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餐廳」:「閉上眼睛,打開心靈」

2020-12-22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6月13日消息(記者王晶 張凱航)卸下一切光源,這是一次特殊的就餐體驗。

掀開粗布簾,在盲人服務生的引導下,隨後的客人扶著前面客人的雙肩,像排隊似的小心翼翼地走進用餐區,穿過門廊,上一個臺階,便徹底告別光明,進入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世界。

沒有一點光亮,使空間沒了距離感,總感覺眼前有一根立柱或是一堵牆,情不自禁地伸過手去摸,而腳底幾乎在蹭著地面前行。終於坐到了椅子上,每一寸挪動都很微小,生怕幅度太大碰倒餐具;用餐過程更是狼狽,勺子放到嘴裡時,常空歡喜一場。

而在無邊的黑暗裡,你身邊的人,反倒成了一束微光,甚至是一根「救命稻草」。

這家位於西單商圈的網紅主題餐廳——木馬童話黑暗餐廳,如今已運營了11個年頭。黑暗,不僅僅是招徠顧客的神秘招牌,更是被寄託了許多的內涵與情感。

餐廳微光區(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

「因為懂得,所以珍惜」

餐廳的名字,取自西方著名傳說特洛伊木馬,寓意為在黑暗中蟄伏積蓄力量,以小博大出奇制勝。

與記者設想不同,餐廳並未設在市井街頭,而是「藏」在西單西西友誼酒店八層。這樣的設計,在見到創始人於爽後才得知,「是為安全起見,黑暗餐廳無法接待大流量的顧客,且受空間設計限制,必須有這樣特殊的考慮。」

一身素衣、一抹淡妝,出現在記者眼前的於爽不慌不忙。

這家餐廳的誕生,與她的過往經歷有著直接聯繫。1999年,彼時只有28歲的於爽,還是外科醫生,一天要做10餘臺手術。也就在這一年,她變成一名視網膜脫落累及黃斑的患者,「我是單眼失明,走路時有時找不到方向,徑直就走向牆角了。」

好在半年後,經過手術成功恢復,於爽重見光明。

2009年,她有了自己的女兒,這讓她不禁產生了新的思考,孩子過度使用電子產品對視力的忽視,身邊眼科醫生對視力普遍下降的討論,還有自己曾經短暫失明的經歷,都讓她覺得,必須要讓更多人了解視力保護的重要性。

於是,「寓教於樂」又承載夢想的黑暗餐廳,開業了。

於爽首選盲人來做服務員,最多時,同時有四位低視力和盲人員工在這裡工作,「在一視同仁的黑暗中,習慣和熟練,給了盲人相比正常員工來說更多的自信。」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特教學院的周昊雨就是其中的一位,從大一兼職到至今,已是餐廳經理。

餐廳人多時,昊雨會走慢一點,或者靠著牆邊走,但依然還會有客人撞上他,在帥氣、陽光的外表下,很多人看不到他的盲態。記者剛見到他時,也並未察覺。他可以在無人引導的情況下,在餐廳裡行走自如,還要帶領客人進入「黑暗世界」,安置到位子上,隨後還要上菜、撤盤、彈琴……「在暗區行走和外面走沒什麼區別,新服務員來了都是我給他們培訓,確實在這裡面,別人都不靈。」

昊雨的盲文樂譜就放在前臺,許多顧客在等待間隙,會好奇地摸摸盲文書籍,當然也會忍不住發問,「怎麼去吃?能找到嘴巴嗎?」但昊雨從不「劇透」,「黑暗世界」的真容也從未示人,他多數回覆:「一個人一個吃法,100個人100個吃法,進去就知道了。」

他們還會設計一些創意菜品,比如牛排旁邊配上香脆的印尼蝦片,有不少顧客留言說,「看不見,聲音就顯得清脆,會覺得身邊多了一隻倉鼠。」有時,也會被嚇一跳,菜裡放了幾顆跳跳糖,嚇得顧客不知何物,緊緊抱住身邊人。

