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下達禁塑令帶來商機 可以吃的大米吸管單月產3億根

2020-12-18 央視財經

(央視財經《國際財經報導》欄目)今年8月,韓國開始試行禁用一次性塑料杯等禁塑令,不僅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帶來了新一輪的環保商機。有企業就利用亞洲盛產的大米,研製出了一款可以直接吃掉的大米吸管。

財經頻道特約記者李艾興:我面前這款白色的吸管就是大米吸管了,外觀看上去和普通的塑料吸管差不多。讓我們喝飲料來感覺一下,飲料呢吸起來非常容易,而且味道也沒有受到影響。那麼吸管本身的味道怎麼樣呢?有點兒硬,口感上和大米鍋巴比較像。

大米吸管能夠在熱飲中浸泡兩到三個小時,在冷飲中堅持的時間更長。大米吸管的生產工藝並不複雜,企業已經通過自動化、規模化生產,把單根的批發價降到了15韓元、約合人民幣9分錢。目前單月的產量已增至3億根左右,計劃為韓國的上百家咖啡館和部分高檔酒店供貨。

韓國大米吸管開發者佖:吸管的成分除了70%的大米,還有30%的木薯,就是珍珠奶茶裡製作珍珠的材料,這是為了讓吸管結實有韌性,表面也更光滑。

韓國消費者:跟一般的吸管的感覺很像,最重要的是它還能保護環境。

韓國環境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一年就要消費掉大約100億根吸管和257億隻一次性杯子,其中的塑料要想分解掉,需要長達500年的時間。記者注意到,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覺醒,在韓國有部分企業則利用水溶性塗層技術,開發出可以100%分解再利用的一次性紙杯,這也給韓國的造紙業帶來了新的轉機。

