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和寶釵,都讀了很多書,為何命運截然不同?讀書啟蒙很重要

2020-12-17 法學笙

紅樓夢中的女孩都愛書,其中最愛書的,一個是林黛玉,一個是薛寶釵。

黛玉讀的書,大多是林家家傳的正統書,屬於精而深的類型;而薛寶釵讀的書,廣而雜,涵蓋了從正統到雜書,也正因為如此,當黛玉只能從寶玉處得知《西廂記》《金瓶梅》等書時,寶釵已經將其中的詩詞爛熟於心。

那麼,問題來了,讀書到底還精而深,還是廣而雜?

這個問題,其實至今都很難得出結論。

一、讀書與啟蒙

黛玉和寶釵,都是讀書很多的女孩子,可性格卻截然不同。

因為讀書,寶釵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人際交往的規則,也學到了許多人性中的東西;因為讀書,黛玉感悟了自然之美,學會了遵從自己的內心,不為俗名所累,不為禮教而失了自我。

兩者的境界,說不算誰好誰壞。

寶釵更像是儒家的代表,主張入世入仕,在現世裡過好自己註定走向死亡的一生;黛玉更像是道家的代表,主張出世超脫,尊重內心,向內求而不是向外索取。

而故事的最後結局,以黛玉香消玉殞,帶走了寶玉的愛;寶釵明媒正娶,得了寶玉正妻的名。

俗話常說:讀萬卷書,行萬裡路。

黛玉的讀書生涯,起於父親膝下無子,「見他聰明清秀,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寶釵的讀書生涯,源於父親「酷愛此女,令其讀書識字,較之乃兄竟高過十倍」。

兩人的讀書啟蒙,都來源於自己的父親。

黛玉的父親林如海,出身四代侯爵之家,書香之族。林如海靠著自己的本事,中了探花,成了皇帝最親近的巡鹽御史。寶釵的父親,出身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作為皇商,或許見慣了世態炎涼,也見慣了人間無常。

啟蒙的不同,致使兩人性格上的截然相反。

二、圈養還是放養

黛玉和寶釵的讀書方式,是截然不同的選擇。

黛玉啟蒙時讀的書,都是父親一手包辦,一手挑選,算得上圈養式教育。

圈養式教育的好處在於,不怕孩子走上歧路,每一步都是精心挑選的,讀的書也大多為經典名作。可圈養式的壞處則在於,當孩子沒有閱歷時,讀經典到底看進去了什麼東西,誰也不知道。

黛玉的傷春悲秋,源自命運,源自性格,也源自她讀的書。

她啟蒙的書是《四書》,家庭老師也是接受傳統科舉體制的賈雨村,有文採,卻不通俗世裡的規矩。她還讀詩詞歌賦,感慨自然。正因如此,黛玉的心思是敏銳的,是多思的,也是超脫的和真實的。可這樣的性格,不容於世俗。

寶釵啟蒙時讀的書,廣而雜。她曾這樣告訴黛玉:

「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先時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處,都怕看正經書。弟兄們也有愛詩的,也有愛詞的,諸如這些`西廂'`琵琶'以及`元人百種',無所不有。」

古代的書,是貴重物品,並非尋常凡物。

但凡愛書的人家,必由藏書,而這些藏書,某種程度上也反應了主人的性格。

黛玉第一次見到《西廂記》,是在寶玉手中得的。可見,林家是絕對沒有這樣的禁書存在。可寶釵卻不同,皇商出身的薛家,東西或許也是最全的吧。

寶釵父親的啟蒙方式,或許和林如海截然不同,他只教會女兒認字,剩下的書,便隨便她去翻閱。當然,禁書依舊是禁書,偷看還是要挨打,可比起黛玉,寶釵更有機會接觸這些非正統的書籍。

三、讀書的樂趣,來源於何處

正統書不是寫得不好,也非寫得枯燥乏味,只因太刻板,太容易和痛苦聯繫在一起。

讀書,應該是件快樂的事。

就像寶釵小時候,讀書是「他們是偷背著我們看,我們卻也偷背著他們看」,兄弟姐妹眾多,讀書都變成了一件好玩的事。

而因為讀雜書,大人們「打的打,罵的罵,燒的燒」,可在小孩子們看來,明白了這件事不對,卻又帶著些許反叛的快樂,生出了許多樂趣。

其實雜書,本就該有樂趣地讀。這樣,讀書這件事,就不會僅僅和痛苦聯繫在一起。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曾說過:「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讀書之道,或許便在於喚醒心靈。

