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城府史話|南門裡街上的市井風情

2020-12-22 齊魯晚報網

□武存中

今天的舜井街,過去是由兩條街組成的,自南門橋向北到寬厚所街的西口這一段叫南門裡街,自寬厚所街向北到院前大街這一段叫舜井街。自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舊城改造之後才統一改稱舜井街。我小的時候每天去上學都是從這裡走,到昇官街,再往西就是南城牆根街,學校是南城牆根小學。有時候也走葛貝巷、天地壇街、刷律巷、舜廟街,但南門裡走得多,因為這裡熱鬧。

在昇官街上看完了鬥蛐蛐的,拐進南門裡,街口的第一家是韓大爺家,韓大爺是一個大胖子,紅紅的臉龐,大大的眼睛,說話聲音洪亮,熱心公益,是街道主任,他平時賣石灰,路西的屋裡堆滿了白白的石灰粉,也賣黃土,剛解放城牆被炸得破爛不堪,人們便挖黃土賣。每到春節韓大爺開始扎龍燈,這是他的拿手絕活兒,他扎的龍燈栩栩如生,遠近聞名,南關一帶鬧元宵時都是用他的龍燈。耳濡目染,他的兒子們也都會扎龍燈。我和韓大爺的三兒子在一個廠,我喊他「三哥」,有一年廠裡過元宵節,各車間都扎龍燈,廠長到車間巡查,當他走進中小件加工車間的時候,看見他們扎的龍燈誇讚道:「這個龍燈扎得好。」又走進另一個車間時,看見這個車間扎的龍燈,覺得這個龍燈比剛才看見的機加工車間的好,就說:「還是這個好,五車間的那個龍燈差點兒勁兒。」當他走進總裝車間時,看見了韓三哥扎的龍燈,禁不住連連稱讚道:「哦!這個龍燈太漂亮了,五車間的那個龍燈醜死了。」那年元宵節,韓三哥扎的龍燈得了個第一名。

再往裡走一個高臺子大門,這是蔣大爺的理髮店,蔣大爺得過天花,臉上留有痕跡。那時理髮還沒有電推子,都是用手推子,理完髮後掏耳朵,捶肩膀,一陣拍打,噼裡啪啦地拍得你渾身舒服。蔣大爺還會接骨拿環,那時的孩子經常掉環,常常是家長領著趔趄著身子、疼得齜牙咧嘴的孩子來到蔣大爺店裡,蔣大爺不慌不忙地給家長拉著呱兒,輕輕地拿著孩子的那根膀子,突然猛地一推,一下子就給接好了,還沒有反應過來已經完事大吉了。蔣大爺笑呵呵地說:「好了,沒事了,走吧。」他接骨拿環從來不收錢。有的家長感覺過意不去,給蔣大爺送點禮物,他也總是婉言謝絕。

再往北,凹進去一塊,形成一個長方形的空地,西邊仍然是一排房子,第一家是「婦幼保健站」,在外面看好像是一條長長的胡同,我不知道是省婦幼保健站,還是市婦幼保健站?感覺裡面挺神秘的,每逢走到這裡,總讓我想起茹志鵑寫的小說《靜靜的產院》。空地中間有一棵槐樹,槐樹下一個老大娘,個子不高,黝黑的臉龐,我忘記她姓什麼了,樹下砌了一個爐子,旁邊是風箱,拉著風箱炸油條,那時候不叫「油條」,叫「炸果子」,走到這裡我常駐足觀看以滿足自己的嗅覺享受,聞飽之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那時候覺得「炸果子」大概是世界上最美的美味了,於是就立下了一個「雄心壯志」,將來如果有一天當了皇上,一定要天天吃香油炸果子。

再往西是一個很大的院子,最北頭的一戶人家把門開在了街上,姓王,開了一家煎包鋪,他家的煎包個大,皮薄,咬一口直流油,香氣四溢,遠近聞名。我記得大概在1962年左右,我大姑姑來我們家,爸爸狠了狠心從王家煎包鋪買的煎包招待大姑姑,小時候關於食物記憶不多,但這一次吃煎包卻是深刻地印在了我的心裡。後來,他們家的孩子王華義,自學成才,成了有名的書法家、國畫家。

