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什馬都是浮雲
對於13—16個月的寶寶來講,學習走路是寶寶最有裡程碑意義的事情。離開父母的懷抱,一個人去認知世界。在寶寶學習走路階段,作為爸媽,我們如何選擇五花八門的輔助工具呢?聽聽一位學前教育系博士生導師怎麼說?
1、學步車最好不要使用。
寶寶學走路時,需要兩種能力:大肌肉的力量和平衡的能力。若使用學步車,以上兩種能力就不能得到鍛鍊。第一,寶寶在使用學步車過程中,一般是用腳尖發力移動學步車,無法鍛鍊寶寶的肌肉。第二,寶寶身在學步車裡並不需要掌握平衡,自然的平衡能力也得不到鍛鍊。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大多學步車的安全性沒有保障。不小心撞到桌椅、茶几等障礙物,發生「翻車」,就會傷到寶寶。有時候寶寶會在學步車的帶動下,去廚房、衛生間等地方,都是很危險的。
2、手推車可以使用,它與學步車不同。
學步手推車是靠人推動前進的。寶寶在推動小車往前走時,自己主導方向,期間運用寶寶的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對寶寶起到較好的鍛鍊作用。(使用時,大人也要看護好。)
3、學步帶,最好不要使用。為了不那麼累,越來越多的父母給寶寶使用學步帶。家長是省力了,可寶寶是不舒服的,經常使用會讓寶寶的身體呈現往前傾斜姿勢,這很不利於寶寶練習平衡。在學步帶的牽引下,學走路,身體用力的部位也不對,既不利於腿部發育,又容易導致寶寶的「八字步」。
4、不要扶著寶寶腋下學習走路。
這道理和學步車一樣的。寶寶在學走路的過程中,安全感非常重要。最能給予安全感的就是父母。父母可以蹲在寶寶前面,伸出雙手,掌心向上,寶寶的手放在父母手裡。需要提醒:不要握住寶寶的手,給寶寶提供一個能扶著慢慢往前走的支撐點。
關注寶寶知道,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