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媽」蔡美兒談「美國華人」身份

2021-02-20 移投路

原文出處:FT中文網

小編:這幾年「虎媽」的名聲在海內外華人圈無人不知。美籍華人蔡美兒憑藉其推娃傑作《虎媽戰歌》一舉奠定了其在華人圈推娃的龍頭地位,從此虎媽形象無人不曉,虎媽虎爸也成了推娃的代名詞。FT中文網近日專訪了「虎媽」蔡美兒,請她談談她女兒的近況,她對近期大學錄取醜聞的看法,中美博弈下華人的身份認同,以及平權運動對華人孩子升學的影響。虎媽的觀點興許能引起在美華人的很多思考。

蔡美兒與小女兒露露(蔡思珊)攝於去年哈佛畢業典禮

幾年前第一次見到以《虎媽戰歌》一書名噪一時的作者蔡美兒,是在靳羽西的紐約家中。她身材窈窕,舉止優雅,但是又充滿精力,完全不擺架子。最近在SupChina年度女性論壇的晚宴上,「虎媽」發表主旨演講,我重新領悟到,蔡美兒是一個愛講、會講故事的人。

「虎媽」是如何成為「虎媽」的?世界上,特別是中國文化裡,出了不少「虎媽」,但是很多時候,做父母的對子女有非常高的期望,是用來補償自己生命的欠缺。但是我眼前的這個人,耶魯大學法學院講座教授,四本暢銷書的作者,家庭幸福美滿,仿佛是天生贏家。

蔡美兒的演講探討她在美國中部以「外來者」的身份生長的歷程,以及這個「外來者」的視角對她一生決定性的影響,而《虎媽戰歌》的出版更使她捲入西方世界裡一場關於親子教育的文化論戰。我很好奇,《虎媽戰歌》如何改變了蔡美兒的人生?在貿易戰的氛圍下,蔡美兒如何看待她的華人身份認同?在演講後,我跟「虎媽」做了一對一的訪談,為我心裡憋了很久的問題尋找答案。

《虎媽戰歌》一書在2011年還未上架之前,《華爾街日報》刊載了一篇節選,標題是「為什麼中國母親更優秀?」這個標題頓時引起炸鍋式的反應,並且文章節錄的段落正是書中最有爭議性的部分,因此讀者容易「斷章取義」,使得從表面上看來,蔡美兒所提出來的教育觀和育兒觀與美國主流社會的觀念完全背道而馳。

蔡美兒在演說中澄清,其實她寫這本書並不是為了提倡自己的育兒方式,而是以自傳的方式反思當時面對教育女兒(特別是第二個女兒)時所受到的挑戰和心路歷程,卻沒想到帶來很多誤解。

蔡美兒當選了2011年《時代周刊》的100名風雲人物。《時代周刊》派了攝影師馬丁•斯科勒去她家捕捉「虎媽」的鏡頭。事前聯繫時,他表示將帶著一對六星期大的虎仔,但是等到拍攝當天,「虎媽」家門口出現了兩頭6個月大的小老虎。

「虎媽」本來以為她將在女兒的臥室裡抱著一對24英寸(約61公分)的小虎娃兒入鏡,但它們到達時變成5英尺(152.4公分)長。顯然老虎寶寶生長得很快(根據我的研究,在老虎的整個生長周期中,從61天到120天之間是成長最快速的時期)。攝影師本來打算讓蔡抱著幼崽,但這一計劃顯然不切實際。於是馴獸師讓兩隻老虎在蔡美兒的女兒臥室裡安頓下來,然後蔡就偷偷溜進去和它們一起入框。

《虎媽戰歌》出版時掀起的一場風暴,遠勝於老虎的咆哮。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本書以幽默、微妙的敘事,質疑美國家庭的養育方式、美國孩子的教育成就、以及美國在當今世界的全球競爭能力。在美國,這本書似乎提出了東方式著重紀律的教育觀;而在中國,很多家長開始崇尚給予孩子更多自由的美式教育。