自南頭往北路東有一個教堂,我從來沒進去過,後來改成了一個售賣油鹽醬醋的商店,人們叫它「服務站」,記得服務站裡賣一種甜酒,叫「冰雪露」,四分錢一兩,一種果酒,非常爽口,剛參加工作不久,我和一個姓葛的同事經常買上半斤,躲在家裡偷偷地喝,好在也沒有多少度數。

服務站的左邊是幾個賣棺材的,記得著名評書家劉延廣先生說《燕子李三》的時候,就曾經提到過這裡的棺材鋪,江洋大盜燕子李三曾經在這裡躲避。在實行了火葬之後,這裡的棺材鋪也就銷聲匿跡了。

從這裡依次向北,有許多店鋪,有裁縫鋪、藥鋪、鞋店,總之,解放初期南門裡街上與舜井街一樣都是小手工業者雲集的地方。一個個鮮活的面孔,現在依然印在我的腦海裡。

相關焦點

  • 北京:立夏時節,遊客漫遊細品香山買賣街,賞獨特市井風情!
    2020年5月5日,北京,立夏時節,市民遊客漫遊細品香山買賣街,探尋老街古韻風情,舒展一份暢遊的心境。據了解,香山買賣街作為清代皇家園林中一個特殊的「世俗鬧市」,是供皇帝和後宮妃嬪等逛街行樂的「交易場所」,每次開街時真買真賣熱鬧非。
  • 在逢甲夜市,重逢那些久違的煙火氣象與市井風情
    ▲我們遊遊蕩蕩,想起逝去的市井時光反倒是那些保持舊時模樣的街道,來往穿梭的學生,讓我在某些瞬間,感覺自己實現了穿越,想起了很多小時候的事情。▲良心價格的學生雞排飯我們是什麼時候丟掉了這些煙火氣象與市井風情,朝著所謂的智能時代拼命狂奔。肉體的歡愉與精神的安寧,好像只能二選一。
  • 廣州「市井」風情延續的老街:原汁原味的騎樓,充滿「海味」味道
    每一座城市都有傳承,都會保留著一些屬於自己所獨有的特質和味道,例如北京的四合院、豆汁炒肝滷煮火燒;上海的十裡洋場、石庫門、油豆腐粉絲湯;杭州的西子十景、粉牆黛瓦、龍井茶……那麼,在廣州,就是風雨騎樓、海味檔、老火粥……等等,當把這些特質集合在一起,那就一定是一這座城市中具有「懷舊風」的老街,也是這座城市「市井
  • 還原市井生活 感受「舌尖上的禾味」——嘉興南門頭美食廣場中秋開市
    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團圓的日子裡,嘉興市民期盼已久的嘉興南門頭美食廣場將於中秋假期正式開市。這其間,南門頭將舉辦熱鬧的開市慶典及優惠活動,廣邀市民及遊客前來嘉興梅灣街東區品美食、逛市集、讀家書、聽小曲,回憶嘉興老底子的味道,感受深厚卓絕的人文氣息。
  •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八——中都裡(羅播鄉,木根鎮)
    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一——桂平城(更多的桂平人文歷史文章連結)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二——永和裡(西山鎮不含城區)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三——軍陵裡(尋旺鄉)桂平人文:城鄉史話之四——上秀裡(下灣鄉)桂平人文
  • 老成都的煙火氣,都藏著巷子頭的市井火鍋裡~
    但成都人都曉得自己最愛的那口火鍋還是藏在巷巷裡頭味道又超好的市井火鍋主要還是因為裝修太過市井,保留還原了60年代的供銷社老房子,在這裡吃火鍋,可是別有一番樂趣哦~復古又簡約的市井風格,非常的獨特!每天店裡都是門庭若市,擠滿了人,不管是周圍的居民還是驅車半小時前往的,都是為了這口好滋味~
