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古代沒有電話和簡訊的時候,想和遠方的人聯繫就得靠寫信,這樣的通訊方式也持續了數千年。即使是在網際網路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仍然有人喜歡用寫信的方式傳達情感,因為更有意義和莊重感。相信不少朋友在學生時代都寫過信,那種感覺是非常美好的。如今雖然通訊變得更加方便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卻越來越淡了。
信件在古代被稱為書札、尺牘,而「家書」這個詞也是在漢朝時才出現的,今天要說的這封信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早家書,出現於戰國末期的秦國。於1975年在湖北的雲夢縣出土,是秦國的普通士兵「驚」和「黑夫」兩兄弟寫給家裡的哥哥「衷」的一封木牘家書,共計527個字,雖然過了2000多年,但是讀起來仍然非常感動。
這封家書出土於哥哥「衷」的墓地,根據歷史學家的分析,大哥之所以把這封家書作為自己的陪葬品,很可能是因為此後兩兄弟都戰死沙場,再無信件往來,這封信可以說是兩人的遺物了,所以大哥才會看得這麼重要。經過學者們的翻譯,信件上的內容大致如下:
「大哥,您和媽媽的身體怎麼樣了?因為一直沒有收到你的來信,我很擔心。我和弟弟都還活著,前些日子一直都在打戰,這幾天才和弟弟團聚。過些時日,我們就要去打睢陽了,也不知道能不能攻得下來,希望能早日結束戰事,回去和你們團聚。我和弟弟都立了軍功,寄給您了,收到了嗎?」
「我也很思念新嫁過來的媳婦『婉』,經常夢到她,請替我跟她說聲對不起,沒有時間陪她,讓她不要去偏遠的地方打柴,要注意安全,一定要等我回去,我很愛她。」
從這裡可以看出,寄信的人在剛完婚之後,就被秦軍拉去打仗了,與剛國門的媳婦「婉」新婚別離,字裡行間裡也透露著一份愧疚之情,同時也表達出對家人的擔心和思念,盼望早日能回去和家人團聚,可惜的是兄弟二人很可能都戰死沙場了,相信有不少的朋友在讀完這封家書以後都和小編一樣十分感動,甚至留下眼淚,也為自己出生於和平年代而感到慶幸。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