光源存放櫃(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

進入黑暗餐廳(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

「黑暗的隔壁,是光明」

餐廳有「微光」和「黑暗」兩個就餐區,微光區內布滿發光微弱的月亮星辰。而暗區,則是不折不扣的「伸手不見五指」。

採訪臨近結束剛好是午時,記者決定體驗一番。

把貴重物品以及發聲、發光物品存入儲物櫃後,周昊雨在最前面導盲,後面的人則是搭著前面人的肩膀逐一進入。撩開厚厚的帘子,黑暗劈面壓來,什麼都看不見了。「小心,腳下有個臺階。」周昊雨提醒到。記者以為眼睛適應黑暗後,可以隱約看清周遭。但瞬間,那種對未知環境及黑暗的恐懼,侵襲了整個神經,以至於,有種要迅速逃離的衝動。

為了分散那種壓抑感,記者嘗試與其他人閒聊。然而,依然無用。這種黑暗,讓人恨不能插翅而逃,卻又不敢邁大步行走。

按照服務員提示坐好後,隨即被送上餐巾紙、水等物品,並告訴東西放在什麼位置。而頭盤菜一般不報菜名,需要自己品嘗。記者伸手試圖去摸一下,卻怎麼也找不到具體方位,還不小心碰倒了水杯,俯身去撿就是碰不到。

一時間,我們日常的行為習慣,第一次成了需要別人協助的高難度動作,那種窒息感和慌亂揮之不去。很快,服務生又送來麵包,記者胡亂摸到了一片放在嘴裡,「你吃到我盤子裡來了。」同行夥伴的提醒,讓鄰友開懷大笑,記者也逐漸放鬆了下來,「人看不見,內心恐懼感會增強其對周圍人的依賴感和信任感,人與人的交流會更加真誠。」

正說著,周昊雨又將牛排端了上來。

但這一次,記者卻根本找不到自己的嘴巴,很快就耐性全失,幾乎是用手摸索著在桌子上找食物,抓住什麼就往嘴裡送。出來後才發現,有人和記者一樣,滿身都被菜油弄髒,相視一笑;但也有人,是哭著出來的。

「看得見,就是幸福」,這是暗區出口愛心牆上留言最多的一句,而寫下此話的,多數是中年人;也有的年輕人寫道:「我偷到了她的牛排,她也抓到了我的手」;還有的求助於服務員,「這盤子裡究竟有多少塊牛排,我一伸手就有,再一伸手還有。」

還有很多趣事並未寫在留言板上,他們曾接待過兩位不講英文的外國客人,但端上牛排和羊排後,雙方既看不到也無法描述,怎麼辦?周昊雨急中生智,發出「咩」「哞」的聲音,來幫助客人區別菜品,而黑暗中的客人,也開始模仿予以回應,很快便「接頭」成功。

周昊雨調侃:「我們是家『黑店』,喜歡暗中作樂。」隨後又很一本正經,「當人關閉一種感官,可能就打開了另一種感官的清晰度。」

留言牆(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

一位網友留言(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

「我希望,為他們提供更多機會」

周昊雨在暗區忙活,而在後廚,一位名為昕雨的服務員正在製作甜品。看著記者向前走來,她微笑回應,並告知每天上午11時會開餐。

這裡不僅有盲人,於爽說,餐廳裡六成的員工都是殘疾人,昕雨也是這裡的殘疾人員工之一,是一位智力為二級的殘疾人。此工作之前,年已30出頭的她從未參與過社會工作。

而如今昕雨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完全出乎記者的預料。初來餐廳時,昕雨連和人說話都困難,經過一年多時間,她不光與人溝通順暢,甚至還學會和其他服務員錄製抖音視頻。

還有各種不同需要幫助的人,在這裡有了和形形色色人們平等交流的機會。

後廚的山東小夥杜傳旺也是一個例子。六七歲時失去了母親,與父親和弟弟相依為命,13歲時去汽修廠當學徒,遭遇不測。險象環生後,面部依然因鼻子壞死而異於常人,在杜傳旺20歲時,於爽從相關慈善機構獲悉其一直沒有工作遂將其聘入餐廳。

只有小學學歷的杜傳旺,初來餐廳時,瘦弱、孤僻、零生活經驗。在與餐廳全體成員共同生活後,從學徒開始,加速成長,心性漸漸開朗,找到了自己的社會角色。

杜傳旺將麵包端出(受訪者供圖)

如今,開業至今11年,餐廳已有近80位盲人員工在這裡工作過。於爽常說,相比而言,殘疾人員工比普通員工更認真仔細,更懂得珍惜機會。他們常合作推出頗具深意的美食,比如盲盒餃子。「12個餃子裡。你不一定抓到什麼口味,你吃到什麼就是什麼。」