在當代美國,被稱為「虎媽」並不是一個很甜蜜的事情。蔡美兒記得當時接受電視臺訪問時,主持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是一個惡魔嗎?每個人都恨妳入骨。」

蔡美兒用哲學的觀點來看《虎媽戰歌》的出版,這個經歷改變了她的一生,因為《虎媽戰歌》的內容代表的是當時美國一個非主流的觀點,但是蔡美兒認為她的成長經歷已經習慣從一個被邊緣化的「外來人」向主流喊話,因此她在SupChina演講的主題,便是分享如何把從自己從被邊緣化的位置,轉換成個人的優勢。

蔡美兒出生在伊利諾州的香檳城,她的父母1960年代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留學,後來隨父親到伊利諾大學攻讀博士。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美國,在美國中部,蔡家是當地唯一的華人家庭,因此特別顯眼,加上家境不好,所以他們的穿著、他們的表現都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

在這樣一個華人家庭長大,蔡美兒覺得有各種的束縛,比方說家裡面規定的「官話」是閩南話,其次才是普通話,一不留神蹦出一句英文便要挨打(用筷子)。但是即便如此,蔡美兒回想成長的過程中,卻覺得她有一個非常快樂的童年,因為她的父親與傳統的中國父母非常不同。

蔡美兒的父親蔡少棠是在菲律賓長大的華人,由於他自己的成長環境有非常多的束縛,蔡少棠和蔡美兒的母親私奔到美國,後來他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電機系教授,被稱為「非線性電路理論及細胞式神經網絡」之父,也擁有多項發明專利。在蔡美兒的印象裡,她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喜歡冒險的人,除了在學術界的成就以外,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感到好奇。

蔡美兒小時候當父親有年休的時候,他會把一家帶到歐洲,在德國待三個月、法國待三個月、瑞士待三個月。每到一個新的環境,就把蔡美兒和妹妹們放到一所完全陌生的新學校,即使蔡美兒當時不會講任何德語或法語。

但是也因為這樣,迫使蔡美兒能夠很快地適應陌生的環境。她的父親鼓勵她勇於冒險,天高任鳥飛。而蔡美兒的母親非常保守,但是卻灌輸給她強烈的價值觀。當時蔡美兒有些嬰兒肥,有一次在說 restaurant(餐館)時發錯了音,班上有一名男孩就當場嘲笑,讓她感到非常屈辱,含淚回家跟母親抱怨。

沒想到蔡美兒的母親對她大發脾氣:「你為什麼會為這樣一丁點兒的事情煩惱?我們來自最優秀的民族,我們有五千年的文化歷史,你根本沒必要跟那種人計較!」

雖然母親的責罵很嚴厲,卻也給蔡美兒一種新的自信,以後每當她不能夠融入周圍的環境,她便很感激母親給她的文化傳承的驕傲感,一種自我的獨特性,這使她在成長的歲月中能夠抵抗種族歧視。

但是蔡美兒並不知道她要做什麼,申請法學院只是因為她不想進醫學院。等到她上哈佛法學院的時候,她是班上組別裡150人中唯一的亞洲學生。法學院的課程對於蔡美兒來說非常困難,在課堂中當教授讓她發表自己的意見,她往往不知道如何應對。從小的環境只是讓蔡美兒學習服從權威,沒有鍛鍊她獨立思考的能力,對於政治和道德,她完全沒有獨立的分析和判斷。

所幸經過努力和堅持,蔡美兒強迫訓練自己去改變。她認為最大的一個突破點是畢業後,她到了華盛頓特區成為美國聯邦上訴法院首席法官帕特麗夏•瓦爾德的法官助理,瓦爾德成為蔡美兒的貴人導師(後來還為蔡美兒和夫婿證婚)。

