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墮胎行為要審視中國社會的文化和法律基因

2020-12-24 光明時評

  作者:田豐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室副主任

  中國的墮胎規模應當是在相當長時期內都是全球第一。早期對這個現象的解釋主要來自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但近年來決定這一現象的背後更多的是社會文化和法律基因,以及合理、科學性教育的匱乏。

  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看有兩方面的影響:第一,中國社會文化中對未婚生子女性及其子女的歧視由來已久。久居帝都的人都知道,老北京有句土話叫「丫挺的」。丫指的就是丫頭,意為未婚女子;挺是挺個大肚子;「丫挺的」就是未婚女子的孩子。這種蔑稱的背後就是社會中流行著對非婚生子的歧視。一旦個人有未婚生子的情況,其終身可能都受此負面影響;一旦家庭中出現了非婚生子的情況,整個家庭、家族可能都會被人看不起,導致一些未成年人的家長知道了此類事情發生反而會成為墮胎的主張者和主導者。第二是缺少反墮胎文化。儘管一些國人仍然存在著比較守舊的性觀念、貞潔觀,但國人普遍對墮胎有著異乎尋常的寬容態度,甚至在一些城市中無痛人流的廣告隨處可見,好像無痛就是無害,天經地義似的。因此,面對未婚先孕且不能奉子成婚的情況是,整個社會文化導向是墮胎有理,生子遭罪。

  從現實生活的法律和政策層面上看,缺乏保護未婚媽媽及其子女的法規和政策。中國沒有相應的反對墮胎的宗教背景,在墮胎的問題上幾乎沒有爭論,而在美國,反墮胎勢力非常強大,在法律和政策層面都會保護未婚媽媽,但這也衍生出大量未婚媽媽和單親家庭的問題。中國恰恰相反,計劃生育法明確規定違法的生育還需要受到懲罰,絕大部分的青年人未婚先孕都不符合法律的要求,故而法律實際上懲戒了非婚生育的行為,助長了青年人墮胎的行為。

  在現代社會中,在網際網路媒體高度發達的條件下,人們的性觀念和性行為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青年一代第一次性行為年齡提前是一個普遍現象。已經出現且持續了較長時間的墮胎規模龐大的問題根本上講是社會文化和法律政策環境下,個人和家庭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理性的、被迫的選擇。

  在此問題的討論上,需要避開美國式的墮胎與反墮胎的社會爭論,應該從青年人的權利與責任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首先必須強調青年人自身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一味的強調避免性行為的貞潔觀在現代社會有效性不高。其次,要強調青年人的責任,對自己、對伴侶、對可能出現子女的責任感。再次,整個社會要尊重和保護青年人選擇的權力,不能以罰代教,塑造寬容的社會文化和法律政策環境。第四,適度調整法律對倡導晚婚晚育的結婚年齡限制,比如,臺灣在父母同意下,男18周歲,女16周歲即可結婚。最後是綜合教育,客觀、科學、準確的讓每一個年輕人都知道性行為的發生和後果。就個人而言,我認為只有青年人學會選擇和管理,才能真正解決這一問題。(田豐)

[責任編輯:陳城]