黛玉的可貴,在於她的真性情,她的悲劇,卻在於她的太過純粹。

可這個世界,本就不是非黑即白,見識過了,才會擁有處世的智慧。

或許,讀書啟蒙就應該如此,先讀過了雜書,再學習正統,以後有了閱歷,便明白了這世界是怎樣運行的,也能更好的適應這個世界。

當然,如黛玉的生活方式,依然不值得苛責。

人生,本就是一場單一的旅行,誰都是第一次。只是,對於父母而言,或許更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薛寶釵,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完美應對,雖無純粹的愛情,卻能安穩度過一生。

相關焦點

  • 《紅樓夢》:都是外甥女,王夫人為何厭惡黛玉,卻偏愛寶釵?
    《紅樓夢》:都是外甥女,王夫人為何厭惡黛玉,卻偏愛寶釵? 在《紅樓夢》裡,賈寶玉的婚姻對象,黛玉和寶釵是兩個大家都知道的人選。即使寶黛二人心心相印,在明白人眼裡也很可能就是一對「怨偶」。
  • 寶釵真的喜歡寶玉?還是黛玉把寶釵當成假想敵?
    寶釵的父親在世之日,愛寶釵聰穎,也令其讀書識字。不管是元妃省親時,還是歷次詩社,寶釵的才情與探花之女黛玉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若論見識,寶釵更是比從小窩在家裡哪裡也沒有去過的黛玉強太多。其實對寶玉的玉感興趣的人不止寶釵一個,清虛觀的張道爺也要著看過,第十五回,北靜王水溶也要著看過,而且也念了上面的字,甄士隱也看過,甚至連黛玉也感興趣,只是當時天黑沒有看罷了。而且寶釵和北靜王看玉的過程是一模一樣的,都是先打量寶玉的長相,直接要玉細細地看,還讀了上面的字。難不成北靜王也對寶玉有意思?以此而論心機,豈不是荒謬!
  • 你知黛玉寶釵第一次見面什麼樣嗎?大愚品讀《紅樓夢》細說其情形
    本文由大愚原創《紅樓夢》裡黛玉進賈家熱鬧異常,而寶釵一家進賈府則含糊了許多。同為金陵十二釵之首的黛玉寶釵第一次見面什麼樣?《紅樓夢》書中沒有詳細的描寫,只能從文本的蛛絲馬跡裡去推測。經典形象第一疑問:黛玉寶釵相見在什麼場合?應該是在賈母房裡。為什麼這麼說,依據是什麼?《紅樓夢》裡王夫人聽說薛姨媽來之後,什麼表現?
  • 寶釵的藥香和黛玉的體香,對寶玉充滿誘惑!
    寶釵和黛玉是紅樓夢裡平分秋色的兩個女子,也是跟寶玉情緣最深的兩個小姐,一個是金玉姻緣,一個是木石姻緣,冥冥中早已註定。那麼二者之間,寶玉更喜歡誰呢?這個答案是不言自明的,讀過紅樓的都知道,自然是黛玉。寶玉自始至終都在黛玉身上用情,二人有著精神、思想和心靈上的高度共鳴,但寶玉也並沒有完全冷落寶釵,看著寶釵的一段酥臂,他也會發呆半天,挨打後聽到寶釵的關心,也會心中大暢。近日重讀紅樓,發現了兩段極為相似的情節,一個來自寶釵,一個來自黛玉,而把這兩個情節串聯起來的人物,自然就是寶玉。
  • 《紅樓夢》中賈探春喜歡黛玉還是寶釵?
    我感覺探春對黛玉和寶釵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喜歡之分,都是自己的姐妹,都是詩友,都是玩伴,最主要的是沒有任何的根本的利害衝突,就是非常真切的兄弟姊妹親密的關係,相互彼此了解各自的性格,寶釵的心機在其他的人身上還可以用上,但對探春她會很小心的不大可能有嫁禍之舉,一個人用心機是要考慮對象的尤其是像寶釵這樣聰明絕頂的人物,當初為什麼就可以嫁禍偷聽的不好的名聲給黛玉是基於幾點考慮的
  • 紅樓夢十大名場面:黛玉葬花驚豔,寶釵撲蝶引爭議,香菱學詩勵志
