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Shark wounds rarely become infected thanks to a community of GERMS living on its skin, study finds 任務描述: )
作者 | 卡麥拉
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
科學家發現即使鯊魚身體上出現傷口,但很少會感染,不久就能癒合,鯊魚皮膚究竟分泌了什麼物質?最新研究表明,鯊魚的皮膚上存在神奇的細菌群落,可以保持傷口清潔,不受病菌汙染。
這些抗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但其抗感染的功效取決於鯊魚的生存海域,該研究是由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研究員發現的,首先他們從塞席爾群島附近野生捕獲黑鰭礁鯊的北部和鰓部收集粘液樣本。
塞席爾群貪位於印度洋,研究人員在5個不同海域的44隻鯊魚身體上採集了88個樣本,黑鰭礁鯊是一種中等體型、在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較常見的食肉生物,人們經常看到它的身體上有嚴重的皮膚損傷,例如:在與獵物搏鬥中導致身體出現較深創口,但令人驚奇的是,鯊魚皮膚受傷後具有超強的快速癒合能力。
科學家認為,深入了解鯊魚皮膚的細菌群落具有重要意義,在收集鯊魚皮膚粘液之後,他們對粘液樣本中的16S rRNA基因進行了排序,以便於識別這些細菌,之後他們比較了來自不同樣本的細菌群落,檢測它們對鯊魚肌膚損傷發揮的作用。
研究表明,鯊魚皮膚上的大多數細菌屬於變形桿菌門(佔63.4%)、擬桿菌門(佔24%)、放線菌門(佔6.1%)、厚壁菌門(佔5.3%)和其他細菌門(佔1.2%),分析表明,受傷與未受傷的鰓部和背部皮膚的細菌群落沒有任何區別,研究報告負責人、克勞迪婭·波戈雷特茲(Claudia Pogoreutz)博士後稱,他們吃驚地發現鯊魚皮膚細菌群落沒有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從而表明鯊魚皮膚不容易感染,即使肌膚受到創傷,仍能保持皮膚的原生細菌群落。我們需要深入研究鯊魚皮膚粘液中的細菌,它們的先天免疫性非常強大,未來可用於傷口癒合治療。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好奇世界,與你一起探索未知。
關注網易科技微信號(ID:tech_163),發送「知否」,即可查看所有知否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