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報 通訊員 裘螢 記者 王潔
個頭一米多的銀色桶裝物,頂上還安裝有帶水龍頭的盆。在延安路兩邊,這樣的不鏽鋼設備,大家應該不會太陌生。如果細看,設備上還清楚標有直飲水的字樣。這樣的直飲水設備,延安路兩邊共有十幾個。
那麼這些安裝在馬路邊的直飲水水質達標嗎?真的有人在飲用嗎?剛剛過去的寒假,浙大附中的學生們就對延安路上的直飲水進行了一番大調查。
在10個直飲水點取樣 水質檢測全部合格
據了解,延安路上這十多個直飲水點是2013年5月底建成使用,24小時對市民遊客開放。
盧心怡和她的小夥伴們一行8人,分兩組在延安路上各個直飲水點進行調查取樣。別看他們還是高中生,但調研的態度卻很嚴謹——
在直戒壇巷口直飲水機點,隊員們在水樣採集前,先用酒精噴燈將待測龍頭滅菌消毒;然後打開水龍頭5分鐘,儘量排儘管道殘水;最後用消過毒並洗淨的容器進行採樣密封,並貼上標籤,帶到專業的水質公司進行水質檢測。「我們要儘可能排除其他因素對水質的幹擾,保證取樣檢測的準確性。」盧心怡說。
這次小盧和小夥伴們以國家發布的《飲用淨水水質》為參照,對延安路邊10個直飲水點就PH值、渾濁度、耗氧量、總大腸菌群等指標進行檢測。檢測結果一出來,學生們很開心:「取樣的10個直飲水點,水質全部合格,說明是可以放心飲用的。」
指示不明顯、衛生狀況堪憂等 導致直飲水設備使用率不高
調研中,大家在每個水樣採集點都逗留了約半小時,但同學們很少看到有行人在直飲水點飲水。這是為什麼呢?
帶著疑問,小盧和隊員們沿街對行人做了採訪,收穫了一些有用信息。「一位行人在路邊買水,而不遠處就有直飲水設備。我們就上前詢問,這位行人說,因為周圍沒指示牌,直飲水設備又相對低矮容易被遮擋,設備是銀色的,不太容易被發現。」一位隊員說,設備的衛生狀況也是影響人們飲水的重要原因——有個別直飲水設備的水槽裡有菸蒂和痰漬,一位路過的行人就說,看到這些就不想喝水了。另外,因為調研期間是冬天,直飲水水溫較低,很多人不願意直飲冰冷的水。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隊員們同時提出了解決方案:一方面可以在路邊做引導標誌,讓有需求的行人能第一時間發現直飲水設備;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市民素質,雖然直飲水設備有專人維護,但無法做到24小時看護,只有大家都講文明,不往裡扔垃圾,才能真正讓市民們有飲水的動力。此外,可以裝設加溫設備,讓市民們在寒冷的天氣中能喝到溫暖的直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