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歡喜》熱播:在新時代裡,如何做好父親的角色?

2020-12-23 新京報

撰文 | 張帆

近日,都市情感劇《小歡喜》熱播,該劇圍繞三個備戰高考的家庭展開,聚焦親子關係、升學壓力等教育話題。劇中三位父親形象各異、特色鮮明,代表了當下中國父親普遍的三種類型,是本片的一大看點。

在近些年播出的家庭都市劇中,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較為少見,開明、細膩、智慧型的父親受到觀眾認可,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的婚姻觀、家庭觀的轉變。雖然新型父親在影視劇中頻繁出現,但在現實中,父親對家庭教育的參與,仍有一段路要走。

父親的類型:他們比我們想像的更立體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小歡喜》為我們呈現了一段有親情、有愛情、有淚有笑、有共鳴的故事。劇中的三位父親,或幽默達觀,或沉穩細膩,可以說是中國父親的理想縮影。

黃磊飾演的方圓,是一個居家好男人,與兒子如同「哥們」,教育問題聽從妻子的意見。面對妻子和兒子的矛盾,他能左右逢源,順利化解家中的問題。

沙溢飾演的喬衛東,與妻子離婚多年,前妻對女兒有極強的控制欲,為了讓女兒能在母親的重壓之下獲得喘息,他總是想辦法滿足女兒的各種要求。因為女兒的生活起居全由前妻照料,喬衛東偶爾出現,卻又對女兒過於寵愛,屢次引發母女矛盾,被網友稱為「詐屍型」育兒。

王硯輝飾演的季勝利是一名區長,他和妻子為了事業奔波,兒子一直由親戚照料,高三才重新回到父母身邊。他既有父親的威嚴,又為了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而小心翼翼。

沙溢飾喬衛東

三位父親代表著不同的類型,方圓開明、喬衛東細膩、季勝利深沉。但他們也有很大的共性:為了拉近與孩子的關係,從而支持他們的選擇、嘗試他們愛的事物,努力做一個開明、慈愛的父親。在劇中所展現的高三學生的家庭生活中,他們都沒有缺席。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父親們的性格和情感都更為多元,與子女間的關係也更為複雜。美國學者史蒂芬·波爾特在《父親的因素》一書中,將父親分成了「苛求成就型」、「定時炸彈型」、「消極沉默型」、「父愛缺席型」以及「良師益友型」五種類型。但,沒有一種父親是單一類型,他們身上往往具有多個類型的多個特點。

《父親的因素》,【美】史蒂芬·波爾特著,高文輝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4月版

苛求成就型父親,要求孩子一切做到最好,但或許同時會具有矛盾心理:「不要比我做得更好。」這種內心的衝突,源自其自我價值的缺乏,導致孩子長大後會更重視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是自己的想法和感覺。

定時炸彈型父親,也是「客廳裡的恐龍」,他們總是大喊大叫、隨意發洩自己的情緒。這種類型父親的子女,在童年時代為避免父親發怒,總是小心翼翼地維持家裡的和平氣氛,並暗中觀察父親。他們錯過了成長中許多正常的發展階段,長大後會避免衝突,對無法控制的事情感到焦慮。

消極沉默型父親,不會主動或者直率地談到任何有關家庭、事業或者個人生活上的事情,他們習慣於默默付出。消極型父親的子女們,會懷疑自己的溝通能力,以及建立有意義的人際關係的能力。

父愛缺席型父親,忽略或不理解孩子,也不關心這種養育方式帶來的負面影響。然而,父親缺席與父親在位一樣,對子女的人生有很大影響。

良師益友型父親,會鼓勵、陪伴、愛護子女,他們深知父親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良師益友型父親的孩子,具有理解別人的洞察力和同理心,會用積極的方式與別人溝通。他們能夠如此,是因為這些已經成為他們生命中身體力行的原則。

父親,也許就人類本性而言,是一種文化的創造。家庭和社會的出現,讓父親的功能逐漸明晰,父愛開始被需要。人並不能天生成為父親,而是要通過後天學習,並與子女一同成長。

《父性》,【意】魯伊基·肇嘉, 張敏、王錦霞、米衛文 譯,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5年6月版

開明型父親:影視劇背後的觀念轉變

黃磊飾演的開明型父親,代表了當下都市家庭劇中常見且大受歡迎的父親形象:用陪伴代替管教,兼具智慧和溫情的新型父親。

改革開放後,都市家庭劇逐步興起,其中的父親形象也經歷了幾個階段的變化,反映了社會生活中「父親」這一角色功能的改變。

古代中國是君父同倫、家國同構的宗法社會,政治經濟權利的繼承是依靠血緣關係,所以孝文化,父親的權威由此產生。在早期的都市家庭劇中,父親形象還是傳統的一家之主,無論其本身性格是慈愛還是嚴厲,他都是精神權威的象徵。這表明,在改革開放初期,即便父子核心制的家庭結構正在瓦解,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仍然受著傳統道德的深刻影響。

