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小歡喜》引發的思考:人這一生,如何才能活得自在?

2020-12-15 夏小憂

文/夏小憂

最近在追熱播劇《小歡喜》,學霸喬英子成績優異,一直名列全校第一,直到轉學生林磊兒的到來,才把她穩居第一的神話打破了,陶虹飾演的媽媽宋倩雖然嘴上說著不介意,但行動上卻處處表明了她的介意,她禁止英子再去參加天文館的演講,還沒收了她最喜歡的樂高,在宋倩看來,高三是最關鍵的一年,成敗在此一舉,所有的娛樂、愛好,統統都要給高考讓路。

劇中的另一個媽媽,海清飾演的童文潔也是一樣,「考上本科」是她常常掛在嘴邊念叨的話,上一秒因為兒子方一凡分數進步帶他吃大餐,後一秒聽說這分數依舊沒大學上、立馬拉著沒吃幾口飯的一凡去補習班......一凡要藝考,她說那是瞎浪費時間;一凡說他成績也許不夠好,但他情商高,她不關心,只是一心盯著考試分數不放......

電視劇《小歡喜》

這樣的家長在中國一抓一大把,他們認為,高考是人生中至關重要的考試,考上名校,找個好工作,再嫁/娶個好對象,人生就完滿了,就自在了。

可人生真的會因為考入名校就自在了嗎?

童文潔自己不就畢業名校嗎?她的人生自在嗎?我看似乎並不是那麼回事兒,隔三差五出么蛾子的兒子,把自己位置取代、還時常找她茬的下屬,哪一件事都夠她喝上一壺,都焦頭爛額了,還談何自在?

看著劇中的媽媽們一個比一個焦慮,一個比一個抓狂,孩子們一個比一個無奈,一個比一個委屈,我忍不住問自己:人生要怎麼樣才能從容自在?

帶著這樣的疑問,我打開了季羨林老先生的散文集《一生自在》,不得不說,老先生是真正有智慧的人。

他博古通今、學貫中西,精通英、德、梵等多國語言,是真正的文學大師,我以為他一定也逃不開「我吃的鹽比你們吃的飯還多」的過來人姿態,少不了對後人對晚輩的一番指點和說教,但翻開這本書,意外發現他率真、純粹、從容、豁達,毫無大師的架子。

即便談起當代年輕人身上的某些「惡習」,他也能夠帶著包容的態度去探討,以客觀的角度給出建議,而不是從權威的角度進行批判。跟很多年長的人反感「代溝」不同,他竟然對「代溝」大加讚賞,因為在他看來,有代溝才有進步,總不能年輕人跟老年人一模一樣吧?不得不說,季老先生他啊,真是耿直又可愛呢。

季老爺子還說,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不完滿才是人生。與其追求完滿,倒不如樂得自在。

一起來看看季老先生的自在人生,順便取取經吧。

一、關於讀書:開卷有益

在季老看來,讀書絕對是天下第一好事,因為書籍是貯存人類代代相傳的智慧的寶庫,人類想要獲得進步,就離不開增長智慧,所以當然要看書。

談到很多人喜歡反諷的「讀書無用論」,甚至搬出歷史上大字不識的馬上皇帝劉邦和朱元璋時,季老笑笑說,中國悠久的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者,是這一批「地痞流氓」,還是「秀才」?答案昭然若揭,這一批「讀書無用論」的現身「說法」者的「高祖」「太祖」之類,除了鎮壓人民、剝削人民之外,只給後代留下了什麼陵之類,供今天旅遊的人賺錢而已。他們對我們國家幾乎沒有貢獻可言。

這樣的道理放眼當下也是一樣,的確也有個別「土大款」,不愛讀書,照樣能夠發大財,招搖過市,但在季老看來,這些都是個別現象,暫時的現象,長久不了。並且,傳承文化也不能希望於這樣的人身上,還是要寄希望於莘莘學子、寄希望於全天下的讀書人們。

那讀書既然這麼重要,那我們應該讀什麼樣的書呢?

