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記憶可以移植

2020-08-28 阿好在德國

移走的是記憶,移不走的是感悟

同樣的事件,為什麼在有的人的記憶裡糟糕透頂,決定了以後的悲慘人生,而在有的人的記憶裡不足掛齒?

同樣的挫折,為什麼在有的人眼中充滿了悽慘,是人生裡程碑和分水嶺,而在有的人眼裡卻依然是美麗的音符,即使有不快,也僅僅是生命長河的小小插曲,小浪花?

生命是由物質組成的,人有一口氣,於是有了靈魂,人的記憶,不過是一串化學組合,遍布在大腦溝溝壑壑的神經元中。

化學物質可以轉換,人的記憶可以移植,但是,同樣的記憶,移植到不同的大腦中,由於心靈的不同,態度的不同,效果也大不同。

同樣是英語、德語、法語、中文,錢鍾書腦子中的知識卡片,加上對人性細緻入微的感悟與揣摩,有了《圍城》,有了《管錐集》。而某「舌人」腦子中的這些語言,由於沒有生活閱歷,僅僅把自己打造成了一個翻譯軟體,每天疲於翻譯,沒有生活的樂趣。

同樣是上山下鄉,張賢亮的記憶,打磨出《靈與肉》,《綠化樹》,還搬上了螢屏。某「日記本」腦中的這些回憶,由於沒有與記憶相輔相成的感情與體會,只是乾巴巴的羅列了一堆數字和景象,沒有人性的美醜,沒有對後世的啟示。

同樣是鄉間的兒時記憶,樂觀的人寫成了美麗的篇章,追溯童年的幸福,而悲觀的人不停的在歷史局限性中尋找原生家庭的不完美。

同樣是青春的愛戀,積極的人感恩激揚的青春,更珍惜眼下一餐一飯的真實生活,而消極的人喋喋不休的抱怨現在,「如果......就好了」總是掛在嘴邊。

同樣是幼子夭折的慘案,向前看的人痛定思痛,過好接下來的每一天,向後看的人複讀機一般的變成了祥林嫂。

同樣是備戰魚躍龍門,勇敢的人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積極主動的一往無前,而怯懦的人在自己不滿意的環境裡回天乏力,近墨者黑,消極被動的深陷。

移走的是記憶,移不走的是心態

為什麼同樣的情況,結果不同,為什麼同樣的歷史,有了不同的軌跡?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條單行線,每個人都在背著自己的十字架一步一步向前。自己的路就是最適合自己的,自己的選擇,就是當時當地最恰當的選擇。不後悔過去,不擔憂未來,認真地勇敢地積極地主動地活在現在。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沒有過不去的火焰山,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

現在的你,是過去的你所有的思言行意的結果,未來的你,也是現在的你所有的思言行意的結果。要想有燦爛的自己心生歡喜的未來,現在就開始打造吧。

縱使給你一個百分之二百的從出生到現在的幸福美好的記憶總和,如果你的思維習慣、語言習慣、行為習慣、意識習慣不變,未來依然不會有質的改變。

比如,科學研究表明,99%的超級彩票中獎者,即使瞬間獲得三輩子花不完的財富,但是3年後,5年後,10年後,生活回歸過去,甚至更慘。

沒有駕馭完美生活的能力,即使完美的生活從天而降掉到眼前,生命依然不會有質的改變。

有了駕馭情緒的能力,有了無論何時何境始終如一的正面心態,才能在記憶移植中錦上添花,力上加力。

心態好不難,難的是一直心態好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人生中的大小事件並不重要,對這些事件的看法和態度才重要,這些態度進而引發的一系列大大小小的或左或右的選擇,構成了人生的序幕。

有一個著名的實驗,堆滿了玩具的房間,悲觀的小孩哭著要一件沒有的玩具。除了一堆馬糞空空如也的馬槽裡,樂觀的小孩滿頭大汗歡快的說:「我看能不能找出一匹小馬!」

還有一個實驗,半杯水,樂觀的人看到的是水,悲觀的人看到的是空的半杯。

對於習慣性悲觀焦慮的人來說,遇事「轉念一想」是必要的。「真是這樣的嗎?」「有沒有可取之處呢?」「為了改善,我能做點什麼呢?」時間長了,就會養成「烏雲總有金邊」的積極思維,最終譜寫樂天積極的人生。

