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
早就聽說,在西單商圈有一家黑暗主題餐廳,食客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裡摸黑走路、吃飯、喝水。帶著一份好奇,在北京宣布疫情防護降為三級後,《華夏記者》記者慕名而來。
為了更多的了解這家餐廳,記者不到十點就來到了位於西西友誼酒店八層的黑暗餐廳,遠遠的,看到一個纖瘦的身影安靜的站在餐廳門口。走近後,得知我是來此就餐,小姑娘微笑著向我問好,並告知我要十一點才會開餐,原來,她就是這裡的服務員,名叫昕雨。
寥寥幾句,方知這位略帶靦腆的姑娘竟然是一位智力為二級的殘疾人,此工作之前,年已30出頭的她從未參與過社會工作。眾所周知,二級智殘屬於重度殘疾,表現為適應能力差,自我照顧難,運動和語言功能差,人際交往能力差。而昕雨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完全出乎記者的預料。
後來,記者從餐廳老闆處得知,初來餐廳時,昕雨連和人說話都困難,經過一年多時間,她不光與人溝通順暢,甚至還學會了傳菜,消毒,製作甜品。
值得一提的是,昕雨只是這裡的殘疾人員工之一,餐廳裡六成的員工都是殘疾人。
殘疾人的光明集聚地
這是一家怎樣的餐廳?是誰建立了這樣的一家餐廳?它又是如何幫助這些殘疾人實現了就業?
1999年,外科醫生於爽28歲。也在這一年,她變成一名視網膜脫落累及黃斑的患者,一夜之間失明了。好在經過手術,半年後成功恢復。但這件事,給她的內心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時光荏苒,2009年,她有了自己的女兒,孩子的視力健康問題橫在眼前,讓她不禁產生了新的思考。身邊眼科醫生對視力普遍下降的討論、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視力的忽視,還有自己曾經短暫失明的經歷,都讓她覺得,必須要讓更多人了解視力保護的重要性!加上她本身生活中對健康環保飲食的重視,開一家能夠「寓教於樂」的餐廳,成為完成這一心願和夢想的最佳載體。於是,木馬童話黑暗餐廳就此誕生。
「木馬童話」餐廳的名字取自西方的著名傳說特洛伊木馬,寓意為黑暗的盡頭是光明。
餐廳開業,於爽首選盲人來做黑暗餐廳的服務員,這樣不僅可以給盲人提供就業機會,同樣可以讓更多的人關注這個群體。如今,開業至今11年,木馬童話黑暗餐廳已有近80位盲人員工在這裡工作過。
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的周昊雨就是其中的一位。陽光健談的他,從大一兼職到如今已是餐廳的鋼琴演奏師、合伙人、經理,身兼數職。
記者留意到,周昊雨在無人引導的情況下,可以在餐廳裡行走自如。
「在這裡,我不光自己走路不成問題,還可以幫助客人進行導盲,也就是帶領客人進入黑暗餐廳,安置到位子上,然後,上菜、撤盤、彈琴、聊天一條龍服務。」周昊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外,餐廳的採購、員工培訓也是由他一個人搞定。
話語中,無不流出這個大男孩兒的陽光和自信。基於此,有的客人根本不相信周昊雨是盲人,為此還產生過誤會,後來,這位客人專程來餐廳向他道歉,並且送給了他一塊從國外帶回來的手錶,這塊手錶通過手觸就可以獲悉時間,至今還被周昊雨當成寶貝一樣的收藏著。
除了像周昊雨這樣的盲人,餐廳裡還有各種不同需要幫助的人。
後廚的杜傳旺,六七歲時失去了母親,與父親和弟弟相依為命,13歲時去汽修廠當學徒,遭遇不測。險象環生之後,面部依然因鼻子壞死而異於常人,在杜傳旺20歲時,於爽從相關慈善機構獲悉其一直沒有工作遂將其聘入餐廳。
