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見習記者 柳依然
寒潮來臨,一杯熱騰騰的奶茶暖胃暖心,是陪伴寒風中瑟瑟發抖的打工人度過冬天的不錯選擇。只是奶茶還是一如既往的配方,奶茶的口感卻相比往年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為了環保,許多奶茶店的吸管都替換成了紙吸管。
根據浙江省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辦法》要求,到2020年底,杭州市、寧波市、紹興市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比如塑料吸管、刀、叉、發泡塑料盒等。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奶茶店的吸管因此掀起了一輪改革。
很多人在為這一舉措叫好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在網絡上「吐槽」:紙吸管是環保了,但太容易軟了。影響口感還是其次,但總不能沒喝完奶茶吸管就爛了吧!
2020年還剩最後一天,「禁塑令」進入倒計時。如今奶茶店都換上紙吸管了嗎?大家對紙吸管怎麼看?小時新聞記者走訪了杭州多家奶茶店。
大多數奶茶店準備了兩種吸管
coco是奶茶的老牌子了。工作日的早上10點,奶茶店還沒什麼人,吧檯上整齊碼著四盒吸管。
「為了環保,前幾周我們換上了紙吸管。」店員小哥指了指吧檯最顯眼處的吸管,「但我們也準備了可降解塑料吸管。兩種吸管口感會有細微差別,想要什麼吸管都可以提供。」
coco的店員也表示,至今沒接到過關於紙吸管的投訴,大部分顧客對此沒有特殊要求:「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建議使用紙吸管的。」
最近幾年爆紅的喜茶也準備了兩種吸管。在點單平臺上就可以自主選擇吸管種類。而在實體店,顧客能自己取用的只有紙吸管。
「紙吸管比較環保,我們推薦使用紙吸管。不過如果顧客不喜歡這個口感,我們也會提供可降解的塑料吸管。」喜茶的店員說。
茶百道奶茶店同樣準備了兩種類型的吸管,可供顧客自己取用。
而在龍翔橋附近的一點點奶茶店,小時新聞記者並沒有看到紙吸管。
「現在還沒使用紙吸管,大的吸管我們用的是可降解材質的。」店員解釋,「不過小吸管使用的還是一般的塑料吸管。」
紙吸管VS可降解塑料吸管:只是口感之爭?
「我平常喝奶茶不多,紙吸管對我來說沒什麼影響。」在奶茶店,小時新聞記者隨機詢問了幾位顧客,一位顧客如此表示。
大多數買奶茶的顧客和這位小姐姐的看法一致,認為紙吸管影響不大。
「沒遇到過特別不好用的情況,我覺得紙吸管還不錯吧。不過長時間的話的確容易軟,還是得快點喝完。」一位點單了熱奶茶的小姐姐說。
小時新聞記者也購買了一杯熱奶茶,對比了紙吸管的狀態變化。用正常速度喝完整杯奶茶一共用了半小時,喝奶茶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外層紙漿變軟。外觀上看,吸管口內部的紙有些脫落,但並沒有明顯的掉渣或者變成紙糊的現象。
一位喜茶的忠實愛好者汪同學則表示,自己是「環境衛士」:「我超喜歡紙吸管,平時喝奶茶的時候都會選紙吸管。雖然口感的確會有影響,但環保就行了。」
汪同學回憶,大概是半年前喜茶的外賣就默認紙吸管了:「不過現在喜茶外賣送的吸管會多出來,有些是紙吸管,有些是可降解塑料吸管。我覺得可降解的還是比不上紙吸管,畢竟只要是塑料的就沒那麼環保。」
但也有對紙吸管表示不滿的顧客。
「不是我不環保,只是有時候紙吸管真的太容易軟了,還掉屑。」陳女士吐槽,「喝進去都不知道是奶茶還是紙屑。這樣的吸管真的健康嗎。」
吳女士則表示,紙吸管讓她失去了咬吸管的「樂趣」:「一咬就軟了,吃進去一嘴的紙漿。實在太難受了。但只要紙吸管不那麼容易軟,我還是挺願意用紙吸管的。」
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各大飲品店換上紙吸管仿佛是大勢所趨,但紙吸管比塑料吸管真的更加安全環保嗎?
浙江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陳紅接受小時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也未必。
「塑料吸管除了在環境中難以降解外,也可能分解出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尤其在高溫狀態下。紙吸管也不是完全安全的,遇到燙的水,紙吸管的膠水也可能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因此,紙吸管和塑料吸管是否安全,還是得看生產過程中是否規範。一些使用劣質塑料的塑料吸管、工藝未達標的紙吸管都是有害的,無法一概而論紙吸管更加安全環保。」
但陳紅教授也肯定了紙吸管作為一次性餐具的優點:「作為一次性餐具,紙吸管環境相容性較好。」
東華大學化學化工與生物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陳前進教授表達了同樣的觀點,「相對塑料吸管而言,紙吸管更容易降解,也符合限塑令的要求。」
不過,陳前進教授也坦言,紙吸管並不是限塑令下「最優解」。
「生產紙吸管的紙漿過程中,產生的經濟成本和環境汙染其實並不比塑料吸管低,紙漿生產中會伴隨較大的水汙染。」陳前進教授也提到了可降解塑料吸管,「目前,可降解塑料吸管主要使用的是聚乳酸材料,雖然自然條件下降解性能合適,但其產能小,成本高,如果全面用作一次性餐具是完全供不應求的。可降解塑料可以在其他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各地出臺的限塑令、禁塑令,也是為了更環保的生活方式。在這個背景下,紙吸管是一種暫時的替代,未來還有很多提升空間。」陳前進教授說。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