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生來說,有一個俗套的問題,就是「大學應該怎麼過才有意思?」
想想,一個剛長成的小青年,對於世界,人生還有很多的困惑。「什麼樣才是有意思?」,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他們自己也無法回答。剛經歷了高中三年的壓抑階段,對於大學四年這個幾乎可以自由支配的人生時光,還沒來得及準備要怎麼好好利用。
於是,一大波在各種社交軟體上面撩妹,撩漢子的不少,一大波在宿舍通宵打王者的更多,餘下的就是卿卿我我戀愛的,與一天到晚在圖書館裡泡著啃書的。但是,這些真的是你的人生目標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然怎麼有這麼多大好青年在知乎,貼吧上吐槽「人生無聊,大學無用」?
然而,知乎另一篇《大學如何規劃才有價值》的問答,卻讓我眼界大開,這位叫「擎天君」自曝利用寒假時間,以長達15頁的文檔歸納了自己的大學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從人格分析,心理分析,自我認識(特長,愛好,擅長領域)與個人能力(分析創造力,口頭表達,領導力團隊合作,信息數理能力,全球視野,適應性,品德,決策能力,思維習慣)來全面分析自己,以數據作為一個評定後,給自己規劃了五條畢業後的路。
小編不得不驚嘆他的做法,即使小編認為作者自選的五條道路太過局限(事實上還有更多的路)。首先,能夠全面地了解自己以及願意花時間來分析自己的人很少。第二,即使有,也沒有人願意寫出15頁的文檔來。第三,這種數據分析的方法也十分有意義,不論是對現在,還是對於未來。記得幾年前在XX公司的時候,年底的復盤與年底對來年的計劃都要以文檔寫出來,復盤上交領導,計劃以信封密封的形式記錄下來,來年底再來復盤核對。這個方法也是十分有效,短短一年內,團隊的成績做出來不少不說,於我個人的成長也可以說是關鍵一年,因為有目標,人們才會忠於自己的目標而為之奮鬥。
再回到大學時代,四年的時光,除去不掛科與拿四六級,學位證畢業證這幾個基礎的目標。還有許多我們可以在這個人生階段去探索與努力的,比如一個技能(主持,視頻剪輯,一門語言),又比如社會實踐(社會義工,做交換生),再比如對於社會的其他職業的認識(打零工,人際交往),更比如說給自己存一筆創業基金,諸如此類。當然這也可以分長期,中期,短期目標來完成
最後來一口雞湯:不只是別人比你努力,能克制迷茫的,只是別人比你更有努力的方向。
上一篇:這些寫給小學生的忠告,越早知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