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華東兒科神經聯盟」成立 來源/醫院供圖(下同)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兒科神經領域的特殊性導致其疑難雜症較多,目前長三角地區兒童神經診治領域普遍面臨著診斷難、誤診率高的困境,在這一情況下,發展華東地區神經領域方面的信息資源的共享尤為重要。為此,由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牽頭,發起成立了 「華東兒科神經聯盟」,聯盟覆蓋江蘇、浙江、安徽、福建、山東等華東六省一市的29家醫院。
據復旦大學附屬科醫院神經內科學科帶頭人、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罕見病學組組長、上海醫學會兒科分會神經學組組長王藝介紹,「華東兒科神經聯盟」將引領華東地區兒科神經領域的發展,有效提高醫療質量和安全,建設華東地區兒科神經病案登記資料庫,融合國內外兒科神經領域專業技術與指導,建立一系列符合我國國情的兒科神經診療模式,推廣兒科神經診療專病指南與共識,培養一批具備規範化同質化兒科神經診療技術的專業團隊。
圖說:聯盟成立後將實現華東地區兒童神經病例資源共享
王藝介紹,兒科神經疾病有諸多治療瓶頸,非依靠單一專業、單一技術可以治療,其涉及到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參與研究。今後將定期組織聯盟單位開展臨床專病與疑難病的討論與會診,建立多級會診體系,實現華東地區兒科神經診療的標準化與規範化,進而在全國制定一系列診療路徑與規範。
此外,由於兒科神經領域常見病和疑難雜症較多,在明確病因與診治方法上大多較為複雜,部分醫務人員對缺乏臨床診治經驗,在該領域仍存在信息不能及時共享的盲點,這也就造成了部分神經疾病遲遲無法確診,以及誤診情況的頻發。「信息資源的共享就顯得尤為重要。」王藝教授坦言,聯盟單位將率先建立華東地區病案登記資料庫與生物樣本庫,做到實時更新,最大程度達到華東地區兒童神經病例資源共享,以提高確認率,降低誤診率。
兒科神經領域探究可能的致病機制是其診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聯盟單位將在不斷合作的基礎上,共同申報省部級和國家級研究課題,將診治的經驗進行總結,發表多中心學術研究論文,針對若干特定的疾病,制定相應的診治指南和專家共識,規範統一的臨床檢驗探究可能的致病機制手段,並向全國推廣,逐步規範我國兒童神經領域診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