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釵滴翠亭嫁禍黛玉,書上說是「金蟬脫殼」,其實卻是另一個計策

2020-12-17 誰和蒲公英有約定

在小說《紅樓夢》中,作者著重描寫了三個主要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但就文學上的人物塑造來說,薛寶釵才是作者筆下塑造的最為成功的典型人物。

薛寶釵的人物性格十分複雜,這就導致了讀者對她評價的褒貶不一,尤其是當在寶釵和黛玉之間進行優劣評論的時候。

光緒年間,鄒弢和他的朋友許紹源都喜歡讀《紅樓夢》,但是兩人在釵、黛之間進行取捨時的意見卻大相逕庭。鄒弢喜歡黛玉,不喜歡寶釵,而許紹源則與他恰恰相反。有一天,兩人又爭論了起來,結果竟然鬧到了兩人「一言不合,遂相齟齬,幾揮老拳」的程度。

現在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喜歡寶釵的讀者,往往會稱讚她的安分守時,溫柔平和,是一個賢妻良母的人選,而不喜歡寶釵的讀者,更是會在小說中找到她的許多的「壞」。

例如,寶釵對功名利祿熱切的渴望——「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或者,是她對年輕生命的漠視,當金釧跳井自殺之後,寶釵是這樣勸慰王夫人的:「不過多賞他幾兩銀子發送他,也就盡主僕之情了。」

這是作為一個人該說的話麼?

而我認為,小說中寶釵最為招黑的事情,莫過於她在滴翠亭外嫁禍於黛玉了。

寶釵聽到的「悄悄話」的性質,相當嚴重

明清時期,程朱理學大行其道,導致社會上對女孩子們的行為有著極為嚴格的規範,尤其是當涉及到青年男女之間的感情問題時。

那時候年輕人之間的婚姻,講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要是有人膽敢嘗試自由戀愛,「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鑽穴隙相窺,逾牆相從」的話,那問題可就嚴重了,「父母國人皆賤之」,這是多麼狠毒的一句咒罵啊。

賈芸自從進了大觀園來種植花草樹木之後,就看上了寶玉的丫鬟紅玉,想要和她結識,可又苦於沒有機緣。

正好,賈芸在無意中聽到紅玉和小丫頭墜兒說自己丟了一塊手帕,於是他過後就把自己的一塊手帕拿給了墜兒,說這是他拾到的,要她拿去問一問紅玉,是不是她丟的那一塊兒。

賈芸想,紅玉要是也對他有意的話,自然就會收下這份定情物的。

其實紅玉同樣也看上了賈芸,所以當墜兒在滴翠亭裡把賈芸的手帕拿出來問紅玉的時候,紅玉不但收下了他的手帕,還打算用自己的一個隨身帶著的小物件來做回禮。

這哪是回禮呀,這分明是在利用無知的小丫頭墜兒,來為他們私相傳遞定情信物。

寶釵在滴翠亭外偷聽了他們的故事之後,也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於是就在心裡稱他們為「姦淫狗盜」之徒,想自己一個清清白白的大小姐,要是被牽扯進這樣的事情裡面去,那可就太丟人了。

當鴛鴦撞見司棋和潘又安的醜事時,她自己是有多麼的難為情啊。鴛鴦只是一個丫鬟,而寶釵卻是一個大家族的千金小姐。

然而,黛玉也是一個千金小姐啊,難道寶釵就不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道理麼!

事件的中心人物紅玉,「是個頭等刁鑽古怪東西」

紅玉在寶釵的眼中,是個「素昔眼空心大」,是一個「頭等刁鑽古怪」的人,這樣的人可不好惹,現在自己竟然在無意中聽到了她的短處,這要是讓她知道了,難免不會有被她暗地裡報復的可能。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紅玉的能量,雖然她只是賈府裡的一個三等丫鬟。

在小姐們搬進大觀園之前,紅玉早就被分配在怡紅院裡工作了,後來恰好寶玉又住進了怡紅院,紅玉也就成了服侍寶玉的人。雖然她只是做一些燒茶爐子、餵鳥的活計,到不了寶玉的身邊,但她要是萬一有機會靠近寶玉的話,說上幾句寶釵的壞話,那可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呀。

