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爸媽寄來的年貨特產,可能是家鄉好友的一通電話,也可能是某個陪伴了你很多年的小物件……
城市熙攘,燈火萬家,身處異鄉的你是否也曾在某個瞬間體會到異鄉人的孤獨?*本文內容整理自豆瓣話題「那些獨在異鄉為異客的瞬間」@寒香見
就是,突然想吃家裡的飯菜時。
@大象
過年的時候因為疫情,自己一個人滯留他鄉。年三十那天晚上,我和家人通過電話以後,突然想起來那句「一年將盡夜,萬裡未歸人」,眼淚止不住就流了下來。
突然想起來,我36歲的本命年生日,是在紐約過的。
那時,我住在29街一間老舊公寓,房間狹窄,陰暗,走起來地板咯咯作響,到處瀰漫著古老的氣息。外面就是繁華的第五大道,屋內我卻獨自一人。牆外的喧囂,牆內的寂寞,一牆之隔,兩個世界。沒有蠟燭,沒有蛋糕,沒有鮮花,也沒有祝福。記得我叫了一個披薩,開了一瓶紅酒,一個人吃得索然無味。
之後,我靜坐在窗前,看著外面白日散去,暮色降臨。當夜色從窗戶透進來的時候,對面街上教堂的鐘聲開始響起。那鐘聲,清亮,悠揚,每一聲,都仿佛敲在我的心上,每一聲,都提醒我身在異鄉。那種遠離家鄉的孤獨感,刻骨銘心。
@桀
@深林大怪
工作原因,出差是我的日常,飛機落地時,特別羨慕他人關閉飛行模式,微信叮叮響的聲音,看到別人臉上的那種笑容,感覺她們一定很幸福。
@劉乾淨
大學畢業後,滿懷憧憬的坐上開往北京的火車,那時候沒想過兜裡只揣了1700塊錢的自己怎麼活,思緒早就飄到京城的繁華盛景,而自己在其中旋轉跳躍我閉著眼了!現在想想自己真是個「愣頭青」。
在北京的6年裡,自己親身認證了那句:"小城市放不下靈魂,大城市放不下肉體」的無奈。
大部分同事都不是北京的,所以關係也僅僅是點到即止,因為彼此知道,當對方離職後,你們的所有關係也將會停止,再無瓜葛。在北京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孤獨的,如果你是獨居,那更為明顯。
只有十一和過年才可以回家,因為其它節日放假時間太短,還不夠來回坐車的時間,就算回來了也呆不了幾天又要準備回去,雖然折騰但是放假前幾天就搶回家的車票的感覺還是很喜悅的。
2019年我回老家了, 一個十八線小城,習慣了北京夜裡24小時燈火通明的日子,再看八點以後這裡街道的冷冷清清,寥寥燈光,感覺....嗯....還得習慣一陣子啊,現在還挺想念曾經的日子的,不過可能再也不會回去了吧。
希望那些目前還是異鄉異客的人,早點實現自己想要的生活吧。
@x不y
家人們在聚餐、自駕,中學閨蜜在約電影、奶茶,看得我心癢又心酸。
昨天中秋,和組裡幾個月沒見的同事約了一個簡單的午餐,分享了(並不可口的)月餅,義大利小哥問你們中國人過中秋都做些什麼?答:enjoy the moon.處在疫情的中心,回不了家也不敢回家,只有打打視頻點點讚遙寄一下相思。12小時的時差,海上升明月,天涯也共不了此時。
杭州東站,一個準備進站的男人,背著碩大的行囊,盯著遠處正在建設中的高樓大廈發呆,過了好一會兒,才回神進站。看到這個話題,我不禁又想起了之前隨手拍的這張圖。
那個時候學校會有大二的學生協助輔導員管理新生,是個女孩子很耐心的給我打電話讓我去某某教室開會,第一次在大學裡面找教學樓找教室對於我來說有點難,我方向感不太行,問了很多人好多都回復不知道。
最後我找到的時候發現裡面已經坐滿人,我是那個遲到的(而且僅我一個人),一個人慌亂找了個位置坐下,周圍的人都在小聲談笑,而我一個人拿著高中用的一個按鍵舊手機不知所措。
@Stef 花道
希望能真實的好好的努力吧,今年努力再試一年,如果不行就降一下自己的期待好了,世界這麼廣闊,怕什麼。
@江湖小摯