瓦爾德完全不同於蔡美兒的父母,因為蔡從小的教養總是不斷地要有「成就、成就、成就」。法官卻讓她問自己:你要的是什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在這個時候,蔡美兒開始對於公共事務感興趣,在法院實習結束之後,她加入了紐約一所名列前茅的律師事務所工作了三年。在這段時間,蔡美兒覺得她不屬於這個地方,但是她以一種非常意外的方式發現法律能夠帶動其他的激情。

當時律師事務所代表墨西哥政府將一個墨西哥的國營企業私有化,在招股書上必須要描述墨西哥的經濟歷史,由蔡美兒做研究起草。蔡花了很多時間研究寫一篇報告,她的觀察是像墨西哥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經濟政策不斷地在市場開放和對外閉鎖之間擺蕩。

等蔡美兒把研究成果交給了負責項目的合伙人,她的老闆反應非常負面,認為這樣對墨西哥市場不穩定的敘述,必定沒有人會想要去買股票,所以當老闆把她的心血結晶丟到垃圾桶,蔡美兒不甘心自己的力作不見天日,便投到《哥倫比亞大學法學評論》發表,這是她發表的第一篇法學文章,引起了她想要進入學院從事教學研究的想法。

蔡美兒向100所法學院投出履歷,但是遭到100所法學院全數拒絕。她跟爸爸說,我不行啊,法學院不適合我,我一所學校都進不去……

蔡美兒的父親回答說:「才被100所學校拒絕,你就要放棄了嗎?100個拒絕還不夠多,你應該多試試!」

後來蔡美兒聽從父訓,發出了更多簡歷,總算得到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的法學院聘函,後來杜克大學改變了原來的否定,從此蔡美兒踏上了教學之路。從這個經驗蔡美兒得到了教訓,就是不管你拿到了多少NO,你只需要一個好的YES。

在蔡美兒對墨西哥經濟的研究過程中,她發現少數控制墨西哥經濟的是歐洲人,高大白皙,跟其餘的人長相不同,蔡美兒稱這個現象為「主導市場的少數種族」,比方說,在菲律賓,華人佔人口的1%,但控制著60%的私營經濟,結果是菲律賓多數人對華人的不滿造成了種族衝突。同樣的,華人佔印尼人口的3%,但控制著75%的經濟。其他東南亞經濟體也有類似的情況。

其他類似的現象包括拉丁美洲和非洲的歐洲僑民、以色列和中東的以色列猶太人、俄羅斯的猶太寡頭、前南斯拉夫的克羅埃西亞人、海外的印度人等等。

「主導市場的少數種族」是蔡美兒第一本書《火焰中的世界:出口自由市場的民主如何滋生種族仇恨和全球不穩定》的主軸,成為《紐約時報》的暢銷書,被《經濟學人》和《英國衛報》選為2003年最佳書籍之一。

蔡美兒在書中探討了不同群體在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的不同原因。由於殖民遺留和種族隔離,一些群體繼承了市場支配地位。在其他情況下,這可能是由於這些群體的文化和家庭網絡。而對於許多群體,沒有明確的單一解釋他們經濟主導權形成的原因。

蔡認為,當一個少數民族擁有不成比例的財富時,民主化會加劇種族衝突。「當社會有主導市場的少數種族現象時,追求自由市場民主,幾乎必定造成反彈。這種反彈通常會採取三種形式:首先是針對市場的反彈,針對的是佔市場主導地位的少數種族的財富。第二個是對主導市場的少數種族有利的反民主勢力。第三種是針對主導市場的少數種族的暴力行為,有時是種族滅絕。」

總算,在35歲的時候,蔡美兒發現了一個秘密:由於這個觀點跟主流的觀點完全不同,她得到了更多的矚目。用自己的觀點成為她自己,不要寫別人會寫的,才是成功的要素。

蔡美兒在2007年出版了《帝國之日:超級大國如何崛起成為全球霸主,和為什麼它們會倒下?》,這本書研究貫穿人類歷史的「超級強國」,從毛裡亞斯帝國、查拉斯帝國、順加斯帝國、維賈亞納加拉帝國、印度次大陸的莫臥兒帝國、羅馬帝國、唐朝、蒙古帝國、大英帝國,及當前的超級大國美國。

她發現許多帝國在崛起上升的過程,都有多元種族和多元文化,但是到了走下坡的時候,便開始仇外而閉關自守。在SubChina會場的聽眾聽到這個地方不禁會心一笑,因為她所描述的跟當下的美國是否有幾分相似之處?