很多食客留言,這像極了我們的人生。

餐廳現有大概3000多封客人手寫的留言,滿滿地裝了幾大紙箱。黑暗之下,這家餐廳不僅見證了很多愛情故事,還有人在這兒思考和感悟人生,對家人傾訴與表達。

讓不少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對母子留下的繪畫留言。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女兒說:「媽媽,好黑呀!」媽媽安慰她道:「寶貝,要堅持!」旁白寫下一句「黑暗的盡頭是光明!」

幾句話雖很簡單,如今仔細讀卻回味無窮。

每晚9點,周昊雨在抖音上進行直播,為網友演奏鋼琴、講述餐廳故事(央廣網記者 張凱航 攝)

「黑暗中,面對自己守住內心」

在這裡,視覺關閉了,內心的底色卻更加清晰。

也常有一個人來餐廳吃飯,稱之為「閉關」;也有一個人來,是在後天失明後,「他們其實想來面對的,是自己。」餐廳內一位盲人服務員說。

一位北京律師,人到中年酒後一夜失明,跑來這裡求援,盲人服務員毫不吝嗇地教他使用手機電腦、公共運輸出行。隨後,這位先生帶著妻子一起到黑暗餐廳用餐,出來後,妻子頗為動容:「我終於明白,為何先生在家裡總會有一些叮叮噹噹奇怪的舉動。」

於爽說:「他們在這得到的,是換位思考後的理解與包容。」

……

然而,記者在採訪中得知,就是這樣一個被寄託了許多情感的餐廳,如今受疫情影響已是岌岌可危。餐廳3月開始營業,當月客流量只有50多人,5月也只有110多人,「流水還不夠房租的一半。」於爽表示,為了節約成本,目前只有5個人上班,均無休息日。

為了緩解疫情帶來的影響,於爽和周昊雨紛紛召集朋友們來支持,同時出了外賣,希望儘可能增加流水。甚至,為了增加客流量,周昊雨開通了抖音帳號(周昊雨哥歌)進行直播,每天晚上9點,他都會準時坐在餐廳裡的鋼琴前,為粉絲們彈奏一曲,分享一些發生在餐廳裡的故事。

