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邯鄲市參加中考人數又創歷史新高!
根據《2020年邯鄲市中考1分一檔表》來看,今年全市有144909名學生參加中考,第1名716分,第2名599分,最後1名是0分,全市35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是76851。
為什麼專門說350分以上的學生人數呢?
因為350分是今年邯鄲市普通高中的建檔分數線。
這就意味著全市將有大約7萬名學生,不能按照正常渠道升入普通高中,按照國家政策安排,他們應該進入職業學校學習。
然而,許多學生和家長並不心甘情願。
特別是一些中考200多分的學生家長,說什麼也想讓孩子上個普通高中。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想法?他們還有怎樣的選擇呢?
俗話說得好:「莊稼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許多家長看不到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或者不認為孩子的問題有多嚴重。即使中考滿分600分,孩子只考了200多分,他也並不認為這個成績有多差。
這就是所謂的「敝帚自珍「心理。
前些年,有位朋友來找我,因為孩子成績不夠某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想花錢拿擇校費,幫孩子買進去。
朋友說:孩子很聰明,就是愛玩手機。等上了高中,好好抓一抓,成績一定會上去。
我說:買進去後,孩子在班裡是最後一名,他能跟得上課嗎?我是當老師的,我知道老師講課的深度,是以班裡中等偏下程度學生為準的,這樣孩子聽課一定很吃力,時間長了學習一定會被拖垮的。
朋友說:我可以給他找一對一家教,反正孩子想上,家裡經濟條件也能承受,你就幫幫忙吧!
後來,這位朋友多花了五六萬元擇校費,如願幫孩子買進了普通高中。
不過,他的孩子讀到高二下學期,就輟學回家了。
對孩子的情況,包括學習能力、習慣、成績,沒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盲目高估孩子的潛力,敝帚自珍,只會讓自己判斷產生錯誤,進而帶來錯誤決定,不僅會承受經濟上的損失,還會承受時間和機會上的損失。
職業教育作為一個教育類型,至今仍然有許多家長不了解,不認可,對職業教育存在認知偏見。他們固有的想法,就是要為孩子選擇普通高中,進而讓孩子考大學。在他們認知裡,選擇職業教育,就是選擇了差的教育。
我的一個親戚,孩子剛上初中,學習成績很一般。
一次家庭聚會在一起吃飯,議論到孩子的生涯規劃。
我說:如果孩子考不上高中,不如就選個好專業,上職業學校也有很好的出路。
親戚兩口子全都搖頭。
他們說:學歷會跟著孩子一輩子,怎麼著也得大學畢業,上中專怎麼能行?再者說,現在的中專管得不嚴,孩子能學著東西嗎?我們還是願意讓孩子上大學。
話到這個份上,我也不便多說,更何況孩子還小,也許成績能提上來,我想還是到時候再說吧。
我們不能否認,確實會有一些辦學思路不清、管理不嚴、教育質量不高的中職學校。但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投入越來越大,職業學校已今非昔比。
大多數中職學校都是非常不錯的職業學校。
儘管職業學校招收的,多是普通高中建檔分數線以下的學生,但學校的技能教育和對口升學教育,越來越顯示出其技能教育的優勢,越來越受到廣大學生和家長們的認可。
我們大多數人都有「隨大流」的從眾心理。
看到人家的孩子上高中,就想讓自己的孩子也上高中,看到人家的孩子考大學,就想讓自己的孩子也考大學。
他們並沒有考慮清楚,自己的孩子喜歡什麼,擅長什麼,有什麼興趣,有什麼理想,只是盲目地攀比,就是要上高中,考大學,壓根就沒有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
他們也不清楚高中、大學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差別;他們更不清楚,孩子中考成績達不到普通高中建檔分數線,應該怎樣幫孩子選擇學校。
2020年以後,一半的孩子接受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安排。初中生畢業後,分兩條線,一個是高中、大學的教育路線,一個是職業教育路線。
分數低的孩子,更適合選擇職業教育路線。
讓孩子早一點選擇一項職業技能,更有利於孩子的職業發展。
那些一定讓孩子上普通高中的低分家長,都有哪些出路?他們的想法——「上高中,考大學」能否實現呢?
建議一:認清自我,量力而行
對於有一定經濟能力的家長,孩子雖然分數比較低,但還有機會花錢彌補。
家長可以通過交擇校費方式,想辦法幫孩子買進高中學校,這需要家長有一定的社會關係。
另外,就是選擇民辦學校,交納高額學費。
還有,就是可以給孩子請一對一的家教老師做輔導。
我們不能否認逆襲的可能性,雖然機會不大。
建議二:克服偏見,曲線救國
對於經濟條件差一些的家長,可以選擇中專學校的升學班。
由於高職院校擴招,中職學生考大學的門檻已經很低。
除了上普高,參加普通高考外,家長可以選擇上中專,參加對口升學高考、高職單招等。
條條大路通羅馬,多個選擇多條路。
建議三:轉變認知,合理規劃
其實,職業教育的優勢是技術能力教育,弘揚的是大國工匠精神。
如果家長,能考慮到孩子的興趣、志向,從孩子的學習能力、意志品質等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合理規劃孩子的職業生涯,不去擠「千軍萬馬應試教育這一條路」,通過選擇職業教育,也許可以在專業技能這個方面實現彎道超車,孩子將來的成就將不可限量!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作為學生家長,要對孩子的實際情況有一個客觀、清醒的判斷,要根據孩子的學習成績、認知能力、個人興趣、志向,合理選擇孩子的成長路徑。
最後,祝學子都能找到理想的學校,祝父母望子成龍的心願都能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