蔡美兒在演講結束時再度強調她寫《虎媽戰歌》並不是為了宣示自己教育方式的傑出,而是感謝父母在她身上灌輸自我紀律的重要性。她給在場的觀眾建議是,雖然作為一個「外來人」有時候會覺得很痛苦或是寂寞,但是學會擁抱這個經歷,將會帶來更多的力量。

蔡美兒演講後,我問了她幾個關於中美貿易戰和當下華人情境的問題:

劉裘蒂:《虎媽戰歌》出版以來,你如何看待它對我們社會的影響?

蔡美兒:我認為這本書在很多方面幫助了我們的社會!首先,這有助於被「虎媽」撫養長大的一些人更好地了解他們的父母。我收到了數百封電子郵件,這些讀者告訴我,他們長期以來對嚴格的父母懷有怨恨,甚至與他們斷絕關係,但在讀了我的書後,他們開始看到他們父母的觀點,並開始了和解的過程。

我還認為,這本書有助於提醒「虎媽」注意孩子的個性,並在事情變得非常糟糕時傾聽孩子的聲音,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你可能會失去孩子,讓他們永遠恨你!

最後,我認為我的書有助於社會就不同育兒方法的優缺點展開一場重要的辯論。在美國和英國,很多移民團體(無論是來自奈及利亞、加納、牙買加、波蘭、拉脫維亞、印度、利比亞等等)都實行「老虎式育兒」,而不僅僅限於來自亞洲的移民,這些族群的孩子們通常表現得很好,不僅取得了成就,而且對父母有積極的感情,感到快樂和自信。

劉裘蒂:你的兩個女兒現在做什麼?

蔡美兒:索菲亞和露露都很好!索菲亞現在是一名法官助理,之後她將在美軍擔任三年檢察官,從事軍官性騷擾案件和其他的訴訟。三年後,她可能會加入一家律師事務所。

去年5月從哈佛畢業後,露露一直在紐約為阿里巴巴的蔡崇信和他持股的布魯克林籃網隊工作,並經常跑中國。她很開心!她將於9月進入哈佛法學院就讀。

劉裘蒂:你的文化認同是什麼?尤其是你的華人血統?有什麼特殊的地理聯繫嗎?

蔡美兒:我認為自己是一個美國華人。在文化上,我既是中國人又是美國人!在某些方面比較像華人(語言;我的價值觀,如家庭應該永遠排在第一位的觀念,或教育的重要性,相信自律的重要性和強烈的工作倫理)。在其他方面我又比較像美國人(我敢於出頭!我不喜歡低下頭隨波逐流,我也不太擅長持溫和的觀點)。

劉裘蒂:你認為中國的崛起改變了許多美國華人的身份認同嗎?

蔡美兒: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中國的崛起無疑使更多的美國華人感到自豪。但隨著中美兩國間競爭意識的增強,也造成了一些新的緊張局勢。

劉裘蒂:你認為美中貿易緊張會在美籍華人中間造成「忠誠的分裂」,並對美籍華人的認知產生負面影響嗎?

蔡美兒:我不是這個問題的專家,但我很擔心這個問題!我從SupChina研討會的討論中學到了很多。

劉裘蒂:你對大學作弊醜聞的揭露感到驚訝嗎?我們過去常常把對學業成就的狂執與東亞父母聯繫在一起,但是很多人驚訝地發現,許多美國父母也有同樣的想法。在過去的十年裡,美國大學顧問和補習學校的數量激增。你認為這是大學入學(尤其是精英學校)競爭加劇的一個副作用嗎?