季老說,自己專業的書當然要讀,這不在話下。自己專業以外的書也應該「隨便翻翻」。知識面越廣越好,得到的信息越多越好,否則,很容易變成鼠目寸光的人。鼠目寸光不但不利於自己專業的探討,也不利於生存競爭,不利於自己的發展,最終為大時代所拋棄。

當讀書不再功利,而是變成一種嗜好,又怎會不自在呢?

二、關於教育:素質教育的重要性

古往今來,教育的重要性都無需多言,追溯到封建社會,帝王的所作所為,無一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利,教育也是一樣。中國兩千多年以來,都視教育為立國之本。因為只有不斷培養優秀的人才,我們國家的優秀文化才能繼續傳承,不會中斷。

如今這個時代更是如此,從「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口號上就可見一斑,這是一個全民重視教育的時代,就連親戚家剛上幼兒園中班的小朋友,暑假都上了好幾門興趣班,什麼畫畫班、滑輪班、英語班......

家長根本無暇顧及孩子有沒有興趣、學不學得會,關心的統統都是:人家孩子都學了,我家不學不就落後了嗎?這是家長的無奈嗎?不,這其實更是孩子的悲哀。

對於當前這樣一個焦慮的教育環境,季老提出兩點希望:

一是,希望切切實實地增加教育經費。學校的根本任務是教學和科研,是出人才,是出成果。只有把教育經費問題落到實處,解決各類學校經費短缺的問題,學校才能一心一意辦教育,而不是整天為「找錢」「創收」分心。

二是,希望重視大、中、小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和倫理道德教育。現在我們中華民族的一般道德水平確實有待提高,亂扔垃圾、闖紅燈、插隊、一言不合就動手等現象比比皆是,這都是素質教育不達標的體現。

每每看到「請吃飯期間起爭執被潑火鍋」、「崑山龍哥行兇被反殺」之類的社會新聞,我都覺得心裡堵得慌,忍不住會去想:如果我們的教育能夠從娃娃抓起,重視公民的品德教育、素質教育,而不僅僅是追求「面子」「金錢」「功名」這些世俗的標籤,是不是會少發生很多的人間悲劇?

唯有全方面抓教育,才能讓我們每個人都活得自在。

三、關於愛情:愛情不是全部

愛情這個話題,千古以來都被人們熱議。究其原因,季老總結說,如果一個人不想終生獨身的話,他就必須談戀愛以至結婚,這是「人間正道」。(當然,現在這個社會對婚戀觀越來越包容,加上婚姻對女人的束縛等等客觀影響,越來越多的女人不願意走進婚姻,這種現象也是有的,不過這裡不作過多討論)

在季老看來,愛情也許是人生裡不可或缺的一種東西,但它卻不該是我們人生的全部,一個把愛情視作全部的人是危險的。終日卿卿我我,神魂顛倒,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這樣的愛情還是慎重為好。

另外,兩個人「一見傾心」,立馬「閃婚」甚至「閃育」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季老說,兩個人必須有一個互相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不必過長,短則半年,多則一年,餘出來的時間應當用到刀刃上,搞點事業,為了個人,為了家庭,為了國家,為了世界。

雖然季老自嘲自己已經是博物館中的人物,無權對年輕人的生活說三道四,同時又直率地表示「有時候如鯁在喉不吐不快」,可在我看來,這樣的季老特別可愛、可敬。必須承認,他的個別觀點也許不再適合眼下的時代,但大部分的觀點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甜蜜的愛情,美滿的婚姻,是我們大多數人都嚮往的,但無論感情有多甜蜜、多默契、多......這些都不該成為我們人生的全部,如果世間的人們都沉迷於小情小愛,置其他事情於不顧,這個社會、這個世界還將如何運轉?

誠如季老說的那樣,唯有不把愛情當作人生的全部,我們才能自在。

電視劇《小歡喜》

四、關於人生:與其完滿,不如自在

都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放眼古今中外,又有誰真正覺得自己的人生是完滿的呢?