    第八名:香菱學詩香菱是《紅樓夢》中第一個出場的重要角色,基本貫穿了整個《紅樓夢》,她在劇中戲份不少,最有名的就是「香菱學詩」。香菱本是大家小姐,卻自小被拐賣,長大後被薛蟠強搶,成了薛蟠的姨娘,她雖命運坎坷,卻從不自怨自艾,最喜歡的就是讀詩寫詩。
  • 黛玉和寶釵本是競爭對手,最後義結金蘭,陰陽之說,也是一個原因
    黛玉和寶釵本是競爭對手,最後義結金蘭,陰陽之說,也是一個原因。 《紅樓夢》裡,黛玉和寶釵兩人的關係,一開始是絕對的競爭對手關係。 黛玉6歲來到賈府,和寶玉青梅竹馬,本是大多數人眼裡的天作之合。
  • 高三班主任得知我如廁看《紅樓夢》,問我喜歡寶釵還是黛玉?
    記憶裡第一次讀《紅樓夢》,是在小學五年級,那是一個下午,我從外婆家舅舅的書櫃裡偷偷抱回來《四大名著》的套書。翻開《紅樓夢》,我讀到第二頁就棄書了,因為根本就讀不懂,再後來書就被舅舅拿回去了。那我問你喜歡寶釵還是黛玉?」 我毫不猶豫地回答:「黛玉。」
  • 黛玉與寶釵結為金蘭,她們的友誼是否牢靠?黛玉秋之絕唱裡有透露
    住在瀟湘館的瀟湘妃子黛玉身體弱不勝衣,總是逢秋必犯病,身體不好,又是寄人籬下,脾氣也變得很古怪,對誰都愛理不搭,稍不順心就亂發脾氣寶釵細細分析了黛玉的這些反常行為,認為黛玉這是孤單寂寞缺乏親情關愛所致,她覺得這是收服與她在寶玉一事上心存芥蒂的黛玉的好時機。是的,此刻病中的黛玉亟需有個知己來給她解解愁悶。
  • 寶釵滴翠亭嫁禍黛玉,書上說是「金蟬脫殼」,其實卻是另一個計策
    在小說《紅樓夢》中,作者著重描寫了三個主要人物——賈寶玉、林黛玉和薛寶釵之間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但就文學上的人物塑造來說,薛寶釵才是作者筆下塑造的最為成功的典型人物。薛寶釵的人物性格十分複雜,這就導致了讀者對她評價的褒貶不一,尤其是當在寶釵和黛玉之間進行優劣評論的時候。
  • 賈母一語,直接點破王夫人的不孝,更是賈政愛黛玉棄寶釵的緣由
    紅樓夢第23回,寶玉偷看西廂記,被黛玉撞見,躲閃不及只得讓黛玉一起看。二人都被優美的情辭所打動,共同品讀起來。誰知寶玉一時情起,就輕浮起來打趣林黛玉說:「我就是個` 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
  • 「秦可卿有黛玉和寶釵之美」,是啥意思?《紅樓夢》的春天很反常
    「秦可卿有黛玉和寶釵之美」,是啥意思?《紅樓夢》的春天很反常賈寶玉在太虛幻境的香閨繡閣中,見到一個鮮豔嫵媚、風流嫋娜的女子,警幻仙姑介紹說,她乳名兼美,字可卿。秦可卿乳名「兼美」,即兼有黛玉之風流嫋娜,和寶釵之鮮豔嫵媚。曹翁的《紅樓夢》處處讖語,這「兼美」二字,很明顯在通過秦可卿,預示黛玉、寶釵。那麼,曹翁在暗示什麼呢?
  • 黛玉適合做「賢妻」,寶釵適合做「情人」,聽聽紅樓大家怎麼說?
    少讀紅樓,我們或許只看到了寶黛愛情之悲。並且是讀一次就傷感一回。看到寶釵和寶玉最後「紅燭昏羅帳」,這是我們多少人的遺憾。中年再讀紅樓,此時我們關注的點更多了,角度也更加新穎。人生諸相,世間百態,在曹公的筆下都是活得,我們今天來說一說紅樓的兩大女主角黛玉和寶釵。最近有紅迷開始研究黛玉和寶釵哪個更適合做妻子,哪個更適合做情人。今天我們來聽一聽紅樓大家怎麼說。黛玉的性情我們都是知道的,但或許大家也難免陷入了自己的刻板印象。
  • 紅樓夢寶釵與黛玉關係緩和 由情敵結為金蘭