蔡美兒:我一點也不驚訝。是的,這是激烈競爭的結果,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件糟糕的事情。

劉裘蒂:在過去的10年裡,在美國學習的中國學生急劇增加。許多中國/亞洲父母和學生認為,他們的孩子是平權行動和其他優惠計劃下的犧牲品。你想對他們說些什麼?

蔡美兒:我認為招生過程中肯定有一些反亞裔的偏見,我認為這很不公平,讓我很不安。我唯一能說的是,他們應該儘量不去聚焦在任何一個「失敗」或拒絕。我自己的一些最糟糕的噩夢和最丟臉的被拒,結果成為發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事實上,這就是我下一本書的主題,請繼續關注!

原文出處:FT中文網

原文連結: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82938?full=y

如需了解更多各國留學、移民、生活資訊,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移投路@小助手」(微信號:yitoulu003),申請加入「移投路移友會」國別微信群,與移友分享交流。

   38歲上海高知女為移民魁北克,敗光家產鋃鐺入獄

   綠卡媽媽「逆向」回國生子,返美經歷大折騰

   炸了!10萬元移民加拿大,華裔現身說法

   美大使館拒籤飆升,眾多學子無法返美,華人集體在美發聲

   昔日中國龍,當今美國蟲!億萬富翁買綠卡事發將被驅逐!