古往今來,前人的經驗教訓換來了多少智慧金句,指導後人的生活。「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常想一二。」「知足常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好心態,不是「阿Q精神」,不是「鴕鳥政策」,是心中有自己的目標,是人生有要緊事,看淡一些不重要的事情,能改變就改變,不能改變就接受。

埋頭做事,不停的向前奔跑就是了。

我是阿好,80後海外媽媽,心態好,世界就好。

相關焦點

  • 我當年是怎麼把高考作文寫成滿分的
    那一年,我寫出了一篇高考滿分作文。 當年的作文題目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考慮到那是在1999年,這個命題畫風還是挺「骨骼清奇」的。 對於當時的高中生來說,這種半開放式帶懸念的命題能當場嚇哭不少人——完全在平時的訓練範圍之外。而且卷子上寫得清清楚楚——「文體不限」,光是在考場上糾結該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就已經讓人很痛苦了。
  • 盤點高考40年作文題 重溫你的青春記憶
    (原標題:盤點高考40年作文題 重溫你的青春記憶)
  • 2016年遼寧高考作文:材料作文
    原標題:遼寧2016年高考作文題出爐 附歷年作文題   人民網瀋陽6月7日電(邊晗)據了解,2016年高考遼寧的作文題目大致如下:   給出一段閱讀材料,材料內容為:現當代語文學習對個人而言是可以提升文化素養的,對國家而言,是國家的軟實力和文化自信,而對於中學生來說,語文學習有三種途徑
  •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很多人成了「記憶超人」,生活會變得更好嗎?
    假如記憶可以移植,最樂觀的一種場景就是:教育人士喊了多年的減負真的不減自輕了,學生從此也不需要再死記硬背了這樣一來,學生小小的年齡,就可以擁有博士一樣的知識含量,並且還可以一代一代傳承和積累下去。那麼,在這項革命性的技術顛覆之下,許多人都將成為超級記憶人類,他的大腦裡將擁有幾代人的、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和信息,簡直太牛了。不過,如果真掌握了這種技術,未來有這麼樂觀嗎?讓一個孩子瞬間擁有百科全書式的知識和上百年的人生經歷,對他來說真是一種幸福嗎?
  • 高考作文題 愛迪生回到21世紀對手機怎麼看
    今天高考的第一科是語文,每年的高考作文題目,總是最能牽動人的神經,成為熱議的話題。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北京卷作文題是:材料作文愛迪生如何看待手機,據現場考生透露,2013北京高考作文題為材料作文,材料為兩個科學家對話,愛迪生回到21世紀對手機怎麼看,不少於800字,題目自擬。
  • 遼寧2016年高考作文題出爐 附歷年作文題
    據了解,2016年高考遼寧的作文題目大致如下:  給出一段閱讀材料,材料內容為培養語文素養的途徑有課堂學習、課外閱讀、課外實踐等。請自擬題目,談如何提高語文素養。  遼寧歷年高考作文題  1983年  看圖作文說明文一篇,議論文一篇(漫畫《挖井》)  1984年  一段報導:關於怎樣寫作文  1985年  致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關於環境汙染問題)  1986年  樹木·森林·氣候  1987
  • 38年高考作文見證時代變遷:80年代首現漫畫作文
    高考作文,一年一度高考的重頭戲,也是最能引發全民參與的一道試題。回溯恢復高考38年來北京考生經歷的作文試題變化,從最初的命題作文,到話題作文,再到材料作文;從單一試題到二選一試題,高考作文一直緊跟時代不斷發展,成為教育改革的風向標,記錄下時代變化的脈搏。
  • 近三年高考作文題總析
    一、高考題中的辯證思想  回顧近三年高考作文題(全國卷),不禁發現這幾道作文題都體現著辯證的思想。  1999年高考作文題(全國卷)是以「假如記憶能夠移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雖然題目對文體不作限制(除詩歌體外),但無論是寫記敘文還是寫議論文,或者說虛構一個故事,描繪一幅前景,都要扣住這個「假如記憶能夠移植」這個話題,文章無不體現作者對這個話題的認識,也就是說無論作者怎麼想像、抒情、發感或議論,都要表達作者對這個「假如」的觀點,如果考生僅僅看到這個「假如」有利的一面,大唱讚歌,大繪美好藍圖,那麼文章的立意未免不夠深刻或有失偏頗。
  • 2020廣東高考作文題公布,太難了!細數30餘年高考作文題,誰容易
    2020年高考廣東的作文題目來了如果是你會怎麼寫?▼今日上午,2020年高考第一科語文考試結束,今年廣東高考使用的是全國I卷 ,今年的作文題目如上。筆者也搜集了44年來的廣東高考作文題快來打卡你寫過的是哪個?另外,你覺得今年的題難嗎?
  • 回首高考40年作文題目變化史 不變的是時代精神