    自從「繡鴛鴦夢兆絳雲軒」,寶釵聽見寶玉親口說他只要「木石前盟」之後,就很少見寶釵去怡紅院單獨和寶玉相處,反倒是寶釵去瀟湘館陪黛玉談心的時間越來越多。寶釵幫助別人,很少說一些「假、大、空」的場面話,而是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可以為別人解決實際問題的。
  •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進了榮國府後都學到了什麼
    那麼林黛玉到底是天生就是這樣的性格,還是不斷地在改變和磨礪自己?其實林黛玉在來賈府之前就在家裡讀過很多書,老太太曾經問過她在家裡看過哪些書,黛玉開始回答念了《四書》,不過等到黛玉又問姊妹們讀何書。賈母道:「讀的是什麼書,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 這之後黛玉就不再說自己念過書,也是胡亂地認得幾個字。
  • 寶釵的心思有多細膩?這個情節,說是寶釵嫁禍黛玉,其實含義很深
    很多人說寶釵的金蟬脫殼,其實是在嫁禍黛玉,可事情其實沒有這麼簡單。一、寶釵心思細膩,擁有與年齡不相匹配的成熟寶釵早年喪父,只有一個性格懦弱的母親,以及一個不著調的哥哥。無論寶釵是否願意,她都必須承擔起家庭的責任,成長成為一個心思縝密,做事嚴謹的女孩。這樣的女孩,真的讓人心疼。她太懂事了,懂事到擁有完全和年齡不相匹配的成熟。她是大觀園裡最端莊的姑娘,大方得體,幾乎不曾做錯任何的事情。
  • 寶釵三次讓鶯兒倒茶背後的深意,很多人都沒讀出來
    還有一種說法是宮花是寶釵落選後的賞賜之物,聯繫全文,第二種解釋更合理。第二,第八回中,黛玉知道寶玉過來看望寶釵後,心裡酸酸的。說明在黛玉心裏面已經將寶釵視作競爭對手了,如果沒有落選,那待選之人將來可能是皇宮裡的人,沒人敢惦記,黛玉不必吃醋。如果落選了,寶釵就是黛玉最強的競爭對手,寶玉來看競爭對手,黛玉心裏面自然不舒服。
  • 《紅樓夢》裡黛玉和賈寶玉一樣,也不喜歡李嬤嬤?
    黛玉進府後,其實挺低調的,賈府的排場太大了,讓她步步留心,時時在意,所以邢夫人留飯,她婉轉相拒,理由是沒拜見賈政,怕吃了飯,不恭敬。可知她處處小心。(一)李嬤嬤就是對的,黛玉也對著幹?在梨香院吃飯,李嬤嬤警告寶玉,老爺在家,提防問你的書,掃了大家喝酒的興致。
  • 《紅樓夢》|六歲開始無人教導,黛玉在詩詞方面的才華是誰教的?
    明清的儒家體制,崇尚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讓女孩讀書,其目的「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罷了」。即便到了「玉」字輩,女孩們讀書,依然只是為了實用,不會注重詩詞唱和。」在賈政看來,《詩經》、古文這些趣味性的書籍,都是「虛應故事」,讀書只該讀《四書》,因為這是科舉要考的。這就好比現代有些家長,只準孩子看教科書,嚴禁孩子讀課外書,因為教科書關係著升學。
  • 這兩個不起眼的丫環名字,暗示了黛玉最終的命運
    而且這兩句詩還跟寶玉和黛玉的兩個丫環有關:春燕、春纖。春纖是黛玉丫環,其在前八十回只出現兩集,二十九回清虛觀打醮路上,黛玉的丫環明確有紫鵑,雪雁,春纖。三十四回,被打的寶玉,因記掛哭泣的黛玉,讓晴雯去遞送舊手帕,到瀟湘館時,只見春纖正在晾曬很多手帕,可見黛玉是多麼的傷心,也還了寶玉前世很多的雨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