要不蘇東坡怎麼寫「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呢?南宋方嶽的詩句裡面怎麼有「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呢?這些膾炙人口的詩詞足以說明,人生啊,不完滿實屬常態。

包括《小別離》裡面幾個家庭也是一樣,各有各的不如意。

英子乖巧懂事、成績優異、眉清目秀,但因為宋倩虎媽式的教育方式,英子不敢在媽媽面前表現自己「孩子」的一面,常常違背內心、順從媽媽的管教,這樣的親子相處模式,很可能會讓英子形成「討好型」人格,即便沒有形成,也可能會讓英子在脫離媽媽的視線後,徹底放飛自我;另外,爸爸無底線的溺愛,也不利於英子的成長。這樣的家庭,自然不完滿。

方一凡家,爸爸方圓倒是通情達理、遇事不慌不忙,但媽媽童文潔常常三句話不到就掄起傢伙暴打方一凡,加上方一凡常年墊底的學習成績,一直是童文潔的一塊心病。不僅如此,方圓中年失業,童文潔也遭遇職場危機,這個家庭,更和完滿沾不上邊。

季洋洋跟方一凡一樣,學渣,對學習毫無興趣,夢想是做個賽車手,童年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跟父母關係冷淡,親子關係非常緊張。在不知情外人眼裡,這或許是一個令人豔羨的家庭,父親身居高位,母親的工作不錯,人又很nice,季洋洋除了成績不太理想,賽車方面很有天賦。但母親卻突然患上乳腺癌......

哪個家庭是完滿的?哪個人的人生是完滿的?沒有,誰也不完滿。

《一生自在》,讓我們跟著季羨林老先生的步伐,做個豁達、通透的人,學會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放慢腳步,品讀一個又一個不完滿,但自在的時光吧!