1990年電視劇《渴望》,引發萬人空巷的收視熱潮,藍天野飾演的王子濤是受人喜愛的傳統型慈父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父權家長制的理念開始受到巨大衝擊,在都市家庭劇中出現了一種「缺席的父親」,他們忙於事業,或有外遇。因為各種原因缺席孩子的成長,象徵了傳統父權的式微。

2009年電視劇《蝸居》,描寫了市秘書長宋思明和大學生海藻的婚外情。宋思明缺席女兒成長,不是一個稱職的丈夫和父親。

近些年,人們的婚姻觀、家庭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越來越開放包容。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家庭地位的提高,妻子和母親在家庭關係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影視劇中的父親形象,逐步擺脫了大男子主義,他們在追求事業的同時,有著更加活潑積極的生活態度,劇中也著重展現他們對妻子的愛、與孩子平等交流的姿態。如《小別離》、《小歡喜》中幽默達觀、親和力滿分的方圓,便是受到觀眾喜愛的「貓爸」。

黃磊飾《小別離》、《小歡喜》中的方圓

我們不禁要問,影視劇中的父親形象,為何會有如此改變?

帕森斯有一個著名的假說: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家庭會經歷從擴大家庭到核心家庭的轉變,也可以把這個轉變概括為從親子軸為主的家庭向夫妻軸為主的家庭轉變。在當下中國,這個轉變已然發生。在夫妻核心的家庭中,以往父權制家庭的權威與服從模式逐漸消失,父親必須要陪伴家人,溫和得當地教育子女,才能保證良好的家庭秩序。

同時,隨著社會發展、女性獨立,男女分工的清晰界限已經不存在,現代家庭不再是「男主外、女主內」,而是追求更平等的家庭模式。所以,女性對事業的追求和男性在家庭中的作用,都被時下的都市家庭劇凸顯。

李銀河,《中國婚姻家庭及其變遷》,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在家庭都市劇中,與智慧溫情的新型父親同時出現的,是強勢上進的母親。對這一類型女性的塑造,往往參照了同等身份的男性,將人們印象中男性會做的事情安排在女性身上。

霸道獨斷的「虎媽」們,一方面反映了中產階級的普遍焦慮,另一方面體現了在挑戰父權社會時,當代女性身份認同的過度表達。為了襯託「虎媽」形象、化解過度焦慮、乃至更好地刻畫人物衝突,影視劇中的父親變得更溫柔、開明,甚至缺乏責任感、無原則寵愛子女。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影視劇的消費主體是女性,溫柔顧家的男性更符合當下女性新的審美趨向,能夠引起受眾的喜愛和討論。而新的父親形象、教育理念,也會隨著影視劇的傳播,進入現代家庭,引起反思和改變。

父親參與:從爸爸去哪兒到爸爸回家

在《愛的藝術》中,美國哲學家艾瑞克·弗洛姆說,「母親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而「父親則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越來越受重視,影視劇中的新型父親便代表了這一潮流。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仍面臨著「爸爸去哪兒了」的困惑。在《小歡喜》中,季楊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他從小養在舅舅身邊,高三開始,一直忙於事業的父母空降,讓他無所適從,父子之間小心翼翼地相處,卻還是矛盾重重。

季楊楊與父親季勝利

2015年《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在家庭教育分工中母親唱主角,有近半數父親「缺位」。針對「輔導孩子學習」、「接送孩子上下學」、「開家長會」、「培養孩子日常行為習慣」、「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教孩子明辨是非」等14項內容,調查結果顯示,「爸媽共同承擔」的情形佔到40.6%,「媽媽為主」的40.3%,「爸爸為主」的11.6%。在「父親缺席」的局面下,「父親參與」開始被認識、討論和鼓勵。

「父親參與」,主要指作為父親的男性與母親共同負責子女的教育、保健等,現在已經被拓展和細分到九個維度:責任、學業參與、對母親的支持、為孩子提供(經濟)支持、在一起的時間和交流、鼓勵和感染、智力發展、閱讀和家庭作業支持、注意力培養。但「父親參與」,並不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早在1994年開羅召開的國際人口與發展會議上,便強調了「男性的責任和參與」,其中便包括生育領域的責任。