不少老顧客在下面紛紛留言:「黑暗中,我們能夠守住的,只有內心。」

於爽說,目前,全國若誰要想開這樣的餐廳,他們願意從技術上提供支持。而這也正如黑暗餐廳所倡導的那樣,愛惜自己體諒別人,再力所能及地去行善。

也許,黑暗的盡頭,就會迎來光明。

相關焦點

  • 有一種餐廳伸手不見五指 於爽:雖然看不見 但一定要美好
    來源:華夏時報早就聽說,在西單商圈有一家黑暗主題餐廳,食客是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環境裡摸黑走路、吃飯、喝水。帶著一份好奇,在北京宣布疫情防護降為三級後,《華夏記者》記者慕名而來。「在這裡,我不光自己走路不成問題,還可以幫助客人進行導盲,也就是帶領客人進入黑暗餐廳,安置到位子上,然後,上菜、撤盤、彈琴、聊天一條龍服務。」周昊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外,餐廳的採購、員工培訓也是由他一個人搞定。話語中,無不流出這個大男孩兒的陽光和自信。
  • 殘友故事|伸手不見五指的……
    看到這個題目你估計會以為這是一個驚悚故事:「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其實真相是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我!幼時因為大人重男輕女思想,疏於看護,導致燒傷較重,又貽誤了最佳治療期致使右手五指盡截。至此童年生活雪上加霜,索性天性樂觀,也是沒心沒肺的漸漸長大,看著身邊都是同齡健全的同學,開始喜歡隱藏自己的缺陷,讓自己看起來和身邊的同學沒什麼區別!當同學吐槽校服又醜又肥還得天天穿時,我卻對校服情有獨鍾,因為它可以遮蔽我右手的缺陷;最難熬的是夏天避無可避,揣個右手像做賊一樣。
  • 巫師3伸手不見五指燕子符號
    巫師3伸手不見五指任務的燕子符號,主要是靠玩家的獵魔人視角在黃圈範圍內發現,難點在第一個沼澤那,有大量的怪物和毒物,燕子符號在圈的邊緣,找到之後繼續深入地下,後面的燕子符號很好找,法師的投影也是線索之一。
  • 蟲師:請試著閉上第二層眼瞼,如此一來通向黑暗的道路便會出現
    「請試著閉上第二層眼瞼,如此一來通向黑暗的道路便會出現。」在碧綠的竹林裡,一位少年正在吃力地合上一幢石頭房子的大門,大門裡面,少年正和被關在裡面的少女打招呼。「早上好,翠」「早上好,彌樹。」但是,翠的眼睛卻是背蒙起來的,在明明已經伸手不見五指的石屋裡,卻還要蒙上眼睛。屋外的陽光明媚和石屋裡的黑暗形成鮮明對比,彌樹一邊幫翠解下眼罩一邊詢問眼睛的情況。原來翠的眼睛被蒙上是因為得了眼疾,但是翠明白,眼睛生病的原因是有蟲住進了眼睛裡。
  • 「伸手不見五指」,打破「幕簾」有些您所不知道的「記」與「忌」
    窗戶和門打開了,但卻有一扇掀不開的「窗簾」。您肯定第一印象是:「今下霧霾了,按平常點起床,今天肯定得遲到!」而在陰沉的天氣條件下完成一天勞累工作以後,最著急的就是趕快回家,但在這霧霾天氣下回家,還請我跟您提個醒。霧天行車的「記」與「忌」您懂多少?
  • 《九陰真經2》晝夜篇, 黑夜伸手不見五指
    但其實大部分網遊更多的還是以畫面展示為主,即使是夜間效果,玩家也並非完全看不見,其實某種意義而言這對用戶是一種妥協。對於沙盒遊戲而言,強調的是對現實環境的逼真模擬,除了在視覺上實現了晚上真正「伸手不見五指」之外,與傳統遊戲又有哪些不同呢?
  • 支持視障體驗餐廳 港人團體感受北京愛心事業
    中新社記者 李晗雪 攝這是一家主要由殘障人士擔任工作人員的餐廳:後廚的小旺面部損容、心雨有智力障礙,引導顧客的昊雨是視障者……至於老闆娘於爽,20多年前經歷了視網膜脫落,幸而痊癒;是這段經歷讓她放下外科醫生工作,開了這家餐廳。店內部分區域完全黑暗,客人需存放手機等所有發光物件,搭著盲人服務員的肩膀進入用餐。
  • 七旬婆婆白天伸手難見五指,15分鐘手術讓其重見光明
    楚天都市報11月22日訊(記者陳媛 通訊員劉曉鴻 吳曉敏 任洪杏)由於離市區較遠,78歲的鐘祥老人王政英患眼疾多年一直無法就診,最近大白天的也伸手難見五指,漢陽愛爾眼科得知她的情況後,將其接到武漢為其做白內障手術。
  • 樹屋餐廳、黑暗餐廳……你聽說過嗎?還有監獄餐廳你敢去嗎?
    世界各地餐廳隨處可見,也是人們經常去的地方。一生中的美食之旅,你都去過哪些餐廳,有什麼奇特之處嗎其實世界各地有很多各具特色的餐廳,將戶外餐飲變成一次與眾不同的奇妙體驗,現在帶你領略一下十大特色餐廳。第一、黑暗餐廳,位於英國倫敦,在盲人服務員的帶領下,走進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品嘗無法看到的神秘食物,這樣的體驗聽起來很有誘惑力,當然這家著名餐廳的概念中還有很嚴肅的一面,由於這個環境是盲人引導正常人,所以顧客可以換個角度體會殘疾人的感受,黑暗還會讓人們加強對口感和味道的感知,拉近陌生人之間的距離。
  • 大師故事|「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的體驗
