差。有的過於現實,有的好高騖遠,從而在尋找中逐漸的浪費光陰,最終只能選擇將就。相較於此,我們更應該把情感本身放在第一位,用人品去衡量伴侶是否適合自己,這樣的擇偶方式才是最佳選擇。

總之,理性與感性之間不應該形成對立,我們更應該折中的去運用。當你過於墨守成規的時候,可以適當的直面內心的渴望;當你過於理想主義時,你不妨多去結合實際,適當的壓抑不切實際的需求。

區別三:理性一般追求效率,感性一般不計成本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判定一件事情可行性的時候,你便是處於理性思維狀態,因為你比較在意達成結果的效率有多高。而當你處於感性思維的時候,你只會在意這件事本身帶給你的體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做,不會過多的思前想後。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尋求有效的方法去達到目的的行為稱為理性;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達到目的的行為稱為感性。

例3在追求女孩的事情上,張三和李四的看法各有不同。張三認為需要詳細的了解女孩的喜好,針對她的喜好進行追求;李四認為追求女孩沒有什麼攻略,喜歡就去追,完全不需要左思右想。

張三追求女孩側重於詳細的制定計劃,思而後動,比較理性;李四對於追求女孩子,只憑感覺,覺得喜歡就去追,比較感性。那麼,問題來了,張三和李四誰的機會更大一些呢?

兩者追到女生的機率相當,如果想要成功機率大一些,就需要靈活的運用理性和感性兩種思維。比如,了解女孩子的喜好之後,並且結合自身實際,不拖泥帶水的去大膽追求。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結果如何,都可以保持樂觀的心態,坦然的面對。如此中和,追到女孩子的機會才會大一些。

總之,理性與感性之間存在根本上的差異,但是這不是固定不變的思維模式,當我們去實際運用的時候,盡力去兩者結合,讓你想要的結果成為可能。

結語

理性與感性雖各有不同,但沒有好與壞之分,更沒有對應的群體定義。在上面的分析中我們多次強調,兩種思維模式的結合運用,這樣的運用之法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理性與感性的優勢,讓我們的人生路暢通無阻。