「父親參與」對子女的健康成長,起著如母親一樣重要的作用。比如,父親在與孩子交流時,喜歡採用舉高、扔來扔去等更刺激的方式,這與母親的溫柔愛撫相輔相成,更有助於兒童的性別角色認同。兒童與父親相處,經常採取有力量的遊戲方式,在這種遊戲中獲得的快樂和滿足更能培養他們勇敢、自信、堅強等良好的品質。

值得注意的是,人們對兩性對子女的教育往往有著比較刻板的印象:一是女性更擅長養育子女,二是父親在養育子女時,比母親更有計劃性、目的性, 又兼具勇敢、獨立、果斷的個性品質。而據社會科學的研究表明,兩性在養育子女的能力上並不具有絕對性的差異,母親看上去更擅長照顧子女,是因為她們往往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父親也是因為缺乏練習而顯得生疏。

如果說我們只能從母親那裡得到溫暖和陪伴,從父親那裡學會堅強和勇敢,那麼這些都是基於對兩性差異的本質主義認識。兩性的區別並非全部是由自然決定的分類,很大程度上是社會文化所建構。所以,兩性在教育子女時所扮演的「溫柔的母親」和「剛強的父親」的角色,也是這種社會文化的延伸。

撰文丨張帆

編輯丨餘雅琴

校對丨薛京寧

相關焦點

  • 電視劇《小酒館》熱播 以編劇高滿堂父親為角色原型
    半島記者 劉禮智由高滿堂、李洲編劇,劉江執導,陳寶國、秦海璐主演的電視劇《老酒館》正在北京衛視熱播。酒館雖小,卻激蕩歷史風雲,故事年代跨度從1928年延續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講述闖關東來到東北的小人物陳懷海(陳寶國飾),在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大連,開老酒館謀生計,並通過老酒館結交抗日誌士,傳播抗日思想,與殖民者鬥爭的故事。
  • 小歡喜劉靜得癌是哪一集?小歡喜劉靜最後結局如何扮演者是誰
    《小歡喜》讓人想哭的名場面有很多的,尤其是得知劉靜得癌症的時候,劉靜這個角色溫柔又有力量非常圈粉。那麼小歡喜劉靜得癌是什麼時候?小歡喜劉靜結局怎麼樣?讓娛樂塘主來告訴你們吧。  小歡喜劉靜得癌是第幾集小歡喜第19集,劉靜得知自己患癌症,醫生告訴她乳腺上有腫瘤,4C,惡性概率大,建議做穿刺手術進行活檢,之後她就瞞著家人住院了,第28集季勝利發現劉靜住院事實,最近劇情中大家都知道了,季勝利陪劉靜到醫院去拿檢查結果,醫生解讀了檢查結果,是乳腺癌二期,不算很嚴重,是有得到治癒的可能的,改為保守治療。
  • 《小歡喜》:中國式親子關係圖鑑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變更,以及中產階層的壯大,教育方式和教育選擇越來越多元;從幼升小到小升初,從學區房到課外補習,從假期遊學到留學國外,都是輿論中長盛不衰的話題。選擇越多,問題就越多,教育引發的衝突也越來越常見。影視劇是社會現實的一種反映,這些年來,教育題材的電視劇也就越來越多。今年則大有爆發之勢。
  • 熱播劇《小歡喜》引發的思考:人這一生,如何才能活得自在?
    文/夏小憂最近在追熱播劇《小歡喜》,學霸喬英子成績優異,一直名列全校第一,直到轉學生林磊兒的到來,才把她穩居第一的神話打破了,陶虹飾演的媽媽宋倩雖然嘴上說著不介意,但行動上卻處處表明了她的介意,她禁止英子再去參加天文館的演講,還沒收了她最喜歡的樂高,在宋倩看來,高三是最關鍵的一年,成敗在此一舉,所有的娛樂
  • 《小歡喜》持續熱播 原生家庭親情綁架引反思
    8月16日報導現實主義題材大劇《小歡喜》正在熱播。新劇情中,方圓選擇支持方一凡的藝考夢;宋倩則以南大太遠為由,再次反對了女兒的夢想;季勝利發現劉靜住院的真相,為了不讓兒子季楊楊分心,二人選擇繼續隱瞞。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高考和家人孰輕孰重映射現實新劇情中,宋倩(陶虹飾)和閨蜜童文潔(海清飾)反思各自教育觀,並打算向「別人家的媽媽」劉靜(詠梅)學習。晚上,童文潔在方圓(黃磊 施)、林磊兒(劉家禕 飾)的圍觀中,聲淚俱下向兒子方一凡(周奇 飾)檢討自己,卻在方一凡提出想要參加藝考時,選擇了迴避。