    我是在依靠一個清脆、自信的聲音帶領下完成75分鐘的黑暗旅程的。當時心中猜想,這個專業領隊一定經過完美的上崗前培訓,一定看過整個「黑暗中對話"體驗館內的設計布局及路線圖,看清楚哪裡有障礙物,了解那些裝置的物品放在哪裡及看過物品的形象,不然他不會那麼沉穩,整個旅程中都保持有條不紊的解說。
  • 北京西單有家「黑暗」餐廳,視障員工做您的「黑暗體驗」引導員
    和大街上的喧囂相比,「隱藏」在一座大廈八層的「木馬童話」黑暗餐廳卻是另一番景象。餐廳的創始人於爽掀開微光就餐體驗區的遮光門帘,為就餐的顧客送上菜品。餐廳的另一側則是黑暗體驗區,顧客們將手依次搭在引導員的肩上入內。廚房內,幾位身障的廚師和服務員正在忙碌著。在餐廳的微光體驗區,於爽為顧客送上餐食。在這個區域內,顧客能夠感受到接近盲人的狀態。
  • 杭州出現一年中的奇觀,伸手不見五指生氣了,到底是霧還是霾?
    都說西湖一年四季都很好玩,西湖春天白堤上開滿了桃花和柳枝。夏天有滿池的荷花更好看,秋天有桂花和黃色的葉子,冬天有雪景了。這幾天小明聽說西湖周邊的銀杏黃了,大片大片的黃色非常好看,聽說西湖邊的楓葉紅了,在陽光下紅得不像話。於是小明請了年假從西安特地來杭州旅遊,準備在杭州好好的遊玩一番。
  • 「請大家選擇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歡迎來到你的心靈「崗」灣
    「請大家選擇舒適的坐姿,閉上眼睛……吸氣,空氣中瀰漫著一股清香的味道,一位體驗過心理輔導的張女士在活動結束後分享道:「當我和幼年的自己達成諒解時,我哭了,隨後感覺身心輕鬆了很多。」此次活動是大崗鎮黨建引領每月抓主題活動的內容之一,是大崗鎮「心靈崗灣」——黨員雷鋒崗心理關愛熱線平臺多位心理專家首次融合多項技巧開展的、以體驗感為主的線下心理輔導課堂,也是大崗鎮推動黨建引領心理關愛的有力舉措。
  • 為了見你,我願意穿越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洞,赫赫莉莉韓國會面來了
    為了見你,我願意穿越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洞,赫赫莉莉韓國會面來了女主角回國很難,趙鐵哲因為在朝鮮犯了錯誤來到南韓,就是為了利用女主角為自己報仇,當然報仇的方式就是傷害女主、男主、男主的父母以及政治前途,所以李政赫費勁千辛萬苦來到韓國找到女主角,真的是爬地洞爬了二十小時
  • 一隻眼睛看世界,一隻眼睛看心靈
    人有兩隻眼睛,更多的時候,雙眼都集中在同一個事物上,事物看得越真切,越會看淡自己的思考。那種清晰的表象往往會迷惑你的眼睛,讓你作出與事物本質迥然不同的判斷,而忽略其背後的本質。生活中,你無需睜那麼大的眼睛,有些事眼見不一定為實。
  • 北京西單盲人餐廳:店員均為殘疾人士,食客在黑暗中接吻、求婚
    寸土寸金的北京西單,藏著一家黑暗餐廳——這可不是噱頭,裡面是真的伸手不見五指。餐廳裡,有盲人引導員,智力殘疾的服務員,損容的廚師,還有將他們當自己孩子操心的店主。身障員工和健全人一起工作、生活,並獲得成長與歸屬感。一片黑暗中,你能看到一些最光明、最溫暖的東西。
  • 仁愛家訪記錄——那個曾經「藏著顆金子般的心」「伸手不見五指」的房子不見了······
    以下為2017年家訪時的部分場景和內容:《仁愛家訪記錄——伸手不見五指的地方,卻藏著一顆「金子」般的心》這時小鳳的母親說,孩子抱回來時非常的髒,臍帶還在身上的,我們把她抱回來燒了一鍋溫水,他說小時候經常流鼻血落下的毛病,就是不敢有一點感冒發燒的,嘴裡、眼裡、耳朵裡全部都是血,如果犯起病就是收麥的天,還要蓋上兩層被子還是渾身哆嗦抽筋······
  • 伸手造句和解釋_伸手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比喻向人索取財物或向組織上索求名譽地位或錢物等。 [陳毅《感事書懷》:「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缺少資金,自己解決,不向上伸手。] 插手,參與其事。 [趙樹理《三裡灣》:「他是個百家子弟,什麼事也能伸手。」]
  • 伸手造句和解釋_伸手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伸手(shēn shǒu),動詞,多用於動作。反義詞有:縮手。伸出手。比喻向人索取財物或向組織上索求名譽地位或錢物等。[陳毅《感事書懷》:「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20、「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8、他攀著繩子爬到第一根橫木上,正要伸手去奪帽子,猴子比他更靈巧,轉身抓著桅杆又往上爬。(出自:統編版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17、跳水)9、老師大步流星走過來,怒氣衝衝伸手一拂,「屏風」頹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