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叫土雞
逢年過節,無雞不成宴。爆炒、火鍋,油炸、清蒸。從天南到地北,用雞做出來的菜,可能有一百種。可是,真正的土雞,卻只有寥寥數種。
土雞,又叫草雞、柴雞、笨雞。
三黃雞,麻雞,杏花雞則是土雞裡的貴族。
三黃雞
雞中皇族,由朱元璋欽賜其名「三黃雞」。顧名思義,喙黃、爪黃、羽毛黃,故稱三黃,體型較小。因其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從而享譽世界,主產於江西寧都及其周邊地區。
麻雞
之所以叫麻雞,是因為母雞背側羽毛有細小黑色斑點。原產於廣東清遠,又稱清遠麻雞、清遠走地雞。體型較小,其外貌特徵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一楔是指體型象楔形,前驅緊湊、後軀圓大。二細是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是指母雞背羽主要有黃麻、褐麻、棕麻三種顏色。
杏花雞
又稱為「米子雞」 ,主產地廣東肇慶封開。公雞頭大,冠大直立,冠、耳葉及肉垂鮮紅色。虹彩橙黃色。羽毛黃色略帶金紅色,主冀羽和尾羽有黑色。腳黃色。母雞頭小,喙短而黃。單冠,冠、耳葉及肉垂紅色。虹彩橙黃色。體羽黃色或淺黃色,頸基部羽多有黑斑點(稱"芝麻點"),形似項鍊。主、副翼羽的內側多呈黑色,尾羽多數有幾根黑羽。體型均較小,其外貌特徵可概括為「兩細」(頭細、腳細),「三黃」、「三短」(頸短、體軀短、腳短)。杏花雞皮薄肉脆,骨酥味佳,遠銷國內外。
但是,包括上面三種,不是有了血統,農村養出來的雞就叫土雞。
真正的土雞,血統純正,散養在農家,山林,溪澤之間,覓草籽、雜糧、蟲蟻為食,餐風飲露,吸日月之精華,以三四月之功,遂成正宗真土雞。
那些與國外肉雞雜交而來的只能叫「仿土雞」,圈養於籠舍之中,以燈光,飼料快速催熟,則兌變成了「偽土雞」。
兩者相比,前者者皮薄肉緊,味鮮而不膩。後者皮厚肥膩,肉湯渾濁。吃起來就像兩個不同的物種。
想起小時候,家中養雞都是母雞自己下蛋孵養。一隻老母雞帶著數十隻雞仔每天在院子,菜地,竹林之間自由覓食。若是人靠得近了,老母雞便怒髮衝冠,被母雞攆著跑的經歷我想很多70、80後都有過。而現在家中雖然還養雞,卻都是從集市上買回來雞仔 飼養,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個味道。
雞,已不是當年的雞。
人,也不是當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