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
當畢業典禮久違回到戶外
我們邂逅了
雨後的層層雲朵
綠油油的草坪
潔白的摺椅
滿滿的清華紫
身在現場
你可能是最後一次唱響「西山蒼蒼,東海茫茫」
因為那句「歡迎你們隨時回家」鼻頭一酸
因為一句「恭喜畢業」心潮澎湃
清華學生VLOG:今天,我從清華園畢業!
7月6日、7日
約9000畢業生
2萬餘親友
近1000萬觀看直播的網友
兩場典禮
超過4個月的精心籌備
校內21個部門
1000餘名工作人員
「連老天都感動得釋放了好天氣」
同樣身在現場
他們看到了東操凌晨4點半的天空
維護著每一個細節的完美
甚至因為天公作美到票圈還願
畢業典禮的幕後英雄:致敬你們的默默的守候和辛勤的付出
2019年3月,當戶外畢業典禮的想法再次浮出水面,我們的回應是:安排!
不過,某種程度上這也是項「看天吃飯」的活。從提出預想初期,分析往年天氣情況、做好各種預案就已展開;畢業典禮一個月倒計時之後,每天刷天氣預報更是日常。
5月,「關於2019年畢業典禮方案的調研問卷」面向畢業生同學代表發放,畢業生期待著與更多親友一起走進東操,參加畢業典禮。
5月27日,黨辦校辦、美術學院、學生部、研工部、校團委、保衛部、宣傳部、體育部成立畢業典禮工作組。
在不斷優化和細化過程中,開始著手考慮LED屏幕搭建方案,為畢業生準備實用禮包,也為觀眾臺親友區購置坐墊,甚至噴霧降溫設備也提上過日程......
此前,5月23日,美院陳楠、範寅良團隊開始實地調研。平面設計、舞臺搭建、氣氛營造無不重要。
這是一支由校內師生組成的團隊。一周後,5套備選的設計方案是團隊交上的第一份答卷。最終,一個視覺統一、簡約、具有氣度的視覺系統被確定下來。
在陳楠老師看來,設計一套協調於現有景觀與實際設施又有鮮明特色新意的設計方案是前期最大的挑戰,而不確定因素如增設視頻,搭建地臺製作導示系統,甚至雨衣的色彩選擇等等,都考驗著整個團隊的設計策劃能力。當然也考驗著畢業典禮工作組的應變能力。
「典禮整個營造了清華紫與綠色草坪搭配的色彩氛圍,從策劃到最終落地讓人欣慰。」加之團隊很滿意的「清華立方印」亮點策劃,陳楠說,畢業典禮設想的初衷就很令人感動,為了每一位親友都能零距離親臨現場。參與其中,更感受到設計工作的美好意義。
在團隊陳楠老師和黨辦校辦師長的帶領下,深度參與的美院楊晉同學表示在設計實踐中學習收穫到很多,很高興參與「清華紫」和「清華立方印」等有意義的設計想法的落地。「我希望這次的畢業典禮可以得到A+++的分數。設計讓功用和意義並存,我為此而努力。」
人數劇增的畢業典禮如何轉場綜體,如何安排等待的同學和親友......
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嘉年華登上舞臺。在畢業晚會的第二天,你看到再次欣然表演的同學,甚至是身著學位服表演的畢業生。
你是否注意到,東操旗杆的位置和以往不同了?
6月中旬,距離畢業典禮還有半個月,為方便畢業生觀禮,畢業典禮的旗杆決定設立在東南側。
7月3日,在方案無數次調整後,主席臺、LED屏幕、音響、清華立方印、授學位背景板、道路指引牌、道旗等開始搭建。
當然,最擔心的,還是典禮當天的天氣。
7月5日,距離畢業典禮開始還剩不到24小時,全新的畢業典禮裝置,迎來的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雨。彩排、物資放置與核對、現場清理,所有準備開始「看天吃飯」,大家都在期待天黑前雨停得快一些。也是在當晚,學校決定為親友也準備雨衣。
7月6日凌晨4點30分,工作人員完成布置,等待研究生畢業生和親友們的到來。7月6日晚,前一場典禮的餘熱仍在,本科生畢業典禮的布置與彩排也如火如荼展開。
終於,兩場畢業典禮都迎來了「自帶柔光」的好天氣:遠離高溫、適宜拍照,是個創造回憶的好日子!
典禮是每一位參與者共同完成的集體回憶。
買早餐時溫柔的食堂阿姨,努力揮舞旗幟的同學和「盛裝出席」的院系吉祥物,悉心陪伴同學們的院系工作人員......相信畢業生們一定會把這難忘的時刻銘記一生。
所有的未雨綢繆
一切的匠心獨具
曲終人不散
正如邱勇校長在畢業典禮所說,今天是一個讓人眷戀的日子,我希望你們記住,清華永遠是你們溫暖的家。歡迎你們隨時回家!
我們的故事在延續
畢業快樂,青春有你
往後餘生,風景是你
清華學生會畢業獻禮:清華版《往後餘生》
希望明年,我們為你呈現更好的畢業典禮
畢業典禮幕後英雄
製作 | 曹慶慶
清華版《往後餘生》
出品 | 清華大學學生會
出品人 | 蘭旻 賈龍 金雨浩
策劃 | 楊雯惠 塗盛鳴 李佳頤
演唱 | 周建宇
填詞 | 郭斯文
原唱 | 馬良
拍攝 | 竇昊 談重慶 謝瑾凌
剪輯 | 竇昊
特别致謝 | 於海童授權《清華大學延時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