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世界觀和對於事物的認知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累積的,小孩子的世界裡就如同一片白紙,需要父母用彩色畫筆在他們的紙上增添色彩,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好正確的引導。然而小孩兒的好奇心比貓還重,總喜歡對身邊新鮮的事物問一個為什麼,即使父母活了幾十年,也無法對一些問題說出正確的解釋。
近日小麗就遇到了這樣的難題,女兒出生以後一直跟著父母睡,即使女兒5歲之後也沒有讓孩子分房。和孩子一起睡雖然能增加親子關係,卻獨獨有一件事情不方便,那就是過夫妻生活的時候總是要等孩子睡著之後,而且只能小心翼翼的。
然而這一天正當夫妻二人打算親熱的時候,孩子卻突然醒了,看見父母二人光著身子,媽媽還趴在爸爸身上,一下子就把孩子嚇哭了。小麗安撫了女兒半天,她才抽泣著睡著了,小麗本以為小孩子的記性沒那麼好,沒想到女兒第二天醒過來第一句話就是:「媽媽為什麼要趴在爸爸身上?」
小麗這才明白問題的嚴重性,急忙向女兒解釋道:因為爸爸和媽媽是互相喜歡的兩個人,就像是鑰匙和鎖的關係,然後才生下了你,但這是結婚後才能做的事情。「孩子的問題雖然令人尷尬,不過小麗用機智解決了這一難題,其實比起躲躲閃閃,正面的回應更能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畢竟好奇是人的天性,就算是大人一旦對一件事情產生好奇心之後,就會不找到答案不罷休。所以當孩子產生疑惑之後,這個問題就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父母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躲躲閃閃,只會讓他的記憶更加深刻,疑惑加深。所以還不如把孩子心中的疑惑解開,讓孩子的記憶漸漸淡卻。
假如父母沒能做出正面的回應的話,孩子說不定會尋找其他途徑來找出問題的答案,說不定一不小心就走上了歪門邪道。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直線上升,其中很多都是由於缺乏正確的教育所致。所以比起讓孩子向別人尋求不知正確與否的答案,還不如由父母來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引導,至少父母自己能夠把握好度,不至於把孩子帶上歪路。
其實隨著孩子長大,分房睡很有必要,國外很多孩子從小就是自己一個人睡,能夠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因為孩子從3歲起就有了性別意識,如果繼續和父母一起睡的話,說不定會鬧出更多「為什麼」的尷尬難題。
分床時也要講究方法,如果突然讓孩子一個人睡,孩子肯定會鬧翻天。讓孩子有一個過渡的過程,比如先從分被子開始,再慢慢向分房間過渡。不過也有一些膽子比較小的孩子比較牴觸分房睡,家長要做好安撫工作,比如把孩子哄睡著之後再離開,在孩子床頭放一個小夜燈,讓孩子更有安全感。
隨著孩子長大,她或許會有更多令人尷尬的「為什麼」需要父母回答,比起找藉口和躲閃,倒不如用正確的方式告訴孩子正確答案,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