對於寶釵來說,這種事情不得不防。

再說,寶釵自選秀女失敗之後,母女二人放著自家的宅院不住,長期寄居在賈府裡,即使薛姨媽不對寶釵明說出自己的打算,冰雪聰明的寶釵恐怕也想得到母親的良苦用心了吧。

所以,寶釵對寶玉身邊的丫鬟們還是相當留心的,最起碼紅玉作為寶玉的丫鬟,寶玉見了面還都不認識紅玉呢,而寶釵在滴翠亭外一聽,就知道了她是怡紅院的紅玉了。再說,寶釵的丫鬟鶯兒,後來還認了寶玉的貼身小廝茗煙的母親為乾娘呢,這裡面未必不包含著寶釵的小心機。

寶釵和寶玉身邊的丫鬟、小廝們聯絡感情還怕來不及呢,怎麼會願意得罪她們呢。

更何況,紅玉還是榮國府管家林之孝的女兒,她的媽媽林之孝家的就負責管理榮國府的丫鬟、婆子們,是一個很有權力的下人,寶釵可不想在做「寶二奶奶」之前,就先得罪了管家的女兒。

寶釵並不是急中生智,而是深思熟慮

自從寶釵來到滴翠亭外聽到紅玉和墜兒的談話,一直到紅玉忽然想起探查一下外面是否會有人偷聽,在這麼長的時間裡,寶釵有著這麼多的思考時間,她完全可以思考一下自己偷聽這種事件的危險性,順便也可以想一想自己的身份,這麼做(偷聽丫鬟們的隱私)是否合適?

然而,她選擇了繼續聽下去。

如果寶釵真是一個「女夫子」的話,當她一聽到紅玉和墜兒的談話內容有所不妥的時候,她就應該立即起身離去。畢竟挺身上前去斥責她們行為的不和禮法是不合適的,自己又不是人家的主子,你管不著,再說,這也不是一個大小姐該管的事情啊。

在來到滴翠亭之前,寶釵原先是想要去瀟湘館找黛玉玩兒的,但是見到了走在前面的寶玉,她就停住了腳步:

寶釵便站住,低頭想了一想:寶玉和黛玉是從小兒一處長大的,他兄妹間多有不避嫌疑之處,嘲笑不忌,喜怒無常;況且黛玉素多猜忌,好弄小性兒:此刻自己也跟進去,一則寶玉不便,二則黛玉嫌疑,倒是回來的妙。

試想一個女孩子,在見到了自己喜愛的男孩子去苦苦追求他喜歡的另一個女孩子,她的心裡又該如何做想呢?離開瀟湘館,不去參合寶玉和黛玉之間的「爛帳」,是寶釵的理智,但當她遇到能為自己扳回一局的時候,她又該如何做呢?

在小說中,說寶釵是使了一個「金蟬脫殼」的計策,這計策指的是製造或利用假象來保住自己,但黛玉卻不是一個假象,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同樣也生活在大觀園裡的人,寶釵這麼做,實際是在把自己摘了出來,卻把黛玉陷入了危險的境地之中;。

