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部分群眾對於移動通信基站(簡稱基站)輻射有「恐慌情結」,基站是否會帶來輻射汙染?是否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危害?
基站的建設方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開封市分公司(簡稱開封鐵塔公司)向記者提供了檢測報告和電磁輻射監測結果,表示基站不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權威部門也表示,民眾對基站輻射存在諸多認識誤區,移動通信基站的輻射並不危害公眾健康。
我國對基站電磁輻射管理是有嚴格標準要求,目前執行的國家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 8702-2014)遠遠低於國際標準限值。以900MHz頻率的GSM基站為例,我國的國家標準限值是40微瓦每平方釐米,僅是歐盟標準(450微瓦每平方釐米)的1/10。
基站在試運行階段都進行環境影響測量,從目前掌握的十幾萬個基站的測量數據分析,基站的的輻射影響輕微,對周邊公眾經常活動區域的輻射值通常在2微瓦每平方釐米以下的水平,遠遠小於40微瓦每平方釐米的國家標準,基站輻射根本不足以構成輻射汙染。
2017年年初,福建省南平市松谿縣水南村村民以基站輻射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為由,連續15天向有關部門反映,強烈要求拆除上林坪基站。為消除群眾顧慮,南平市政府邀請福建省輻射環境監督站到實地進行監測,以實際數據還原了基站真相。監測報告監試結論顯示,上林坪基站周圍環境測點的電磁場等效平面波功率密度範圍為0.0001~0.0023W/㎡,均低於國家標準《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規定的30~3000MHz頻率範圍的公眾暴露控制限值(0.4W/㎡)。水南村村民了解真相後,不僅不再要求拆除原來的基站,還主動提出可在水南村新建基站。
目前,社會上仍然有部分民眾對基站輻射存在諸多認識誤區。比如,有人說樓宇的樓頂上安裝了通信基站,樓裡面的電磁輻射就特別大,而且頂樓電磁輻射更大。實際上這種說法完全不靠譜。基站的電磁輻射主要來自於天線。而天線是有方向性的,傳播信號基本是水平方向發射,而不是垂直方向。所以位於基站之下的建築物恰好位於盲區,基站正下方輻射最小。再加上建築材料的阻隔,電磁輻射的衰減非常大。北京市輻射安全技術中心電磁環境室的實地檢測顯示,在樓頂距離3G天線不足10米的位置,檢測到的輻射值是2.1微瓦/平方釐米,比某些家用電器產生的輻射值還小。隨後在建築物頂層進行的監測顯示,電磁輻射為0.22微瓦/平方釐米,是非常安全的。建有基站的樓宇是安全的,上海市政府就率先開放市政府大樓,在樓頂上安裝基站。
社會上還有種說法,一個基站就算了,可是這麼多人用手機,這麼多基站,累積電磁輻射效應怎麼算?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環境電磁學開拓者高攸綱先生主編的《移動通信電磁輻射》一書中的結論很明確:「移動通信基站密度越高,每個基站的電磁輻射強度越低;手機距離移動通信基站越近,手機在使用過程中對通話者的電磁輻射量越低。」測試結果顯示,手機信號強度顯示「一格」時,手機發送功率在1瓦以上;信號強度顯示「五格」時,發送功率只有0.1瓦左右。因此,一般來說手機信號越弱,輻射越強。手機的輻射強度和手機剩餘電量沒有任何關係,只和信號強度有關。
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數據顯示,基站輻射對人體影響輕微,影響水平只相當於手機影響的1/100。在國外,研究機構更多的關注手機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而不太關注基站的電磁環境影響。手機的輻射強度與基站信號強度密切相關,離基站越遠,基站信號就越弱,手機發射的功率會越大。基站的密度越大,手機接收的信號越強,手機的輻射也相應減少。
(汴梁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