   紐約頂級貴婦自述:混入上流社會得多拼,全世界媽媽都逃不出焦慮怪圈

   時代廣場EB-5項目,又有新訴訟

   70萬美金辦綠卡,打了水漂

   錢卡都要!紐約法拉盛醫療中心遲未開放,EB5投資者欲退款

相關焦點

  • 美國專訪蔡美兒:最富爭議的虎媽
    其中,為人大量討論的是「中國式的嚴厲」與「美國式的寬鬆」對子女人生道路的影響,話題也必然引向更深入的如何理解「成功」、「幸福」這樣的大問題,我們會發現,正是對這些大問題答案的不同,造成了所謂中國模式與美國模式的差別。值得一提的是,被包裝成「中國媽媽」代表的蔡美兒,在她祖上的國度,遇到的批評比讚美更多。
  • 華裔「虎媽」種族言論惹爭議:美國華人等八大文化族群最優秀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5日報導,2011年憑《虎媽戰歌》一書成名的美國耶魯大學法律系華裔教授蔡美兒(Amy Chua),再度拋出引發爭議的言論,觸動種族問題的敏感神經。蔡美兒在和猶太裔丈夫賈德•魯本菲爾德合著的新書《三重包袱》中指出,猶太人、印度人、華人、黎巴嫩裔美國人、伊朗人、奈及利亞人、古巴流亡人士與摩門教徒這8個文化族群,比美國其它群體更加優秀。
  • 「虎媽」蔡美兒老公因性騷擾被耶魯停職,揭開了美國名校的潛規則
    國內的朋友對JR可能不熟悉,但他老婆就是在育兒界名聲如雷貫耳的「虎媽」蔡美兒(Amy Chua)。閃閃發光的蔡美兒和「虎媽」無論是蔡美兒本人、還是她作為「虎媽」,都非常值得多說兩句的。今年58歲的蔡美兒 (Amy Chua)在美國作為少數族裔、以及女性,不可否認其取得的矚目成就。
  • 「虎媽」蔡美兒老公因性騷擾被耶魯停職,揭開美國名校裡的潛規則
    今日,「虎媽」蔡美兒一家的事件,將名校黑暗面揭開冰山一角....✨ 進入公眾號主頁面「星標」我們,準時準點接收閱讀第一每日乾貨。國內的朋友對JR可能不熟悉,但他老婆就是在育兒界名聲如雷貫耳的「虎媽」蔡美兒(Amy Chua)。此消息一出,有人調侃「虎媽教育好了女兒,卻沒教育好老公」。
  • 「虎媽」蔡美兒老公因性騷擾被耶魯停職,揭開了美國名校的潛規則
    國內的朋友對JR可能不熟悉,但他老婆就是在育兒界名聲如雷貫耳的「虎媽」蔡美兒(Amy Chua)。此消息一出,有人調侃「虎媽教育好了女兒,卻沒教育好老公」。虎媽送兩個女兒進了藤校,老公卻被藤校踢出,也是有點諷刺。
  • 「虎媽」蔡美兒老公因性騷擾被耶魯停職, 揭開美國名校裡的潛規則
    國內的朋友對JR可能不熟悉,但他老婆就是在育兒界名聲如雷貫耳的「虎媽」蔡美兒(Amy Chua)。此消息一出,有人調侃「虎媽教育好了女兒,卻沒教育好老公」。虎媽送兩個女兒進了藤校,老公卻被藤校踢出,也是有點諷刺。無論是蔡美兒本人、還是她作為「虎媽」,都非常值得多說兩句的。今年58歲的蔡美兒 (Amy Chua)在美國作為少數族裔、以及女性,不可否認其取得的矚目成就。
  • 「虎媽戰歌」嘯動美國教育理念
    圖為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刊登的「虎媽」照片。  美國華裔教授蔡美兒和她的教女「秘笈」《虎媽戰歌》,近來成為美國家長和教育界人士的熱議對象。經《華爾街日報》、《時代》雜誌、全國公共廣播電臺等美國主流媒體的報導,「虎媽」一夜成名。  蔡美兒是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其父親是從菲律賓移民美國的華人。「虎媽」有三大「成功經驗」:不理會孩子的自尊心;認定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堅信小孩子不明是非,需要父母指引。
  • 「虎媽」蔡美兒老公因性騷擾被耶魯停職,揭開美國名校裡的潛規則
    此消息一出,有人調侃「虎媽教育好了女兒,卻沒教育好老公」。閃閃發光的蔡美兒和「虎媽」無論是蔡美兒本人、還是她作為「虎媽」,都非常值得多說兩句的。今年58歲的蔡美兒 (Amy Chua)在美國作為少數族裔、以及女性,不可否認其取得的矚目成就。1987年以榮譽畢業生畢業於哈佛大學法學院,獲博士學位。
  • 曾火遍美國的「虎媽」蔡美兒,如今9年過去,她家孩子成才了嗎?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虎媽"、"狼爸"這樣的詞語,在他們這種過於嚴苛的教育理念下,孩子的成長基本上是讓人滿意的,不夠這樣的教育方式褒貶不一。外國人認為尊重孩子,給予孩子自由才是比較好的教育理念,而"虎媽"、"狼爸"式的家庭教育卻是極其高壓,稍顯殘酷,不過也體現了家長的良苦用心。
  • 「虎媽」女兒將任美國大法官助理,蔡美兒曾撰文為大法官性侵醜聞辯護
