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知道為什麼要學習漢語?」
「長大了我要去中國。」……
這是發生在寮國琅勃拉邦中華學校的一幕。29日,結束寮國援教生活的洛陽市嵩縣教師黃平平,向記者講述了這樣的故事。
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增強我國的影響力和軟實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行穩致遠。自2019年起,洛陽市有12名教師被選派至泰國、寮國、索羅門群島三國的華僑華人學校、華教機構任教。他們積極傳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為洛陽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貢獻力量。
黃平平和寮國學生在一起
傳播中華文化
洛陽外派華文教師援教的地點,以東南亞居多,表面看這些都是旅遊勝地,但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其中艱辛。
黃平平來自嵩縣中等專業學校,從事幼教工作。2019年8月,她經過層層遴選,前往寮國琅勃拉邦中華學校援教。這所學校建於2017年,包含幼兒園、小學、初中,有學生200餘人。
寮國琅勃拉邦中華學校
一到琅勃拉邦就趕上雨季,加之飲食不習慣,黃平平變得消瘦起來。「我第一次離家這麼遠,剛開始確實不適應,還好同事們對我很照顧。」黃平平說。
不僅生活上存在落差和不適,最令黃平平憂心的還是教學溝通的困難。由於中文在學校裡是第二外語甚至是第三外語,加之自己沒有寮語基礎,黃平平只能靠英語甚至是「手舞足蹈」來和學生溝通。為了儘快適應教學工作,黃平平私下「開了小灶」,利用閒暇時間向當地華僑高中生周麗娜學習寮語。
為了提高學生們對中文的接受度,黃平平和其他華文老師各出奇招,寫書法、背唐詩、做遊戲、唱中文流行歌,寓教於樂。
「一個民族,最應該引以為榮的永遠是她的文化。每一位外派教師都應該自覺地擔負起傳播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任。」黃平平說。
蔡雲老師在上課
架起友誼之橋
在一年的援教生活裡,來自新安縣新城實驗學校的教師蔡雲寫下了厚厚的日記:記錄了她初踏泰國土地時,心中的欣喜和使命感;記錄了她在泰國遇到困難時,當地華僑的熱心相助;記錄她傳播中華文化時,當地人對中國的熱愛與嚮往。
蔡雲援教的美速智民學校,位於泰緬邊境,這是一所由當地華僑捐建的中文學校,已有72年的歷史。
「我和同事每周都要騎自行車去市場買菜。」2019年12月1日,蔡雲行至一半路程時,車鏈子卡在鏈殼裡動彈不得。這時,一名中年男子路過,他二話沒說把蔡雲的自行車搬到附近家中修理,女主人還熱情的款待了她。交談得知,這對夫婦是華僑,他們的孩子就在蔡雲援教的學校讀書。
自行車修好了,蔡雲拿出現金表示感謝,被他們婉拒:「中國是我們的朋友,朋友間交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近年,我國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為沿線國家間架起「友誼之橋」,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表現出對中國的熱愛和嚮往。
2019年10月1日,蔡雲和班裡的孩子們一起觀看了盛大的閱兵式和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當這些孩子通過銀幕看到中國的復興號列車、載人潛水器「蛟龍號」、C919大飛機時,他們露出羨慕的目光。
「在不久的將來,泰國也會有這樣的高鐵列車。」蔡雲告訴孩子們,作為「一帶一路」重點建設工程,中泰高鐵項目正在積極推進。聽到這裡,他們一下子沸騰了:「中泰友誼萬歲!我將來也要到中國去!」
泰國美速民智學校師生為中國加油
祖國就是靠山
2019年9月21日,中國與索羅門群島籤署聯合公報,宣布自即日起兩國相互承認並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不久,洛陽市第51中學教師曹利利接到了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她將成為河南省首批派往索羅門群島的外派華文教師。當年10月11日,曹利利和偃師市嶽灘鎮東莊小學教師王豔鴿、新安一高教師遊明明,幾經輾轉抵達索羅門群島首都荷尼阿拉的索羅門群島中華學校。
索羅門群島中華學校
「這是一所由華人捐建的華文學校。」經過短暫休整,曹利利三人很快投入到教學工作中,她們認真負責,積極傳播中華文化,很快和當地華人華僑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
「一位梁姓廣東籍華僑,經常邀請我們到家中做客,交流中國的發展成就,暢談洛陽的歷史文化。」曹利利說,洛陽在海外的知名度非常高。當這位華僑得知洛陽正在積極打造國際人文交往中心時,他激動地說:「將來一定要到洛陽賞賞牡丹花,遊遊龍門石窟,嘗嘗洛陽水席……」
新冠疫情爆發後,索羅門群島華人華僑紛紛向中國捐款捐物。「我們捐資辦校,就是為了傳承中華文化,教育孩子們不忘自己的根!」索羅門群島中華學校校董會負責人說。
疫情爆發後,索羅門群島華人華僑積極向中國捐款
「起初我很擔心家裡的情況,不久索羅門群島也進入緊急狀態……」曹利利說,當身在海外的她得知,黨和政府果斷決策、黨員幹部堅守一線、醫護人員勇往直前時,她的心反而平靜了許多。因為她知道,無論在哪裡,祖國就是堅實的靠山!很快,中國駐索羅門群島外交機構籌建組的工作人員聯繫到她們,為她們送去防護用品,幫助她們解決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
…………
「今年洛陽市又推薦8名教師進入省外派華文教師儲備庫,因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選派工作尚未進入實施質階段。」洛陽市委統戰部副部長朱曉偉表示,推進「一帶一路」戰略,終究還是要靠人來維繫,外派華文教師就是國家間的使者,老師們「走出去」了,中華文化也就走出去了,彼此間的距離也就拉近了。
來源:洛報融媒
記者 王子君 通訊員 吳正明 宋瑞玉
如有侵權,請在下方留言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