自從離開家鄉到省城讀書,再到後面的工作至今,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異客。感受著這座城市的繁華,享受著這座城市發展帶來的紅利,但依舊覺得心似乎難以融入這座城市。常常覺得,鄉愁,在生存面前,依舊是一張郵票,我在這頭,努力工作為了生活;你在那頭,就杵在那頭,等我回頭看看,卻依舊不會喊我,反而會叮囑:想留在大城市,就留在大城市吧。偶爾走在城市的路上,看到熱鬧的場面,還是會問:我真的決定要留在這座城市嗎?可為何睡不著的時候,依舊會想念小時候爬山放牛的那個小山坡?生活過得很好,只是似乎少了些什麼,像是自己的根,又像是牽著自己的那個線。
@Haclk
從客戶那辦完事出來,在寒風的路上站了好久好久。看了眼微信,同事湊在一起過小年聚餐,才想起今天是小年。給媽媽打個電話吧,媽媽很開心的問我下班了沒,吃餃子了沒。我說吃了——掛了電話給自己點了份外賣。久居海外,因工作應酬,吃過日韓料理,法菜意餐,壽司三文魚烤肉醬骨湯生蠔鵝肝意面牛排,這些被標記為米其林餐廳的異域美食初嘗偶爾讓人驚豔,久之則腸胃不適望而卻步。
宴請客戶時便應付差事般強打精神,舉止得體彬彬有禮如同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的標準流程,每至觥籌交錯眼花耳熱之際,心心念念的還是故鄉的臊子麵。
@小廢柴一枚
人在外地,爸媽視頻教學臊子麵😂走哪都忘不了的味道
@危樓愚夫。
@Sputnik
今天是來荷一個月整,三餐都是自己做,靠說塑料普通話、自己做飯、做飯加老乾媽緩解鄉愁。我特別特別喜歡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甚至在一個地方住一段時間,感覺要開始融入、成為「本地人」了的時候,我就會感覺十分無聊,特別想逃走,必須換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曉
嗯嗯一樣,喜歡不需要與人深度連結,游離於人間生活在別處的感覺@Riesling🥃
拖完地,出門倒垃圾,聞到小區裡依然有遲桂花香,偷偷折了一隻養在屋子裡。
大學第一個學期我身邊沒有任何朋友,壓力排山倒海,自己的身份突然從普通人變身為外國人。每周五是和家裡人微信視頻的時間。十點準時打電話,電話接通就開始鼻酸,說了一個小時的話卻怎麼也不忍心掛電話。晚上躺在宿舍裡會蓋上被子偷偷流眼淚。那些時刻是很莫名其妙的,我也不知道自己在難過些什麼,只是很想要回到那個我稱之為「家」的那一團籠統無法定義無法描述的氣氛裡。
後來發現了學校的海。下課的時候去看海,沒課的時候去海邊坐著聽歌,看海鷗和衝浪的金髮帥哥,看了很多次日落,也在海邊我最寶貝的大石頭上等了很多次天黑。就那樣一天一天過著,一天一天忍著,最困難的時光也熬過去了。
現在大二,感覺自己比去年的自己堅強,堅定,勇敢太多了。感激生活,也感謝那段痛苦孤獨卻無法訴說的日子。未來不知道自己還要體會多少這樣身處異鄉身為異客的時刻,但總覺得熬過了目前為止最痛苦的時光,自己的人生便是在往更開闊更光明地去的。
(附幾張自己看海時拍的照片,希望大家都能慢慢戰勝孤獨,視孤獨為樂:) )
我喜歡《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一句話:
「我覺得有些人天生就不屬於他們出生的地方,命運將他們送到某種環境之中,但是他們自己卻渴望著一個就連自己也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的家。」
也許我身在他鄉,但他鄉為故鄉。
讓你意識到戀情結束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
你為獨自過年做了哪些準備?
因為熬夜,我被小貓咪罵了
好傢夥!這是我見過的斷舍離最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