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新生兒比大人更怕冷,也更怕熱。」
新生兒是怕冷還是怕熱的問題,一直是困擾多數家長的一個問題。孩子出生之後,很多家長都無法準確的把握給他們穿衣蓋被的技巧。
有時候,明明感覺溫度還可以,就給他們少穿了一點,結果感冒了;有時候覺得空氣有些涼,就給他們多蓋了被子,結果反而出汗發熱了...
那麼,新生兒究竟是怕熱還是怕冷呢?家長們又該如何給他們正確穿衣蓋被呢?
作為一名新手寶媽,糖糖媽因不知道如何正確照顧出生後的小寶貝,於是就請了婆婆來幫忙照顧。
可是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她發現了一個明顯的矛盾。
婆婆因擔心寶寶怕冷,所以就給他穿的很厚,而且晚上睡覺也裹的嚴嚴實實,導致他每次都出一頭的汗,這明顯就是太熱了呀。
每次看著寶寶滿頭大汗的模樣,糖糖媽媽就很是心疼。
為什麼都把寶寶捂得發熱了,還擔心他怕冷呢?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1. 新生寶寶會怕熱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如果穿的太多或者穿的太厚,周圍環境溫度又太高,那麼他們體內的水分很容易會從皮膚「過度蒸發出去」。
從而造成身體內部血液循環不足的問題,繼而引發高熱反應,也就出現了捂熱症候群,嚴重的會導致寶寶缺氧哦。
2. 新生寶寶會怕冷
新生兒出生之後,第一他們身體的脂肪含量比較少,尤其是皮下脂肪;第二他們主要是通過全身來散熱,因此,缺少了更多脂肪的保暖作用,他們也更容易怕冷。
再加上新生兒是沒有寒冷顫抖反應的,也就是說他們即使感覺到冷了,也不會立即很明顯的表現出來,讓家長及時發現。
綜合兩種觀點來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新生兒因神經系統還未發育完全,自身調節體溫適應環境溫度變化的能力有限。
所以面對外圍的冷熱溫度變化,他們會更加敏感,從而既怕冷又怕熱。那麼,如何更準確的把握新生兒的適宜溫度呢?
「『適中溫度』的醫學概念是在《鄭玉巧育兒經》中提出的,它特指在裸露狀態下,新生兒最適宜的環境溫度。」
書中詳細的介紹了新生兒「適中溫度」的計算方法,如下:
「對於出生1周以內的新生兒:36.6-0.34*(出生時胎齡周數-30)-0.28*日齡
對於出生1周以上的新生兒:36-1.4*體重公斤-0.03*日齡」
家長們可以根據上述計算方法來得出寶寶們的「適中溫度」。
一般情況下,新生兒出生後的天數越長,他們的「適中溫度」就會越低,到了一定的階段,會處於一個穩定的溫度參數。
家長們需要注意一點,如果新生兒的生活環境溫度跟「適中溫度」差距太多,因他們調節溫度能力有限,所以很有可能會出現受涼或者太熱的反應,引發身體不適。
因此,於家長而言,最好的做法是把環境溫度調整到跟新生兒適合的「適中溫度」一致,或者不要差距太多,然後給寶寶們進行適當的保暖,基本上就能夠讓他們維持正常體溫。
1)新生寶寶蓋被子
「新生兒因神經系統發育還未完全,所以即使入睡後他們身體的新陳代謝水平還不能在短時間內下降,所以體內的熱量只能以出汗的方式釋放出來。」
這也是新生兒在入睡後的1-2個小時之內容易出汗的重要原因之一,基本上等到興奮的神經系統安靜下來,就能夠好轉。
因此在寶寶剛入睡後的1-2小時內,可以先不用給他們蓋被子。
對被子的選擇可以根據季節氣候的變化,比如夏天可以選擇紗布涼被、冬天就選擇加棉的被子等。
2)新生寶寶穿衣服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中提到,如果周圍環境溫度沒有超過24攝氏度,那麼新生兒是需要多穿幾層衣服來保暖的。
非常實用的參考方法:同等溫度下,嬰兒的衣物需要比成人感到舒適的厚度多一層。」
因此,家長們給寶寶穿衣服,可以參考上述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一點,儘量不要用老人的穿衣標準來做參考。
老人相較於成年人和新生兒來說,新陳代謝比較慢,所以會更怕冷,因此用他們的穿衣標準來做參考會不太準確。
建議用爸爸的穿衣標準來做參考,這是因為新生兒的新陳代謝比較快,跟爸爸的穿衣需求比較接近。
最後,給寶寶穿的衣服儘量保持透氣、舒適、吸汗、柔和、寬鬆、淺色等的棉質衣物。
歡迎討論
寶寶的穿衣蓋被,你做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