這可不是什麼三十六計中的「金蟬脫殼」,分明是「李代桃僵」。

相關焦點

  • 寶釵的心思有多細膩?這個情節,說是寶釵嫁禍黛玉,其實含義很深
    很多人說寶釵的金蟬脫殼,其實是在嫁禍黛玉,可事情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一、寶釵心思細膩,擁有與年齡不相匹配的成熟寶釵早年喪父,只有一個性格懦弱的母親,以及一個不著調的哥哥。寶釵撲蝶的這一段描寫,也將讀者的心思拉了回來,認清了這個心思細膩的女子,不過青春年華的妙齡少女罷了。二、仿佛情報高手,周旋賈府遊刃有餘撲蝶的路徑將她引向了滴翠亭,也是最出名的寶釵嫁禍黛玉案。
  • 滴翠亭偷聽事件,薛寶釵嫁禍黛玉,如果被黛玉知曉會有什麼反應?
    我們先來回憶下第27回的「滴翠亭楊妃戲彩蝶」事件。正值四月二十六日祭餞花神,眾姊妹齊聚一堂,唯獨林黛玉沒到,薛寶釵自告奮勇,要前往瀟湘館去找林黛玉。於路上看見一隻玉色蝴蝶,寶釵動了少女心,拿著團扇撲蝶,正巧到了滴翠亭,聽到了亭子內丫環小紅和墜兒的悄悄話。寶釵在亭外聽見說話,便站往裡聽。
  • 陷害就是陷害,哪怕寶釵說蹲在那兒玩水的是薛姨媽,這事也洗不白
    如果滴翠亭的故事出現在後四十回,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會認為肯定違背了作者原意:人設完美的寶釵居然偷聽,偷聽要被發現的時候甩鍋給黛玉。當然薛姨媽沒住在大觀園,寶釵也不可能說是薛姨媽在那兒玩水,偷聽到人家私情是件不好的事情,所以只要三觀正常的人都知道,寶釵金蟬脫殼提到的是誰,就是害誰。
  • 寶釵撲蝶,滴翠亭偷聽這些情節都有暗示
    比如《滴翠亭楊妃戲彩蝶》這一回寫的就是寶釵撲蝶。還有一次,寶玉問寶釵為什麼不去看戲,寶釵說天氣太熱,自己怕熱所以不去。寶玉就笑道:「怪不得她們拿姐姐比楊妃,原來也體豐怯熱。」寶釵聽了大怒。為什麼作者用楊貴妃來比喻薛寶釵呢?因為薛寶釵身體偏胖。有一次,寶玉想看寶釵手臂上的紅麝串,寶釵褪了半天都褪不下來,就是因為胳膊上肉比較多。
  • 寶釵撲蝶背後到底講了什麼?得知真相後,不敢恭維寶釵的人品
    第一,寶釵撲蝶,意欲拆散一對神仙眷侶芒種節那日,姊妹們都在園子裡祭餞花神,獨獨不見黛玉,寶釵便做主要自己找林黛玉去,忽見賈寶玉往黛玉房中去了,寶釵怕自己去了不方便連忙抽身出來,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面前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一雙玉色蝴蝶在花叢中怱起怱落、來來往往,寶釵則一直小心翼翼地跟隨這雙蝴蝶,不巧最終還是跟丟了。
  • 《紅樓夢》滴翠亭事件讓薛寶釵飽受詬病,原來還有這樣的深意!
    剛要尋別的姊妹去,忽見前面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只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了。倒引的寶釵躡手躡腳地,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 紅樓夢十大名場面:黛玉葬花驚豔,寶釵撲蝶引爭議,香菱學詩勵志
    寶玉拿著小說在僻靜處偷看,卻對滿地落花心生憐惜,於是放下書將落花撒入流水中,正好被黛玉看見,黛玉提出將花裝到袋子裡埋起來,正要行動時,卻看到寶玉放在一旁的書,黛玉詢問是什麼書,寶玉撒謊說是《中庸》、《大學》,被黛玉一秒識破。寶玉見躲不過,只能悄悄告訴黛玉,兩人在樹下一起看《西廂記》。
  • 薛寶釵成為寶黛愛情的第三者,這是曹公的刻意安排,你看寶釵撲蝶
    書中每一個人物,哪怕再微小,曹公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對於書中的兩大女主角就更不用說了。林黛玉和薛寶釵,在書中的描寫都是通過對比的方式進行的。從黛玉進賈府,薛寶釵入京,到薛寶釵出閨成大禮,林黛玉焚稿斷痴情,都是如此。沒有了林黛玉的「陪伴」,薛寶釵在98回後的「地位」急劇下降。從回目上看,98回後的每一回幾乎都是在交待賈府的衰退之象,以及賈府中人的個人命運結局。
  • 偵察與反偵察:佳惠為什麼會對黛玉、寶釵用腳投票?
