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長春一高校正式改名!

2021-01-09 iUniversity

文章來源:香蕉原創編輯

信息來源: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官網

據悉,長春廣播電視大學始建於1979年,2012年,該校成為國家開放大學長春分部, 現下設5所分校,是一所公辦的成人高校,為中國「素質教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校園標識

2020年12月24日,吉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覆同意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長春開放大學,這標誌著該校更名「開放大學」正式成功。

據小編了解,從長春廣播電視大學更名為長春開放大學是應國家相關要求統一更改的,改名之後,原有的管理機制體制、隸屬關係不變,辦學權也不改變,在探索新型大學發展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權。

開放大學的存在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國民的素質,為構建「學習型、共享型」社會而存在,事實證明,廣播電視大學存在這麼久,確實也為我國基層國民素質的提高貢獻出了巨大的力量。

相關焦點

  • 山東兩高校正式改名!
    前不久,山東兩高校確認改名!有關部門已經同意,且已在官方進行了更名公示。這兩所高校分別是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和青島廣播電視大學。一、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更名山東省教育廳批覆,同意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改名為山東開放大學。
  • 廣州又一高校要改名!
    廣州又一高校要改名! 11月2日,廣東省教育廳發布《關於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評議結果的公示》,經省高等學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考察和評議,同意按程序將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轉設為廣州城市學院的申報材料報請省政府同意後
  • 新規出臺,高校改名該何去何從?
    中國高校改名基本上走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路線:一是從專科升為本科的學校,由學校、職業技術學院更名為學院;二是由學院更名為大學,這是改名的主力軍;三是獨立學院和母體學校脫鉤,獨立成為民辦學校更名,四是擺脫某些傳統行業形象,有一個時髦的校名;五是出市進省,跑步進大區;六是民辦大學抹去民辦的影子。在高校改名熱潮中,出現了許多奇葩事件。有幾個典型例子,值得一提。
  • 你的大學改名了嗎?教育部正式發文:規範高校名稱
    》並正式印發。根據人才培養目標、辦學層次、規模、類型、學科類別、教學科研水平、隸屬關係、所在地等確定名稱,實行一校一名制。這樣一來,高校更名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就是招生。因此大學改名成了最快捷的方式。浩浩蕩蕩的改名史網絡上流傳著一個段子——西北某地一考生,矢志從醫。第一年高考,考上了瀘州醫學院,到校一看發現不滿意,果斷返鄉復讀。
  • 46所高校準備改名了,都說又多了一所「北大」
    親們都知道,校名是高校的名片,取得好不好,霸氣不霸氣,對於生源的影響有時候非常大。可能一個學院改成了大學,錄取分數線立刻就上去了。而這幾天的一個熱門消息,就是跟46所高校準備改名有關。看來中國又多了一所「北大」!為什麼是「又多了一所」?因為,據說西北第二民族學院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之後,也簡稱「北大」了。說到高校簡稱,有時候還真是爭得不可開交。比如說「南大」,本來一貫指南京大學,可南昌大學,也說自己是「南大」。再說「長大」,到底是長安大學還是長春大學?山大,到底是山西大學還是山東大學?東大,到底是東南大學還是東北大學?
  • 山東省最有可能改名「大學」的高校!
    很多「學院」都想改名「大學」,但是,更名「大學」需要一系列的條件,比如:學科建設、佔地面積、建築面積、科學研究、師資力量等等,山東省有以下高校最有可能更名「大學」,它們是:濰坊醫學院、山東工商學院、濱州醫學院。一、濰坊醫學院
  • 福建「改名」成功的高校,以前默默無聞,如今很受考生歡迎!
    因為福建有許多私立高校。通過更改名稱,使得校名變得非常「高大上」,看起來像公立大學,從而吸引學生來報考。實際上,這類私立學校的學費非常昂貴,因此學生應謹慎填報。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所,福建改名最成功民辦高校,考生填報需注意。這所學校叫閩南理工學院。 「閩」是福建的簡稱。
  • 盤點中國大學改名,這些高校最「忘本」,名列三甲
    說到中國的大學,沒改名的估計也沒有幾所,當然這也不能責怪這些高校,因為中國人本來就喜歡以貌取人,「以名取校」。在這種思維定勢下,往往一個好的校名即可獲得各種「紅利」,招生好招,品牌更響。當然,更名並不意味著都是利好,對於有些大學來說更換一次名字,元氣還會大傷一次,甚至到最後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我們把它概括為「忘本」。下面我們就來「欣賞」更名更得面目全非的三甲「忘本」高校。
  • 一批高校將改名!