  • 在廣州有條獨具市井風情,又有超多美食的老街——長壽路
    在廣州,從恆寶廣場的公交車站一直到人民中路的交界處,緊鄰繁華的上下九步行街的地方,有條獨具市井風情的老街,它有著一個令人嚮往的長情的名字——長壽路同記雞粥粉麵店地址:荔灣區長壽東路福廣裡3號(近堅記)推薦:白切雞、滑雞粥藏在「福廣裡」胡同裡的一家西關老店,三十多年如一日,默默地陪伴著街坊鄰裡,一代又一代長大。
  • 市井人生:忙碌、熱鬧、愜意
    與城市裡寬敞的公寓不同 市井總是擁擠的 房屋之間挨得很近 從自家喊一聲從白天到夜晚 從春秋到冬夏 無論天晴或是下雨 市井裡總是充滿著熱鬧
  • 去泰國我們玩兒的是什麼,市井風情、夜市小吃比大景點有意思多了
    我記得徐鐵人曾經發過一個話題,為什麼人們願意去越南,去東南亞,而不會選擇去三亞去海南,因為人們喜歡的是那種小風情,夜市、小吃、小店、小旅館,市井風情,然而三亞有什麼,建了很多超大的酒店,免稅店……人們喜歡的全沒有。建設者和決策者根本不知道遊客喜歡什麼,就以自己認為遊客喜歡什麼就造了什麼。
  • 九份老街,你絕對不可錯過的古樸風情
    也許你曾沉醉於《悲情城市》的市井煙火,也許你曾迷戀於《九份的咖啡廳》的婉轉動聽。那麼我要告訴你一個可以滿足你心中嚮往的小鎮——九份。九份原來只是一個有九戶人家的小山村,再被發現金礦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成為一個具有三四萬人口的小鎮,結束了它的荒涼與平靜。
  • 不用去越南,在北海僑港風情街上,體驗不可錯過的越南美食
    僑港風情街位於北海僑港鎮,離著名的北海銀灘大約半個小時的車程。比起北海老街濃濃的商業化氣息,我更推薦僑港風情街的淳樸。僑港風情街並不長,立於一端,便可見盡頭。一邊是漁港碼頭,一邊是金海岸大道,而它就是中間那麼一條瘦小的巷路而已。
  • 阿哲講古——會館巷史話(作者:雲霄 方阿哲)
    本文轉自《好山好水》微信公眾號阿哲講古——會館巷史話會館巷,址在雲霄下港尾(今實驗小學二小校區,原紅陽小學),北至車嘴口伯公廟,南至南門樓。明朝時期,雲霄港興起,沿漳江兩岸(包括支流)有上河渡、下河渡、世坂渡、山尾渡、溪口渡、菜莆渡、西林渡、七里舖渡、烏石渡、虎頭潭渡、渡仔頭渡、石仔溪洲渡、水月樓渡、下坂渡、巷仔口渡、高塘渡、下尾渡、虎獅港渡、大墩渡、荷步渡、北旗渡、烏坵渡等等近三十個渡頭,組成雲霄港口,經營南北航線,是雲霄對外文化交流和商業貿易重要港口,俗稱「月港」。
  • 那些年,我們鎮江人的南門大街夜市,也是我們青春的江湖!
    提到夜市,很多鎮江人都有南門大街的懷舊情節,所有故事像已發生江湖歲月裡 。在南門夜市消失之前,還留下了不少網友自己拍攝的微電影。鎮江人有大市口情節,數十年如一日的對它周邊進行拓寬改造,後來南門大街就變成可以對開兩輛小車的馬路,名稱仍然叫「南門大街」,有名的第四人民醫院就在這條街上。南門大街在鎮江的名氣大,是因為「夜市」,南門大街夜市在鎮江人心中就是一個熱鬧繁華的代名詞。
  • 隱匿在重慶市裡的老街區,小眾、獨立有風情
    起點從李子壩正街的紅綠燈處,到健康路結束,一共五公裡,比起同樣連接上下半城的十八梯的濃鬱市井味,這裡多了份曲徑通幽和小文藝。更因為居住的人少顯得古舊,而正因為如此,反吸引著無數的人從四面八方趕到這來,閒走在寧靜的街上,看看古樹,看看四合院,哪怕只是為了看看遮住光陰的青石路,也是需要一顆安靜恬淡的心……