    紅樓夢裡第五回,薛家一家進京,住了賈府,作者說:寶釵年歲雖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豐美,人多謂黛玉所不,及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便是那些小丫頭子們,亦多喜與寶釵去頑作者喜歡用細節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象這樣直截了當的評價,總是半真半假,需要仔細推敲。小丫頭佳惠給黛玉送東西,非常高興地回來了,跟另一個丫頭小紅說 「我好造化!才剛在院子裡洗東西,寶玉叫往林姑娘那裡送茶葉,花大姐姐交給我送去。
  • 《紅樓夢》中賈探春喜歡黛玉還是寶釵?
    我感覺探春對黛玉和寶釵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喜歡之分,都是自己的姐妹,都是詩友,都是玩伴,最主要的是沒有任何的根本的利害衝突,就是非常真切的兄弟姊妹親密的關係,相互彼此了解各自的性格,寶釵的心機在其他的人身上還可以用上,但對探春她會很小心的不大可能有嫁禍之舉,一個人用心機是要考慮對象的尤其是像寶釵這樣聰明絕頂的人物,當初為什麼就可以嫁禍偷聽的不好的名聲給黛玉是基於幾點考慮的
  • 偷聽到小紅的談話,有什麼可怕之處讓寶釵心驚?
    看來寶釵是真沒捉過蝴蝶,所以不會捉(偷笑)。捉不住就追,跟著跑,就來到了滴翠亭。聽見裡面說話,「便煞住腳往裡細聽」。啊呀呀,我一直以為偷聽人說話,是林黛玉、潘金蓮之流幹的事,沒想到薛寶釵你這濃眉大眼,呸,是端莊穩重的,也有偷聽的癖好——不是偶然碰到的,是有癖好,因為開始兩個人說的,一個女孩子拿著另一個丟失的手帕,歸還索要謝禮,是很平常的事。
  • 薛寶釵和林黛玉誰更聰明?滴翠亭偷聽事件中,一個丫環給出答案
    其實除了王熙鳳之外,還有一個聰明人,她就是薛寶釵。薛寶釵究竟有多聰明呢?滴翠亭偷聽,她的聰明才智表現的一覽無餘,尤其是與林黛玉相比,超過好多倍。01滴翠亭事件很簡單。芒種節當天,薛寶釵和眾姐妹餞花神,缺少林黛玉。薛寶釵主動去找她。
  • 黛玉和寶釵,都讀了很多書,為何命運截然不同?讀書啟蒙很重要
    紅樓夢中的女孩都愛書,其中最愛書的,一個是林黛玉,一個是薛寶釵。黛玉讀的書,大多是林家家傳的正統書,屬於精而深的類型;而薛寶釵讀的書,廣而雜,涵蓋了從正統到雜書,也正因為如此,當黛玉只能從寶玉處得知《西廂記》《金瓶梅》等書時,寶釵已經將其中的詩詞爛熟於心。
  • 寶釵真的喜歡寶玉?還是黛玉把寶釵當成假想敵?
    其實對寶玉的玉感興趣的人不止寶釵一個,清虛觀的張道爺也要著看過,第十五回,北靜王水溶也要著看過,而且也念了上面的字,甄士隱也看過,甚至連黛玉也感興趣,只是當時天黑沒有看罷了。而且寶釵和北靜王看玉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先打量寶玉的長相,直接要玉細細地看,還讀了上面的字。難不成北靜王也對寶玉有意思?以此而論心機,豈不是荒謬!
  • 我始終認為金蘭契寶釵不是真心的,因為作者在後文裡作出了明示
    比如一向人設完美的寶釵,竟然會在滴翠亭幹出偷聽還使出金蟬脫殼之計,讓無辜的黛玉背鍋的事情,可是仔細 一想,正因為寶釵人設完美,所以偷聽被發現會比一般人更尷尬,情急之下自然會採取一點不那麼光彩的手段。都說君子不欺暗室,有人沒人時都應當遵守道德規範,可是有幾個人能做得到呢?
  • 黛玉和寶釵本是競爭對手,最後義結金蘭,陰陽之說,也是一個原因
    黛玉和寶釵本是競爭對手,最後義結金蘭,陰陽之說,也是一個原因。 《紅樓夢》裡,黛玉和寶釵兩人的關係,一開始是絕對的競爭對手關係。 黛玉6歲來到賈府,和寶玉青梅竹馬,本是大多數人眼裡的天作之合。
  • 寶釵的藥香和黛玉的體香,對寶玉充滿誘惑!
    寶釵和黛玉是紅樓夢裡平分秋色的兩個女子,也是跟寶玉情緣最深的兩個小姐,一個是金玉姻緣,一個是木石姻緣,冥冥中早已註定。那麼二者之間,寶玉更喜歡誰呢?這個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讀過紅樓的都知道,自然是黛玉。寶玉自始至終都在黛玉身上用情,二人有著精神、思想和心靈上的高度共鳴,但寶玉也並沒有完全冷落寶釵,看著寶釵的一段酥臂,他也會發呆半天,挨打後聽到寶釵的關心,也會心中大暢。近日重讀紅樓,發現了兩段極為相似的情節,一個來自寶釵,一個來自黛玉,而把這兩個情節串聯起來的人物,自然就是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