    卡瓦諾與蔡思慧封面新聞記者 寧寧當地時間6月11日,據美國多家媒體報導,《虎媽戰歌》一書作者、耶魯大學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的女兒蔡思慧(Sophia Chua-Rubenfeld)將擔任美國新任大法官卡瓦諾的助理,為期一年。
  • 「虎媽」蔡美兒因中式教育成名,如今9年過去,她的女兒怎樣了?
    ——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114字,閱讀約3分鐘"虎媽"一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過去幾年甚至有電視劇以這個名字走紅。說到"虎媽文化",蔡美兒是一個你繞不過去的名字。原因很簡單:蔡美兒是全球首位虎媽教育的推動者。蔡美兒出生於1962年的虎年,是耶魯大學法學院的終身教授。
  • 「虎媽」蔡美兒的教授丈夫被控性騷擾,耶魯法學院流傳20年的「秘密...
    如今,各大媒體也紛紛質疑以蔡美兒夫婦為代表的「美式精英家庭」的另一面。  《金融時報》犀利直呼「蔡美兒一家精英形象破產」。  儘管蔡美兒是以「育兒專家」、暢銷書作者的身份為國人所熟知。  實際上,她和丈夫都是耶魯法學院的腕兒級教授,在法律學界和業界,都非常有權勢和影響力。
  • 虎媽戰歌
    最近,小書《虎媽戰歌》(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2011)在美國走紅。在書店翻了翻,我覺得,它曖昧地借用了胡錦濤訪美的輿論。這本書的作者是耶魯大學法學教授蔡美兒(Amy Chua),菲律賓華裔出身,自小隨父母移民美國。
  • 蔡美兒作品集合,小編力薦《虎媽戰歌》
    為她以自己的育兒經驗寫有一本書自傳體性質的書《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虎媽媽的戰歌》,又譯《虎媽戰歌》),中英文版本同步全球發行銷售。蔡美兒的《虎媽戰歌》,《我在美國做媽媽》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
  • 「虎媽教育」不可取?深思蔡美兒的經歷吧,有些孩子就得逼一把
    01《虎媽戰歌》——成功的虎媽經歷都說藝術來源於生活,「畢勝男」這種家長在現實生活中確實也很常見,比如蔡美兒。蔡美兒是誰?相信提出這個名字後,大家都會在頭腦中畫出個問號,但她曾經寫的一本書名氣就大不少,書名為《虎媽戰歌》。
  • 「虎媽」蔡美兒的丈夫被控性騷擾!耶魯流傳20年的「秘密」浮出水面
    ▲蔡美兒一家四口因《虎媽戰歌》而名噪一時的耶魯法學院教授蔡美兒(Amy Chua),近年來可謂是非不斷。最近,這一家又因陷入醜聞風波上了頭條。蔡美兒的丈夫、同在耶魯大學法學院當教授的傑德·魯本菲爾德,被多名女生指控性騷擾。耶魯大學在2018年啟動初步調查後,於近日正式對當事人作出了「停職兩年」的決定。
  • 冷酷無情的虎媽被打臉,女兒美國名校畢業很光彩,老公被抓小辮子
    有一位美國華裔女性寫過一本書,名字很聳動,叫做《虎媽戰歌》。 虎媽的教育方式是很有爭議的,特別是發生在一向講究自由奔放隨性的美國。 據說虎媽的言論讓很多美國婦女在網上大打口舌之戰。
  • 冷酷無情的虎媽被打臉,女兒美國名校畢業很光彩,老公被抓小辮子
    有一位美國華裔女性寫過一本書,名字很聳動,叫做《虎媽戰歌》。虎媽的教育方式是很有爭議的,特別是發生在一向講究自由奔放隨性的美國。據說虎媽的言論讓很多美國婦女在網上大打口舌之戰。蔡美兒在自己的《虎媽戰歌》一書中寫下了如此的方法來教育女兒們
  • 蔡美兒的虎媽教育備受爭議,「虎」背後的教育實質,值得我們學習
    《虎媽戰歌》這本書在2011年出版的時候,就掀起了軒然大波。當時,美國的《華爾街日報》表示:"上一次引發如此大規模的討論,還是蘇聯搶在美國前面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的時候。"同年,虎媽本人被《時代》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100人","虎媽"一詞也迅速流行併入選"2011年年度中國媒體十大新詞語"。
  • 虎媽蔡美兒感嘆:為人父母比當耶魯教授還要難
    第1頁:談批評:他們以為這是家教指導書 第2頁:談孩子:嚴苛曾讓她和小女兒鬧翻 第3頁:談幸福:孩子幸福才是真正成功 第4頁:談丈夫:他不喜歡女兒練琴太久 第5頁:談父母:小時候家教也很嚴厲 第6頁:做「虎媽」還是「貓媽」並非「厚此」就要「薄彼」 第7頁:他們眼裡的