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我一直致力於將孩子們發書前拉下的筆記,以思維導圖的方法再次梳理,主要從課文的「主要內容、重點句型、易錯字詞和理解」這三方面來總結歸納,希望通過這樣的方法鍛鍊學生深度閱讀學習,從而促使小朋友在繪製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養成解決問題、整理比較、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筆者稱這種方法為集中歸納法。
羅列式歸納
事實證明:老師引導得法,學生便運用自如。一開始我示範單元思維導圖屬羅列式歸納,我告訴孩子們只要能按以上三方面羅列出知識點來就可以。於是便有了這樣的作業。
大樹式歸納
《思維導圖》中有這樣一段話:思維導圖能夠按照大腦本身的規律進行工作,啟發我們拋棄傳統的線性思維模式,改用發散性的聯想思維思考問題;幫助我們做出選擇、組織自己的思想、組織別人的思想,進行創造性的思維和腦力風暴,改善記憶和想像力等。
為了改善小朋友對思維導圖的認知,我以大樹為例,提醒孩子們課文題目好比大樹的根,「主要內容、重點句型、易錯字詞和理解」這三方面好比大樹的幹,枝幹上面又是每個細分的小知識點,可以根據自己的閱讀理解分出更多的枝幹。
聯想式歸納
蘇聯心理學家哥洛萬斯和斯塔林茨,曾用實驗證明,任何兩個概念詞語都可以經過四五個階段,建立起聯想的關係。下面這個小朋友將池子與河流與現實生活中的兩種人建立了聯想的關係,請看——
縝密式歸納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具備縝密思維的孩子必定是重視細節的人。
結語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雖然說孩子們繪製的思維導圖仍然有不足,但是今天的作業讓我信心大增,還是相信那句話:教師引導得法,學生便運用自如。關於繪製思維導圖歸納知識點,你還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