韓國「紙材料歸來」企業負責人尹哲:現在很多造紙企業還有食品容器製造企業,都來和我們探討技術以及新產品開發方面的合作,

預計明年的銷售額能較今年增長五倍以上。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

相關焦點

  • 現在,吸管能吃了!韓國造出大米吸管,單月產量3億根
    如今,環保的問題一直都是社會難題,尤其是最近鬧得非常厲害的吸管,臺灣要禁止使用吸管、星巴克也陸續的拋棄吸管等等,但是吸管的替代品去卻一直未曾出現,甚至引發了眾多網友對於沒有吸管了那怎么喝奶茶咖啡的熱烈討論。正所謂環保和方便不能兩得,但是真的不能兩得嗎?
  • [匯說天下]韓國:可食用大米吸管 月產3億根
    [匯說天下]韓國:可食用大米吸管 月產3億根 韓國:可食用大米吸管,月產3億根。
  • 可以吃的吸管來了!網友:老闆,上一盤大米吸管嘗嘗鹹淡
    今天沒有農家美食,也沒有街邊小吃;但是呢,今天八戒給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最新研製出的吸管的文章,這可不是普通的吸管哦,而是一款可以食用的吸管,一起來看看吧!隨著全球的環保意識增強,韓國於8月份開始試行「禁塑令」,禁用一次性塑料杯等塑料製品。這不僅喚醒了人們的環抱意識,也帶來了新一輪的環保商機。
  • 海南最嚴禁塑令,可能帶來的巨大商機(從0開始的全新市場)
    禁塑範圍請看下圖, 這次海南如此嚴厲禁塑會帶來哪些商機呢? 關于禁塑令,以往有過很成功的商業典型案例,我寫出來供你參考。 禁用一次性塑料杯等禁塑令,不僅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也帶來了新一輪的環保商機。
  • 韓國研製出可以吃的大米吸管,網友:老闆,給我來斤吸管
    韓國研製出可以吃的大米吸管,網友:老闆,給我來斤吸管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現在人們面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就是環境汙染。據媒體報導,韓國在今年8月份的時候,開始試行禁塑令。在這個規定下,有企業就看到了商機,用大米和木薯粉作為原材料,研製出一款可以吃的大米吸管,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據說,這種吸管賣的很便宜,一根的進價在9分錢左右,現在每個月的產量,能達到3億左右。從外形上看,這種大米吸管和普通的塑料吸管,沒有什麼不同。
  • 降解型環保吸管、刀叉,環保衛生
    據媒體報導,韓國開始了禁塑令。為取代塑料吸管,有企業用大米和木薯粉等作為原材料,研發出了一款可以直接吃掉的大米吸管。據了解,這款吸管單根的批發價僅9分錢,現在的單月產量已達到3億根左右。從外形上看,大米吸管跟普通吸管沒有太大的差異,可食用可降解的吸管、刀叉等是以大米粉、木薯粉等原料,這款大米吸管可以在熱水中浸泡3小時以上,在冷水中則可以浸泡更久。
  • 韓國發明大米吸管 喝完飲品可直接吃掉
    韓國發明大米吸管 喝完飲品可直接吃掉 2018年12月05日 17:04作者:楊錦豐編輯:楊錦豐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近日,韓國某企業成功研發出可食用吸管
  • "禁塑令"引新商機:自助取袋機一元溶解袋半分鐘到手
    "禁塑令"引新商機:自助取袋機一元溶解袋半分鐘到手 瀋陽晚報
  • 「禁塑令」背後:為何紙吸管穩贏新起跑線?
    距離禁塑最後期限,還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恆昇紙吸管創始人石傑變得愈來愈焦慮。上次讓他如此著急,還是今年2月份疫情突襲 、訂單驟冷的時候。近一個月,數億支紙吸管訂單湧入這家紙吸管生產車間,比以往的訂單數相比幾乎翻了10倍。「訂單量暴增,只能讓工人輪班加急連夜趕工。」「禁塑令8月份頒布後,紙吸管的市場一下子就火起來了。」石傑告訴記者。
  • 下一個億萬級藍海市場:「禁塑令」後紙吸管行業殺出「獨角獸」
    距離「禁塑令」頒布整整1個月後,紙吸管行業殺出一個新獨角獸,宣布成功融資5000萬元。 7月17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個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至2020年底,全國範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這一政策頒布後,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是餐飲等消費零售行業。
  • 新版「禁塑令」明年實行 外賣「變裝」在即
    原標題:新版「禁塑令」明年實行外賣「變裝」在即  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等9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俗稱「禁塑令」)明確指出,外賣與電商、快遞等新興領域均為塑料汙染問題突出領域,明年1月1日起,將禁用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塑料餐具及一次性塑料吸管等。
  • 西安商家"禁塑"動起來:制定"禁塑"新舉措 上線紙質吸管降解袋
    西安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近日,記者就目前市場上的塑料製品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發現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等仍在廣泛使用。  在「最後期限」裡,商戶們能否徹底將「禁塑令」執行到位?目前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12月10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批發市場、超市、飯店等塑料製品使用「大戶」。
  • 廣東可食用大米吸管設備簡介【濟南泰諾機械】
    其外觀和一般塑料吸管無異,大米吸管表面光滑、且結實有韌性,相比起普通的塑料吸管,大米吸管可以直接食用,吃起來的口感脆脆的,味道則像人們常吃的鍋巴。也可調整原料,做出顏色各異的吸管。採用膨化擠壓工藝製成的大米吸管,可在熱飲中浸泡2到3個小時,而在冷飲中能堅持的時間更長,可達5到10小時。
  • 西安制定"禁塑"新舉措 上線紙質吸管降解袋
    西安最嚴「禁塑令」進入倒計時,近日,記者就目前市場上的塑料製品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走訪,發現不可降解塑膠袋、塑料吸管等仍在廣泛使用。  在「最後期限」裡,商戶們能否徹底將「禁塑令」執行到位?目前都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12月10日,記者就此採訪了批發市場、超市、飯店等塑料製品使用「大戶」。
  • 韓國開始生產大米吸管了,可以吃的吸管即將風靡全球
    韓國開始生產大米吸管了,可以吃的吸管即將風靡全球!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越來越關注環境汙染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件小事做起。限塑令從頒布到現在,在我國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塑料汙染越來越受到公眾的關注。
  • 「禁塑令」下萬億環保風口,綠袋寶開啟空白智能商機
    年初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發布的「禁塑令」引起各方關注。到今年年底,我國將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禁塑令」下顯現多重環保業發展問題傳統的塑膠袋多是由不可再生材料生產的,塑料結構穩定,不容易被天然微生物菌降解,在自然環境中幾百年都不會分解,不僅影響農業發展、對動物生存造成威脅,而且其高溫釋放出的有毒物質也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
  • 「禁塑令」倒計時:不可降解塑膠袋將禁用,哪些行業迎「大考」?
    事實上,早在2020年1月16日,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就對限塑做了更高也更為明確的要求,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而這份「禁塑令」也被行業內稱為「史上最嚴禁塑令」。2020年3月,河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吉林省發布了該通知;時隔一月,青海省、天津市、西藏自治區也跟上了「禁塑」的節奏;5月,雲南省、廣東省和山東省加入「禁塑」陣容;此外,河南省、浙江省、山西省、重慶市、內蒙古自治區、江西省、上海市、福建省、甘肅省、貴州省……也均加快了禁塑令執行的腳步。而近日,成都市對禁塑再次重拳出擊。
  • 「禁塑令」進入倒計時,奶茶店紙吸管成為「吐槽」焦點:要口感還是...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奶茶店的吸管因此掀起了一輪改革。很多人在為這一舉措叫好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網絡上「吐槽」:紙吸管是環保了,但太容易軟了。影響口感還是其次,但總不能沒喝完奶茶吸管就爛了吧!2020年還剩最後一天,「禁塑令」進入倒計時。如今奶茶店都換上紙吸管了嗎?大家對紙吸管怎麼看?小時新聞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家奶茶店。
  • 吸管末路的危機和商機
    看到吸管從海龜鼻腔中緩緩抽出、鮮血橫流時,10歲、五年級的Molly Steer的心提到了嗓子眼,這根皺巴巴的吸管仿佛卡在她的喉嚨,令她難以作聲。 看到《塑料海洋》紀錄片中的這一幕,就讀於澳大利亞北凱恩斯市的Molly第一次了解到塑料製品對海洋生物的危害,發起了「別再有吸管」的計劃。
  • 從「限塑」走向「禁塑」!新「限塑令」上線
    中國自2008年起實施「限塑令」以來,12年過去了,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塑膠袋使用量年均增速已由2008年前一度超過20%下降為3%以內。但增速一直為正也表明,塑膠袋的使用仍在持續增長。日常生活中,廉價便捷的塑膠袋依然大行其道。為了招徠顧客,農貿市場裡的塑膠袋仍以免費使用為主;而在塑膠袋有償使用的大型超市,不少人也願意花幾毛錢買個方便。「限塑令」也因此一度被稱為「賣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