相關焦點

  • 「感性」和「理性」思維的區別在哪裡?
    「感性思維」,是中國「感性文化」影響下的典型思維方式。其實,感性是所有人的初級認識手段,所以,它的存在絕不只限於中國人才有。感性的特點,就是易變,無原則,走極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等表現。總之,一切憑自己的感覺辦事。
  • 也許你還在犯迷糊,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的區別在哪?我給你解答!
    感性和理性都是人生存於世的必備的兩種思維模式,我們需要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的問題時採取不同的方式。對於感性和理性的理解,其實我的觀點和大多數人都類似。感性,就是「感情用事」;理性,就是「就事論事」,不意氣用事。那麼既然我和大多數人的理解都一樣,為何還要浪費口舌在此徒勞的贅述一番?
  • 感性和理性,完美的哲學定義
    我們總是說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其實這只是一個階段,同理,理性也可以上升到感性,這就好比先是有雞,還是有蛋,只能說感性弱於理性,因為作為生命體其感性是第一位的,所以先是有雞,才後來有蛋,因為從繁殖行為來看分為胎生和卵生,而胎生的前提是受精卵的細胞分裂,所以胎生是經過卵生階段的,而胎生是由於體內存在子宮繁孕的條件
  • 外語學習的感性和理性
    有好多朋友問我一些和學習外語相關的問題,主要都是想知道到底怎麼能學好外語,這可是個大問題,不好說,今天我準備從另一個角度來聊聊。
  • 感性造句和解釋_感性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感性(gǎn xìng),形容詞。反義詞有:理性。人們對外界事物的感覺和印象。與「理性」相對。[趙樹理《〈三裡灣〉寫作前後》:「中國民間文藝傳統的寫法究竟有那些特點呢?我對這方面也只是憑感性吸收的。」]
  • 感性和理性相互依存
    之前說到人既可以是理性的,也可以是感性的,更可以是兩者共存的,我們也應該明白一點,既然感性和理性本身不存在衝突,那就必然存在和他們有衝突的東西。是什麼跟感性對立,又是什麼跟理性衝突呢?跟感性不對付的,其實是我們心中或許終將存在的麻木。不管一個人如何感性,就像大家都說的那樣,假如遇見的事情多了,看得多了,又或者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了很多巨大的變故,於是人就會變得麻木,甚至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冷漠。
  • 名師論壇|語文的感性學習和理性學習
    一些關於考試的說明材料對「理解」的界說是:「指對(某學科)概念或定理、公式、法則等有理性的認識,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敘述和解釋,知道它們的由來,並了解它們的應用及與其他知識間的聯繫」。看來對這個詞比較普遍的理解是,表示理性層面上的「懂」,詞典裡有這個意思——「知道得清楚」,但還沒有說得很明確。在教育領域裡,則似乎已經有了一個約定:①對事物等「有理性的認識」,②能用語言進行解釋,③其他。
  • 再論理性與感性:產品設計是科學還是藝術?
    怎樣能給用戶更好的購物體驗,如更優惠的價格、更豐富的商品、更好的服務等其中,要提供更好的服務,可以構建哪些場景下的行動來支撐,如在線下逛街時提供線上點評,在線上下單後更快的送貨、在購物後提供更流暢的退換貨,場景和行動的方案幾乎是無限的要提升退換貨體驗,又可以設計許多產品方案,例如X天無理由退貨、上門換新、寄回維修等等,這個是產品功能上的選擇,也非常之多提供X天無理由退貨,又可以有許多不同的設計方案,
  • 在理性權威中訴諸感性表達*
    另一方面,輿論格局的變動,還催生了各類媒體輿論引導方式的調整,其中,感性因素成為了影響輿論的重要方面,這尤其表現在社會化媒體迎合受眾心理的輿論引導風格上。有學者指出,情感可能是社會動員的重要資源,若能因勢利導,可以成為輿論引導的寶貴資源。
  • 男人是偏理性的,女人是偏感性的,是這樣嗎?
    男人是偏理性的,女人是偏感性的,是這樣嗎?回歸情感,我覺得現在的女人越來越多的更加自主獨立,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女漢子,而越來越多的男人活的更加細膩有生,故被我們所所成娘。我個人覺得大多數女人的性格是偏感性的,大多數男人是偏理性的,事實情況是什麼呢?一起來看看。
  • 理性思維與感性思維——《學會提問》與《故事思維》
