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的烏魯木齊火車站。
烏魯木齊火車南站作為連接新疆和內地重要的交通樞紐,也作為往來者認識和了解城市的窗口,它承載的不只是運輸,還承載著城市文化,記錄著城市的變遷。
近日,「在祖國的懷抱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成就展」展出的一組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的老照片讓前來觀展的市民打開了塵封已久的「烏魯木齊記憶」。
在新疆國際會展中心,參觀成就展的各族群眾絡繹不絕。53歲的郭淑梅從小就住在烏魯木齊火車南站附近,當她看到一組反映70年代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的老照片時,她的內心格外激動。
上世紀70年代的烏魯木齊火車南站是什麼樣的呢?只見老照片中的車站只有兩層樓那麼高,車站背後是荒山,沒有樹,也沒有草,車站前停放著老式的公交車,人並不多。
郭淑梅回憶說:「當時的烏魯木齊火車南站只有兩層樓,周邊全部是平房,每次坐火車都是人擠人。那時候,我們家住的平房後面是菜地,火車南站周圍也沒有高的建築,全部都是平房,你看,現在建設的多好,周圍高樓林立。」
郭淑梅與火車站的故事還得從她十歲那年說起。十歲那年,郭淑梅第一次坐火車,硬座,老式的綠皮車開了四天四夜載著她從烏魯木齊到北京。
郭淑梅回憶說:「那時坐火車的感覺是既新奇又興奮,但是新鮮勁兒過了之後,我就開始盼著趕快下車,車廂嘈雜、擁擠、味道難聞。一天,兩天,三天,第四天到北京轉車,真是太遠了,太累了!」
「現在多好!飛機、火車、高鐵這麼多的選擇,交通很方便,環境也舒適。高鐵剛開通的時候我就帶著家裡的老人去吐魯番看杏花。」郭淑梅說。
隨著新疆經濟的快速發展,烏魯木齊火車南站早已舊貌煥新顏。烏魯木齊火車南站於1984年和2004年經過兩次改擴建,候車樓從兩層,到如今的三層,候車廳從只有1個,到如今的5個。年旅客運輸量從建站初的幾十萬人次,到如今的千萬人次,同時,隨著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站前廣場改造的完成,道路交通基礎設日益完善,一個全新的、功能完善的火車南站現已呈現在市民的眼裡。
郭淑梅說:「現在火車站附近有BRT公交車、珍寶巴士、計程車,這些都是現在烏魯木齊建設發展的成果,我想再過一二十年後,烏魯木齊會發展的更好,我期待著這一天。」
「我本來還沒有這麼深刻的感受,今天來看了成就展,新老照片一對比,不得不感嘆新疆的發展變化大!」 郭淑梅說。
從小生活在烏魯木齊火車南站周邊的季海成也自豪的說:「火車南站在我們的印象裡,從原來的公交車站改成了新的BRT車站,增添了很多交通設施,非常的便捷,烏魯木齊火車南站發展日新月異,也祝願新疆發展的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