    一批高校將改名!媒體 24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發布《關於擬同意設置本科高等學校的公示
  • 2021年學院改名大學的學校匯總-2021通過審批改名大學
    一、2021年學院改名大學的學校目前我國公辦院校中有很多實力不錯的高校,此前由於發展原因只能以學院命名,但經過多年的發展院校簡介(部分)湖南理工學院學校位於湖南岳陽,是一所以理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省屬高校。學校歷史悠久,辦學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0年創建的湖濱大學。
  • 這幾所高校申請改名,即將成為一本高校,分數線上升
    高校經過了多次的曲折,國內好多的高校也是經歷了很多次的改名,高校改名這個現象也是持續到了今天,個別高校為了改名來提高自身的名氣,今年上半年,多所高校正式改名成功,當前也有個別高校在申請改名,下面說的這幾所高校,改名成功就會成為一本高校。
  • 教育部同意合肥學院改名,有人歡喜有人憂,今年畢業生:很受傷
    其中,「省會大學」即「省會名+大學」的高校更是備受青睞,因為省會城市在省內各方面優勢明顯,所以不少高校希望通過更名來搶佔先機。繼成都大學後,近日傳來好消息,教育部同意將再添一所「省會大學今年3月,有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詢問合肥學院更名公示進度問題,5月合肥市教育局對此回復,已同意合肥學院更名為合肥大學。這也意味著,合肥學院今後的報考熱度會更高。
  • 教育部同意,高校圈再添一所「省會大學」,2020屆畢業生卻很受傷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還有很多省份的「省會大學」處於空缺位置,以至於不少高校希望通過更名來搶佔這塊「金字招牌」。綜合各方情況來看,目前叫「省會學院」的高校,更名為「省會大學」的可能性最大。以成都學院為例,通過多年的努力,於2018年12月7日正式獲教育部批准更名為成都大學。
  • 中國大學愛改名?有高校改名18次「換個校長換個名」
    而浙江在1981年原有22所高校,截至2019年僅剩下浙江大學未更換校名。關於大學改名流行這麼一個段子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就「南大」簡稱一事鬧得不可開交。南寧大學坐不住了,「你叫南大,讓我叫啥?」網友建議叫「寧大」。寧夏大學不服,當初為此和廈門大學衝突,沒叫「夏大」叫寧大。廈門大學總不能叫「門大」吧,網友們也是有疑惑這還要搶?
  • 郫縣改名「郫都區」,正式批覆了!
    早在今年9月11日,記者自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上獲悉,全會審議並通過了《關於同意申報郫縣撤縣設區的決議》,同意申報撤銷郫縣,設立郫都區。而且,按照《地名管理條例》,要「保持地名的相對穩定性」,所以「郫縣」即便要改名,也應該在「郫都」、「郫城」這樣既有歷史文化底蘊,又能保持「郫」字存在的字詞方面去考慮。
  • 小區因「崇洋媚外」改名?長春哪些樓盤可能中槍
    維多利亞花園、陽光巴洛克小區、凱撒豪庭、加州陽光小區……都必須改名?海南、陝西、河北、廣東等地開展清理整治不規範地名工作,對居民區、大型建築物和道路、街巷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規範地名,進行規範化、標準化處理。這個事兒吧,有著強烈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的小編挺贊成的,但輿論中的反彈聲音也不少,為啥呢?
  • 中國高校改名史
    前身是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的西南交通大學,可謂是高校改名界的元老了,憑藉17次校名變更,西南交通大學成為了中國高校改名最多的大學。西南交大的改名史僅是中國高校改名史的縮影。數據統計顯示,過去30年,全國近3000所高校中將近一半曾改過名字。1981到2010年,全國79%的高校改過名或因合併除名。每經商學院記者統計發現,在42所雙一流高校中,僅有3所建校較晚的高校從未改過名字。
  • 這些高校要改名了
    近日,又有四所高校申請轉設改名。原則上,中央部門所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舉辦的獨立學院要率先完成轉設,其他獨立學院要儘早完成轉設。當前主要的轉設路徑有三種:轉為民辦、轉為公辦和終止辦學。多所高校已完成轉設近日,多所高校「升格」「轉設」獲得教育部批准,並予以公示。
  • 這些高校改名後錄取分數一飛沖天,其中一所曾被川大強迫改名
    這裡有幾所院校通過改名錄取分數一飛沖天,其中一所改名更是被強迫改的。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曾名為浙江絲綢工學院。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更名為浙江理工大學。更名後今天的浙江理工大學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5‰,材料科學、工程學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 從高校改名史教你如何躲避招生套路,從前世今生了解優勢專業!
    許多高三生在目前階段都已開始設定目標院校,國內有許多行業類大學比如醫科大學、財經大學、理工大學、工業大學、農業大學、師範大學、科技大學、航空大學等,可是隨著 每個大學隨著自身的發展,在某一個階段自身的校園名氣或者是某個專業的強勢,又或是在一系列的學校評估中取得好的成績,這時候高校就會向教育部申請改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