    是的,我們都知道趨利避害,看起來我們是理性人,可是我們經常會為要做決定而猶豫苦惱,為做了某種決定而後悔遺憾,甚至做出自相矛盾的決定或者是損人不利己的事情。比如非典期間搶板藍根,此次疫情搶雙黃連等事件,無不反應了大部分人缺乏理性思考,僥倖心理、沉沒成本、厭惡損失等各種因素作祟。如此看來,我們的確是理性的,但卻缺乏對思考的再思考,也就是缺乏理性思維。
  • 韓紅:在感性和理性之間
    公平高效調配捐贈物,以公開贏得公信,連人民日報都點名表揚了韓紅基金會的運作方式:「歌手韓紅說得好:一包方便麵都可公示。」也有武漢的醫生發微博表示,「目前來說,只收到韓紅的物資。而且是第一批明星物資。」01「憨的自在」感性戰勝理性在韓紅身上,我們經常能看到[感性戰勝理性]的一面。
  • 紅茶和普洱茶的區別都有哪些呢?
    因為普洱茶茶湯顏色褐紅明亮,紅茶茶湯顏色紅豔明亮,所以許多人會以為普洱茶屬於紅茶,那紅茶和普洱茶的區別都有哪些呢?所以概括的說兩者之間的產地區別還是比較大的。2、茶葉形不一樣大家在目前市面上遇見的絕大多數紅茶的基本都是以散茶的形態呈現的,可是大家應該知道普洱茶絕大多數基本都是緊壓茶。這些緊壓茶被壓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有餅狀的、有磚形的、有沱形的、還有瓜形的等等,各種各樣的緊壓形狀同樣是普洱茶的一大特徵。
  • 區別造句和解釋_區別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區別(qū bié),動詞。近義詞有:差異,差別,不同,分別,分歧,辨別,鑑別,識別,判別,鑑識,分辨。反義詞有:混同,相同。 [《人民日報》1968.5.17:「要嚴格區別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 差別,不同。 [柳青《銅牆鐵壁》:「山坡上,莊稼地和路已經沒有區別。」]
  • 人前人後大不同,非常「兩面派」,理性和感性並存的星座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人前人後大不同,非常「兩面派」,理性和感性並存的星座都有誰吧?01雙子座在很多人眼中,雙子座是一個相當隨心而動的星座,他們總是想到哪裡就是哪裡,貪玩且會玩,讓人覺得難以掌握,以至於大家給雙子們貼上了「感性」的標籤。
  • 火花思維和豌豆思維區別都有哪些?
    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家Niko今年4歲半,在幼兒園學數學就是學寫字學加減,每天布置的作業都是數字幾寫幾行,做算術題。可是我家Niko對數學概念完全不懂,她只知道這是作業要按時完成。這與教育初衷明顯違背了,既然學校裡學不到對應的知識,我就找找合適孩子數學思維啟蒙的機構,這不,遇見了火花思維和豌豆思維,兩者有點舉棋不定,我就細細研究了火花思維和豌豆思維區別——首先,火花思維和豌豆思維區別在於上課方式不一樣。
  • 微信刪除好友和拉黑的區別再次確認?心理和技術上都有區別!
    微信刪除好友和拉黑有什麼不一樣?心理和技術上都有區別!人來人往,有聚就有散。作為聊天軟體的微信也必須遵守這種人際規則。認識朋友,加個微信,逐漸聊的火熱。然而人與人總可能會有矛盾,哪天指不定就翻臉了。雖然結果看似差不多,那微信上的拉黑和刪除有什麼不一樣。其實區別還是很大,可分為心理和技術兩個方面的區別。首先說心裡區別,動機才是行動的動力。其實主要表現在對這個微信好友的討厭程度上。如果剛好讓你一時很不爽,不想再被他煩了,你就可能想先拉黑再說。如果真的反目成仇,準備老死不相往來了那就是直接刪了。
  • 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的區別,你屬於哪一種
    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的區別,你屬於哪一種男生和女生是兩種不同的生物,除了身體的明顯特徵之外,男性和女性也有著非常不同的心理特徵,這種特徵來源於社會對於男性和女性的發展要求。這兩種是屬於基本的能力,當然這兩種能力也直接導致了在社會發展之中,漸漸的發展成女性對於男性有了依賴,同時也讓男性心理和女性心理有著巨大的不同。
  • 心理測試:看圖說話,測你是偏向理性還是更偏向感性?
    選擇上樓:其實這是一道很有迷惑性的心理測試題目,單從大眼一看,你根本無法判斷出任何有價值的信息,但是經過仔細分析之後,你才會發現些許蛛絲馬跡,選擇上樓的這類人是屬於跳躍性思維,他們往往思維活躍,創新性很強,而且這類人尤其不喜歡被禁錮著,特別討厭被束縛,在判斷事情的時候,感性色彩很濃厚,所以這類人是更偏向於感性思維。
  • 感性是指一個人情感豐富,身為一個男生,很感性該怎麼辦?
    感性是指一個人情感豐富,對別人的情緒感受力強,更容易體察別人的感受,也更容易體會別人的情感變化。感性和理性都是人的個性特點,沒有好壞之分,更沒有性別的區別。理性的人邏輯性強,做事情有條理,不會感情用事,凡事都要做到合理,但有時顯得過於冷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