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蚔母、連母、野蓼、地參、水參、水浚、貨母、蝭母(《本經》),芪母(《廣雅》),提母(《範子計然》),女雷、女理、兒草、鹿列、韭逢、兒踵草、東根、水須、苦心(《別錄》),昌支((唐本草》),穿地龍(《山東中藥》)。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根莖。
【植物形態】知母,又名:蕁,莐藩(《爾雅》),大蘆水、兔子油草、蒜瓣子草,羊鬍子草、馬馬草。
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根狀莖橫生於地面,其上有許多黃褐色纖維,下生多數粗而長的鬚根。葉基生,叢出;線形,長15~70釐米,寬3~6毫米,質稍硬,基部擴大成鞘狀。花莖直立,高50~100釐米,上生鱗片狀小苞葉,穗狀花序稀疏而狹長,花常2~3朵簇生,無花梗或有很短的花梗,長約3毫米,花梗頂端具關節;花綠色或紫堇色;花被片6,宿存,排成2輪,長圓形,長7~8毫米,有3條淡紫色縱脈;雄蕊3,比花被片為短,貼生於內輪花被片的中部,花絲很短,具丁字藥;子房近圓形,3室,花柱長2毫米。蒴果長卵形,長10~15毫米,成熟時沿腹縫上方開裂,每室含種子1~2粒。種子三稜形,兩端尖,黑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生於向陽乾燥的丘陵地及固定的砂丘上。分布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甘肅等地。
【藥理作用】①抗菌作用知母煎劑在瓊脂平板上對葡萄球菌、傷寒桿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痢疾桿菌、副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霍亂弧菌也有抑制作用,在沙伯氏培養基上,對某些常見的致病性皮膚癬菌也有些抑菌作用。
乙醚浸膏及在此浸膏中經丙酮處理所得之粗結晶對在普、拜二氏培養基上的H37RV人型結核桿菌亞種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前者的最低有效濃度為1:64000(無血清)或1:16000(加血清);後者則為1:16000~1:8000,前人所得之皂甙無此作用。
在對小鼠實驗性結核的治療上,用含2.5%知母粉的飼料餵食後,對肺部結核病灶有抑制作用,但小鼠的死亡率與對照組差異不大;如提高到5%,則肺結核指數(反映肺臟大體病變的情況)可接近異煙胼,但死亡率卻較對照組更高,可能是藥物本身毒性較大之故。
在對豚鼠的實驗性結核的治療中,知母顯示有治療效果,肺部病變較對照組減輕1/2左右。
②解熱作用浸膏2毫升/公斤(1毫升相當生藥2克),與大腸桿菌(0.03%)2.3毫升,同時注射於家兔皮下,或先注射大腸桿菌,隔15分鐘後再注入浸膏,體溫均不升高,故認為有解熱作用。
③其他作用浸膏給家兔靜脈注射,小劑量(0.5毫升浸膏中性原液)時對呼吸及血壓均無影響,中等量(1~3毫升)能抑制呼吸,血壓亦輕微下降,大量(7毫升)則呼吸停止、血壓下降,導致死亡。
浸膏液(0.001~1%)對在位蟾蜍心臟,低濃度無顯著影響,中等劑量抑制,大量則麻痺心臟。
對妊娠家兔離體子宮無顯著影響。
知母幹浸膏(6克/公斤)給正常家兔注射後,未見對血糖有何影響,醇提取物可引起暫時性的血糖升高。
有人報告水提取物,給兔口服200毫克/公斤,能引起血糖下降,特別是對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兔,作用更顯著。
對正常大鼠,知母不能增進葡萄糖之氧化,雖可促進橫膈、脂肪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並使橫膈中糖元含量輕度增加,但肝糖元含量卻有所降低。
對實驗性(四氧嘧啶)糖尿病的小鼠,知母水性提取物100~150毫克/公斤靜脈注射,可降低血糖,尿中酮體減少,死亡率較對照組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