相關焦點

  • 《小歡喜》熱播:在新時代裡,如何做好父親的角色?
    撰文 | 張帆近日,都市情感劇《小歡喜》熱播,該劇圍繞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展開,聚焦親子關係、升學壓力等教育話題。劇中三位父親形象各異、特色鮮明,代表了當下中國父親普遍的三種類型,是本片的一大看點。父親的類型:他們比我們想像的更立體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為我們呈現了一段有親情、有愛情、有淚有笑、有共鳴的故事。劇中的三位父親,或幽默達觀,或沉穩細膩,可以說是中國父親的理想縮影。
  • 熱播劇《推手》大結局,引發人們對利益與道德之間平衡的深層次思考
    近期在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熱播的電視劇《推手》今晚將迎來大結局,隨著劇情臨近結束,劇中跌宕起伏的商戰情節吸引越來越多人的關注,這段曲折迂迴的人物成長之路即將抵達終點,而「推手」的終極意義也漸漸呈現。作為一部立足現實的勵志都市情感劇,《推手》中講述職場打拼、商業鬥爭、情感瓜葛的情節讓人感同身受,自開播以來熱議不斷,在浙江、江蘇兩大衛視播出後獲得了很高的收視率,雙臺收視穩定在0.9上下,並連續幾天保持雙臺破1,數度登頂榜首
  • 電視劇《小歡喜》迎來大結局,三個家庭三堂課:親子關係如何正確打開
    其實,《小歡喜》不僅是一部電視劇,更像是關於中國式教育的公開課第一課不過度焦慮不過分「放羊」,找到平衡點很多觀眾都記得《小歡喜》中有這樣一幕:高考臨近,高三考生媽媽童文潔看著仍不著急的兒子方一凡,氣不打一處來:「高考代表了你的一生
  • 熱播劇《小歡喜》作者說有一兩個主角的原型來自學軍中學
    前陣子,圍繞3個不同文化背景的高考家庭故事而展開的電視劇《小歡喜》熱播。3個家庭的喜怒哀樂不僅牽動著千萬觀眾的心緒,也讓許多人大呼太有共鳴了。今天下午,《小歡喜》的原著作者魯引弓在杭州學軍中學的家長論壇,還在論壇上透露了一個「大秘密」:《小歡喜》中有一兩個主角的原型就來自學軍中學。原來,魯引弓就住在學軍中學周邊的小區。小區鄰居中許多都是就讀於學軍中學的學生家庭。
  • 教育中的」小歡喜「
    最近天天被催稿子,必須鄭重地跟各位喜歡璟舒的小夥伴們道歉,因為經常收到私信,讓我跟大家分享教育文章與話題。其實今年文章少了的原因是現場跟家長的互動更多了,璟舒說粉絲見面會每個月至少會走過三個城市,會與將近1000名家長進行互動與教育溝通。
  • 電視劇《小歡喜》聚焦當下教育熱點,原著作者魯引弓說:好作品,要...
    螢屏內外  由黃磊、海清等主演,正在熱播的現實題材劇《小歡喜》以8.1的豆瓣評分跨入「現象劇」行列。  其實,這部劇源於同名小說《小歡喜》,它與之前聚焦留學話題的熱播劇《小別離》一樣,都是由作家魯引弓的原著改編。《文藝周刊》日前越洋連線正在海外的魯引弓,解碼中國式教育焦慮及其背後的「小歡喜」,並進一步解說如何寫好現實題材。  對應大焦慮,才有小歡喜  「『小歡喜』是黃磊起的。」
  • 《少年派》《小歡喜》……教育題材為何熱點頻現
    而《少年派》《小歡喜》則不約而同地圍繞高考展開創作,並延伸出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一系列話題的討論。創作者和觀眾為何對這一類型情有獨鍾?這個類型為何總能戳中大眾的敏感神經,激發廣泛的輿論關注?這些問題值得引起業界的思考。
  • 《小歡喜》引發的教育深思,您是哪一款父母?
    育蕾文化 想必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大家都有看過劇中講述了方家、季家、喬家的幾個孩子,在高三這一年的故事。《小歡喜》全方位展現了——家庭關係、教育方法、選擇興趣等大家關注的熱點元素,想必也讓你有所思考。
  • 熱播劇引發「褪黑素」與「咖啡因」之爭
    《我是餘歡水》海報《清平樂》海報從12集的短劇到70集的長篇,從現實題材到古裝傳奇,近期多部優質國產劇在螢屏競相「綻放」,奼紫嫣紅,美不勝收,恰似這春色滿園的好時節。「神仙劇」扎堆熱播,熱議也隨之而來。
  • 《小歡喜》持續熱播 原生家庭親情綁架引反思
    8月16日報導現實主義題材大劇《小歡喜》正在熱播。新劇情中,方圓選擇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宋倩則以南大太遠為由,再次反對了女兒的夢想;季勝利發現劉靜住院的真相,為了不讓兒子季楊楊分心,二人選擇繼續隱瞞。春風中學舉行高三心理健康講座,老師讓同學擁抱自己的身邊人,給彼此解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觀眾不由對三個家庭接下來的故事走向充滿期待。反思原生家庭的教育影響「以愛之名」的親情綁架直擊人心《小歡喜》圍繞三個不同的家庭,展現高三父母和子女緊張的備考狀態。