    如果說高考是許多學子要經歷的一場「成人禮」,那麼,高考語文作文,稱得上是這場「成人禮」的壓軸大戲。   從1977年恢復高考到現在,已經過去整整40年。40年時間裡,高考作文一直備受關注,除了佔分比重大外,作文題目也能夠引發很多人的共鳴,折射出時代印記。
  • 高考作文滿分怎麼寫的!我們找了幾位 「老司機」現在發車
    我的人生巔峰停留在了18歲,那年我寫出了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當年的題目是《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考慮到那是在1999年,這個命題畫風還是挺骨骼清奇的。對當時的高中生來說,這種半開放式帶懸念的命題能當場嚇哭不少人——完全在平時的訓練範圍之外。而且卷子上寫得清清楚楚「文體不限」——光是在考場上糾結該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就已經讓人很痛苦了。
  • 遼寧2017年高考作文題出爐 盤點歷年作文題
    人民網瀋陽6月7日電 (王斯文)據考生介紹,2017年遼寧高考的作文題目大致如下: 從六個古詩句選2或3個,自行立意,確定文體,自擬題目: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2.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3.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於庭戶見一堂,受光於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須敢於正視,這才可望,
  • 2016高考作文「漫畫」回來了 還記得你的高考作文題嗎
    其中,「革命」一詞三次出現在高考題目中,分別是1953年《寫一個你所熟悉的革命幹部》,1961年《一位革命先輩的事跡鼓舞著我》和1965年《談革命與學習》;「大躍進」一次分別於1958年、1960年兩次出現在高考作文題目中;1965年中國抗美援越,《給越南人民的一封信》成為當年的作文題。這個時代的高考作文命題更注重學生的政治思想。
  • 高考作文題目出爐 40年高考作文都是啥……
    2、2049年,我們的共和國將迎來百年華誕。屆時假如請你拍攝一幅或幾幅照片來顯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你將選擇怎樣的畫面?請展開想像,以「共和國,我為你拍照」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想像合理,有敘述,有描寫,可以寫宏大的畫面,也可以寫小的場景,以小見大。
  • 【解碼】歷年高考作文題目的演變
    從高考作文的發展歷程來看,「畫蛋」無疑是一個裡程碑。「要知道,一千個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之類經典名句,也成為大家的珍貴記憶。  1983年:形式創新 考題首現漫畫  1983年,高考作文形式出現大的變化,首次出現漫畫。
  • 2017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出爐:一個24小時書店
    原標題:2017年山東高考作文題目出爐:一個24小時書店2017年山東高考語文題目出爐啦!根據率先走出考場的山東考生描述,今年又是一篇材料作文!
  • 回望那些年,我們一起寫過的高考作文
    「要知道,一千個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形狀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之類經典名句,也成為大家的珍貴記憶。  1983年:  形式創新 考題首現漫畫  1983年,高考作文形式出現大的變化,首次出現漫畫。
  • 40年高考作文看中國變遷:從「戰鬥的一年」到「讀懂中國」
    高考首日,最受關注的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題已全部匯總。 今天,全國975萬考生步入高考考場,迎接人生大考。今年的高考人數創下八年來的新高,2000年出生的「千禧一代」成為了高考的主力軍。語文是他們迎接的第一場「戰役」,每年的高考作文也因此最受關注。
  • 四川的朋友還記得高考時寫的作文嗎?讓我們重溫這段青春記憶
    今天是高考的第一天,由於疫情的關係,今年的高考推遲到了7月7日,這恰恰是很多年前高考的時間。高考在1977年恢復,這開啟了數以億計青年學生的大學夢,無數人通過高考走向了另一種人生,今天,我們就來回溫這43年來的四川省高考作文,重溫你我的那份青春記憶。
  • 40年高考作文題目大全匯總 歷年高考作文題目集錦
    高考!高考!40年前,高考制度恢復,開啟了夢想的時代。40年來,數以億計的青年通過高考走進了另一種人生。  明天,2017年高考就要開始了。一起看看過去40年的高考作文題,重溫屬於你的那份青春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