  • 5本家長裡短市井生活種田文,《長安小飯館》《市井人家》真好看
    大家好,我是毛毛蟲,今天推薦5本家長裡短市井生活種田文,溫馨無虐,值得細細品味!男主深情強大,女主在家有家裡人寵,出嫁,除了男主愛,連婆婆也喜歡,婆家裡的其他親戚都各種羨慕,描寫雖都是家長裡短的,但不會不耐看,女主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共同努力,讓生活越來越好,全文親情愛情氛圍溫馨,強烈推薦!
  •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
    這條老上海風情街,儂去過伐?去年回上海,卻讓我找到了一個再現民國老上海的好去處,那就是位於上海浦東陸家嘴世紀大道1192號的地下上海灘,主題名為」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這裡打造了一個可以讓老上海人重溫三、四十年代民國老上海的市井文化。1192弄老上海風情街坐地鐵到世紀大道站,至八號出口,無需出地面即可讓你進入時光倒流七、八十年的夜上海。
  • 童年最愛去的南門廣場,如今修的大氣磅礴,卻找不回童年裡的記憶
    上世紀90年代的南門南門廣場是哪一年修的已經沒有印象了,翻看自己在98年還是99年拍的照片,回憶起來最早這裡的廣場是呈開放式的,公交車可以從廣場裡直接穿行而過,不知道為何要這樣設計廣場的東面是一座爛尾了多年的爛尾樓,現在叫世紀金花珠江時代廣場;右面是萬年不變的城堡大酒店——這個酒店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有了,印象裡是一座非常高檔的酒店。當時的南門正對面沒有王府井和SKP,王府井那裡應該叫「仁義村」,據說有一位和雷洛齊名的「五億村長」。
  • 「宴遇」常州菜|尋味老城廂,感受最市井的人間煙火
    在吃貨心裡都有一個準則:最地道的城市滋味不在繁華酒樓,而在市井街巷去逛一逛常州人愛去的美食街讓舌尖記住常州!幾十家餐廳中,牌坊下的「唐宴」是頗有江南風情的一家,踱步進入,仿佛來到了白牆連綿、黛瓦錯落的江南園林。唐宴主營中餐,響油鱔絲、清炒蝦仁、蟹粉獅子頭、糟香蒸鰣魚,都是這裡的拿手好菜。
  • 「前帝館、後營坊,正覺寺街——南門上」,南門後營坊街有眼益壽...
    昔有童謠曰:「前帝館、後營坊,正覺寺街——南門上。」昔日前帝館與後營坊都緊靠南護城河。兩街東首路北各有一條水胡同。沿前帝館水胡同走下去為「南門泉子」——七十二名泉之鑑泉,沿後營坊水胡同走下去即為壽康泉。鑑泉明澈如鏡,泉水甘甜,水勢旺盛,周邊街巷前往打水的人很多。其實壽康泉流量並不亞於南門鑑泉,水質甚至更勝一籌。
  • 定格市井原生態 御街二十三坊舉行攝影展
    金獎作品:《假日的小院裡》金獎作品:《流淌的歲月》  杭州網訊 在有著粉牆黛瓦的江南傳統民宅裡,在殘柱、古井、老牆界間;居民們保留著老底子杭州人那種悠閒緩慢    南宋御街•二十三坊是杭城最具市井風情的坊巷之一。主要包括十五奎巷、城隍牌樓、四牌樓、白馬廟、太廟巷等23條坊巷,這些坊巷大多得名於南宋時期,文脈一脈相承,坊巷內的很多院落都是清、民國或新中國成立初期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