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有為人母時,我曾以為學步車特洋氣,能玩還能學走路,送給朋友體面又貼心!真當了媽,研究了這檔子事兒,阿彌陀佛,慶幸自己木有幫倒忙……時常有人問我,吉吉,要不要買學步車呢?有人送了哎,能用嗎?今天就單獨寫一篇,重要的事說三遍,不要買!不要送!不要用!
文:吉吉;圖:網絡
學步車,英文名baby walker,顧名思義,就是幫助蹣跚學步中的寶寶走路的輔助工具。學步車,真的能讓寶寶更好、更快的學會走嗎?其!實!不!會!維基百科引用的英國權威期刊數據顯示:
「相比普通孩子,使用學步車的孩子,學會走路的時間平均要慢11-26天,孩子每使用學步車24小時,他們學會走路的時間就推遲3.3天、站立推遲3.7天。」
美國兒科學會(APP)強烈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使用學步車:「實際上,學步車並不像它的名字那樣能幫助孩子練習走路,反而會打消孩子走路的欲望。」
我國衛生部5年前發布的《兒童跌倒幹預技術指南》中,也明確規定不要使用嬰兒學步車:「車子會讓兒童在他們沒準備好時,有更大的活動力和高度,這將會使兒童處於危險之中,如:從樓梯上摔下來傷及頭部。」
甚至在加拿大等國家,用學步車還犯法。早於2004年起,加拿大就不允許銷售、宣傳和進口學步車,二手也不行,就連家有學步車、放著不用也犯法,加拿大法律還規定,擁有或銷售學步車,最高可能被罰10萬加幣,入獄6個月。
說起學步車,一個畫面總是揮之不去。那是大半年前了,去家附近的快遞點寄東西,老闆太忙,她家剛7、8個月的孩子,就給放在了學步車裡。那孩子還不會走,甚至站還不穩,雙臂被架在學步車上,腳踩得一點都不紮實,腿一步一曲像要摔倒,卻被輪子帶動著四周「亂撞」,看得我特別緊張。
1、揠苗助長,影響大運動能力發展。
孩子翻身、坐、爬、站立、行走,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強行通過學步車跳過某些階段、或是提前「安排」孩子獲得某種能力,是揠苗助長的行為。學步是孩子運動發展的一個裡程碑,需要眼睛、手、腿、腳的協調、神經、肌肉發育成熟,是慢慢練習自然習得。學步車通常什麼樣?底盤、座椅、玩具,孩子的視線被阻擋,看不到自己的腳,僅僅倚靠輪子和底盤的外力毫不費勁兒的獲得了「走」的能力,這不是真正的走,孩子也不懂得走要靠哪些部位發力,失去協調平衡力和鍛鍊的機會,變得懶、變得對學步車依賴。
2、影響骨骼發育。
學步車滑行速度較快,孩子被動著被牽引,兩腿不得不用力向前走,而骨骼又柔軟,當關節肌肉還未達到負重的要求時,過早起步、勉強站立的後果,可能會影響孩子下肢的發育,使腿部骨骼變彎形成「羅圈腿」(兩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時,兩足內踝能相碰而兩膝不能靠攏)或X形(膝蓋內側突出膨大,兩小腿向外撇)。
3、影響走路姿勢。
使用學步車時,寶寶的腰部、跨和腿均被固定,當寶寶身高還不足、學步車高度未調整至匹配狀態,孩子會喜歡踮起腳走路,以跟上車子滑行的速度,時間長了很難糾正。
4、 可能造成意外傷害。
有些家長覺得,仔細看護就好了,學步車不易發生危險,事實上,孩子本就愛探索,學步車內移動速度不受控,很容易一不留神就撞到玩具、地毯、桌椅等障礙物,翻車不說,東西砸下來燙傷磕傷孩子,這樣的事例早有發生。1990-2001年,美國總共有近20萬15月齡以下的孩子因為學步車相關傷害就醫。
國內關於學步車傷害的新聞也不少,央視《焦點訪談》2014曾經做過一期學步車致女童顱腦損傷的節目,此外:
5、對孩子性格、智力發育也不利。
孩子本應通過摸爬滾打認識和探索世界,學步車卻把孩子圈在一個封閉區域,限制了自由活動,剝奪了正常學走的機會,對孩子的身心智力發展很不利。長期待在學步車中,孩子還會錯過爬行學習,容易出現感覺統合失調,表現特徵是運動和學習能力滯後、膽小、多動、分離焦慮、脾氣暴躁等。
1、記住,學走路不是越早越好。
每個寶寶生長發育的速度不同,有的10個月會走了,有的略晚些,1歲半還不會走才需要諮詢醫生呢,所以不要急哦,何時開步走,順其自然,耐心等待就好啦。
2、與其早走,不如多爬。
爬是走的基礎,又是目前國際公認的預防「感統失調」的最佳手段,通常孩子的爬行能力會在7-10個月之間變得純熟,家長可以拿玩具引誘,放在孩子努力一點就能夠到的位置;根據孩子爬的程度,設置靠墊等小障礙物、幫孩子設計爬行路線;還可以與寶寶互動躲貓貓,鼓勵孩子通過爬找到爸爸媽媽。
3、給孩子鼓勵和勇氣。
家長要營造一個安全柔軟的學步環境,但初學步的孩子肯定會跌倒,不用特別緊張,抱抱安慰孩子就好,保持笑容,孩子也會很快忘記疼痛,勇敢的邁出自己的小步子。隨著平衡能力的提高,大人也可以放開手,小傢伙在學步期可能進步很快,每天能行走的步數都是前一天的一倍,珍惜他們蹣跚的樣子吧,會很短哦!
4、如果一定要藉助工具……
嬰兒圍欄是個不錯的選擇,可以給初嘗試學步的孩子提供扶站和扶走的支持,又限制了活動區域、保障安全。美國兒科學會認為,還可以使用固定的彈跳椅(沒有輪子,只有能轉動、彈跳的座位)、比較結實的四輪小車或兒童手推車。這些工具必須要有一個可以手扶的把手,而且要有一定重量,不會在拉著站起時翻倒,而且使用時,大人必須在場。
說了這麼多,有些媽媽可能會疑惑,」我家孩子用了,還不是好好的?「或者擔心,「用過,會有什麼問題嗎?」其實很多市場在售的學步車商品指引,都有註明要控制使用時間、強調了大人監護的重要性、還能調節底座高低等等,按照指引使用,發生危險的概率會小很多。但咱們今天探討的,是既然學步車存在安全隱患、以及並不能更早學走路,為啥還要用呢是吧?
最重要的,還是希望咱都能尊重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自然學步,用我們的耐心與愛心,陪伴見證孩子從蹣跚到邁出穩健有力的步伐。歡迎擴散給周圍的親友哦,謝謝你們的好意,但是學步車,真的不需要呢。
本文參考文獻:
Babycentre Australia:Should I buy my babya baby walker?
Wikipedia:Baby Walker
B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Do baby walkers delay onset of walking in young children
British Medical Journal:Locomotor milestones and babywalkers: cross sectional study
AAP:Chapter 9
相關原創推薦:
先爬還是先走?如何鍛鍊寶寶爬行?
2-12個月嬰兒被動操,圖解+視頻
原本肉嘟嘟的寶寶,為啥越來越瘦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