  • 《小歡喜》大結局很歡喜,看來被冤枉了,不是「標題黨電視劇」
    《小歡喜》大結局因故推遲了兩天,讓所有的觀眾都等到快失去耐心的時候,終於如約在昨晚播出,好在這次的大結局非常圓滿,也不辜負大家的等待了。在前段時間的劇情中,不少小夥伴都被熱播劇《小歡喜》給虐慘了,每天追劇眼淚譁譁的。這令大家對劇名心聲怨念:《小歡喜》究竟哪裡歡喜了?
  • 教育中的」小歡喜「
    最近天天被催稿子,必須鄭重地跟各位喜歡璟舒的小夥伴們道歉,因為經常收到私信,讓我跟大家分享教育文章與話題。其實今年文章少了的原因是現場跟家長的互動更多了,璟舒說粉絲見面會每個月至少會走過三個城市,會與將近1000名家長進行互動與教育溝通。
  • 看完《小歡喜》童文潔這句話,做父母的感同身受!
    看完《小歡喜》童文潔這句話,做父母的感同身受!#小歡喜#今年暑假裡有兩部關於高考題材的熱播劇,讓很多觀眾都十分喜愛,一部是閆妮、張嘉譯合作的前幾天,《小歡喜》剛剛上演大結局,很多做父母的看到這兩部電視劇真的可以說是感慨萬千,因為這兩部劇太貼近生活了,仿佛就發生在自己身邊一樣。都說母愛是偉大無私的,從《小歡喜》一個細節中,就可以印證母愛的偉大!俗話說是慈母嚴父,母親一直是家庭中最溫暖的存在,父親則像是一座巍峨的高山一樣威嚴。很多孩子從小就是很忌憚父親的。
  • 熱播劇《小歡喜》作者說有一兩個主角的原型來自學軍中學
    前陣子,圍繞3個不同文化背景的高考家庭故事而展開的電視劇《小歡喜》熱播。3個家庭的喜怒哀樂不僅牽動著千萬觀眾的心緒,也讓許多人大呼太有共鳴了。今天下午,《小歡喜》的原著作者魯引弓在杭州學軍中學的家長論壇,還在論壇上透露了一個「大秘密」:《小歡喜》中有一兩個主角的原型就來自學軍中學。原來,魯引弓就住在學軍中學周邊的小區。小區鄰居中許多都是就讀於學軍中學的學生家庭。
  • 評論:「爸爸去哪兒」與「如何做父親」
    評論:「爸爸去哪兒」與「如何做父親」 >   最近,湖南衛視熱播節目《爸爸去哪兒》,觀後讓我想起魯迅先生1919年在「破除舊思想、開啟新文化」的背景下,寫的《我們現在如何做父親》。
  • 《結婚的秘密》熱播 馬麗狠角色展戲骨魅力
    馬麗演繹惡婆婆賀心萍  日前,由張嘉譯、王海燕、邢佳棟、馬麗等實力派演員主演的電視劇《結婚的秘密》正在北京電視臺影視頻道每晚四集熱播  《結婚的秘密》講述一個小餐館老闆娘的三個女兒在愛情和婚姻中遇到的種種酸甜苦辣為主線。馬麗在劇中飾演的賀心萍是賀家的二小姐,年輕時姿色姣好,人生路卻頗為坎坷,而她把這一切歸咎於兒媳,從此開始了對兒媳百般的刁難。同時為了自己孩子的幸福,製造了一個又一個騙局。對於這種反面角色,馬麗直言,自己非常喜歡。
  • 電視劇《小歡喜》聚焦當下教育熱點,原著作者魯引弓說:好作品,要...
    螢屏內外  由黃磊、海清等主演,正在熱播的現實題材劇《小歡喜》以8.1的豆瓣評分跨入「現象劇」行列。  其實,這部劇源於同名小說《小歡喜》,它與之前聚焦留學話題的熱播劇《小別離》一樣,都是由作家魯引弓的原著改編。《文藝周刊》日前越洋連線正在海外的魯引弓,解碼中國式教育焦慮及其背後的「小歡喜」,並進一步解說如何寫好現實題材。  對應大焦慮,才有小歡喜  「『小歡喜』是黃磊起的。」
  • 《少年派》《小歡喜》……教育題材為何熱點頻現
    比如,聚焦「幼升小」話題的《虎媽貓爸》曾讓很多家長感同身受唏噓不已。而講述都市家庭應對中考故事的《小別離》戳中無數家長的內心,成為當年現象級劇作。去年暑期檔播出的《帶著爸爸去留學》,將教與養的敘事挪移到海外,延展了家庭劇聚焦教育主題的社會空間。而《少年派》《小歡喜》則不約而同地圍繞高考展開創作,並延伸出親子關係、原生家庭等一系列話題的討論。創作者和觀眾為何對這一類型情有獨鍾?