只有小學學歷的杜傳旺,初來餐廳時,瘦弱、單薄、孤僻、零生活經驗。在與餐廳全體成員共同生活後,從學徒開始,主動學習,努力成長。工作中身體逐漸強壯起來,心性漸漸開朗陽光,找到了自己的社會角色,同時獲得了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雖然看不見,但一定要美好。於爽告訴記者,這裡的員工都會相互幫助和包容,同時,相比而言,殘疾人員工比普通員工更認真,更仔細,更懂得珍惜現有的工作機會。
如今,這家餐廳已營業11年,黑暗,不僅僅是招徠顧客的神秘招牌,還被寄託了許多的內涵與情感。
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寄託了許多情感的餐廳,如今已是岌岌可危。
「2018年,酒店正面裝修了大半年,對餐廳的經營產生了影響,2019年,酒店內部又裝修了大半年,本以為,2020年可以活過來,結果,又遇上了疫情。目前,我們都在盡最大的努力去維繫。」於爽表示,為了節約成本,目前只有5個人上班,均無休息日。
據記者了解,餐廳3月開始營業,當月的客流量只有50多人,4月份有80多人,5月份也只有110多人。
「流水還不夠房租的一半。」周昊雨表示,年前的生意不錯,還想趁著春節擼起袖子幹一把,為此又備了不少的貨,結果趕上疫情。
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於爽和周昊雨紛紛召集朋友們來支持,同時,推出了外賣,希望儘可能的增加流水。甚至,為了增加客流量,周昊雨開通了抖音進行直播,每天晚上9點,他都會準時的坐在餐廳裡的鋼琴前,要麼為粉絲們彈奏一曲,要麼為粉絲們分享一些發生在餐廳裡的故事。
不過,作為一家西餐廳,說到底還是要以食物取勝。於爽表示,正因為看不見,食客對菜品則更加挑剔,為此,餐廳主推4套法餐菜品,菜品數量雖少口味卻追求極致。求真、求味、求實,讓就餐過的人都大呼:是能吃到、感受到的用心。
採訪臨近結束已是午時,而餐廳裡並無一人前來就餐。據記者了解,餐廳有「微光」和「黑暗」兩個就餐區,微光區內布滿發光微弱的月亮星辰,而暗區,則是不折不扣的伸手不見五指,給就餐平添了一絲神秘的氣息,記者決定嘗試一把。
在選好了套餐、收起了一切光源之後,記者和另外三名同行一起排隊進入黑暗餐廳,周昊雨在最前面進行導盲,後面的人則是搭著前面人的肩膀逐一進入。在通過一個布簾之後,記者完全被籠罩在一片黑暗之下,那種不管你怎麼努力都無法看到一絲亮光的黑暗。
頓時,大家的腳步慢了下來,全都變成了腳底蹭著地面前行的狀態,那種對未知環境及黑暗的恐懼,瞬間侵襲了整個神經,壓抑的近乎無法呼吸,以至於,有種迅速逃離這個環境的衝動。
而這,不恰恰就是盲人們不得不去面臨的環境嗎?
隨著服務人員的引導,我們終於摸摸索索的坐到了椅子上,而手根本不知道該置於何處,總會擔心不小心會碰掉桌子上的東西。為了分散那種壓抑感,我們嘗試著閒聊,然而,依然無用,那種窒息感與絕望感根本揮之不去,就在我們坐立不安之時,一個微弱的亮光慢慢向我們移動。
原來,那是服務員為了緩解我們內心的焦慮送來的一株撒著螢光粉的薰衣草,在無邊的黑暗裡,那麼微弱的一株光亮儼然成為了一根救命稻草。
用餐的過程更是狼狽,由於什麼都看不到,盤子裡是什麼食物?食物的具體位置在哪?根本無從知曉,即便準確的找到了食物的位置,由於根本看不到,勺子放到嘴裡時大部分都是空歡喜一場。最後,為了準確無誤的將食物送進嘴裡,我們幾乎是用手抓的形式完成的整個就餐過程。
在走出黑暗餐廳的那一刻,在看到燈光的那一瞬間,我們深刻體會到:能看到光明,真好!
有一項科學調查,黑暗最容易使人脆弱與恐懼,排除的方法有兩種,第一種,就是食慾,暴飲暴食,第二種,有傾訴的欲望,容易有讓人說真話的衝動。據記者了解,這家餐廳見證了很多情侶的求婚,甚至,有些情侶成婚之後,每年的結婚紀念日依然會選擇這裡。
感受過黑暗的人,更加懂得珍惜光明。不管是就殘疾人還是健全人而言都是如此,也許,這就是「木馬童話黑暗餐廳」存在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