相關焦點

  • 審視「基因編輯」:社會文化的技術隱喻
    2019年基因編輯技術引發廣泛爭論,讓我們認識到技術濫用的風險。對基因編輯的擔憂和恐懼,一方面是因為技術本身的不成熟與危險性,亦是因為整個社會對於基因問題的態度尚處於一個模糊地帶。如本文作者所說,當我們在討論技術倫理的時候,所涉及的並不僅僅是技術本身。技術被打上了社會文化的烙印,也只有將其放進社會文化的語境中才能理解。
  • 中國應該立法禁止墮胎,從而根本解決一系列社會問題
    目的都是反對墮胎。確實,在很多國家和地區,墮胎已經成為一種非法行為。舉一個最近的例子就是我們的香港。香港對禁止墮胎的嚴格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有名的。因為香港法律不但認為造成他人墮胎有罪,甚至是孕婦主動墮胎都是構成犯罪的。我們不妨看一下其中的條文:    1)孕婦非法自行施用毒藥、儀器或其他方法引致本身流產者,屬犯重罪,可判處7年監禁及繳交法庭決定的罰金。
  • 墮胎在臺灣可是犯罪行為,你知道嗎
    圖片來源網絡在中國內地,特別是大學校園周邊都會有很多關於「無痛人流」的野廣告,這讓年輕的大學生們產生一種錯覺,意識裡認為懷孕後墮胎是正常不過的行為。其實,墮胎對女性的身體傷害是很嚴重的。可能導致月經失調,較多的患者墮胎術後出現經量增多,可能導致宮頸或宮腔粘連,宮頸粘連可致宮腔積血,還可能導致子宮腔內感染,多次墮胎可能會面臨失去生育功能的重大風險。在我國的臺灣地區,墮胎是被刑法命令禁止的犯罪行為。
  • 從美國墮胎爭議看中國人口政策
    然而,根據德州一項法律,除非是為了挽救孕婦的生命,否則墮胎屬於犯罪行為。因此她的醫生拒絕給她做手術,並讓她去找一位專門從事收養的律師。這位律師得知她的情況後,又把她介紹給另外兩名律師,而這兩名律師正試圖通過在聯邦司法體系發起訴訟來廢除得州限制墮胎的法律。麥考維找上門來,正好給了他們一個提起訴訟的機會。在聯邦地區法院的一審中,法院裁定麥考維勝訴,但是這項裁定並沒有廢除得州的法律。
  • 21歲中國女留學生講述墮胎經歷,中國學生成獵豔首選!可怕的性教育...
    因為經歷過,李小姐知道澳洲某些地方的法律是不允許墮胎的,全澳洲的墮胎醫院也十分有限。留學生的海外保險之中不包括前12個月懷孕的相關費用報銷,如果意外懷孕只能自付墮胎費用。在國內,懷孕、墮胎這些字眼一旦和學生聯繫起來,人們紛紛視其為洪水猛獸。據澳大利亞生育健康諮詢機構Marie Stopes Australia提供的數據, 每年因意外懷孕而尋求墮胎的留學生高達4000多人,其中不少是中國留學生。阿德萊德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當地一家醫院,有三分之一的墮胎都是留學生,主要是中國留學生。
  • 墮胎居然要看國家生育率 為求合法墮胎韓國女性再次走上街頭
    違法採取墮胎行為的醫生會被判兩年監禁,自行墮胎的女性也會受到一年監禁和相應的經濟懲罰。 這時候,政府和反墮胎運動者就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打擊非法墮胎了。 這種「打擊」力度在過去的十多年裡持續加強: 嚴格控制醫院墮胎程序,打擊非法墮胎診所,處罰接受墮胎手術的女性和醫生等等。
  • 禁止基因編輯嬰兒 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今天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部長茶座」活動中,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對引起社會極大關注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做出回應。徐南平表示,2003年頒布的《人胚胎幹細胞研究倫理指導原則》規定,可以以研究為目的,對人體胚胎實施基因編輯和修飾,但體外培養期限自受精或者核移植開始不得超過14天,而本次「基因編輯嬰兒」如果確認已出生,屬於被明令禁止的,將按照中國有關法律和條例進行處理。
  • 文化和基因共同演化
    Fredric Simoons 的觀點一度充滿爭議,但隨後的基因數據證明成人的乳糖消化能力主要由單個顯性基因控制,且細緻的統計結果表明乳製品業的歷史確實最好地預測了這一基因的普遍性。進一步計算表明自從乳製品業產生以來,這一基因有著充分的時間擴散開來。成人乳糖消化能力的演化是「基因——文化共同演化」的一個例子。
  • 韓國最高法院裁定「禁止墮胎」法律違憲,必須進行修改
    2019 年 4 月 11 日,在韓國最高法院的一項歷史性裁決中,具有 66 年歷史的「禁止墮胎」法律被裁定為違反憲法。此裁決為最終決定,不能上訴。法院下令要求,國會必須在 2020 年底前對現行法律進行修訂,若屆時未能提出新法,則將該法予以廢除。目前法律仍然有效。
  • 右翼暗影下的波蘭:當墮胎和同性戀被禁止,當託卡爾丘克成為「叛徒」
    2016年,PiS第一次利用在議會中的勝利,嘗試通過一部嚴格得多的墮胎法律,將幾乎一切墮胎行為嚴厲禁止,只有「母親生命受威脅」這一種情況例外。胎兒不健全這個合法墮胎理由被刪除,而波蘭的絕大多數墮胎正因為此,以2019年為例,波蘭全境僅有的1100次合法墮胎中有1074例是因為胎兒殘畸。除此以外,該法律還試圖將女性去國外尋求墮胎、醫生違規進行墮胎手術劃為可以被起訴的犯罪行為。