  • 《風犬少年的天空》熱播 專訪徐梓鈞:挑戰不同類型的角色去提升自己
    在此次專訪中,徐梓鈞向大家分享了她學生時代的青春故事,並且她也透露了保持身材的方法和未來想實現的目標。環球網娛樂記者:《風犬少年的天空》講述了一群高中生的校園青春故事,拍攝期間您是否也會回想起您的學生時代?(可以分享一件您學生時代的青春故事)徐梓鈞:有一場戲是我們去看學校的籃球比賽,然後我就會回想起我高中的時候也會跟閨蜜去看學校組織的籃球比賽,我們在場邊為他們加油、助威。
  • 盤點《海底小縱隊》裡那些有趣可愛的角色
    盤點《海底小縱隊》裡那些有趣可愛的角色BBC熱播海洋探險動畫《海底小縱隊》於2014年7月正式登陸央視少兒頻道首播。精緻的畫面呈現與天馬星空的想像力,更增添了動畫的觀賞性與趣味性。接下來讓我們細數作品中那些代表人物吧!
  • 標準東北腔,大頭表情包,《小歡喜》喬英子父親承包了全劇笑點
    文 /菲菲近日來最火的電視劇恐怕是《小歡喜》了。黃磊、海清、陶虹、沙溢等老戲骨聯合演繹,槓槓顏值+妥妥演技,加上當下熱門的中國式家庭教育題材,牢牢吸引了觀眾的眼球,讓觀眾追劇追得欲罷不能。從此,廣大追劇黨的表情包裡又多了一個大頭男,溫油地對你喊「英子~開門~是爹地~」。這個大頭男是喬英子的父親,一個看起來有點「痞痞的」,實際對女兒傾注細膩深厚的父愛的商人父親,由沙溢來飾演。這是沙溢首次挑戰扮演一個高三學子的父親,實際上啊,他本人的年齡還夠不著當一個高三學子的父親。
  • 《睡美人》熱播 凌瀟肅:角色好壞讓觀眾去評價
    凌瀟肅飾演秦明昊  搜狐娛樂訊 日前,由凌瀟肅、李彩樺、江祖平主演的都市情感懸疑劇《情謎睡美人》,正在江西衛視、河南衛視黃金檔熱播而在凌瀟肅看來,無論是之前《回家的誘惑》裡的洪世賢,還是《情謎睡美人》裡的秦明昊,「從我的創作角度來看,這兩個角色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本性善良」。 談及新劇中角色凌瀟肅表示:「劇中我扮演的秦明昊,他的好與壞讓觀眾去評價,結局如何還要大家繼續觀看才知道。」
  • 都是控制狂媽媽,為何《小歡喜》裡的宋倩被體諒,而她卻遭全網罵
    在2019年裡,市場上也出現了不少關於高考的現實題材劇,其中的代表作當屬《少年派》和《小歡喜》。《少年派》和《小歡喜》不但佔據了2019年平均收視率前十,還引發了無數網友關注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可以說是既有熱度又有深度的電視劇。同屬於高考題材的電視劇,《小歡喜》和《少年派》難免有撞梗的地方,例如生二胎、直播、輕生、藝考、被詐騙、失業、陪讀、精神病等。
  • 電視劇《小歡喜》迎來大結局,三個家庭三堂課:親子關係如何正確打開
    熱播電視劇《小歡喜》昨晚迎來意料中的「小團圓」結局:喬英子如願考取南京大學天文系;林磊兒考入清華大學;方一凡雖然成績不好,但也憑藉著歌舞特長考取了南京藝術學院;季楊楊在媽媽生病後迅速成熟起來,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績但在螢屏前,圍繞這部電視劇的討論遲遲沒有降溫。
  • 當《少年派》遇到《小歡喜》
    無論時代怎麼更替,少年人的心性不變,而裡邊重文輕理的林妙妙、永遠學霸的錢三一(這個名字起的好),還有他們的戲骨父母——張嘉譯與閆妮,大家都在一個蓬勃的環境裡吵吵鬧鬧,那種有活力的氛圍,特別符合《少年派》這個題目。唯一有點缺失的,是林妙妙這個班主任,也是他的姨父,總覺得不那麼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