  • 佛說:一個人,能做到這句話,一定能活得輕鬆,活得自在!
    佛說:一個人,能做到這句話,一定能活得輕鬆,活得自在!佛法是人的一種活法。人應該通過佛法活著。你把它們分開了,這叫無明愚痴。佛法和你的生活也不應該分開,你把它們分開了,這也叫無明愚痴。我們很多人把佛法當作神話,把自己的生活和佛法分開,所以活得累。心累才是真正的累,心苦才是真正的苦。佛法是一種活法,用佛法這個活法來活著,才能活得輕鬆自在,才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 《小歡喜》大結局竟是在深圳這所學校拍的,學生們體驗當群演
    南都訊 記者伍曼娜 通訊員陳靜雯 新學期開學不久,深圳市龍崗區的華中師範大學龍崗附屬中學(以下簡稱「華中師大龍崗附中」)的師生們都在熱烈討論一部暑假熱播劇《小歡喜》,而且還坦言感受到了「小驚喜」,這是為什麼呢?
  • 《小歡喜》厲害了!劇中談成人話題不遮不掩,國產劇的又一突破
    《小歡喜》厲害了!劇中談成人話題不遮不掩,國產劇的又一突破這部劇又上熱搜了,在最近榜上都是八卦和政治的熱搜上,《小歡喜》只要一到播出時間,總會有幾個關鍵點登上熱搜。可見,這部劇的精彩程度和大眾之間的受歡迎。
  • 活得自在的人,懂得把握住這一個字
    每個人都想活得自在一些,但是不知道為何走著走著卻越活越累,身上的負擔越來越重。或許現實的生活的確讓人喘不過來氣,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讓自己活得那麼累,那麼辛苦,那些活得自在的人,其實就是懂得把握住一個度。
  • 《小歡喜》大結局很歡喜,看來被冤枉了,不是「標題黨電視劇」
    《小歡喜》大結局因故推遲了兩天,讓所有的觀眾都等到快失去耐心的時候,終於如約在昨晚播出,好在這次的大結局非常圓滿,也不辜負大家的等待了。在前段時間的劇情中,不少小夥伴都被熱播劇《小歡喜》給虐慘了,每天追劇眼淚譁譁的。這令大家對劇名心聲怨念:《小歡喜》究竟哪裡歡喜了?
  • 《小歡喜》中三組家庭不同的教育觀引發網友熱議,你最認可哪一組
    文/大奇電視劇《小歡喜》目前正在熱播中,這部劇主要講述三個高考家庭的故事, 可謂是酸甜苦辣都有啊,這部劇播出到現在也折射出一些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教育觀,《小歡喜》中的三個家庭的教育觀各不相同,但都存在一些弊端,引發網友們的熱議,有的認為正確,有的認為是錯誤的,全都各持己見,今天大奇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自己所認為的教育觀和三個家庭教育觀
  • 黃磊自述心路歷程:《似水年華》是我的青少年回憶,《小歡喜》就是...
    今晚(31日)就將登陸東方衛視的現實主義大劇《小歡喜》,於30日下午在北京舉行了開播發布會,既是總編劇又是劇中男一號的黃磊就在現場感慨:「我第一部戲《似水年華》就是我自己寫的,是想對自己青少年時期做一個回憶……我步入中年的感受就是這部《小歡喜》了。」
  • 這片就是「小歡喜」前傳
    不知不覺,《小歡喜》已經迎來收官之夜。儘管捨不得,還是要跟這部帶給大家無數歡樂的寶藏劇說再見。《小歡喜》雖然如約畫上句號,但檸萌影業的教育三部曲卻還沒到曲終人散的時候。雖說有的小朋友蹲馬步時經常搖搖晃晃,很勉強才能維持,可一旦瞥到周圍還在努力堅持的夥伴就不敢輕易鬆懈,更沒有人會因為覺得太辛苦就哭鬧。這群小朋友已經完全脫離了我想像中吵吵鬧鬧、只知道玩鬧的稚童模樣,反而給人以訓練有素的觀感。最震撼的一幕在於課程結束後那無比整齊劃一的場景。
  • 《小歡喜》:中國式親子關係圖鑑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變更,以及中產階層的壯大,教育方式和教育選擇越來越多元;從幼升小到小升初,從學區房到課外補習,從假期遊學到留學國外,都是輿論中長盛不衰的話題。選擇越多,問題就越多,教育引發的衝突也越來越常見。影視劇是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這些年來,教育題材的電視劇也就越來越多。今年則大有爆發之勢。
  • 黃磊收到了女兒的禮物,《小歡喜》為中齡女演員,打開市場大門
    近日大熱的現代劇《小歡喜》也迎來了大結局,而黃磊也發文稱自己收到的最好的禮物就是來自女兒誇自己主演的這部影片很好看,不得不說這部《小別離》的姐妹篇確實很吸引人,裡面的大抵內容與現實生活中處了同樣生活狀況的不勝其數,引發了巨大的共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