  • 基因編輯要置於法律框架內
    基因編輯技術並非近期才出現的新鮮事物,但是目前全世界對這項技術仍然持相對謹慎的態度。這種技術尚未克服技術困境,由此而帶來的進一步風險是否能夠被人類控制也是不明確的。特別是,人類體細胞、胚胎細胞,甚至是基因複製嬰兒等,這些濫用基因編輯技術的行為,不僅可能直接改變人類的命運和未來的走向,而且將會給社會帶來一系列倫理負擔。
  • Voice:韓國「禁止墮胎」法律仍舊有效,人們走上街頭抗議
    「我們有這個禁令,但是實際上我們知道墮胎仍然在非法進行,所以這個禁令只不過讓已經發生的事情變得更加危險和昂貴。」 在韓國女權主義運動中,墮胎合法化成為最新戰場。相關法律 1953 年頒布,韓國至今是富裕國家中少數仍然禁止墮胎的國家。
  • 它是歐盟成員國中唯一「禁止墮胎」的國家,社會福利好到讓人羨慕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上一共有223國家和地區,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風俗文化和法律法規,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在假期裡踏上了異國他鄉之旅,探索我們未曾見到過的風景,體驗我們生活中不一樣的文化,早已成很多人心中的信念,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顆熱愛旅遊的種子,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有著「地中海心臟
  • 中國留學生竟成海外墮胎主流?可怕的性教育缺失
    在澳洲診所的一名主任醫生Janice說:「我們每天至少要接待一名要墮胎的留學生。」事實上,對於在海外的留學生來說,限制她們墮胎的不光是法律,更是墮胎所需的那筆巨款。這消息比意外懷孕更讓人震驚!最終,突如其來的「懷孕」的消息給了他們一記響亮的耳光,然而中國留學生高墮胎率不只是在澳洲,隨手一搜,其它國家和地區的中國留學生墮胎情況也是觸目驚心。一時間,海外成為「中國留學生少女懷孕的重災區」。
  • 墮胎藥:擾亂了美國
    他們認為生命是上帝所賜,隨意墮胎就是隨意殺人,讓婦女擁有墮胎自由無疑破壞了上帝的安排;墮胎合法化意味著縱容以快感而不是繁衍為目的的性行為,會毀壞婚姻和宗教等正統觀念,造成道德淪喪,並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支持墮胎的「親選擇派」(pro-choicer)主要是女權主義者和自由派人士。
  • 波蘭女性街頭抗議「反墮胎法案」,墮胎究竟是權利還是特權?
    原創 小南 中南屋世界公民教育 收錄於話題#國際視野49#女性賦權1#弱勢群體賦權9當地時間11月27日,成千上萬的波蘭女性上街遊行,反對波蘭即將生效的最新法律。這條法律一旦通過,在波蘭,除強姦、亂倫或者母親健康面臨風險這樣特定條件下的墮胎,其餘墮胎行為均屬非法。
  • 中國留學生竟成海外墮胎主流群體,可怕的性教育缺失
    即使有這個原因存在,但本身一個群體內出現大規模墮胎的情況(南澳大利亞一家醫院稱,該院30%的墮胎手術都是給留學生做的),依然讓人感到擔憂。在澳洲診所的一名主任醫生Janice說:「我們每天至少要接待一名要墮胎的留學生。」事實上,對於在海外的留學生來說,限制她們墮胎的不光是法律,更是墮胎所需的那筆巨款。
  • 有學者稱:緩解性別比失衡 中國應立法禁止墮胎
    有學者稱:緩解性別比失衡 中國應立法禁止墮胎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2日 21:29 來源: 新快報     中國目前沒有禁止墮胎的法律規定,相反從計劃生育的角度來講,對墮胎是持縱容態度的。     然而,中國刑法第49條規定:「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這不正是承認胎兒的生命權嗎?我國的現行法律雖沒有保障胎兒的生存權,但在我國繼承法中,規定尚未出生的胎兒享有財產繼承權。這可以說是用另一種法律形式肯定了胎兒的生命權和法律地位。
  • 心理學筆記十:控制個體行為?社會心理學中的社會影響和群體行為
    群體行為:在給定情境中,個體在群體中的行為和獨自一人時有很大差異,個體組成群體後出現的群體影響、群體心理氣氛、群體極化與群體思維等現象,是個體所不具有的現象。群體行為包括社會助長與社會惰化、去個體化與群體決策。
  • 在福音派和天主教徒的抵制下,阿根廷依然通過了墮胎法案
    圖源:Pixabay 儘管福音派基督徒和羅馬天主教徒強烈反對對於此,阿根廷總統阿爾貝託·費爾南德斯(Alberto Fernandez)在推特上發文道:「安全,合法及自由的墮胎行為是法律了。」他也補充說:「今天,我們是個更美好的社會啦,擴大了女性的權利並保障了公眾健康。」費爾南德斯之前就承諾過,會籤署該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